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教師為著心靈的自由選擇他們的職業,但是教學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我們可以再一次鼓起教學勇氣,像優秀教師那樣——把心靈獻給學生嗎?下面是關於《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最近,我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一書,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曼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近幾年來置身於教師成長、培訓方面的研究。書中主要談到了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對於“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當堅定立足於一種真實的自我意識時,我們就獲得了雖然困難但有意義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它在提升和假山我們對於教育、共同體和精神性三者之間關係的洞察力和人事方面,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他比我們所理解的自我發展意識應該更好一些,沒有對自己客觀、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很難把一件事情持久的繼續下去。

  教師做到一定階段,如果再往前走,就需要返回自身,追問“我是誰”,重新認識自我。這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的一個觀點。我喜歡這本書,在於這個觀點特別能打動我。作者帕爾默說:“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它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這意味著“我”與教學是一體的。教學不是外在於“我”的工具,不是一個不斷消耗、耗散的過程,而是一個豐富自我、滋養自我的心理過程。好的教學是對學生的親切款待。在這種親切款待中,又產生了一個親切款待教師的世界。

  帕爾默提倡需要發展教師職業的深層愉悅,這種深層愉悅的根基在於將教學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們內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勞也樂此不疲,工作讓生活充實快樂,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自身成長的機會。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我們經常故意漠視心靈發出的聲音,結果心靈要麼緘口,要麼變得粗暴,對待心靈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問詢,而是平和、快樂地聆聽和絮叨。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在我們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生。總之作為教師要保持心靈的完整,讓教學成為自己生活樂趣的一部分,這是讀罷此書後我的收穫。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帕克·帕爾默,這本書是對美國教育的反思,但其中闡述的很多觀點對於中國當前教育也很有意義。

  書中帕爾默先生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良好的教學不在於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的教學源於教師正直、誠實等優秀品質”。對此我感觸尤為深刻,作為教師,嫻熟的授課技巧固然不可或缺,但真正高品質的教育教學是源自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來自於教師與學生內心的強烈共鳴。教師的內心需要飽含知識、情感、激情,需要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技術交流層面,把自己精心準備的精彩課件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來演示,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構建成一個共同體,教育才能真正成為一次愉悅的心靈之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才能學會用更真實的方式來感受世界,解讀生活。

  作者對教育教學深刻的洞察和剖析使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踏地而行,做一個能思考會實踐的老師。一次簡短溫和的談話,一個期盼的眼神,一個溫暖的微笑,飽含著濃濃的真情,傳遞著心靈交流的火花,在不經意之間,這些的小事也許會持續影響著人的一生,這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敢於挑戰自我,不滿足於生命現狀,嘗試去改變,主動追求更積極,更充實的教育人生,時刻讓心靈深處保持一種挑戰自我的精神和力量。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遠離藉口,主動承擔責任,學會“盡力而為”,教育工作需要實效性的行動,而不是各種解釋和託詞,如果想幹好一件事,就會發現有很多方法,同樣的,如果你不想做好一件事,也可以有千萬個理由。做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用一生去踐行愛的承諾,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心的教師,不會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充滿愛心的教師,才會主動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把自己與學生擺在同一位置,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之中。

  

  每天周而復始重複的工作,早已讓教師忘記了最初的教學理想,冷卻了教學的熱情。面對教師這種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裡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裡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願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預設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於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生後,面對源自內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後隱藏,與內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絡,在“共同體”中實現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

  1、“但是我執著於‘誰’的問題,因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問題中顯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徑,一種優秀教學永遠需要的重獲內心世界資源的小徑。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強烈地需要它……”我是誰?這裡我想起古希臘神廟 “我是誰” 的刻字,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弗洛伊德說:“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瞭解自我是誰時,才會瞭解他的學生們是誰。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於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合的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複雜的聯絡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基於這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2、“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

  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說”,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控機制間轉換。而帕爾預設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性和優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麼教師成為權威,要麼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複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在這樣的系統裡,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生了。

  《教學勇氣》如同一位深刻的摯友,讓自己在思考與追問中卸去去滿身的浮躁和疲乏!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精選
教師的幸福資本讀後感錦集
相關知識
關於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範文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精選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範文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範文
小學教師課文讀後感範文
教師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
《致青年教師》個人讀後感
幼兒教師工作讀後感範文
教師論語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