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領導對照職能職責看作用發揮好不好專題發言稿
黨員責任的工作是要通過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和帶動廣大教職工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崇高使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借鑑。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們時刻要牢記自己的職責。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自己的職責。
黨員職責是開展“凝聚力工程”的一個有效途徑,是新時期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和方法。黨員職責內容有如下職責:
1、做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學校的任務得以順利貫徹,發揮好學校和群眾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
2、保證自身按時完成學校各項任務的同時,協助責任區落實好教育教學和學校各項工作。
3、主動了解責任區的好人好事,針對責任區內教職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開展談心、家訪等活動,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
4、主動積極在責任區內做入黨積極分子的聯絡、教育等工作。
5、積極關心責任區青年教師的思想情況、工作情況,指導青年教師在政治思想和教育教學業務方面健康成長。
6、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引導教職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遵紀守法,自覺抵制不正之風。
7、努力把所在責任區建成一個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集體,積極營造和諧向上的氛圍。
我們每一位中共黨員都要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體現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帶動更多的人進步,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季羨林說:“人來到世上,並不是來享受的,而是來履行責任的。”責任擔當是領導幹部必備的基本素質。對於黨員幹部而言,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既是黨性要求也是政治品格。敢於擔當、有責任感的幹部,才能贏得組織重託和群眾信賴。當前,開封正在加快建設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新形勢下,強化黨員領導幹部的責任擔當意識具有重大意義。開展“一學兩爭三優”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三查三保”查隱患,保安全;查措施,保增長;查民生,保穩定活動,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全市各級黨員幹部的責任感、壓力感和使命感,激發幹事熱情,加快建設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步伐。
責任重於泰山
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我們的腦海中從沒有間斷過,從接受父母的教導到老師的諄諄教誨,似懂非懂地知道了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有意義的一件事。
在兒童和少年時代的我們,不會過多追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因為在接受的教育中讓我們相信,我們的人生總會是有意義的。我們小時候盼望長大後做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等到長大了才發現,責任就是意義,責任就是承擔,所以人生的意義在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樑曉聲說:“人生就是一堆責任。”責任是一種承諾,在它身上承載著一個不渝的使命,只有忠實地履行這個使命,才意味著責任的實現。人生,就意味著永遠承擔責任。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充滿責任的旅程,人只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實現自我在社會中的價值,才能展現人生的意義。只有承擔責任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
“責任是一種使命,一種做人的態度。從我們來到世間一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責任。”家住仁和苑小區的居民李琴說,在家裡,作為父母,你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作為兒女,你同樣要盡到做兒女的責任。在單位裡,一個沒有責任心的職工,不會很好完成分內的工作;一個沒有責任心的領導,會將單位領入歧途,甚至失去生存空間,從而走向崩潰的邊緣。社會是一個由眾多個體組成的大家庭,唯有自覺承擔彼此的職責,才能讓整個社會和諧向上發展。因此,對整個社會而言,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心便是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保障。
責任心是一種擔當,一種魅力。責任心是人生中最積極的態度,是珍重自己、關愛他人,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表現。責任心決定著一個人的成就。如果沒有責任心,即使有再大的能耐,也不一定能做出好的成績來。一個人有了責任心才能夠實現自己的承諾,才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有這樣一則故事:有個小夥子到一家公司應聘,經過交談,公司老闆覺得小夥子並不適合該公司的工作。因此,公司老闆很客氣地與小夥子道別。當小夥子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時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來的釘子劃了一下,他順手拿起老闆桌子上的鎮紙,把跳出來的釘子砸了進去,然後準備離開。就在這一刻,公司老闆突然改變了主意,留下了這個小夥子。事後,這位老闆說:“我知道,在業務上他也許未必適合本公司,但他的責任心讓我欣賞。我相信,把公司交給這樣的人我會很放心。”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得到幸福而撲上去。這是被史學界稱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林則徐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一生的理想追求。他不顧個人安危,主張嚴禁鴉片,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繳獲和焚燬大批鴉片,並粉碎了英國侵略者的多次武裝挑釁,以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報國情懷讓後人敬佩。
2005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戰輝,在11歲那年家庭突發重大變故:父親瘋了,親妹妹死了,父親又撿回一個遺棄女嬰,母親和弟弟後來也相繼離家出走。洪戰輝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壓上了生活的重擔。從讀高中時起,洪戰輝就把這個和自己並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維持生活,並把妹妹帶到自己上大學的城市上學。洪戰輝身上展現出的就是他勇於擔當的精神。
責任重於泰山。責任是人走向社會的關鍵品質,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資本。放棄承擔責任,或者推卸自身的責任,就等於在本來暢通無阻的路上自設路障。著名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生存的機會。”
黨員幹部肩負組織重託和人民期望
國有國法,行有行規,履職盡責是對公務人員的基本要求。對黨員幹部來說,責任是一種義務,是一種使命,是推動發展的原動力。每一位黨員幹部都有不同的工作崗位,崗位賦予責任。有責要有為,有為才有位。
“為官避事平生恥。”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位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當前,經濟社會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如何更好地推進改革、加快發展,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關鍵在於黨員幹部。黨員幹部肩負著組織的重託和人民的期望,更應該看重自己的責任。如果什麼事都不願面對、不敢面對或不能正確面對,就做不好事,也做不好人。黨員幹部必須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把該管的事管好,把該抓的工作抓好,把肩負的責任具體落實到位。
今年1月29日,省委書記、省人大會主任郭庚茂在開封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開封的發展對於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開封的發展不僅僅是開封幾百萬人民的福祉,而且也關係到中原崛起的實現,所以開封地位十分重要,開封要意識到雙重使命,開封市委、市政府、黨政領導班子也要意識到這個雙重使命,一個是造福開封人民,一個是為中原崛起做貢獻。省委、省政府對開封發展寄予厚望,要求自覺擔起造福開封人民和為中原崛起做貢獻的雙重使命。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全市黨員幹部是完成雙重使命的中堅力量,肩負著黨委、政府的重託和全市人民的期望。
雖然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奮鬥,開封已經步入發展快車道。我市借自身發展之力、借政策機遇之力、借區域優勢之力、借挖潛提升之力,發展速度連續4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位居全省前列,產業結構呈現可喜變化,城鄉面貌明顯改觀,發展自信顯著增強,已經出現新興的兆頭,展現出光明的前景。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自身建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綜合實力依然偏弱,主要指標總量均在全省中游偏下,底子薄、基礎弱、人均水平低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變。產業結構不合理,一產比重高於全省7.2個百分點,二產比重低於全省5.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發展還不充分,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2.7個百分點。戰略謀劃不夠,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主導產業不突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明顯。城鄉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城鎮化水平低,教育、文化、衛生、環保等民生領域欠賬較多,社會保障水平不高,城鄉公共服務能力亟待提升。投資增速回落,資金、土地、環境容量等制約要素日益凸顯,一些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還不到位,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少數部門和工作人員法治意識、執行能力不強,思想觀念、工作作風、能力素質與經濟發展新要求還不適應,“四風”問題仍然存在……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解決,日積月累堆積起來,就會成為影響和諧穩定的大事,勢必影響開封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將影響雙重使命的完成。
市委黨校副校長廖海敏認為,在全市奮力建設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的關鍵時期,廣大黨員幹部要切實擔負起黨委、政府的重託和全市人民的期望,就必須有強烈的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敢於吃螃蟹、涉險灘、破藩籬,探盲區、辨誤區、闖難區,不畏難、不退縮,敢於碰硬,勇於啃硬骨頭,知難而進,鍥而不捨,只有這樣方能放開手腳奮發有為,方能挑起重擔大有作為。
一位共產黨員的責任觀
責任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奉獻。在我市某政府部門工作的幹部範思賢認為,對於黨員幹部而言,責任就是心裡時刻裝著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履職盡責就是要認認真真、徹徹底底地完成自己崗位上所應擔起的任務和使命。
“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這是焦裕祿式好乾部孔繁森終生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和公僕意識的真實體現。正是有了這種觀念和責任,他做到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以自己的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公與私的利益抉擇、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孔繁森同志置個人利益於不顧,兩次進藏,歷時十載。他並非不知道艱苦和危險,為什麼他能一往無前,毫不退縮?因為他心裡裝著人民群眾。他曾說:“越是邊遠貧窮的地方,越需要我們為之去拼搏、奮鬥、付出,否則,就有愧於黨、有愧於群眾。”他從災區歸來,夜不能寐,心裡牽掛著受災的群眾;他到北京彙報工作,大魚大肉不肯吃,常在地攤上吃麵條,因為他心裡牽掛著災區捱餓的群眾。
孔繁森深知,作為一名黨的領導幹部,要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行動,實現科學的決策,一時一刻也離不開人民群眾。他每到一個地方,就深入群眾之中,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擔任阿里地委書記後,他用一半以上時間在基層搞調查研究,足跡遍及30多萬平方公里的阿里高原。全地區106個鄉,他在短短的時間裡就跑了98個,從而探明瞭當地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優勢,為制定建設藍圖打下了堅實基礎。孔繁森深知,作為一名黨的領導幹部,只有深入人民群眾之中,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才能激發群眾改革和建設的積極性。他善於找群眾談心,虛心向群眾求教,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經常帶領機關工作組到鄉鎮、牧區、學校、敬老院,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孔繁森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紮紮實實、兢兢業業地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管在山東還是在西藏,他對工作的拼搏精神有口皆碑。他積勞成疾,靠大劑量的藥物支撐,但依然不肯停下工作休息幾天;他因為高原缺氧而頭痛欲裂,但依然不肯中斷走訪調查……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在為阿里人民群眾擺脫貧困而奔波。孔繁森身居高位,卻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給的,牢記“領導就是服務”,從來不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家庭、親友索取什麼,而是恪盡職守,把權力當作為人民群眾盡義務、謀幸福的條件。他讚賞“為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的古訓,認為“不為民解憂,何以言公僕”。為解除人民群眾遭受的自然災害之憂,他跋山涉水、爬冰臥雪尋求救災方略;為解除人民群眾之苦,他為重病的藏族老人吸痰,為凍傷的藏族老人暖腳,對飢寒中的群眾傾囊相助,脫下身穿的衣服披在群眾身上。他把為人民群眾無私奉獻自己的一切視為人生的最大幸福。
不負責任“不如回家賣紅薯”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一名官員在閻王面前自稱生時為官清廉,所到之處,只飲一杯清水,可以無愧於鬼神。閻王笑道:“設官是為了興利除弊,如果不貪錢就是好官,那麼在公堂中設一木偶,連水都不用喝,豈不更勝於你?”官員不服,辯解道:“我雖無功,但總無過。”閻王怒道:“你處處只求保全自己,該辦的事不辦,該斷的案不斷,豈不是負國負民,無功就是過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職務意味著責任,黨員幹部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盡其責。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句婦孺皆知的民諺通俗易懂,卻體現出了人民群眾對黨員幹部勇於作為、敢於擔當的期待。如果不負責任,黨員幹部“不如回家賣紅薯”。2015年5月25日20時左右,河南省魯山縣城西琴臺辦事處三里河村的一個老年康復中心發生火災,釀成38人死亡的慘劇。根據初步調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涉及電路老化、安全隱患整治不徹底、消防檢查管控不到位等多方面。從火災原因中可以看出,釀成慘劇的根源在於當地領導幹部不負責任,沒有責任心,對存在的安全隱患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有作為是群眾對幹部的期待,更是幹部責任擔當的體現。然而,當前在我市部分幹部中仍然存在不負責、不作為的行為:對上級決策部署採取實用主義態度,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自己沒好處的事不用心做;把上下級關係搞成庸俗的人身依附關係;消極敷衍、推諉扯皮,只說不幹,玩花架子,搞形式主義;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遇到矛盾繞道走;滿足於當太平官、閒散官,求無事、圖體面、享清閒,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些現象客氣點說,是尸位素餐,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佔著茅坑不拉屎”。在其位要謀其政,就要認真幹事,這才對得起組織的培養、群眾的期望。否則,佔著位子不作為就會貽誤時機,降低工作效率,影響開封發展。這類黨員幹部的言行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道而馳,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其危害程度比貪官有過之而無不及。
開展“一學兩爭三優”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動,就是要切實增強黨員幹部的使命感、責任感,打造出一支政治強、作風正、敢擔當、能幹事的幹部隊伍,為加快建設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和“四個開封”凝聚正能量。
責任是什麼?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成為社會的一員,肩上便有了責任。為人子女有孝敬父母之責;為人父母有教養子女之責;做一個合格的公民,愛國、守法、誠信等是應盡之責。身為共產黨員,從在黨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肩上便有了神聖的責任。
勇於承擔責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那些關於責任的壯美篇章,是世代薪火相傳的行動標杆,是滋養後人心靈的寶貴財富。
中國共產黨把中華民族的責任意識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人責任觀的出發點和歸宿。
加強黨員的責任感,是中國共產黨對黨員的一貫要求;黨章中關於黨員義務的規定,則是對黨員責任的具體要求。紅軍初創時期,一個青年戰士問領導:“參加共產黨有什麼好處?”領導回答:“讓我看,參加共產黨有九十九條都是‘壞處’,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衝鋒在前,退卻在後;可能被殺頭,還會坐牢;危險的工作要搶著去幹;如果軍裝不夠,要讓給別人穿;飯少人多,要讓群眾先吃,自己餓肚子……要說好處,我看只有一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才會擁護你。”
這些“壞處”,實際就是黨員的責任。革命年代,黨員責任可以形象地概括為“衝鋒在前”;和平時期,黨員責任更多地體現為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
“我是黨員,這是我的責任!”新的歷史時期,在許多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在許多生死一線的緊要關頭,這擲地有聲的誓言常在人們耳邊迴響。但不可否認,現實中也出現了一些與黨員責任漸行漸遠的消極乃至醜惡現象。
有人淡忘責任。有的黨員在工作中忘記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無所作為、作風漂浮、紀律鬆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有人逃避責任。有的黨員在工作中不敢負責、不善負責、不講原則、不分是非、患得患失、敷衍塞責;有的遇到難題繞道走,前怕狼後怕虎,縮手縮腳,甚至對群眾呼聲和疾苦麻木不仁、置若罔聞。
有人背叛責任。有的黨員動搖了對共產主義的忠誠信仰,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所侵蝕,在工作中爭權奪利、攬功諉過,甚至以權謀私、貪汙腐化,以致觸犯了法律鋃鐺入獄。
責任缺失,貽害無窮。責任建設,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一方面要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要抓制度建設,將黨員責任規範化,建立健全各種黨員責任制,把黨員的責任明晰到具體工作崗位和生活中去,讓所有黨員在其位、謀其政、司其職、負其責。作為執政黨的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更要放眼未來,以對國家、民族負責的態度,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無愧共產黨員之身份。
黨員教師對照職能職責看作用發揮好不好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