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觀後感想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11月3日,長征五號火箭發射成功。航天事業拓展了人類的視野,獲得了大量的新發現,更新了人類對地球空間、太陽系和整個宇宙的認識,產生了一系列的新興學科。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看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看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1】

  長征五號是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它首次採用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無毒無汙染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有了長征五號後,中國在空間站的建設上就有了得力的運載工具,但從長遠來看,可能對中國的登月工程的意義更為重大。

  事實上,歐盟空間組織提出建立國際月球村的設想是非常具有戰略眼光的。人類必須首先征服月球,在月球上逐步地適應與我們的母體——地球非常不同的生存環境並長期生活下去,然後方能在月球上構築前進基地,這是向深空發展的唯一正確的途徑。如果我們連自已最近的鄰居都搞不定,奢談火星探索究竟又有多少意義?

  雖然一路走來道路並不平坦,堅韌不拔的“胖五”卻比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2.5倍以上,還能夠與其他家族新成員共享其研製過程中產生的創新成果。

  “新一代運載火箭按照系列化、組合化、模組化思想進行設計,從國家最高層面規劃我國運載火箭的整體發展,儘可能多地採用通用技術,降低研製成本。”長征五號總設計師李東說。

  比如,“胖五”用到的推力大、比衝高的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曾被外國專家認為“中國能設計出來,也不可能製造出來”,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各個不同構型火箭共用的基礎動力裝置,在之前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火箭首飛任務中,都有過出色表現。再比如,“胖五”先進的“新三垂”測發模式和全三維數字化設計也都率先在長征七號上進行了成功應用。

  不僅如此,長征五號還推動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和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等配套設施的建設,促進了我國相關技術領域的科技進步,為我國航天運載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征五號的研製不僅標誌著長征系列火箭的升級換代,而且帶動了整個研製平臺和產業鏈的更新,對構建我國新一代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的型譜發揮牽引和輻射作用,使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技術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保華說。

  看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2】

  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圓滿成功!長征五號為我國目前在研運載能力最大、尺寸最大的火箭,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

  長征五號首次採用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無毒無汙染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有了長征五號後,中國在空間站的建設上就有了得力的運載工具,但從長遠來看,可能對中國的登月工程的意義更為重大。

  發射塔架共12層 高91.7米

  據報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塔架高91.7米,一共12層,距離海邊850米,和長征七號火箭的發射塔架相隔630米。整個塔架採用鋼框架與鋼筋混凝土的混合結構,強度足以抵擋颱風和地震。塔架四周是四座高120米的避雷塔,可防雷電影響。

  文昌航天發射場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師周湘虎介紹:“我們也採取了其它一些措施,就包括用盲板把它封堵,不讓空氣進入這些管壁的內部從內部進行腐蝕,還有我們這個連線的部位採用這個原子灰進行密封。”

  液氫用量是其他發射場十幾倍

  據瞭解,此次發射任務是我國首次大規模應用液氫作為火箭推進劑,對液氫的應用規模是我國現有其它航天發射場的十幾倍。

  北京特種工程設計研究院液氫副主任設計師高旭表示:“為此我們從液氫的儲存、輸送、精確加註以及整個液氫系統的安全防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實現遠端的控制,來確保加註過程的安全以及塔架上的人員裝置的安全。”

  發射塔架內部到處都是層層疊疊的樓梯,便於工作人員到達任何一層平臺。發射時塔架的三聯迴轉平臺將依次開啟,而驅動迴轉平臺這個龐然大物,依靠的是位於塔架頂部的液壓油泵,它控制著迴轉平臺的展開或合攏。

  外媒在對長征五號的報道指出,長征五號的試飛和投入應用,不僅填補了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的空白,同時也為中國進一步研發超重型運載火箭打下了穩實的基礎。現在一千噸推力的長征五號已經有了,三千噸推力的長征九號離開中國還會遠嗎?重要的是,在接下去的幾年中,造好用好長征五號,在後續的大量發射中發現問題、改進技術、精益求精,把長征五號打造成世界重型運載火箭的金牌,併為長征九號的研發積累更多更寶貴的經驗。

  看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3】

  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著長征二號FY11火箭在酒泉發射場成功發射,入軌後完成與天宮二號的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在組合體中工作30天。中國空間站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今天,中國最大重型火箭長征五號整裝待發!而在此之前,我國已經先後成功發射新的長征六號、十一號、七號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體系。

  每逢出現此類新聞,總會有人問,太空離我們那麼遠,值得我們花費那麼多金錢,冒那麼大風險去探索嗎?航空航天技術又能為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特意撰文,深入淺出地解讀了這個問題,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綜合整合的體系,如阿波羅計劃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科技專案之一。參加阿波羅計劃的有2萬餘家企業、200多所大學、80多個研究所,總人數超過40萬。

  阿波羅計劃的實施,促進了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計算機、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真空技術、低溫技術、半導體技術、製造工藝等一大批高技術領域的發展。阿波羅計劃產生了3000多種新技術,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和工業的繁榮,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航空航天活動推動了一系列高新技術的誕生、成長、推廣和應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學科的形成、創新、開拓和發展。

  航空航天活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交通運輸的結構,還廣泛應用於空中攝影、大地測繪、地質勘察、資源調查、播種施肥、除草滅蟲、森林防火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對傳統生產方式的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

  航天技術直接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眾多領域,衛星通訊、衛星廣播與電視、衛星氣象預報、衛星導航、衛星資源勘查、災害預報和環境監測等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各種科學探測衛星、天文觀測衛星和科學實驗衛星的應用,拓展了人類的視野,獲得了大量的新發現,更新了人類對地球空間、太陽系和整個宇宙的認識,產生了一系列的新興學科。

長征五號首發感想心得體會觀後感
部門領導對照職能職責看作用發揮好不好專題發言稿
相關知識
看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觀後感想作文
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觀後感想心得
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觀後感心得體會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觀後感作文
長征五號發射成功視訊在哪看2
長征五號發射成功的感想作文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長征五號發射首發成功現場視訊地址在哪看2
長征五號發射感想作文2016
長征五號發射心得感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