空巢老人生活情況調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本文是空巢老人生活情況的調查,歡迎閱讀。

  當我們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80後”成長曆程,關注經濟發展、城市變革時,我們的目光是否錯過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後”、“80後”的雙親,是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群體;他們在城鄉各處靜靜地生活,數著日子盼兒女回家,守著電話等兒女的問候;因為孤單,面臨著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鬱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資料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資料,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寧波老齡辦調查表明,寧波空巢老人家庭已佔老年人家庭的35%,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0%以上。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2004年3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

  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裡“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才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著暖水袋躲在被窩裡,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說,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在陳教授、許大爺這樣獨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劇。

  2、 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3、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爺曾因高血壓兩次昏倒在家,“一個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 柳大爺常說。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物件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專案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誰來關愛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家庭、政府和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顯然不盡如人意。

  1、子女照顧不周

  一項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感到家庭關係融洽的僅僅50.1%,對子女的照顧表示滿意的僅9.2%。經濟支援、精神贍養等方面,子女對獨居父母虧欠不少。

  目前,由於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趨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方式面臨挑戰,代際之間的孝道、贍養、照料老人的觀念日益淡化。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調查,城市空巢老人獲得子女經濟支援的比例較高,但在農村,由於子女自身經濟壓力,相當一部分空巢老人還得不到子女的經濟救助。以廈門市農村空巢老人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贍養,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勞動和養老金等度日。

  經濟支援之外,許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們的精神需要。據全國老齡辦統計,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兒女在經濟上很寬裕,經常給老人寄錢,每次都說:“想吃什麼儘管買,錢不用擔心!”卻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贍養父母、關愛雙親是子女們應盡的責任,面對空巢父母,作為子女是否應該自問“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

  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

  “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3、社會幫助缺位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臺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群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英國等國非常重視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依託社群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質支援、整體關懷等,具體提供服務的有政府僱員,還有大量的志願服務者。近年來,我國空巢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始興起,各地也在逐漸摸索有效的服務方法。例如,杭州依託社群,以志願者行動、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的“時間銀行”互助、鄰里關照、託老服務和無償或低償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為居家養老構建“生活照料網路”。

  據全國老年人社群服務需求調查顯示,老人們最需要的服務包括法律援助、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服務熱線和聊天解悶等,分別達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這些服務需求的總滿足率目前僅為15.9%,換句話說,仍有84.1%的服務需求沒有被滿足。

  空巢老人中或許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長輩,有一天,你我也會老,可能也會成為空巢老人中的一員。尊老愛老,既是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更是建設和諧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所以,請伸出關愛的手,陪他們一起走,在他們老了孤單了的時候,遠離困苦和憂愁。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3篇
大學生宿舍關係調查報告
相關知識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調查
社群低碳生活情況調研報告***4***
區政府關於老齡工作情況調查報告
學生家情況調查評議表
學生家情況調查評議表
大學生關愛空巢老人活動策劃書
大學生社會實踐有關空巢老人情歸何處的報告
關愛空巢老人活動個人總結範文
高中生關於關愛空巢老人精彩作文
淺談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現狀與廣場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