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合規經營演講稿範文
合規經營是銀行穩健執行的內在要求,也是防範案件的基本前提,是每一個員工必須履行的職責,也是保障自已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矯健的蒼鷹煽動著雙翅,無畏的目光點亮前行的道路,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讓久儲的夢想復活,讓我們一起飛翔。菏澤農信王璐給大家帶來最真摯的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我農信 銘記合規》。
當我看到“合規”二字時,我問了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合規精神在我們身上,它體現在哪裡?體現在前臺櫃員每一筆業務操作?體現在我們信貸人員每一筆貸款審批?還是體現在我們管理人員嚴謹的合規理念?是,或不全面。到現在,合規已經與我們的思想融為一體,伴隨著我們與信用社共同成長與發展。
在一次新員工培訓班上,授課的老師就問了我們一個這樣的問題:銀行是一個什麼行業?同學們回答的非常踴躍,有的說金融業,有的說是服務行業,可是最後,老師給我們的答案卻是,銀行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逐漸的意識到作為一名銀行職員,防範風險、避免風險、合規操作是一個多麼重要而永久的主題。
入社至今,一直在基層前臺熟悉業務。一張三尺櫃檯,一面七寸熒屏,一支黑色的筆,一組辦公用章,簡簡單單的幾組用具,甚至沒有一個隨手可及的水杯,組成了我工作時間全部的內容。形式雖然簡單,內容也相對單調,可是在我心裡,卻時時刻刻把合規放在最高點。有時候,面對客戶的壓力,在我內心深處開展著合規與違規之間激烈的鬥爭與較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從我們的前輩身上看到了合規的力量,和他們內心堅定的堡壘。
曾經那些慘痛的事實無時無刻不在的刺痛著我們的內心;曾經,他們或許就是我們身邊並肩作戰的同志;曾經,他們或許就是我們娛樂時放聲高歌的朋友;曾經,他們或許就是在我們遇到困難時伸出的一雙援手;曾經,他們或許就是客戶心中優秀的代表。但是現在,他們卻與鐵窗為伴,與監牢相隨!
風險無小事,合規心中留!面對誘惑,我們守護心中的那一份淨土;面對誘惑,我們堅守心中的正義力量;面對誘惑,我們更加熱愛現在的親情與友情;面對誘惑,我想到了西方有位哲人這樣說:華麗的精鑽,閃耀的珠光,為你贏得了女皇般虛妄的想象。豈知你的周遭只剩下勢力的毒、浪漫的香、撩人與殺人的芬芳;女人吶,當你再度向財富致敬,向名利歡呼,向權力高舉臂膀,豈不必詢問那隻曾經歌詠的畫眉,它的嗓音已經乾枯哀啞,為了真實、尊榮和潔淨靈魂的滅亡。
親愛的同事們,合規在哪裡?僅僅是一句口號飄蕩在邊?僅僅是一種想法徘徊在腦海?還是那規章制度中一行行的文字被掩埋在深深的書卷之中?都不是,合規應該在這裡,在心裡,與我們的血液一起流淌,伴隨著我們與農信一起成長。當合規像我們吃飯、睡覺、休息一樣自然的去執行的時侯。我想,那才是我們的最高境界!
謝謝大家!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我叫孫翠翠,來自泰安農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建設合規文化,打造和諧農信》。
朋友們,你見過南遷的候鳥嗎?你見過排成一字或人字的雁群嗎?遷徙途中,大雁們在領頭雁的帶領下,浩浩蕩蕩,整齊劃一,蔚為壯觀、著實讓人驚歎。是什麼讓它們有如此嚴密的組織和統一的步伐呢?那是因為它們知道脫離雁群、孤雁獨飛的後果可能就是遭遇不測。
大家一定也聽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奔騰的河水一直認為堤岸限制了它的自由,一天,它慍怒之下衝出河床,漫過大堤,湧上原野,逞凶肆虐,而它自己也因蒸發和大地的吸收而乾涸了。能掀起大浪、推動巨輪的河水,在奄奄一息時終於明白,它苦苦追尋的自由其實就在那兩條堤岸之間。
現實中,自由永遠是相對的。沒有規矩的約束,一切自由都將變成空談。
業務發展和防範風險可以說是銀行的兩大命脈。對於任何一個不堅持制度而一味發展業務的銀行,或者一味堅持制度而不謀發展的銀行,都是沒有前途和難以持久的。
關於合規風險,國際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定義是這樣說的:合規風險是指銀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監管規定、規則,自律性組織的有關準則,以及適用於銀行自身業務活動的行為準則而可能遭受到法律制裁、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
我們都知道,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金融業是一個十分特殊而且高風險的服務行業,可謂“前有天使引路,後有魔鬼誘惑”,對於深處其間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來說,每時每刻都面臨道德、紀律和法規的考驗,稍有不慎就會陷入“美麗的陷阱”。近年來發生的幾起典型案例,無不充分暴露出我們在合規經營方面存在的問題,“重業務拓展,輕合規管理”、“往往把目光侷限於完成考核任務和經營目標,個別網點甚至不惜冒著違規操作的風險以實現短期業績”,在工作當中,以信任代替管理,以習慣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紀律”„„
這兩年省聯社在防範案件風險上抓治理、搞排查、追究責任、一個回合接一個回合、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仍然沒有徹底遏制案件的發生。是我們的法律制度不夠健全嗎?是我們的規章制度不夠細緻嗎?還是我們已經束手無措、草木皆兵了呢?不,歸根結底,都是合規理念缺失、合規意識不強、合規管理薄弱造成的。所以農信事業的發展必須是“合規”的發展,否則今天的發展,可能就是明天的包袱,明天的隱患,甚至是明天的案件。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本能的渴望幸福安逸的生活,作為一名農信人,我們幸福的源泉不就是創造效益、防範風險嗎?只有業務發展才能創造效益、只有建立合規文化,我們才能防範風險。正如於丹《論語》心得中所講到:“理想之道,就是給我們一個淡定的起點,給我們一點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在這裡,合規文化建設正是我們淡定的起點,創造效益,防範風險就是心靈快樂的資源。服務文化為我們贏得客戶、贏得業務,合規文化約束著、保護著我們全員,一直以來,兩者都是良好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農村信用社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讓我們的每一位員工都自覺養成依法辦事、合規經營的良好習慣,在全轄營造規範、謹慎、誠實、嚴謹的良好氛圍,才能有效避免盲目經營、違規操作等問題的發生。健康發展是興旺之本,從嚴治社是生存之道,轉變觀念是行動之源,而建設合規文化就是發展之基啊。
同志們,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伸出您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們一起用助農、興農的雙手托起農信社明天的太陽!
謝謝大家!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濟南農信的張曉婷。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以史為鑑,助推合規新農信》。
歷史,歷史究竟為何物?
輕輕的,緩緩的,從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古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兩河流域那茂密的蘆葦叢中傳來,也從那恆河畔邊傳來。佇立在咆哮的黃河旁,傾聽這神州大地的呼喊,觸控這古國蒼老的靈魂,感受這歷史長河的奔流不息!
歷史,歷史將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耀示後方!
亦如橫慣千年始終如一的金字塔,承載著歷史的悠遠與厚重。它從不肯坦示為什麼要如此永久,但它卻透露出永久是什麼:永久是機制,永久是意識,永久是對文化和理念的交融與傳承!
有著燦爛文明歷史的中國從來都不乏這樣的智者:商鞅立木為信,確保了新法的順利實施,使秦國日益強盛,最終統一了六國;包公剛正執法,促進了北宋的綱紀嚴明,社會秩序井然有序;人民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贏得了勞苦大眾的全力支援,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最終促成了新中國的誕生。
綜觀中外層出不窮的銀行案件,沉痛的經驗告訴我們:十案九違規!法國興業銀行內部一名交易員因違規操作,買賣期貨,令公司損失逾百億元,令人觸目驚心;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王益利用職務之便,對企業違規發放貸款、幫助企業發行股票等,收受錢物上千萬元,最終淪為階下囚;近年來,省聯社通報的多起案例,也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這些曾經權傾一時,風光無限的人物,就是因為他們漠視國法,藐視規章,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人財兩空!
其實以上種種案件之所以發生,並不是犯罪分子的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因為幹部員工合規理念淡漠,制度執行力差,以人情代替了制度,感情代替了監督所致!
“設繩墨而取曲直,立規矩以為方圓”。合規是風險管理的要求,對我們信合事業而言,就是要使我們所有經營活動符合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合規是一扇屏障,是那些遵法守紀人員的家,他們的利益在合規的屏障下得到保護;合規更是一條粗大的鎖鏈,它緊緊地鎖住違規人員的心,使他們無法在這個社會中胡作非為。合規文化建設,就是要告誡我們,無論哪一個信用社,哪一個崗位,哪一名員工,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沒有法紀的約束,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脫離制度的規範。
合規絕不單是職能部門或者監管人員的事情,它貫穿於農信社的各個流程、各個工作環節。臨櫃人員在辦理日常業務時,需要合規;信貸人員在發放貸款時,需要合規;保衛人員在押送款箱時,需要合規;審計人員在監督工作時,亦需要合規。它其實與每個員工都息息相關,每個員工都有責任去合規。
俗話說:一年的企業靠運氣,十年的企業靠經營,百年的企業靠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當前,農信社正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合規操作、合規經營對農信社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更應該尊重合規文化,發展合規文化,繁榮合規文化。農信社就像一棵大樹,業務是葉,管理是枝,體制是幹,文化是根!根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體系。只有根深了,葉才能茂盛,枝幹才能粗壯,樹才能健康成長。
農信事業的接力棒在我們手中傳遞,在歷史的天空下,年輕的我們到底該留下怎樣的背影?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栽下參天大樹蔭庇後人?還是留下黑洞,讓眾多的同仁勒緊腰帶拼命填補?面對燦爛星空,我們的所作所為應經得起良心的審視、時間的檢驗。
喜看今朝,齊魯農信的合規園地裡已經小荷初綻;展望未來,農信構建巨集偉事業的篇章仍在繼續!讓我們行動起來,化身為農信歷史長河中一個小小的字元,跟隨它一起進入新的時代,創造新的輝煌!
這是一個明媚的清晨,當我開啟營業室的大門,一縷縷陽光灑滿我的全身。頓時,我沐浴在溫暖清新之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寧靜,感受到了和諧,也
感受到了一種文化,她的名字叫合規!謝謝大家!
看過的人還:
關於銀行員工競聘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