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看教育著作心得體會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增強能力葉聖陶認為,"我們在學校裡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下面是帶來的教師看教育著作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教師看教育著作心得體會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這句名言當我讀它的時候,不自覺自己就擁有了一種讀書的慾望。書籍能給你巨大的力量。不讀書的人是不會有進步的,我們要在書籍中汲取知識。讀最基本的書,從頭學起。選來選去,我選擇了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的作品。本月,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十分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雖然這些文章寫於20世紀40年代,但是至今我覺得仍有指導意義。我的體會是:養成習慣貴在躬行實踐。

  所謂教育,我認為就是“替學生定個方向,使他們對準方向,充分發揮他們的可能性。教育的價值,就在於打定學生一輩子有真實明確的人生觀的根基。”我們的傳統教育也好,現行的素質教育也好,都是面對學生的未來人生,要我們這群教師“著眼學生整體人生和終身受用,培養能夠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習慣的學生。”

  作為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家,葉聖陶先生非常強調在習慣養成中的身體力行。

  他說:要養成某種好習慣,就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的效果。他在《"習慣成自然"》一文中寫道,"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個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個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個把書本開啟,認認真真去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個把公民應做的一切認認真真去做,這樣,我們"所知"的才能逐漸化為我們的習慣,成為相應的能力和素質。

  葉聖陶先生認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麼心,彷彿本來就是那樣的意思"。他舉例說,"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他進而指出,"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說某人沒有養成多少習慣的意思。比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說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說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的習慣。因此,習慣養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的習慣"。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增強能力葉聖陶認為,"我們在學校裡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厭"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讀了葉聖陶先生的著作之後,自己反思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老師首先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立規矩。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只是為了成才,更重要是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義上說成人更為重要。”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習慣養成之後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並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長經常說:“樹大自然直”,並不符合自然的規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長規律。有些人確實在長大成人之後變“直”了,改掉了幼時的某些惡習,但是這要經過多少痛苦的磨練,碰了多少次釘子之後的結果,決不是“自然”的。現在對於青少年的教育,有種流行的偏向是隻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把德育也緊緊看作是有關知識傳授的過程。德育卻是離不開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授。但是他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道德作為一種行為規範,實際上離不開行為習慣的養成。現代教育的長處是學科各有分工,而我們教育的任務正是培養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堂課都各有分工,任務是很明確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長,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實際上這隻能滲透而且必須滲透到各種教育之中去。否則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生怎樣做人的任務。所以,養成教育應當每一位教師、家長都能掌握的教育藝術。從多角度總結豐富的經驗,使我們得到更深刻的規律性認識。

  也許,我永遠成不了一個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只能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但為了一班一班學生的“人生”,也為了我的教育人生能出點彩色,我要堅持自覺修煉多讀書、讀好書的各種素養,提升自己,要讓我的教育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篇二:教師看教育著作心得體會

  《教育漫畫》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近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洛克,這是洛克在流亡荷蘭期間,曾擔任友人愛德華·格拉克之子的家庭教師,並與格拉克進行多次通訊討論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1963年,洛克將這些內容加以整理,並以討論紳士教育為話題,發表了他的教育代表作《教育漫畫》。該書反映了洛克的政治和哲學思想,從體育、德育、智育三個方面探討了當時資產階級最關心的紳士培養和教育問題,對英國乃至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洛克在《教育漫畫》中一開始就指出,“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洛克關於教育作用的論述不同於以往的封建社會把人的形成看做是遺傳或天賦的產物,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洛克認為英國的教育的重點應當放在紳士教育上,他重視紳士的道德教育和實際知識。他曾說過:“英國在世界上是一個有地位的國家,原因是我們有德行、本領和學問。”洛克關於教育目的的論述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對自己子弟的要求,即有為統治階級所接受的道德觀念與品質,有開拓資本主義事業的廣泛知識和能力,有在各種場合與人進行交往的禮儀和規範。

  如何對紳士進行教育,洛克認為,理想的教育應是家庭教育,他主張由父母聘請優秀的家庭教師來培養紳士,而反對他們到學校去接受教育。洛克站在上層社會的立場上,認為社會上“到處流行著粗野與邪惡”,學校裡情況複雜、道德敗壞,兒童到學校去,會由於“傳染”而失去“純潔”和美德。因此,他主張紳士教育應當在家庭中進行,認為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使其子弟舉止文雅、思維敏捷,學習容易和迅速。總之,在洛克看來,紳士所具有的道德品質在學校教育中是不能獲得的。這樣的教育思想當然有一定的侷限性,但也反映出英國當時時學校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以及英國貴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

  在《教育漫畫》中,洛克把紳士教育的內容作了體育、德育和智育三個方面的劃分和詳細的論述,並提出了相應的教育立法,對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關於體育的見解,對資產階級子弟在身體素質上提出嚴格的要求。在道德教育內容上,洛克認為要使兒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就要培養各方面的德行,主要有:勇敢、坦白、公正、大度、謙虛、剋制、聰敏等。關於道德教育的方法,洛克主張首先要以理性為指導,從小對兒童進行說理教育,讓兒童所有的慾望和動機都服從於理智。他強調,說理教育主要是讓兒童明白,支配兒童活動的不是情感和慾望,而是理性,應讓理性伴隨著兒童成長。其次,重視榜樣示範作用。洛克說,成人可以儘量地對孩子談論禮儀,但孩子的伴侶是什麼樣子,孩子的儀態就會是什麼樣子。在《教育漫畫》中,洛克把智育放在僅次於德育的地位。他認為,對一個紳士來說,“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於第二位,只能做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

  篇三:教師看教育著作心得體會

  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一書。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愛是教育的永恆的主題。韓軍的人文主義精神;教育線上中的朱永新教授高舉的愛的旗幟的新教育實驗;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教育,似乎無不凝聚著愛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長工作經歷,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發誓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在與同學交往中,我的人緣很好。因為,我做人的準則就是: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須答應他;人家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因此我就要幫助每一個有困難的人。小時,我家裡也不富裕,全家六口僅靠父親一人微薄的薪水維持生活,我吃和穿都很節省,可是隻要有同學跟我借錢或學習用品,只要我有,我就一定會立即借給他。儘自己所能給別人幫助,看到別人舒展的眉頭,漸漸地,我發現我眼中的世界似乎變了,每天我都會有無窮的快樂,每當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個燦爛輝煌的日子。

  再後來,我當了一名教師﹙班主任﹚。在教育教學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學會關愛他人。因為關愛他人是現代社會中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使周圍的人都快樂的大我之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相互提高。學會幫助他人,也就學會了關愛自己。我經常給孩子們講我從我的老師那聽來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關愛與合作對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上帝到天堂和地獄去考察,發現天堂裡的人同地獄裡的人一樣都是圍著一口鍋,拿著兩米長的勺子喝著相同的肉湯。但是,天堂裡的人卻精神煥發,滿面紅光,地獄裡的人卻萎靡不振,面容憔悴,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地獄裡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裡拿著長勺子舀湯喝,勺柄太長,總是喝不上,而天堂裡的人則相反,他們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長勺子舀湯第一口總是先喂他人,然後再被別人喂。由於有了先己後人和先人後己之別,於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獄之分。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我發現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裡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裡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裡像聖經裡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裡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愛是永恆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人曾說過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樑,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於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並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

教育類書籍的讀書心得3篇
關於教育書籍讀書心得體會6篇
相關知識
教師看教育著作心得體會3篇
教師的德育培訓心得體會3篇
小學教師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3篇
教師讀于丹論語心得體會3篇
教師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3篇
教師紀律學習月心得體會3篇
教師紀律學習月心得體會3篇
教師學習許大勇心得體會3篇
教師學習許大勇心得體會3篇
看守所工作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