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公共衛生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在經濟全球化程序中,各種原因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益增加,受到國際社會和我國政府的廣泛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預防醫學下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實驗教學

  摘要:本文以提升預防醫學生的公共衛生核心能力為導向,充分發揮“湖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實驗教學資源優勢,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潛能,探索如何提高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應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能力的公共衛生工作者。

  關鍵詞:預防醫學;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實驗教學

  隨著人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公共衛生在全球範圍內成為高度關注的問題。如何在當今高度發展的交通流、資訊流和高度關注的背景下,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一直是公共衛生領域十分關注的課題[1]。作為公共衛生重要且關鍵起始環節的公共衛生教育,理所當然應有其新的發展需求。公共衛生教育唯有改革才能承載維護人類健康與社會發展目標所賦予的歷史使命。明確公共衛生教育領域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核心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公共衛生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也是公共衛生教育創新和發展的必然選擇。核心能力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支援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以核心能力體系為基礎構建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將成為公共衛生體系人力資源管理各項活動的基礎[2]。傳統的“實驗室+教師”模式培養的畢業生的知識結構、人文素質以及公共衛生核心能力難以勝任日益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的挑戰,因此,更新教育理念,多途徑、全方位開展“以擴充套件公共衛生核心能力為中心”的預防醫學人才實驗教學改革實踐勢在必行[3]。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是預防醫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預防醫學基本知識、提升公共衛生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我院“預防醫學與放射衛生實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來,整合公共衛生學院所有的實驗儀器、裝置、人員和機構,負責所有預防醫學課程的實踐教學,先後被評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實驗室”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示範中心”。依據“以學生為本,突出能力,彰顯個性,提高素質”的建設理念,現已建設成為教育理念先進、教學體系科學、師資隊伍精幹、儀器裝置精良、教學環境友好、管理機制高效、教改成果顯著、學科特色鮮明的開放實驗教學平臺[4-6]。在此基礎上,研究如何依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平臺,完善實驗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我校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我們從以下七個方面著手進行實驗教學改革以提升我校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公共衛生核心能力。

  1.打破學科界限。加強知識融合,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培養學生公共核心能力。預防醫學是一門理論嚴謹、實踐性強的學科。預防醫學教育理論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改革公共衛生本科教育,培養“醫學生+公共衛生”的複合型人才,使其既懂醫治又懂預防。在重視傳統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以“環境與人群健康”為主線,打破學科界限,加強學科間知識的融合,增加體現醫學新技術、新方法如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等實驗內容,結合教師正在開展的科研課題,強化整合疾病預防與控制的技術與方法、衛生監督程式、重大疫情處置方法、健康教育、婦幼保健服務實施與評價、計劃生育技術和衛生管理學、公共關係與人際交流等內容,新增綜合性、設計創新性實驗教學,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設計實驗專案。例如,集貿市場蔬菜、水果、肉類食品營養與安全評價,學校衛生學評價,湘江水體汙染與居民健康評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與應對等綜合性實驗、設計創新性實驗。通過使實驗教學緊密結合當前公共衛生熱點問題,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實驗技能以及綜合分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提出“四個層次”實驗教學模式和“三早”教學原則,培養學生公共衛生核心能力。根據當今公共衛生形勢變化,整合預防醫學相關課程的常用實驗方法、實踐技能以及資料和資訊處理方法,打破傳統“實驗課程按理論課程分類、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的教學模式,提出“基礎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創新性實驗—網路與社群實踐”的實驗教學模式和“三早”教學原則的人才培養模式,旨在通過“早進實驗室、早進社群、早期參與科研創新”,著重激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及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學生實驗技能的訓練,逐步實現啟發式、互動式、研究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形成實驗教學與公共衛生實踐訓練緊密結合,交叉進行、互為補充的實踐教學新格局。

  3.拓展“一個平臺、兩個對接、三個早期”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提升科研創新能力。不斷創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法,將培養綜合型高素質的公共衛生人才作為教育教學的首要目標,探索公共衛生人才所需要的“專業理念—思維—知識—技能—素質”,形成了“一個平臺、兩個對接、三個早期”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拓展“本科生導師制”這一平臺的功能。加強師生互動,促進交流,傳道—授業—解惑。今後進一步通過培訓教師的創業與創新理念和技能,轉化導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育,鼓勵教師引導學生自行開展設計性實驗專案。拓展“教與學”和“理論與實踐”兩個對接的內涵,將綜合性實驗和設計創新性實驗作為兩個對接的結合點。拓展“早期接觸社會,早期瞭解社會,早期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內容,在三個早期活動中激發綜合性實驗和設計創新性實驗的選題靈感。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培育並養成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服務意識,培養並鼓勵學生立志用所學預防醫學專業知識用於創新創業,從而走出一條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特色之路。

  4.成立科研興趣小組,將學生公共衛生核心能力的培養從課堂之內延伸至課外。改革教學內容與培養模式,將教師研究課題與學生的研究興趣相結合,成立科研興趣小組,將科研課題引入理論與實驗教學改革之中,開展加強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教學實踐,並將該項工作納入常規教學。

  5.與時俱進,普及相關法律、法規、條列的教育。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時代性強的特點要求我們必須根據疾病譜的變化,不斷補充修改教學內容。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的流行暴發,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流行病學教學中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育的重要性。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與公共衛生服務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納入流行病學等實驗課程的常規教學之中,同時增設消毒和滅菌、流行病學思維在疾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等內容,以期達到實驗教學內容緊密聯絡公共衛生服務實踐,與時俱進,使學生不僅掌握疾病防治的專業知識,而且熟悉疾病防控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培養學生在面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解決問題的能力。

  6.緊追學科發展前沿,注重實驗技術研究,保持實驗內容與技術與時俱進。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時代性強,要求注重引入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現代技術手段或具有發展前景的先進技術方法。如在組織學生進行經典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及相關案例討論的同時,結合學習分子生物學技術、分子遺傳學技術如核酸電泳分析、PCR、核酸雜交以及核酸點突變分析技術等,使學生深刻理解分子生物學技術在流行病學病因研究、傳染源和傳染途徑追蹤與判定中的應用與重要意義。

  7.完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實驗成績的評定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僅僅依據學生的實驗報告,還要參考學生的平時表現,主要包括學生在課堂討論時的參與情況及參加社會實踐調查和科研活動情況與表現,這對於綜合衡量學生真實水平、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實驗教學課程結束後,我們將採取問卷調查及座談會的形式在課後瞭解學生對新型教學模式的看法,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總之,我們以我國公共衛生教育基本要求為指導,依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平臺,抓好實驗教學,全面提升我校預防醫學本科生的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培養創新型、實用型的公共衛生人才。

  參考文獻:

  [1]夏茵茵,馮翔字,王應雄,邱景富.從公共衛生核心能力淺析公共衛生教育發展方向[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8278:633-634.

  [2]徐緩.關於我國公共衛生人才核心能力的思考[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222:95-97.

  [3]羅文海.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改革[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1,281:102-105.

  [4]李樂,龍鼎新,何淑雅,唐雙陽,廖力,謝紅衛,李良,讓蔚清.基於應急能力提升的卓越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9:12-13.

  [5]曾懷才,賀性鵬,賀慶芝,黃煉,單曉雲,宋鳳梅.預防醫學專業“五位一體”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5,27:144-145.

  [6]肖方竹,黃波,李樂,唐豔,何淑雅.依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培養醫學生創新實踐能力[J].基礎醫學教育,2013,10:960-962.

  範文二:公共衛生教育改革措施探討

  一、我校公共衛生教育改革的舉措

  1.改革公共衛生課程體系。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公共衛生的概念和內涵已由過去的環境衛生、個人衛生拓展為現在的社會衛生,課程結構也在傳統的課程基礎上出現了大量跨學科、範圍廣泛的社會醫學課程[2]。課程體系的改革、教學內容的完善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我們在充分考慮臨床醫學生公共衛生教育的特點的基礎上,對預防醫學課程涵蓋的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初級衛生保健和社群衛生服務等教學內容進行提煉,去除與實際工作脫節的內容,並增加和充實與臨床實踐工作有關的預防研究新進展。針對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的實際,單獨開設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必修課程,使必修課程達171學時,高於國內同類醫學院校的平均學時數[3]。為臨床醫學生開設公共衛生類選修課程7門,如健康教育、社會醫學、衛生經濟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等。在基礎和臨床課程教學過程中強化預防醫學意識,使公共衛生教育貫穿臨床醫學生培養過程的始終。

  2.構建公共衛生實踐平臺。制定公共衛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規劃,按照規劃的要求和目標,新增以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為主,覆蓋衛生防疫、疾病防控、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的9個公共衛生實踐基地。以培養學生的社群衛生服務能力為導向,編寫社群衛生服務實踐指導,在第四學年臨床見習階段安排為期2周的社群醫療實踐必修環節,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親身到實踐中進行體驗,融“教學”於“實踐”,促進了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的融合。這種以現場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地理解預防醫學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增強了其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為畢業後實施臨床預防和社群衛生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合理配置師資隊伍。為提高教學效果,在選拔公共衛生師資的過程中,走出校門,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行業接近,既有一定的理論和研究能力,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從事公共衛生教學工作。目前,我校聘請的校外教師涵蓋衛生管理、衛生防疫、疾病控制、律師、醫療保險等多個部門,參與衛生經濟學與衛生事業管理、預防醫學、流行病學、衛生法學、社會醫學等課程的帶教。外聘教師接受我校組織的崗前培訓,參加教研室集體備課,試講通過後,方能正式授課。這樣即豐富了課堂講授內容,拓寬了學生的社會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改革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打破過去傳統的封閉式、“填鴨式”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網路教學平臺,積極推進PBL教學,將典型公共衛生問題,如社群慢病管理、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等,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供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自學和討論。通過教學互動,師生討論,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交流溝通能力與公共衛生思維能力。

  5.完善評價體系。公共衛生教學評價體系中,加強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估。在必修課的考核中,加大實驗踐成績比例,其中理論成績佔60%,實踐成績佔40%。在學生社群衛生服務實踐中,實踐總成績由學生社群衛生服務實踐鑑定60%及學生調研報告評價40%兩部分組成,鑑定由基地帶教教師根據學生實習情況作出,調研報告評價由預防醫學教研室教師完成。

  二、公共衛生教育改革的舉措評價

  我們於2011年和2012年分別在未實行改革舉措的2006級和已實行改革的2007級隨機各選取3個班共198名學生在畢業前進行問卷調查,以評價我校公共衛生教育改革的效果。結果表明,實施公共衛生教育改革的2007級學生在對公共衛生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公共衛生課程的必要性、公共衛生課程和師資配置的合理性、瞭解社群衛生服務模式的程度、具備公共衛生服務的基本技能、掌握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流行病學基本調查方法等方面與未實行改革的2006級學生之間有顯著差別見附表。

  三、體會

  當前我國在臨床醫學生的培養模式上,更多的是傳統的純臨床診斷治療的教育,醫學生的社群衛生服務觀念和實踐能力亟待提高。醫療衛生髮展的綜合趨勢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思路,加強對預防觀念的認識,從圍繞疾病診治轉移到全面關注生命全過程的健康;從只專注人體本身轉移到系統關注環境、社會、心理與人體的互動作用。通過上述公共衛生教育改革的舉措,使臨床醫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學習公共衛生知識的重要性,提高了在以後工作中運用臨床流行病學方法進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有助於進一步理解三級預防在疾病防治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面,體會到新型衛生服務模式下對醫務人員知識、能力、素質的新要求,初步樹立了”大衛生”觀,為畢業後實施臨床預防和參與社群衛生服務奠定了基礎。

汽車市場營銷論文
公共衛生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有關公共衛生畢業論文
公共衛生畢業論文精選範文
公共衛生畢業論文
有關公共衛生監督論文
有關公共衛生碩士論文
關於公共衛生專業論文
有關大學數學畢業論文
有關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發表
有關網路傳播畢業論文範文
淺談公共藝術畢業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