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教學法的心得體會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四步教學法 是黨原鄉教育辦經過長期實踐摸索並借鑑杜郎口中學和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而總結出來的一種有效地教學模式。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吧!

   篇【1】

  學生作文關在屋子裡,閉目塞聽,閉門造車,作文成了無源之水,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為封閉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下學習寫作的主人我探討摸索出了一套初中 “四步五自”作文教學法。

  作文、評改作文。

  觀察學生才能步入寫作的大門。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在觀察中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使學生養成自覺觀察的習慣。 邊看、邊想、邊記錄。比如觀察集貿市場,主要應從兩個:要觀察有代表性的人物,注意抓住能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特點;要觀察有代表性的商品,抓住商品的外形、顏色、用途等特點。觀察的順序則要求學生看市場全貌,再任選側面觀察。

  觀察,的材料是零亂的,思維加工才能表達。“說”實質上是對原材料刪節、組裝、製作的過程,是變“說寫脫節”為“從說到寫”的過程。然後,教師學生觀察後的反饋,啟發,學生各自的材料構思文章立意、命題、列提綱;然後,口頭作文和評論口頭作文。比如,觀察剛剛結束,學生興趣未盡時,教師可以馬上組織學生說。如一件事,或者參加一次活動,教師都要抓住有利時機“說”的訓練。

  作文

  書面作文是學生在“看”“說”的基礎上的。前兩步都做得,“寫”這步就成了容易的事情了。

  主要做三件事:

  和學生一起回顧教材中的習作例文、講讀課文。目的是讓學生借鑑範文的寫作方法,學習範文的寫作技巧。複習與本次作文的寫作常識。如,寫人的文章應抓住人物的哪些,怎樣把人事情中去寫;記事的文章應按怎樣的順序記,怎樣把事情寫,寫明白等。

  讓學生參考範文的寫法和寫作常識,對習作的構思四個弄清:①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題目;②弄清題目與文章內容相符,文章內容能表達出中心;③弄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詳略得當;④弄清用樣的語言表達。

  作文。講評、修改作文是學生對習作再認識、再的過程,是對學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訓練。講評中,肯定成績,指出,可使學生觸類旁通,啟發;對問題的爭論、辯論可以學生分析問題、判斷問題和說理的能力。學生對文章評改不,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主要是教師一人修改,學生沒嚐到講評、修改的甜頭。

  大體有群批群改、互評互改、講評等幾種。群批群改,主要是解決值得注意的共性問題。做法是:列印有代表性的文章,發至每個學生手中,閱讀後,學生自行修改,教師只做的點撥,以修改。互評互改,是每個學生把寫完的文章,互相交換修改,然後再互相交換修改意見。講評,是在或全班範圍內口頭評論作文。分組講評時,注意每組骨幹學生的搭配,以、調動學生;全班講評之前,所有學生的作文通覽一遍,從中找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內讓其本人宣讀之後講評。講評時,學生可以廣開言路,按講評要求各抒己見,肯定文章的優點,指出,並的修改意見。對有分歧的問題,可以展開,但在做點撥、、調控時,不輕易下結論。

  調動學生寫作性,要求學生講評時要注意:①說話要有證據,不做不任的批評或讚揚;②只提毛病,不提修改意見;③語言要流暢、清晰,想好了再說,不要拖泥帶水。

   篇【2】

  四步探究教學法實施已經二年,通過學習四步探究教學法的基本理論,及兩個學期的課堂實踐,使我們都已感受到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習使我倍受啟發,從學習中得到了一定的心得體會。

  一、 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閱讀包括課前自讀和課堂閱讀,做到有目的而讀。課前自讀指學生自讀文字,存疑置難,要求學生讀、查、思、寫、記。讀要達到初步感知的目的,查指查閱工具書和有關資料,為進一步學習做打基礎;思是初步思考本課的主要內容,寫是摘記知識要點和難點;記指初步識記定義、公式、定理等。課堂自讀要求學生最好默讀,即不出聲,邊讀邊想,便批註,把讀文字的感受,體會及遇到的問題在課本上作旁批,這都是為下一步的質疑做準備。

  質疑要引導學生圍繞本課學習目標設問質疑,防止漫無邊際的設疑。學生自己讀課文,提出不懂的需要問題。教師設疑,教師根據教參、自己備課預設提出問題,最後師生相互補充、合併、梳理歸納出本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即自學提綱。老師要藉助文字材料堅持訓練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質疑,從標題到內容,從語言形式到層次結構,從關鍵詞句到主題思想都要敢於質疑。質疑的問題忌瑣碎重複,要有探究的價值要重視質疑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思考-發現-提問-篩選-梳理的思維過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學生設疑的基礎上,隨機轉化、歸納和補充,最終梳理課文要探究的主要問題。

  自主探究,問題來自學生須再回到學生中去,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近文字,讓他們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潛心文字,與文字 進行心靈對話,尋求問題的答案。

  二、多元互動,合作探究

  在個體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髮表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穫。教師審時度勢,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班級彙報等多重對話。通過生生、師生多邊而有效的對話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善問題的答案,提升對文字的認識,以此達到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張揚個性的目的。

  三、訓練檢測,目標探究

  這一環節的關鍵在於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達標訓練,以達到運用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通過對四步探究教學法的不斷學習,我覺得這一個環節很重要,是檢測本節課學生掌握情況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師所給的訓練檢測題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並且一定要注意要以基礎知識為主。

  學生能夠完成目標,稱謂達標;大多數完不成任務,教師要及時調整課堂,找出學生沒學會的原因,及時進行矯正,直到學生明白。課後還要進行跟蹤。

  四、遷移應用、擴充套件探究

  在“遷移應用,拓展探究”環節中,讓學生據所學知識發散質疑時,要緊密聯絡實際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四步探究教學法"是在課程改革基礎上提出的符合我們教育教學實情的一種教學模式,帶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個性烙印。我感覺它的最可貴之處在於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而不是被動思考問題;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而不是被動解決問題;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單純的“學會",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由單一接受到發展創新的根本轉變,實現了教師由知識的傳承者到創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換位。

  這就是我們必須理解的“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科學實質和深刻內涵,也只有理解了這個內涵,我們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才能做到融會貫通,才能力戒形似而神異,才能達到心中有模而實際無模的境界。

   篇【3】

  我學習了營山縣教學質量工程相關檔案,對檔案中提出的“四步教學法”也進行認真的反思,並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初步嘗試,把近期學習和實踐之心得記錄如下:

  一、出示教學目標

  教授同年級段學科的教師,共同就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程式與方式等問題進行討論,合作設計,達成共識,師師互動,利用教師間知識差異,通過相互切磋,達到互補累積,形成最佳教學方案,設計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九年級所有教學班在學科課堂上所出示的目標基本做到一致。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本節課的知識結構與重難點,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可以在教材上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個別有疑問的地方可以通過隨後的課堂交流與教師總結得到解決。

  二、活動探究

  交流包括生生互動交流和師生互動交流。生生互動交流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展開活動,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師生互動交流是教師向全班學生進行授課演示等時,主要是單項交流方式,即師→生,它有利於教師對資訊進行整體控制,並將資訊同時傳遞給儘量多的人。在課堂交流這個環節中以生生互動為主。在具體的課堂交流環節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應該採取先進的教學方式。

  強調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 教師在課堂上由“演講者、表演者”,轉變為“引導者、導演者”。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給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鍛鍊自己的平臺。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打破老師“給水喝”的局面,使學生學會“找水源”進行喝水。這樣,師生就有可能實現良好的交流。

  2、設計好師生交流的有效對話。

  師生交流必須有話可談,即必須有共同的“話題”,也就是不斷向對方質疑問難。設定有效的對話主題,提出有效的問題是師生能夠較好交流的前提。否則,師生就無法正常交流。於是,教師備課時一定要設計好對話,切不可“沒話找話”地設計一些“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無疑而問。

  3、教師要找準位置。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課堂中的師生交流是建立在師生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的,要實現師生的相互交流,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感,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

  4、 激勵是師生交流的助推器。

  課堂是師生交流的主要場所,教師必須激勵學生,用教師情感的推動、激發學生的自動力,切實做到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課堂中,教師真誠的讚美、恰當的評價會讓學生如沐春風,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從而調動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同對方的交流而不斷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三、課堂小結

  總結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在上一環節即交流環節中教師針對學生通過交流所反映出的問題給予補充或總結;另一個方面是教師在本節課內容講授完後的課堂小結,在這裡重點說一下課堂小結。

  以往在每節課結束之前,教師總是喜歡這樣問學生:“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這節課你們有哪些收穫”。面對教師千篇一律的提問,面對學生那過於統一、過於概念化的回答,我們常常感到遺憾。而通過同年級段教師集體備課後設計的課堂總結卻一改往日的教條與呆板,讓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課堂總結既關注了知識技能,又重視了情感態度,使知識性、思想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和無窮的回味。

  精彩的課堂總結,是教師和學生對一節課的高度梳理和概括,是學生把學到的零散知識進行學科建構並內化為自身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形式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比如,有圍繞知識點的“本課學習了哪些新知識”,有圍繞開放性試題思考的“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有圍繞解決問題的“我們是如何解決課始提出的問題的”,有圍繞情感態度的“今天這節課你覺得自己發揮得怎麼樣”至於採取哪種方式更合理,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去選擇設計。我想,只要我們對此足夠重視,並潛心研究,我們的課堂總結就會更加精彩,就會收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四、反饋練習

  說到四環節模式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想先從這四個字的理解開始說起。所謂“課堂反饋練習”,就是在課堂上對學生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檢查測試,以此來評定教學內容是否完成的一個過程,這一界定與洋思中學的“堂堂清”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課堂檢測應檢測什麼、如何實現高效課堂,卻還是一個有待探討的話題。今天,我想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勉。

  課堂檢測的目的是為了檢查學生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並進一步發現並解決學生在自學課文後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設計的檢測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以教學重難點為主。反饋練習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有效地設計檢測題

  首先習題的設計非常重要,當堂檢測的習題要少而精,必須緊扣當堂檢測的知識點,這樣既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又能訓練學生的思維,檢測學生是否對知識理解,並學以致用。當堂檢測一般包括複習檢測、對新知的針對性檢測、鞏固性檢測、綜合性檢測、拓展性檢測等,它應當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認真分析教材重、難點,精擬小檢測,緊扣檢測進行新課的講解。小檢測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在新課教學時,就要有針對性地對考點,以及考察考點的角度進行講解,使課堂教學與小檢測保持一致。同時注意檢測題簡潔明瞭,重點突出;我們的經驗是一節、最多兩節新課有一次小檢測,題量控制在10—15分鐘;檢測題都是以填空、列舉題的形式,考查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記憶。為擬訂科學實用的檢測題,備課組內的老師們既有分工,又加強合作。每位老師各自負責一部分,再交換檢查,查漏補缺。

  2、抓好知識過手,做到每課有檢測。

  知識過手從平常抓起,進行小檢測前仍然要進行鍼對性地複習,由於題量在10—15分鐘,因此在考前可以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當堂複習,只要認真複習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做得很好,這樣就增加了檢測的實效性。尤其對於後進生由於檢測範圍小,難度低,他們往往會在小測驗中獲得高分,體會成功的喜悅,這樣的複習和檢測不僅能引導學生背什麼、怎麼背,又能提高他們的信心,也調動了學生學習學科的興趣,平時的知識細水長流地積累下來,到期末複習時教師和學生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心得,誠摯的期待領導和老師們的指導。

學名師心得體會
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四步教學法的心得體會範文
民法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3篇
教育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關於教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向張楠烈士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外出參觀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論語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音樂教師教學工作心得體會範文
向張富清同志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