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之天網追逃觀後感心得
從《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劍出鞘》、再到《拍蠅懲貪》,《標本兼治》,從受訪專家學者、紀檢幹部到落馬官員的典型案例剖析,將為觀眾全景式呈現"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這四年來不平凡的歷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遠在路上第七集關於天網追逃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永遠在路上之天網追逃觀後感篇1
昨晚,繼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又一部從嚴治黨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已於全國觀眾見面播出第一集,從嚴治黨將再度成為觀眾特別是黨員幹部熱議的話題,從《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劍出鞘》、再到《拍蠅懲貪》,《標本兼治》,從受訪專家學者、紀檢幹部到落馬官員的典型案例剖析,將為觀眾全景式呈現"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這四年來不平凡的歷程。相信接下來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樣每集都是“鏡”,每案更是“鑑”。
變化是最紮實的答卷,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四年多來,從嚴治黨“收穫”頗豐: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層延伸,全面“體檢”基層政治生態的“拉網式全覆蓋”,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拍蒼蠅零容忍”,“扎籬笆謀長遠”的健全防治基層貪腐長效機制。那些從嚴治黨之下的一樁樁、一件件,新舊對比“兩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的實惠。從嚴治黨純潔了黨的幹部隊伍,順應了民意,贏得了民心。
“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全國民眾將通過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領悟“支點”: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全面從嚴治黨更是任重道遠。如果把全面從嚴治黨比喻成“千斤重擔”,最給力的就是落實主體責任這個“支點”。只有將“支點”立起來、實起來、硬起來,才能真正把這個“千斤重擔”扛起來,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和期望。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只要我們管黨治黨不放鬆,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就一定能贏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鬥爭。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廣大觀眾將從專題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敗蔓延,用好巡視監督利器,形成高壓威懾的“利劍出鞘”;“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應成為腐敗分子和腐敗資金的‘避風港’,不應成為他們的‘避罪天堂’”再現反腐敗國際合作“永遠在路上”的“天網追逃”;可見從作風建設到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惟有把“紀律挺在前面”,才會不斷形成清風正氣的大勢,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細、抓長,才能持續努力、久久為功,不斷壓縮歪風邪氣的空間。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從嚴治黨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永遠在路上》專題片以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為“鏡”,以蘇榮、白恩培、呂錫文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為“鑑”,通過“標本兼治”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幹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播放此部專題片,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決心,釋放出進一步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明確訊號,將為推動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注入強大動力。
永遠在路上之天網追逃觀後感篇2
央視政論片《永遠在路上》第一集中露面的貪官,無一例外,都是這種神情,與他們在臺上時頭髮烏黑、紅光滿面、口若懸河、動作敏捷相比,真是判若兩人,他們幾乎都已經徹底變為另外一個人,前後相比較,相同的不過是名字而已。
中共黨史上,從上世紀20年代一直到結束,一代又一代的各級幹部和普通黨員坐過牢的,不在少數。但是牢門內外,人的精神狀態發生如此鉅變的,根據各種典籍記載,恐怕就是這一批人了。與早期的李大釗、瞿秋白,甚至被開除出黨的陳獨秀,一直到期間那麼多進牢房的諸如彭德懷等等高階幹部相比,如今在牢裡的這些前高階幹部,哪一個有一點點先輩進入監獄、走上刑場的一絲絲氣概?
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因為他們從弄權開始,內心深處,是非界限恐怕就相當模糊,他們一直是心虛的,老是在等著生大病、坐大牢等大限到來,幫他們最終明辨是非。而不像李大釗瞿秋白等人,自始至終,牢裡牢外,從來就認為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所以,他們能夠慷慨赴死。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也就是說,你到了四十歲,就不該再為基本價值立場感到困惑,應該怎麼立身行事,已經瞭然於胸。但這些所謂高階幹部,卻似乎永遠沒有到成熟的心理年齡,比如白恩培自稱快60歲退休了,才意識到自己需要很多金錢;李春城進了監獄,才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可能帶壞成都的部下們。他們似乎是進了監獄之後,才年滿40,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
或有人說,“一把手”的權力過大且缺乏監督,才是根本問題。的確,過大的、不受約束的權力,很容易引誘人犯錯誤。但須知人之為人,首先應當具有自主意識,在此之下建立一些做人的底線,他不因制度而使自己的慾望輕易失控,否則與豬狗何異?
這些貪官一方面沒有成熟的價值觀,一遇到重大變故就悔恨不已,完全可以想見,如果他們僥倖沒有被查處,有生之年,是否還有能力反省出自己的齷齪不堪?另一方面,他們普遍過了知命之年之後,仍然完全缺乏掌控自己慾望的能力,這種幼稚,所從何來?須知,不管是白恩培還是周本順,都聲稱自己出生窮苦,駕馭意志與慾望的能力理當比別人更強才是。
永遠在路上之天網追逃觀後感篇3
從以來的六次中紀委全會回顧,不改“持續反腐常態”。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宣示的“兩個沒有變”,即: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擲地有聲,鼓舞人心,讓人民群眾對新一年的中央反腐執紀有了一個新的認知。例如:“打老虎拍蒼蠅”不少了,反腐節奏要變慢?反腐是治黨的全部?“四種形態”意味著少抓人?等錯誤認識,通過六次全會又有了一個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清晰的理解和感悟。從某種角度來說,打破了一些人的擔憂,擊碎了一些人的幻想。
自中紀委六次全會舉辦以來,人民日報評論員多次發表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反腐敗鬥爭的決心和目標不會變、正風反腐順黨心合民意、把握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內涵新要求等評論文章,更好的向廣大群眾清晰的解讀中紀委六次全會的最強音,即: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更加堅定了全黨全國人民正義必勝、反腐必贏的信心和決心。
百代興盛依清正,千秋基業仗民心。只有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夯實管黨治黨責任、扎牢制度籠子,持之以恆糾正“四風”,才能從根本上振奮黨心、深得民心,提升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支援。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四個足夠自信”即:全黨同志對黨中央在反腐敗鬥爭上的決心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鬥爭取得的成績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鬥爭帶來的正能量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鬥爭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夠自信。讓我們看到了新一代領導人的氣魄和膽識、決心和信心!讓人們真切的看到了未來純淨的政治生態和規範的權利執行。從嚴治黨的實踐已經試出了人心向背。正義是最強的力量,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這是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的唯一要義。
永遠在路上之天網追逃觀後感篇4
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以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堅強無畏的政治勇氣、堅韌不拔的政治定力,強化正風肅紀,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管黨治黨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將於10月17日到25日每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當晚21:30及次日13:00在央視新聞頻道重播。
該片通過剖析典型案例,講述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深刻反映了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反腐懲惡,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通知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要把組織黨員幹部收看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加強指導。
要把收看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與抓好巡視整改工作結合起來,與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起來,教育引導黨員幹部以典型案例為鏡、為戒、為鑑、為訓,自覺把講政治、對黨絕對忠誠放在首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同以同志為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對黨的絕對忠誠推進巡視整改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把學習宣傳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作為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加強宣傳報道,營造良好氛圍。
以來,從嚴治黨、正風反腐,力度有目共睹。
黨中央把管黨治黨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戰略部署。
近4年來,黨中央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多位因嚴重貪腐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首次講述他們的懺悔和反思。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時。
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反映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贏得黨心民心;反腐懲惡,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專題片攝製組先後赴22個省區、市,拍攝40多個典型案例,採訪7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幹部,採訪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剖析典型案例,講述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永遠在路上第七集天網追逃觀後感想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