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制度管理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企業制度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管理中相互交融 ,辨證統一 ,共同推動企業向前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我國溼地保護管理制度建設 》

  今年以來,中央連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檔案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其中對溼地保護和管理也更加重視,多次提到這個問題,充分體現加強溼地保護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溼地問題已成為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1]。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五月份頒佈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檔案,突出把健全制度體系作為重點,強調製度建設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礎地位,對實施用制度保護與管理溼地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緊迫的任務和遵循的原則,也為探索建立中國特色溼地保護管理新模式指出了方向[2]。

  1我國溼地保護管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1.1制度建設是開展溼地保護管理的重要表徵

  1.1.1當前,我國溼地保護面臨的壓力較大,存在的問題不可低估據統計,我國現有溼地面積5360萬hm2,佔全部國土面積的5.58%。有46處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570多個溼地自然保護區和900多個溼地公園,共有2340萬hm2溼地得到基本保護。溼地是珍貴的自然資源,被稱為“地球之腎”,對於維護生態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功能。對於溼地的保護與管理,近年來我們做了不少工作,諸如溼地立法、溼地保護體系建設、退耕還溼等等,但當前溼地保護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還很突出。

  溼地破壞到目前為止還難以遏制,據長期研究和統計,近半個世紀來我國溼地面積損失率達21.6%。在溼地面積減少的同時,由於人為干擾,溼地長期以來遭到破壞,使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功能下降、汙染加劇的形勢變得十分嚴峻。很多溼地原始景色已不再具備旅遊價值。另外,諸如管理體制機制不順暢,多頭管理,各自為政、各行其是,不統一、不協調,加之長期以來溼地保護管理能力薄弱,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科技支撐體系缺失,產業發展落後等等,問題相互交織和疊加在一起,使得原本就脆弱的溼地越發困難、舉步維艱,現狀不容樂觀。

  1.1.2制度建設薄弱導致溼地目前狀況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態環境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固然與自然原因及發展階段有關,但更與法治和體制機制等制度因素息息相關。一是制度缺失,二是制度貫徹執行不力。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已走過幾十年的歷程,但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雖然我們也制訂和出臺了許多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制度,但這些制度安排的作用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唯GDP論英雄、漠視生態環境、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無法可依的現象比較突出。導致今天的局面,教訓是慘重和深刻的。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溼地保護管理的重中之重,著力破解制約溼地保護管理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激勵與約束並存的溼地治理長效機制。

  1.2制度是溼地保護管理規範、有序、高效執行的基本保證

  1.2.1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礎制度進步是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標誌,也是突破生態文明建設各種障礙和困難的有效手段。溼地保護管理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不僅可以很好地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而且通過合理的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特別是與富有智慧、有市場化前景的經營模式相結合,力求保護與利用辯證統一,生態與民生協調推進,對於更好地發揮溼地多種功能,促進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完善的溼地保護管理制度體系,一方面應包括管理者的決策和責任制度,如綜合評價、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責任追究等,另一方面還應包括針對當事人的執行和管理制度,如溼地管理制度、有償使用、賠償補償、市場交易、執法監管、生態紅線等。顯然,制度的基本保證作用對溼地保護管理是一刻不能缺少的。

  1.2.2保護管理好溼地,必須從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實現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國溼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的目標,就要在科學評估溼地系統的生態承載能力和對溼地保護管理能力的前提下,適度有序地合理利用溼地資源,使其面積不減少,功能不減退,為此,首先必須從制度建設入手。制度是人們行為的準則和規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態文明建設是理念、制度和行為的統一,它通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科學理念指導制度設計,再通過制度規範和引導人們的行動,制度是依據,實施是保障,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3]。用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應該說,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所歸。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並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做出周密部署,使制度的引導、規範作用更加突出。必須牢牢地把握這個根本關鍵。

  2我國溼地保護管理制度建設的基本要求

  2.1樹立法制觀念

  法制化和制度化是溼地保護管理得以實現的制度軌道。長期以來溼地資源受到破壞,就是由於缺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法律和制度的規範和約束。用制度保障溼地保護管理,必須以法律法規為基礎,全面推進依法治溼。溼地保護管理,既要樹立自覺性,從生態管理理念的高度來認識,也要強化堅定性,從法制的角度來理解。對溼地保護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制度建設和規章的約束,本質上也是貫徹實施法律法規的延伸,同時也是履行自身管理職責的具體表現。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堅持法治思維,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溼地保護管理制度,依據法治程式出臺溼地保護管理制度,依據普法原則宣傳解讀溼地保護管理制度,依據法治精神貫徹執行溼地保護管理制度。

  2.2堅持底線思考

  生態環境保護要樹立底線思維,底線思維是以“底線”為規則和導向的一種思維方法,它要求對事物有整體性、長遠性的把握,始終保持頭腦清醒,自覺順應客觀規律,堅持問題導向,科學分析每個具體問題,尋求妥善解決的方法和路徑。堅持底線思維,設定並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將各類開發活動嚴格限制在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之內,要制定負面清單,在紅線劃定的區域內嚴格管控,明確責任,明確獎懲,建立管控平臺,實行數字化實時監控,最終實現劃定的區域性質不改變,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面積不減少,功能不下降。同時還應制定相應的管控辦法,建立嚴格的指標考核體系,實施有效的監督和控制。

  2.3進行系統設計

  溼地保護管理涉及問題方方面面,情況錯綜複雜,需要從觀念、制度、技術、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通過系統手段來綜合推進,唯有整體考量才能駕馭全域性,也唯有統籌協調才能協同推進。制度建設堅持系統思維,進行系統設計,這既是理順複雜關聯的必需,更是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的關鍵。進行系統設計就是要從事前預防制度、行為管制制度、影響誘導制度、事後補救制度等方面健全溼地保護管理制度體系;以生態環境底線管控、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生態補償等重大制度為抓手,用系統思維推進制度體系建設。

  也就是說,作為管理者,既要把握全域性、堅持導向,又要通盤考慮、聯動各方,科學規劃,逐步推進,落實到位,體現系統管理的要求。2.4倡導創新探索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已經到了必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綠色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為此,對溼地保護管理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這裡,墨守成規、“死守田園”、按部就班、渾渾噩噩肯定不行,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當前,如何把握好保護和利用的結合點,實現保護和利用的平衡,就是我們在制度創新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進行新創新。比如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市場激勵制度,如何解決好各項民生問題,等等,都是需要探索解決的。

  從溼地保護管理的角度,提出改革任務的舉措,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發揮制度的引導、規制、激勵、約束等功能,規範各類開發和利用行為,如未來溼地利用標準的科學設定,產權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生態移民問題、溼地保護補償機制的建立等都可能將是今後改革的內容。當然,建立和完善制度的過程是一個隨著情況的變化而不斷髮展的過程,既要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長期性,也要與時俱進,增強預見性和應對新變化的能力,重視借鑑和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驗,強化制度貫徹落實的配套措施和力度,保證各項管理制度具有解決問題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3進一步夯實和提升溼地保護管理的對策

  3.1溼地修復及保護管理,必須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

  溼地作為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具有破壞容易修復難,科學保護管理更難的特點。“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是各項事業的大敵,也是溼地保護管理的大敵。我們這方面的經驗教訓不算少。溼地的保護和治理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方面需要通過頂層設計構建一個比較完整、自上而下的制度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自下而上的實踐和創新積累經驗,對各項制度不斷完善和補充,從而建立起較為科學的治理模式。溼地治理貴在堅定不移、持之以恆,這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的前進過程。

  3.2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管理機制

  改革當前管理混亂、體制不順、機構不健全,缺乏統籌協調、效率不高的狀況,急需理順關係,加強領導,按照“職責清晰、統籌協調、分工合作、守土有責”的思路,建立各級溼地保護管理機構,執行“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細化有關規定,進一步釐清關係、區分責任、在政策措施、力量投入、人員調配等方面加大剛性約束力度,把中央各項要求真正落實到具體的制度建設和管理上,防止重視程度層層減退的現象,實現溼地保護管理統一協調環環相扣,不落死角。

  3.3做好規劃工作,強化過程管理

  規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規劃計劃是人們對未來行動的部署和安排,在溼地保護和管理中,它是起領先和主導作用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非常重視規劃計劃科學管理工作。從預測決策→制定規劃→執行實施→監督檢查→評估價,形成全方位、成系統的規劃計劃管理制度,規範各項行為,不留管理盲區。

  3.4溝通協調,完善聯動機制

  建立健全溼地保護行動聯盟,精幹、內行、有效,增加增強科技力量的支撐,不能只是消極、被動地保護和管理,要引入現代手段和方法,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建立和完善溼地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實現監測的立體化、自動化和智慧化,推進監測資料聯網共享,開展溼地生態環境監測大資料分析,實現監測和監管有效聯動。提高管理效率,要支援溼地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比如道路修建、通訊和交通工具配置等,提高基層一線職工的業務素質和生活待遇,讓他們有體面、有尊嚴的做好本職工作,建立健全溼地檔案,加快實現從“被動管理”向“依法治理”,從“著眼末端”向“著眼全程”的轉變。

  3.5堅持保護優先,實現保護與利用完美結合

  溼地保護管理,首先是保護,這點不能含糊,沒有切實、嚴格的保護,就談不到利用。即使是建立什麼特色溼地公園,開發再絕美的利用專案等等都不能以影響和破壞溼地生態環境為代價,這是必須堅持的底線。長期以來,我們過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溼地過度開發、超負荷利用,造成溼地功能的退化,面積減少,形勢危急。其實如何合理利用溼地早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挑戰和難題,只是我們解決的一直不理想,現在到了必須扭轉局面的時候了。當然,單一的保護,沒有合理的利用也是不現實的,是不可持續的。保護和利用是辯證的統一,必須很好結合,相得益彰。

  我們身邊也有許多亮點,比如通過建設溼地公園、溼地保護區、溼地景觀景點等途徑很好地發揮溼地的生態功能,既保護溼地原有的生態系統,又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喚起人們保護溼地的意識。另外,利用溼地適度發展養殖、種植業等也可以豐富市場供應、增加職工就業和收入,溼地生態旅遊更是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已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國在改善生態、改善民生中取得了可喜成績,為溼地保護與利用提供了有益的經驗,通過加快建立健全生態補償制度,科學指導溼地內產業的發展,積極探索解決生態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根本之策,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全社會對溼地保護管理的重視和參與度,都有利於不斷增強我們對溼地保護和管理的信心。

  篇二

  《 法理學視域下企業制度建設思考 》

  一、引言

  從管理的依據和環境而言,成功的企業一般都會經歷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文化幾個特定的階段。其中管理制度的出現和完善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固化優秀的管理經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風險的重要環節。制度作為一個行為控制系統,一方面引導人實施有利於制度目標實現的提倡行為,同時限制人可能出現的不提倡行為,制度自身的限制性要求導致了制度的複雜性。目前尚沒有一整套成熟的理論予以支撐制度建設過程。從本質而言,制度管理是法律思想的重要體現,因此將法理學的邏輯構架移植於制度建設中,形成制度建設自身的理論體系,成為保證制度建設工作科學性和合理性的有力支撐。

  二、制度本質

  制度建設是在既定的管理框架下,挖掘管理價值的探索性工作,是保證企業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手段。基於基本的法學思想,在開展制度建設之前,先要確定企業的“憲法”,明確企業的性質,經營的目的,員工的權利和義務。這些將是制度建設的基礎,每項制度的形成都有其自身的管理原則,這些原則都服務於企業“憲法”。制度的運營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經營目的。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我們很難要求所有企業都像“華為”一樣擁有自己的“基本法”。比較實際的做法是將“公司章程”作為公司“憲法”。公司章程是規定公司組織及活動基本規則的書面檔案,載明瞭公司組織和活動的基本準則,對公司的成立及運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既是公司成立的基礎,也是公司賴以生存的靈魂,其具有法定性、真實性、自治性和公開性的基本特徵,可以說公司章程就是企業執行的“憲法”。整個制度建設工作都應以公司章程為依據,制度規定的管理原則都要服從於公司章程,保證制度建設的公正性。制度建設的各個環節夠圍繞制度本質開展工作。

  三、制度體系

  企業的經營發展涉及眾多領域,管理範圍也相對廣泛。因此需要參照法律部門的形式對制度進行分門別類,同時確定制度關係。

  1.制度分類。

  制度分類根據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營業範圍區別對待,依據管理領域範圍劃分制度類別。一般而言制度分類基本包括行政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安全管理等,並根據企業型別有所調整,研發類企業設定科研管理、質量管理,製造類企業設定物資管理、生產管理,貿易公司設定經營管理、客戶管理。根據不同的經營重點及管理側重,結合具體的管理層級,大致相同的企業也會形成不同的制度分類。

  2.制度關係。

  雖然制度領域各有不同,但是受眾群體卻互有交叉,在執行過程中管理原則和規則的衝突在所難免,因此確定制度間的優先等級就顯得尤為重要。制度關係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同層級制度間的關係,是指由於機構層級不同導致的制度管理效力的差別。以集團公司為例,母公司與子公司均制定了管理制度,母公司的制度一般適用於子公司,這兩個層級的制度屬於隸屬指導的關係,即母公司的制度較子公司制度優先。一種是同級的不同類制度間的關係,是指在同一層級機構中,由於業務重點的不同導致的制度執行衝突時的優先關係。這類優先關係主要用來解決諸如“因為自衛而殺害保護動物”是否合理的問題。就一般的管理優先程式而言,遵循“安全第一,兼顧效率”的原則,具體的優先原則隨著公司業務重點的發展而變化。以科研單位為例,一般優先順序為:安全-科研管理-質量管理-行政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後勤保障管理。經貿企業、生產企業給予不同的管理重點其制度優先順序也有所不同。

  四、制度設立

  制度是管理的依據,其合理性顯的尤為重要,需要設計嚴謹的制度設立程式,保證制度合情合理兼顧效率。制度審查程式應該體現兩個關鍵環節:一是徵求意見,二是逐級審查。“徵求意見”注重意見的徵集的廣度,需要有一定的樣本量,這樣才能徵集出制度中共性的問題,這一方面有力於制度問題的發現和整改,另一方面也是管理措施在實施前宣貫的另一種形式,在互動過程中柔性的實施管理提升。“逐級審查”體現了制度審查的程式性,能夠通過程式實現問題的不斷聚焦,同時也是制度逐步完善的過程,核心的關鍵制度建議通過高層級的決策機構進行討論確定,最終以行政檔案的形式形成制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首先應該以上述原則形成《制度管理章程》暨“立法法”,保證制度設立程式的合理性,當然制度管理章程必然是需要通過廣泛的徵求意見且以“總經理辦公會”一級的高層級決策機構確認確定的。在徵集意見的過程中建議按照制度類別預先圈定各管理領域的資深管理人員建立“制度審查委員會”,在制度審查過程中保證徵求意見的廣泛性和準確性。

  五、制度執行

  制度執行過程中一方面要解決制度執行的問題,另一方面要解決制度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管理效力變化的問題暨制度的解釋。如果說可預測性是對制度執行者的限制的話,那麼制度的解釋就是對制度制訂者的要求。

  1.可預測性。

  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必須保證其可預測性,按照管理制度辦事,按照管理制度懲處。制度建設工作的成敗表象是制度自身的正當性,但是關鍵是實施過程的可預測性。如果制度成文在冊,但是無人執行,違反制度沒有懲戒和糾正,那麼制度的規範作用無法得到體現,反而會引起管理秩序的混亂。

  2.制度解釋。

  企業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但是制度是相對固定的,在用“老制度”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不乏要對制度進行解釋,注意這個解釋是以制度中管理原則為依據,針對新的實際情況,對固有的管理規則進行細化,並不是沒有邊界的解釋。

  六、制度建設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制度建設過程環節多,問題多,難點多。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針對幾個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說明。

  1.零星管理事項沒有制度依據。

  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經常會發現要處理某些零星的事項沒有管理依據,使管理活動步履維艱。首先要看有沒有以往類似事項的管理實踐即“判例”,如果有就按照原有判例實施管理措施,如果沒有看是否能夠借鑑同類型企業涉及該事項的管理制度,可參照執行,形成新的“判例”,如果沒有,那就按照公司章程,從公司利益的角度分析問題,確定管理方案。

  2.制度執行評估。

  企業的不斷髮展的,制度的相對固化的。用固化的標準管理變化的事物需要定期進行評估,對制度進行修改和調整,適應企業新的發展實際,保證制度執行的有效性。一方面加強新建制度針對試行期間問題反饋修改,保證新制度起到作用;另一方面加強老制度的修訂工作,通過修改調整繼續發揮作用。3.制度內容的宣貫。制度的編寫審查過程雖然廣泛的徵求意見,但是總體而言還是相對封閉的,制度的效用是建立在“知法守法”的基礎上的,因此有計劃有步驟的針對制度管理領域進行必要的培訓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企業不缺好的管理制度,管理效果長期上不去的原因就是教育宣貫不到位,沒有形成制度管理氛圍。

  七、結語

  制度建設工作是企業管理規範化程度的重要體現,是企業管理活動的基礎和依據。以法理學邏輯構建制度建設工作流程,明確制度的本質,規範制度設立程式,強化制度執行管理,從體系化角度確定制度建設的重要作用,是制度建設的核心理論和重要功用。在工作中不斷加強制度建設的理論化研究和實踐性經驗,提升制度建設能力,實現企業管理水平的實質性提高。

  篇三

  《 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思考 》

  我國的高等院校除部分民辦高校外,實行的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資金的籌集渠道也逐漸多元化。在資金的使用方面,高校通常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教學科研、物資採購以及後勤保障等業務。加強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減少違規違紀行為的發生。2014年1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試行》,為高等院校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提供了指引。

  一、高等院校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內部控制意識淡薄,認識不到位。

  內部控制是高校內部風險防範的機制,目的是為了提高管理效率,充分有效地獲得和使用各種資源,達到既定的目標。目前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從制定到執行,存在著較大的脫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內部控制的意識淡薄。有些院校的領導對於內部控制不重視,把內部控制當作一種形式,未採取實質性的措施,導致內部財務工作人員對於內部控制認識不到位,內控意識薄弱,內部控制中的重要部門之一的內審機構嚴重缺失。

  2.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執行情況不理想。

  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直接影響到了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很多高校領導權力得不到有效的束縛,而依託高校建立的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很差,無法按照制度執行相關的工作,導致一些高校的內部控制流於形式,內部審計工作也只能停留在基礎的層面,難以深入下去,甚至個別高校中出現內審部門與管理人員串通舞弊的情況。此外,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本身也存在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一些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更新速度慢,難以適應改革的需要,導致內部控制系統制度產生漏洞。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方面也存在著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執行不到位,不按照內部控制的要求執行,嚴重地削弱了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效力。

  3.會計崗位職責不明,會計人員素質偏低。

  由於高校財務部門工作比較繁重,需要處理各方面的事物,僅教職工報賬,就是十分龐雜的一項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員進行處理。有時候會出現人手短缺,導致一人多崗、工作交叉等情況的出現。而財務部門的很多崗位是不相容的,這樣很容易出現內部控制的漏洞。一些辦學規模較小的高校中,內部控制方面的工作沒有獨立出來,而是由財務部門來完成,這樣的內部審計結果也就無法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此外,很多高校中財務人員職稱、學歷、年齡結構不合理,對於新的會計準則、內部控制制度等新制度的貫徹學習不夠,導致專業知識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高校內部控制水平低下。

  4.缺乏有效的外部評價系統,審計監督力度薄弱。

  新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試行》中,設計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體系,但是其中缺乏有效的外部評價機制,即沒有引入第三方審計監督。在《規範》中對於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對內部控制實施的效果如何沒有評價的機制,這對於提升高校內部控制效果十分不利。此外,高等院校的內部監督力度也相對薄弱,目前,我國的高等院校的內部監督主要由內部審計部門擔任,但是內部監督缺乏獨立性,在實際的審計監督過程中無法進行全面有效的審計,很多時候流於形式。雖然各大高校每年會定期進行內部審計,但是從實際的審計監督效果看,效果不理想,僅僅是對個別違規行為進行查處,而且處罰的力度也不夠,沒有形成很好的威懾力。

  二、強化高等院校內部控制的對策

  1.高校領導重視內部控制,提高整體的內部控制意識。

  目前高校內部還是呈現較為明顯的集權制,高校的主要負責人對於制度的實行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內部控制意識的強化需要領導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內部控制制度建立以後,還要以身作則,積極督促,提高執行的效果,而不是僅僅把內部控制制度當作一種形式。如果高校的領導都不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在執行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時,下面的員工就很可能出現消極應對、敷衍了事的情況。因此,高校領導的重視至關重要。

  2.依據最新的規章制度,不斷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高校必須根據新頒佈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結合自身的財務工作特點,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首先,在《規範》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針對性強、執行性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其次,強化內部控制系統審計工作,這樣可以與制度的執行效果形成有機的銜接,從而形成有效的權力約束機制,防止內部控制執行效果不到位而出現的舞弊、挪用公款等問題。這就要求高校的財務部門必須嚴格執行財務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

  3.明確崗位職責,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素質。

  崗位分離是財務工作的基礎,不能因為工作繁重,而產生內部控制制度中禁止的崗位交叉和一人多崗的情況。要在內部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對於不相容崗位的工作必須分離。加強學習,進一步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特別是有關內部控制重點的學習。高校可以選擇一家師資力量雄厚的會計培訓機構,對財務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此外,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引入獎懲機制,對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表現優秀的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形成良好的示範作用。而對於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中消極應對、執行不到位的,進行內部通報批評,並適當進行處罰,從而有效的提升高校的內部控制管理水平。

有關推薦:

企業行政管理相關論文範文
淺談社會實踐論文參考
相關知識
企業制度管理相關論文
企業行政管理相關論文範文
企業財務管理相關範文
企業制度管理畢業論文範文
企業財務管理相關知識
我國交通運輸管理相關論文
企業制度建設研究論文
企業制度建設優秀論文範文
淺談市場營銷管理相關論文
企業行政管理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