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的讀書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習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並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下面是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讀書是什麼?是每當你靜下心來,最需要做的。是你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一本書,也是智慧的宴席。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和“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這些句子都可以看出他對書的真誠和愛護。杜甫也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的確,現在的人們除了可以用熒光屏來獲得五花八門的知識。剩下惟一的辦法可能就是讀書了,但網路和電視可能是八卦,虛假,讓大家得到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識,而書籍卻是百分之百可靠,真實的。作家只有靠不斷讀書才能獲得靈感,漫畫家只有靠讀書才能得到啟發。而相反,網路和電視只會讓大家陷入其中,我的一本書上寫著;“如果有一天人類退化成了低等生物而且失去了書寫的能力,那就肯定是電腦在作怪。”大家還記得《城南舊事》的作者嗎?沒錯,他就是——林海音。她的童年就是在書的天空飛翔,在知識的海洋暢遊。

  同學們,我們在閒雜時間請不要把時間浪費的電腦,電視上。我們為何不靜下心來認真地去讀一本書呢?中華5000年的文明古國是因為有文字記載,才發展到今天。這就是最早以書的形態介紹人類的發展史。我們應該不斷地從書本中獲取知識,來武裝我們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二:

  如果讀書之夢可以圓夢,那中國夢便可不再是夢!“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周最激勵我們青少年的一句話。

  對於讀書,我也有一個夢想,它很偉大,也很平凡。有時在不輕易間早已完成,有時又在不輕易間悄悄溜走。其實我只是想盡力去達到以讀書為快樂的境界。讀書是每一個人的必經之路,而知識是每一個成功人的必備之物。從幾時起,揹著書包的我們,不再驕傲,不再自豪,總是苦惱,為什麼要被困於“書牢”。慢慢的,校園裡,教室裡充盈的只是怨氣,感覺連空氣都是壓抑的。有人對我說過:“是的,讀書不是唯一的一條出路,但卻是通往成功最捷徑的一條道路。”是啊,我讀書的時候,也感覺到了那壓抑的空氣被吸入肺中是有多麼的讓人窒息,那一疊又一疊的書本壓著我喘不過氣,還有那一道又一道複雜的理科題令我煩躁無比。

  但同時我也深刻的感覺到初三那個無所事事的暑假是多麼得枯燥與乏味。我開始想念,想念老師的目光,即使是嚴厲的,開始想念同學的微笑即使物件並不一定是我,開始想念校園的花,草······其實我們也都嚐到過讀書的快樂,就像解出一道又一道困擾著你的題,那時的你肯定特別開心吧。這就是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而且是無可否認的快樂。試想一下,當你無法呆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共坐在一個教室,一起埋怨老師或是學校的“不人道”時,你的心又是怎麼想的呢?如果是我那我一定會很不捨,非常非常不捨。因為我已經沉醉於其中了。

  看上去似乎和那偉大的中國之夢毫無關係,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相信如果中國的青少年都有如此的夢想,那麼當讀書之夢圓滿時,便是中國夢的實現。我的讀書夢,我想將它攤在陽光之下,泥土之上,讓這世界上的所有人都看得見它沾上陽光的金色,泥土的芳香,變得越來越閃耀·

  三:

  任何一個人的道德水平,總是同時具備六個階段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聖人也會逃避懲罰並渴求獎勵,孩子也會擁有並非只是交易或者籠絡的友愛之心。但是,任何一個人當下的道德水平,總是側重於某一個階段,雖然在不同的場景中,其道德行為會退行到以前的方式,或跳躍到更高階段的方式。更為重要的是,決定一個人的道德水平處於哪個層級的水平上,一般需要利益衝突的檢驗。也就是說,在沒有利害關係的情況下出現的友愛行為,並不表示一個人的道德發展已經成熟地進入到第三境界的水平。相反,只有一個人在利害相關的處境下,總是會自由地做出某種抉擇,思想和行為已經具有高度的穩定性,這才能反映出他的道德發展處在何種水平上。

  自然功利境界,表示它和人的道德自由相對,且和普通生物的自然本能遵循著同一原則。說它是功利的,表示在這一階段,左右人是否採取行動,主要遵從趨利避害的原則。簡單地說,就是有危險、要受到懲罰就設法避免之,有好處、能嚐到甜頭就去實現它。行為主義心理學之所以被教育界批評,就是這種看似有效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把人的道德人格下降到和動物相似的自然階段,而沒有能夠有效地激發起人的道德自由。當然,無論人的道德上升到何等境界,人終歸仍然是動物,這意味著趨利避害將永遠成為人進行道德抉擇時的重要因素,而且有時候還相當牢固。

  但是,人的道德發展的偉大意義,正來自於對這一階段的超越。在共同生活中,作為群居的特殊生物,人在進化中發展共同生活所必須的相關道德力,就是超越個體趨利避害的習俗規則境界。這個境界包括“我要做個好人”和“我要捍衛遊戲規則”兩個階段。其中“我要做個好人”、“我要做個好孩子”,是依據社會既定的規則標準來看待自己,來規範自己的言行,但人對這些規則是不夠自覺,也不自主的,而且更多是為了取悅別人的。可是,在“我要捍衛遊戲規則”階段,人往往更加自主地捍衛遊戲規則,其中固然包括那些自己已經認同的先於自己存在的社會規範,但更強調那些普遍的共同創造的遊戲規則。就這樣,人在道德生活中由被動者開始進入主動的階段。道德發展的這一境界,相當於孔子的仁學體系中“克己復禮”。

  道德發展的最高境界,我們稱為道德仁愛境界,包括儒家的所謂將心比心和惠澤天下兩個階段,即從消極意義上的將心比心,從而不害人,到積極意義上的推己及人,從而惠人、愛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把“道”視為最高的真理,而把“德”理解為對道的遵循。所以道德一詞的本義不是社會規範,而是對宇宙以及人性最高真理的履踐。有哲學家曾經提出中國文化中的天地境界高過道德境界,其實這是沒有深刻領會中國傳統中的道德概念。在儒家文化中,道與德已經是最高的概念,天與地反而只不過是自然的一個稱謂而已。據孔子的說法,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人就已經到達聖賢的境界,但他認為自己還沒有能夠做到,自己能夠努力做到的,只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這一階段。

  我們不妨以《夏洛的網》中的幾個人物來分析一下:總體而言,老鼠坦普爾頓是處於自然功利境界的,它大部分的行為都是為了逃避懲罰或者得到好處。小豬威爾伯為了讓它把夏洛的卵袋拿下來,還必須莊嚴地承諾讓它優先吃食物。它的出發點,始終是功利中心的。威爾伯,則更多地處於習俗規則境界,它努力想成為別人的好朋友,成為受大家歡迎的豬。自從夏洛開始幫助它,它就努力活得跟它的名聲相稱。夏洛說它是王牌豬,威爾伯就盡力讓自己看上去是隻王牌豬;夏洛說它了不起,威爾伯就盡力讓自己看上去了不起;夏洛說它光彩照人,它就盡力讓自己光彩照人,他是按照社會習俗來行動的。他就是一個孩子,主要處在“我要做個好孩子”這一階段。而蜘蛛夏洛,毫無疑問是達到了道德仁愛的境界。當威爾伯遇到危險的時候,它總是想辦法設身處地為威爾伯考慮,幫助它度過危機。夏洛在回答威爾伯夏洛為什麼要幫助自己的困惑時說:“我為你結網,因為我喜歡你。再說,生命到底是什麼啊?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陣子,我們死去。一隻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誰都知道人活著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這些語言與行動,直接就是道德第六階段的寫照。所以坦普爾頓、威爾伯、夏洛,正好處於我們道德人格發展的三個不同的境界中。

  我們為什麼如此詳細地闡述道德人格養成的三境界六階段學說?這是因為對新教育實驗所理解的締造完美教室而言,這一學說意義重大,它是一間教室裡最為重要的元素,是師生生命的發展映象,也是貫通一切道德生活的線索。

  新教育一直認為,教育應該人格為先,智育為重。這一區分和中國傳統中的德性之知與見聞之知的區分,以及康德實踐理性與思辨理性的區分,以及對前者的強調是完全一致的。我們認為,生命的存在是一個並不可分的整體,在這整體中,人格與德性佔據著優先的位置,同時它也是思辨理性、見聞之知的領導、嚮導。這二者的關係,也相當於當代哲學中人文價值與技術工具理性的關係——無論後者在創造人類福利的過程中擔當了多大的責任,它都不是自足的,都需要道德的引領。

  在我們眾多的新教育教室中,這個道德圖譜並不只是被高高地掛在教室裡,而是一個真正的綱領。幾乎每一本童書的人物形象分析,以及教室中的重大事件,都將和這個綱領相關聯。在一二年級,孩子們被引導“我要做個好孩子”。因為在實際開端時,孩子往往受制於自然功利境界,為得到獎勵和逃避懲罰而努力。但道德的引導總是先行一步,應該讓孩子們把目光超越行為主義的標準,朝向“我要做個好孩子”這個更高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列出“一個好孩子”的德目良好行為習慣讓他們踐行。在三四年級,在鞏固“我要做個好孩子”的同時,應該讓班級呈現一種“民主的共同生活”,讓孩子們共同建立、捍衛與遵守教室裡的各種遊戲規則,並在必要時對規則進行不斷修正避免讓既定規則成為教條。這樣就讓孩子自覺地接觸以及進入道德第四階段。而從一開始,利用任何一個偉大的、觸及道德第三境界的童書故事,孩子們就被引導認識人性的至高境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本守則,以及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無條件友愛他人的道德仁心。利用故事和詩歌,這個道德圖譜將不是枯燥機械的說教;利用這個道德圖譜,故事中的人物分析也有了一個顯明的道德維度的分析工具。

  當然,這一切最終要回歸到活生生的教室生活。它們永遠有待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在共同生活中身體力行,來慢慢地完成。而最終完成的,就是我們的生命本身。事實上,在人的生命中,並不存在著一個可以切割出來被叫做道德的部分,道德,永遠是滲透於完整的生命之中的。

  在這個新教育道德人格發展圖譜之上,我們還發展出另外一些相關圖譜以作為它的重要補充。譬如,在許多新教育的教室裡引入了馬斯洛的需要層次,它和我們的道德圖說在內在上完全一致,但視角有所不同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生存的需要溫飽健康與安全的需要相當於道德圖譜的第一境界;歸屬與愛的需要、榮譽與地位的需要,相當於道德圖譜的第二境界;而自我實現的需要,與道德仁愛的第三境界類似。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也應該不斷提升學生的需要層次,鼓勵他們超越低層次的需要。

  杜威曾說,一切哲學都直接的就是教育學的基本原理。而我們新教育則倡導孩子應該成為“小小哲學家”,即他們應該從小開始培育一種世界觀的思考,以及反思、批判、建構自我的能力。因此,引入這些由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創的理論工具,無疑將為我們的教室敘事增添深度和生機,並避免走上一條看似熱鬧喧囂,其實無法觸及心靈的德育道路。

  總而言之,一間完美教室的根本是為了生命的綻放,是為了讓人性充滿道德的光輝。在完美教室中,道德人格的養成始終是基礎性和關鍵性的。

中班讀書心得
一年級學生讀書心得體會_一年級學生讀書筆記範文
相關知識
中國夢的讀書心得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感悟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
淺談紅樓夢的讀書心得
關於中國震撼讀書心得範文
初中教師的讀書心得
論紅樓夢的讀書心得體會
關於中國夢的學習心得體會
關於表達紅樓夢的讀書心得
關於表達紅樓夢的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