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新聞傳播專業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6日

  隨著新聞在我國以及世界範圍內的地位逐漸提高,人們對新聞的需求也隨之不斷增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廣播新聞傳播論文

  摘要:綜上所述,新媒體雖然給廣播新聞造成了影響、增加了挑戰,但是卻也為廣播新聞的傳播新空間拓展帶來了更多機會。各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為新聞廣播帶來了競爭壓力,但同時也為廣播新聞進一步拓展其發展空間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

  關鍵詞:廣播新聞;傳播

  一、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傳播的困境分析

  一節目時間造成的困境

  廣播新聞的黃金節目時間段通常都是在早上時間,但是新聞通常都是一些領導指令性發言或者會議和強制性重點宣傳任務,這些內容不但必須在早晨黃金時間段播出,而且篇幅時間長短和字數都有規定性的要求。廣播新聞被自身傳播特點所侷限,無法像報紙一樣以專版的形式來播出政務性和執行性的宣傳任務,因此黃金時間段的新聞節目無法符合聽眾的興奮點需求。

  二收聽特點造成的困境

  廣播新聞的聽眾通常都是一邊做其他事情一邊聽廣播新聞,聽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內容才轉移注意力到廣播新聞上,如果一直沒有吸引聽眾注意的內容還有可能直接讓聽眾關閉收音機。一些廣播電臺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把黃金時間的新聞節目轉移到硬新聞內容上,把精力集中在專題型別的廣播節目中去,雖然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以一些優秀稿件擴大影響,但卻無法從根本上真正有效解決問題。

  三節目內容造成的困境

  因為廣播新聞的黃金時間段通常都是政務性和指令性或者工作性報道,難以針對社會關注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策劃報道,所以廣播新聞經常為了滿足資訊量的要求湊字數。

  二、拓寬廣播新聞傳播新空間的基本方式和意義

  一3G手機的廣泛使用將增加新聞廣播的移動受眾

  3G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讓電信網路和廣播網路融合成為新的發展趨勢,讓電信網路通過移動終端媒體進行傳統廣播新聞傳播創造了技術支援條件。3G手機的廣泛使用,讓所有3G手機使用者不但成為試聽資訊的受眾,也同時成為視聽資訊的來源,這也是未來新聞廣播需要爭取的移動受眾群體。

  二手機簡訊使廣播節目的互動性增強

  現階段,廣播節目利用手機簡訊互動參與節目已經不再陌生。和熱線電話比較而言,手機簡訊讓聽眾有更多機會參與節目。因為熱線電話必須由主持人和聽眾直接溝通交流,通常一個節目主持人接聽的電話有限,聽眾能不能真正參與節目的實際主導權力通常都被掌握在導播手中。相反手機簡訊卻能夠通過主持人的宣傳組織,讓聽眾針對特定的話題以簡訊的方式自由發言參與,讓聽眾得到更多機會參與節目互動,由此大大地提升了廣播節目的收聽率。

  三利用網際網路延伸廣播功能

  網際網路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新媒體平臺,能夠有效融合各種傳統媒體特徵,並且還可以綜合運用各種傳統媒體的優勢傳播方式,例如文字、圖片、視訊等。廣播電臺可以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網路廣播,拓展新聞廣播的功能,並且豐富節目內容和形式。因為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廣播新聞業務,不但可以實現傳統廣播新聞的聲音傳播方式,而且還可以同時實現文字和圖片資訊的傳播,改變傳統廣播新聞單一侷限於聲音傳播的歷史。更何況主持人還可以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節目預告,並且實現和聽眾更多方式的互動交流,這樣無疑可以增強新聞廣播的靈活性和趣味性。

  三、拓展廣播新聞新空間的具體策略

  一準確傳播定位,精心策劃主題,創新傳播形式

  1.廣播新聞的準確傳播定位

  廣播新聞作為一種社會化程度相對而言比較高的傳統媒體,在普通群眾中具有並不低的傳播影響力。新媒體時代的廣播新聞應該不再僅僅侷限於傳統的以新聞資訊傳播和政府為重的輿論宣傳傳播,而應該把實現輿論導向更深層次的同時,注意民情低落點作為傳播訴求。只有更準確的傳播定位,才能加深普通群眾自我價值認同的同時,實現傳播輿論的深層次引導。

  2.精心策劃廣播新聞的報道主題

  優秀的新聞作品通常都是以精心策劃的報道主題作為基礎。例如中央電臺的《傾聽新疆》大型“走轉改”新聞報道,報道主題經過精心策劃,定位於兩年以來中央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以後,充分開發地區優勢和潛力進行改革創新實現經濟跨越發展的大好形勢。這樣經過精心策劃的巨集觀報道主題,再進一步策劃出圍繞主題的系列微觀主題,從地區經濟發展的各個不同方面進行系列報道,更深層次地展現了新疆地區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融入新媒體,增強互動性,拓展傳播受眾規模

  1.調整受眾理念,變“聽眾”為“使用者”

  媒體不但應該瞭解分析傳統聽眾在收聽廣播新聞方面的習慣和喜好,還應該把更多精力集中於瞭解分析參與廣播新聞互動的廣播新媒體使用者的習慣和喜好。所以,廣播新聞應該注重利用資料收集和分析,通過更準確的資料分析結果來科學調整受眾理念,讓廣播新聞資訊服務更加具有針對性,這樣才能拓展傳播受眾規模。

  2.重視增強廣播新媒體的社交功能

  新聞議題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並且能夠持續引起使用者的關注和討論興趣。

  3.充分發揮廣播新媒體獨特的雙向傳播互動性優勢

  不但應該重視蒐集,同時還應該注意選擇,並且引導和鼓勵廣播新媒體的使用者採取UGC使用者生成內容方式提供更多新聞線索,經過廣播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求證和編輯加工,再以更生動形象的廣播新聞反饋回用戶,這樣才能讓互動優勢更加有效。

  4.積極運用廣播新媒體的融合功能

  在廣播新聞的聲音傳播基礎上再合理融合文字和圖片以及視訊等多種傳播方式,讓廣播新聞的傳播呈現方式進一步立體化或者視覺化,新聞報道的關聯度也更加具有多維性,讓廣播新媒體使用者能夠全方位的獲取廣播新聞資訊。

  5.靈活面對廣播新媒體渠道的多樣化,反應要迅速及時

  新媒體使用者所在的地方,就是廣播新聞工作所在的地方,還要善於及時運用具有強影響力的平臺和渠道。同時更不能忽略對廣播新聞媒體官網和官方應用的統一規劃佈局以及主持和採編、使用者的個性化應用,這樣才能形成叢集,打造出具有多元關係的全新互動平臺,最終創建出更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廣播新聞品牌。

  三深入挖掘,敘事生動,以優質特色內容,提升傳播內容品質

  1.傳遞資訊要快

  利用廣播新聞相對於其他媒體而言更加快速靈活的優勢,以更快的速度傳遞更具時效性和現場感的新聞資訊。特別是針對突發社會事件的新聞報道,新聞廣播應該利用更加及時和權威的快速反應機制,多角度呈現事實真相。

  2.新聞元素要深入挖掘典型性

  新聞元素是整篇新聞報道的基礎也是靈魂,只有恰到好處的新聞元素選擇和運用,才能彰顯新聞主題並且體現新聞報道的典型性。例如中央電臺的《傾聽貴州——夜訪核桃壩村》大型新聞報道,這期廣播新聞節目的報道主題,經過精心策劃,準確定位於貴州縣域經濟因地制宜開發縣域經濟取得良好經濟發展成效的具體方式方法。社會基層的新聞元素非常豐富,具體選擇什麼樣的新聞元素用以敘述說理,選擇什麼樣的新聞元素用以直命主題,需要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新聞工作者合理選擇運用,深入挖掘新聞元素的典型性已經成為大多數新聞工作者的經驗共識。

  3.傳播內容要實

  新媒體平臺的廣泛應用相伴而生的是海量的新聞資訊,但是這些海量資訊也充斥著很多不完整資訊甚至虛假不實資訊。廣播新聞要拓展傳播新空間,就必須充分利用廣播新聞單位的專業新聞鑑別能力和同行協同整合能力,對來自新媒體使用者提供的各種新聞線索和內容及時求證,並回饋給使用者事實真相,讓使用者在喧囂的網路聲音中聽到廣播新聞不同卻真實的聲音。

  四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採編播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

  1.傳統廣播新聞平臺的播出形態應該積極適應新媒體發展需要

  例如某地方新聞廣播臺除了早晚板塊新聞以外,其他播出形態都是每半小時以12分鐘的資訊資訊和18分鐘的延伸內容資訊組成內容滾動推進,資訊資訊體現了廣播新聞的快速集納優勢特色,而延伸內容資訊又體現了廣播新聞內容的豐富和深度優勢特色。

  2.新聞資訊的產出方式應該與時俱進融入新媒體

  例如可以構建資料收集和分析的專業平臺,為廣播新聞拓展新媒體領域的空間發展提供技術性的支援。還可以通過構建融入新媒體的平臺和渠道,轉變傳統的話語體系方式和新聞播報方式,讓廣播新聞的內容和風格更加讓新媒體使用者喜聞樂見,進而能夠增強互動實現多次傳播。

  3.培養能夠符合新媒體傳播需要的廣播新聞傳播專業團隊

  這樣的團隊不但應該具有網際網路傳播思維觀念,而且還應該具有能夠有效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專業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雖然給廣播新聞造成了影響、增加了挑戰,但是卻也為廣播新聞的傳播新空間拓展帶來了更多機會。各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為新聞廣播帶來了競爭壓力,但同時也為廣播新聞進一步拓展其發展空間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只要新聞廣播堅持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對報道理念和方式以及渠道方面不斷創新,那麼就一定能夠為廣播新聞的傳播拓展出新的空間。

  參考文獻

  1、試論“最牛釘子戶”媒介事件的新聞傳播學意義董天策;劉薇;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08-15

  2、中國新聞傳播學的女性主義研究十年廖聲武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02-25

  範文二:電視臺新聞傳播論文

  摘要:研究表明,人們聽覺的舒適度在3分鐘以內,視覺的舒適度在7分鐘以內。超過限度,就容易疲勞。這就要求一檔新聞節目的編排,不僅要做到“軟硬”適中,還要善於運用小版塊來調節觀眾在節目中的注意力轉換。

  關鍵詞:電視臺;新聞傳播

  一、在節目內容上下功夫

  1.架起黨群政群關係的橋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以民為本,民生優先是基本的執政理念。當前,各級黨政在致力發展經濟的同時,紛紛出臺政策措施,投入大量資金,實施民生專案,改善民生。作為一方媒體,縣級電視臺要及時將各級黨政,特別是當地黨政出臺的惠民政策宣傳給群眾,讓群眾感受到黨委政府的溫暖。近幾年來,上杭縣縣域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將絕大部分的財力投入到了民生領域,在全國率先推行農房統保、“三農”綜合保險等民生舉措。每一項民生舉措的推行,每一個民生工程的實施,上杭縣廣播電視臺都不遺餘力地進行宣傳報道,《愛心獻血屋落戶杭城市民義務獻血更方便》、《熱水工程惠及上萬寄宿學生》、《“關注推進城區教育均衡發展”系列報道》、《“關注才莊公路建設“系列報道》、《我縣再次調整失業保險金髮放標準》……不僅讓群眾瞭解了專案內容、政策出臺背景、專案進展情況,也讓黨政領導及時瞭解到社會各方反映,為黨委政府進一步決策提供依據。

  2.關注百姓冷暖做實民生新聞,不僅要宣傳解釋好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更要關心百姓冷暖,給困難弱勢群體足夠的話語權。誰家孩子生病了沒錢治、誰家農產品豐收了沒人買、哪個小區物業不作為沒人管……都是民生新聞好題材。近兩年來,上杭縣廣播電視臺《上杭新聞》中的《民生視點》欄目報道了大量這一類新聞,《才溪4歲白血病女童盼救助》、《求助!湖洋小胡星患“地貧”》、《稔田鎮長灘生態園:葡萄熟了!》、《百嘴巖茶葉:銷路不暢讓人愁》、《物業停止服務小區垃圾成堆》、《廣場舞,擾民舞?》、《關愛殘疾人:盲道不應成擺設》、《辭職薪水被扣大半用人單位如此扣錢是否合理?》……一大批關注民生熱點的新聞,把話語權交給老百姓,讓他們表達訴求,幫他們解決問題。這樣的新聞,有溫度,有能量,自然而然吸引了觀眾的眼球,留住了觀眾。

  3.增加人物報道關注身邊事,身邊人,是觀眾收看本地電視新聞的主要動力,也是縣級電視臺電視新聞節目的主要內容。如何讓身邊的人,特別是各類先進典型生動形象地出現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傳遞正能量,成為大家可以學習、可以複製的榜樣,是縣級電視臺電視新聞的主要任務。近幾年來,上杭縣廣播電視臺通過開闢“身邊的感動”等欄目,把一個又一個見義勇為、敬老孝親、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上杭人搬上電視新聞節目中,先後採寫了《陳立坤:縱身一躍托起兩條生命》、《臨城九洲一對夫婦汀江勇救六人》、《好兒媳廖戊蓮:不是女兒勝似女兒》、《何福星:久病床前有孝子》、《廖發平:貸款農戶的貼心人》、《林連英:模範鄉里新模範》、《陳東紅:捐獻遺體器官女教師回報社會》、《司機寒夜困水中教師驚覺智救人》等一大批反映當地好人好事的人物類新聞。因為都是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觀眾覺得可信、可感、可學,傳遞了濃厚的正能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關注。

  4.強化服務功能近年來,新聞傳媒出現了一個新的發展趨勢,那就是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和拓展。我們要重視新聞傳媒的服務功能、強化服務功能、拓展服務功能。縣級電視臺根植基層,直接面向群眾。如何為觀眾提供有助於發展生產,提高生活質量的資訊,是留住觀眾群,提升傳播力的重要舉措。近幾年來,上杭縣廣播電視臺在《上杭新聞》中開闢了“農廣天地”“、生活資訊服務檯”等服務類欄目。“農廣天地”與農業部門合作,根據時令節氣、農事活動,適時播出種養殖技術培訓、新種子新農機具推廣等方面的節目,為廣大農戶發展種養殖業提供幫助“;生活資訊服務檯”內容更豐富,天冷了提醒保暖防病,天熱了指導防暑養生,節假日到了播出假日安排、旅遊攻略、出行指南,高考來了邀請專家指導迎考心理、飲食調節……衣食住行,柴米油鹽,居家生活,鍛鍊休閒,不一而足。大量生活資訊的播出,讓新聞節目成為百姓生活指南,從而進一步吸引了觀眾眼球,留住了觀眾群。

  5.加強監督報道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輿論監督本質上是人民群眾利用新聞媒體對社會公共事務行使民主權利而進行的監督活動。由此可見,通過新聞輿論對各級黨政機關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對社會事務實行監督,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家健全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縣級電視臺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內容。輿論監督報道要有度的把握,既要敢於直面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反映群眾心聲;又要注意實事求是、促進工作原則,避免成為個別群眾逞口舌之快,洩私憤的工具。上杭縣廣播電視臺《上杭新聞》中,經常可以看到分量十足的輿論監督報道。比如,針對縣內黃潭河流域水環境質量長期偏低的現狀,專門組織策劃、採寫報道了《“黃潭河汙染直擊”系列報道》,無情的揭開了黃潭河流域水環境汙染嚴重這一“傷疤”,曝光了沿岸鄉鎮政府不作為現象,就連頭頂“聖地”光環的古田會址所在地古田鎮也未能倖免。節目播出以後,引起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促使政府下定決心,啟動了為期三年的大規模的黃潭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行動。又比如,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針對縣內黨政機關作風不正的現象,與縣紀委聯合組織了機關效能明查暗訪活動,將明查暗訪中拍到的機關幹部溜崗、走讀、上班玩遊戲、服務態度差等現象製作成《“作風建設進行時”系列報道》、《“正風肅紀進行時”系列報道》,曝光了機關工作作風不正現象,警示了廣大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節目播出以後,《上杭新聞》收視率一度飆升,機關作風一度成為群眾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

  二、在節目形式上下功夫

  內容是王,形式是金。提升縣級臺新聞節目傳播力,既要注重節目內容,也要注重節目形式,在新聞節目畫面、語言和後期製作、包裝等方面下功夫。

  一畫面要工整

  縣級電視臺的裝置水平和人員素質普遍較低,要求採編人員拍出中央臺、省臺攝像記者那樣水平的畫面不太現實。基於這樣的條件,上杭縣廣播電視臺在積極爭取財政支援,改善攝錄裝置條件的前提下,要求攝像記者在拍攝新聞畫面時力求工整。

  1.畫面平穩。每臺攝像機都配備腳架,要求攝像記者在拍攝畫面的時候,只要是能用腳架的都要用腳架,杜絕不必要的搖搖晃晃。編審在後期審片的時候,如果發現能用腳架的畫面沒有用腳架,對相應的攝像記者提出批評,並由編委會作出一定的處罰。

  2.色彩正常。要求攝像記者在拍攝畫面時注意不同場景的用光和白平衡,杜絕偏色、曝光過度或不夠的畫面。

  3.構圖合理。要求攝像記者在拍攝畫面時做到簡潔明瞭、主體突出,就算是在複雜的環境之下,也要保證必要的主次之分。

  4.畫面乾淨。畫面不乾淨是電視新聞節目中普遍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不該出現的東西出現在畫面裡了。比如說,在會場上拍攝一組與會人員的畫面時,長時間的會議難免會使與會人員產生疲勞感,於是就出現一些如交頭接耳、玩手機、打瞌睡的不良現象。而新聞記者在拍攝時,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儘量避免這些不良現象出現在畫面內。分散觀眾對新聞內容的注意力的同時,這些“開小差”的畫面通過電視媒體的傳播也極可能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引導。

  5.留好底音。電視新聞節目具有聲畫同期的特點,大部分的節目,特別是活動類節目在播出時保留底音,以烘托現場感。這就要求攝像記者在開機前檢查攝像機的錄音開關,保證所拍畫面都有現場音。

  二語言要平實

  電視新聞節目語言要平實是新聞戰線開展“走轉改”活動的要求,也是縣級電視臺提升新聞節目傳播力,留住觀眾群的要求。沒有哪個觀眾會喜歡連篇累牘的空話套話官話。為此,上杭縣廣播電視臺要求文字記者在撰寫新聞稿件時力求語言平實。

  1.多用動詞、名詞、數量詞,少用修飾性的形容詞。電視新聞文稿不比其它文學作品,應該用簡潔明瞭的語言表述新聞事實,告訴觀眾“發生了什麼事情”、“事情怎樣發展”、“結果如何”……擠幹修飾、形容的“水分”。

  2.多用群眾語言,甚至是方言俗語,少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縣級電視臺的新聞節目是給當地觀眾看的,這就要求節目文稿在保證語言規範化的同時,要讓觀眾聽得懂。就算是涉及到一些比較專業的內容,也要想辦法轉化為通俗淺顯的表述。

  3.多用採訪物件的現場音、同期聲,少用越俎代庖的“記者認為”“、記者相信”等替代性表述。真實性是所有新聞節目的生命力。要保證節目的真實性,就要讓事實說話,讓事件當事人說話,還原新聞現場的場景、聲音。4.創新新聞表述方式,嘗試在一些趣味性節目中使用新聞新語態。比如,用擬人化的手法,讓被損壞的公共設施向觀眾訴苦,讓被解救放生的保護動物介紹它的遭遇,讓豐收的果園表達心中的喜悅……

  三後期製作、包裝要精益求精

  拍攝畫面、撰寫文稿只是電視新聞節目的前期工作。要讓觀眾看到一條好的新聞,還要進行後期製作和包裝。如果說,拍攝畫面和撰寫文稿是買菜、備菜,那麼,後期的製作就是做菜,包裝就是裝盤。近年來,上杭縣廣播電視臺對新聞節目的後期製作、包裝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1.提倡記者粗編一條新聞拍了什麼畫面,要表現怎樣的主題,採編記者最清楚。因此,要求採編記者對自己採寫的新聞進行畫面及同期聲現場音的粗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記者參與新聞節目的粗編,根據節目文稿,對畫面進行相對寬鬆的編排。所謂的相對寬鬆,是相對於節目合成的精編而言的。就是不要編得太緊,適當多留一些畫面,供後期製作人員取捨。大致的鬆緊度把握在1:1.5~1:2之間,即1分鐘的新聞編排1.5~2分鐘的畫面素材。

  2.編輯後期精編如果說,粗編是為了體現記者對新聞節目主題的精準把握,那麼,後期精編,則是為了發揮編輯的特長,從製作的層面,將節目以完整的形態呈現給觀眾。為了讓節目更好看,後期編輯既要利用蒙太奇手法,根據審定的節目文稿,合理調整記者粗編中編排的畫面素材,也要用好手中的“剪刀”,剪除畫面中的一些瑕疵,並對必用素材中出現的偏色、雜音等問題進行調整。此外,編輯的後期精編,還要學會使用必要的動畫、圖表,熟悉使用字幕、配音,豐富電視新聞節目的表現方式。

  三、在節目編排上下功夫

  電視新聞節目編排,是指電視新聞節目播出前的一系列具體編排、組合工作。在節目編排上下功夫,就是將節目編排視作一門藝術,通過一套節目的排列組合反映出編排者的各種意圖和目的,贏得受眾的關注。傳統的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編排由於守株待兔,被動應付,往往存在手法單一、主題模糊、偏離中心、疏離群眾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上杭縣廣播電視臺嘗試對《上杭新聞》節目編排進行創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慎排頭條新聞

  按照慣例,《上杭新聞》每天頭條原則上編排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即縣委書記或縣長的政務活動。沒有主要領導的政務活動新聞時,則將儲備的重大經濟報道、民生新聞安排在頭條播出。為了加強頭條新聞的分量和影響力,上杭縣廣播電視臺要求每週策劃若干條反映全縣經濟發展、民生領域的重大題材,作為頭條新聞備播。這些新聞的播出,能夠讓受眾瞭解全縣階段性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成就,知曉一些政策措施的出臺實施,進而增強幸福感。這樣一來,《上杭新聞》的頭條因為經常釋出權威的經濟、民生類資訊,從而吸引了觀眾眼球。

  二形成組合版塊

  改變過去一盤散沙的編排手法,將反映同一事件或同一主題不同角度的幾條新聞,有目的地進行集納編排,使它們呈現出組合、對比、綜合等整體,使“整體大於區域性之和”。

  1.同類組合將題材相同或主題相近的報道編排在一起,有利於比較充分地反映新聞事件的發展狀況,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防抗颱風的組合報道。颱風到來之前,除了在第一時間報道颱風資訊之外,還要組合安排各級各部門如何未雨綢繆防颱風的訊息;颱風到來的時候,要根據預警等級,及時釋出預警訊息,並組合安排廣大幹部群眾抗擊颱風的報道;颱風過後,特別是發生災情之後,著重安排各級各部門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報道。再比如,黨的閉幕以後,各地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精神的熱潮。《上杭新聞》開闢了“學習黨的精神,加快老區崛起步伐”專欄,將各部門各鄉鎮學習宣傳貫徹精神的新聞編排在一起,在熒屏上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2.相關組合將同一新聞事件相互有關聯的新聞報道進行組合編排,讓觀眾加深瞭解。如假日組合報道,將假日出行資訊、景區景點資訊、有關部門加強景區景點執法檢查、高速交警加強路面監控、勞動者堅守崗位等編排在一起,提供服務,營造氛圍。

  3.對比組合將同一新聞事件的不同側面的新聞報道進行組合安排。比如,在曝光黃潭河流域水環境汙染情況的同時,編排有關鄉鎮加強養殖業汙染整治,還百姓一片碧水藍天的報道;在播發一條逆子虐待父母的訊息的同時,編排一條敬老孝親的典型報道。讓觀眾在對比中判斷美醜,明晰愛憎。

  三注重編排節奏

  研究表明,人們聽覺的舒適度在3分鐘以內,視覺的舒適度在7分鐘以內。超過限度,就容易疲勞。這就要求一檔新聞節目的編排,不僅要做到“軟硬”適中,還要善於運用小版塊來調節觀眾在節目中的注意力轉換。一檔新聞節目,既要有時政新聞、經濟新聞這樣的“硬”新聞,也要有民生新聞、社會新聞、文體新聞這樣的“軟”新聞。此外,節目中還可以穿插一些精美的片花、小宣傳片。

  參考文獻

  1、新聞學與傳播學學者、學術機構和地區學術影響研究報告2000-2004——基於CSSCI的分析段京肅;白雲;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12-01

  2、2001年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概述陳力丹新聞界2002-04-28

新聞傳播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新聞傳播專業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新聞傳播專業畢業論文
有關新聞傳播系畢業論文
有關新聞傳播學論文發表
有關新聞傳播論文
有關新聞傳播學方面論文發表
有關新聞傳播論文範例
新聞傳播碩士畢業論文
新聞傳播專業論文
新聞傳播專業畢業論文
探討新聞傳播專業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