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圖形的運動教案
圖形的運動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運動現象,感受數與生活的聯絡,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平移和旋轉
教學內容:
教材30頁例2、31頁例3和做一做及練習七4、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例項,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並能正確判斷平移和旋轉。
2、利用原有的工具,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3、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區別平移和旋轉現象。
教學教法:
觀察法與分析法。讓學生通過具體事例的觀察和分析平移與旋轉現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師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遊樂場中認識軸對稱圖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遊樂場,去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
播放遊樂場動畫視訊。視訊中包括:開火車、旋轉飛機、纜車和滑梯等遊樂專案。
提出觀察要求: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看看畫面上都有哪些物體在運動,它們是如何運動的?課件出示遊樂場的情景圖:開火車、旋轉飛機、纜車和滑梯等
提問:這些專案大家都玩過嗎?誰能來玩一玩?引導學生用手勢、身體來模仿這些玩具的玩法。
學生不能用手勢等來表演時,教師可以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示。
2、這些玩具的運動方法相同嗎?你們能根據它們運動方式的不同試著將它們分類嗎?學生彙報的結果可能分成兩類。一類是纜車、滑滑梯;另一類是旋轉飛機、颶風車。
學生彙報分類的結果,並說一說分類的理由。
3、談話:你們不但觀察得認真,而且還會分類。像纜車、滑滑梯這樣的運動叫平移。像旋轉飛機、颶風車這樣的運動叫旋轉。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兩種運動。
二、互動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談話: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像纜車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這裡有一個觀光電梯,它是什麼運動?平移
師:說得真棒,瞧,我們學校的觀光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只要是物體或圖形沿著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人教版圖形的運動說課稿:平移和旋轉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80-82頁“平移和旋轉”相關知識。這部分內容教學平移和旋轉的初步認識,在這之前學生已學過了認識前後、上下、左右,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等多邊形,學生對常見的幾何圖形已不太陌生,並積累了相關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教材選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一方面精心選擇一些典型的例子和實物圖片,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和比較中感知平移和旋轉的基本含義。如,從火車車廂、電梯和國旗的運動變化引入平移,從風扇葉片、螺旋槳和鐘面上指標的運動變化引入旋轉等。另一方面,則注意提供更多、更鮮活的例子和圖案,讓學生從中找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認識、積累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教材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感悟平移、旋轉的含義。如,在認識平移時,要求學生在課桌面上把數學書從左上角依次平移到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在認識旋轉時,要求學生製作轉盤,並把轉盤上的指標按要求旋轉到指定位置。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現實生活中物體的運動,認識物體平移和旋轉運動的特點;能區分、判斷這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能在平面圖上將物體按指定方向和距離格數平移。
2、使學生經歷觀察、模擬、判斷等活動過程,體會物體的運動,感受平移和旋轉的不同運動方式,培養觀察、判斷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仔細觀察、認真比較等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物體的平移和旋轉,能準確判斷平移和旋轉。
教學難點:
按要求平移和旋轉。
2、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紙飛機、溜溜球各一個;師生都準備個圓盤面、一個指標和一個撳鈕;學生準備“動手做”的材料。
二、說教法
1、實踐操作法
建構主義學認為,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而生動的思維活動。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感官參與學習,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多依賴直觀這樣一個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髮展。
2、遊戲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創設圖片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鞏固所學新知識。教育心理學中也說遊戲是兒童的本性,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我以圖片和遊戲作為載體由淺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三、說學法
1、情境學習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讓學生從身邊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轉的物體,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小組合作法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能數學地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使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四、說教學過程
1、實物匯入,初步感知
新課標認為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係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而且兒童的注意力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色彩性的特點,容易被生動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就利用窗戶和鐘錶揭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觀察窗戶上窗的移動情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窗戶的運動情況並讓學生用手畫出窗戶的移動路線,形成對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著,我再出示鐘錶,讓學生觀察秒針的運動情況的同時讓學生用手畫出秒針的運動路線,形成對旋轉概念的初步感知。
2、 創設情境,感受體驗
在學生形成初步感知後,我再創設圖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題圖及課本中的圖片揭示平移、旋轉現象 當今的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知識的,所以他們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他們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創設有關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情境。 我用幻燈機展示本單元的主題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遊樂園的情境中,然後就問學生:遊樂園裡各種遊樂專案的運動變化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區別平移與旋轉,我將為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螢幕上,然後讓學生自己進行區分,在比較中體會平移和旋轉的不同特點。
當學生能看圖區分出平移和旋轉以後,我就讓學生髮揮想象說出身邊有關平移和旋轉的例子,讓學生學以致用。
3、 遊戲探究,鞏固新知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而且,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還處於形象階段,只有藉助多感官的參與學習才能更好的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在這一環節教學後進行的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經過了前三環節的教學,許多學生已經感覺疲憊,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平移和旋轉的手工,生動有趣的活動能再次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不僅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在課堂後半段時間學習更加有效。
首先,我先和學生做一個遊戲,我先點名叫一個學生做示範,讓他聽我口令運動。例如:我說:“某某同學向右平移兩個座位,然後旋轉一圈,再向左平移兩個座位。”當我做完示範以後可以叫一排同學聽命令,然後再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由點到面的練習,不僅能更好地控制課堂,也可以使學生用身體來加深體會。
接著,我讓學生進行有關平移與旋轉的手工製作大比拼。
4、 情境練習,啟智培能
在這一環節的練習中,我創設小魚找媽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童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在方格紙上平移物體這一重難點上。
我出示方格紙後說:“喲,這條小魚正著急地找它的媽媽呢。它們該怎樣遊,向什麼方向遊多少格才能碰面呢?要嘴對嘴才算碰面哦。請你們兩人一組幫它們設計路線,並把路線記錄下來。”
讓學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紙上移動物體的樂趣後,我繼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再創設房子會搬家的情境,讓學生都參與數一數的練習。
在最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改變過去由老師總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及時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人教版圖形的旋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