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造假論文範文免費
財務造假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隨著財務會計制度不斷完善,已經對財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制約。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下載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談財務會計造假與打假
[摘 要]2001年,在上海、北京、廈門辦有三所會計師學院,朱基同志先後3次寫過“不做假賬”的題詞。他用題詞的方式對全國一千多萬名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提出了要求。財務會計造假不僅導致會計資訊失真,財務狀況不實,而且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銀行貸款沉澱,干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為行賄受賄、權錢交易、挪用貪汙打開了方便之門,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危及會計工作的生命。
[關鍵詞]財務會計 造假 打假
一、財務造假內容分析
所謂的財務會計造假,是指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制度的規定,採用各種欺詐手段在會計賬務中進行弄虛作假,偽造、變造會計事項,從而為個人或小團體謀取私利的違法犯罪行為。
從型別上分析,企業會計報表造假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虛增利潤,虛增資產;二是虛減利潤,虛增負債。三是營私舞弊,中飽私囊。第一項主要是上市公司以及國有企業,因為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公司股票價格的高低。第二項主要是私營企業以及個人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因為不注重業績,更關心的是如何少繳納稅收,少接收攤派。第三項主要是涉及一些行政單位的不法人員,貪汙或者侵佔財產。
以下列舉了一些常見的作假手段:
1.在會計憑證上造假
這是造假者最常用的手法,在原始憑證上造假,或編造虛假經濟業務,假餐飲費票、假銷售收入票等假票據現象異常突出,勞務費、臨時工資等自制憑證更是以虛開實;或以原會計事項為基礎,通過誇大或縮小的方式非法謀利,以少開多、大頭小尾的票據司空見慣;或採用偷樑換柱的方式,將公款行賄、個人購買的物品等非法事項在形式上合法的費用中列支。造假者讓這些虛假的原始憑證進入記賬程式,編造虛假的記賬憑證。
2.在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中造假
有的單位存有大量的現金收入,私設“小金庫”;將銷售收入或預算外收入不按規章制度存入規定的開戶行,擅自存入單位的經濟實體或者個人存摺,亂支亂用;還有一些單位直接編造、篡改會計報表資料;更有一些單位存有幾套賬簿,分別應對不同的部門。
3.在記賬方法上造假
有的企業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將未實現的收入作為收入入賬,如在服務或工程未提供完畢之前,就確認收入實現;有些企業虛構客戶虛開銷售發票,虛列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一些企業對已經發生的支出不計入成本,或在結轉成本時不按配比原則,故意少轉成本,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及庫存商品的賬面金額遠遠大於實際庫存金額;有的企業則將有關費用支出單據壓在銀行未達賬中,利用“未達賬項”弄虛作假,調節利潤。企業當期發生的費用計入待攤費用、遞延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類會計科目,使得企業當期損益不實;有的企業待攤費用不及時足額攤銷,長期掛賬,將費用支出列作資產。虛增了資產和所有者權益。在建工程長期掛賬,應計入損益的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
存貨及固定資產價值虛假有些企業將應當報廢的物資不做賬務處理,賬價明顯高於實際價值,存貨價值不實,虛增了企業存貨價值。企業折舊不足、已毀損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資產不處置等,虛增企業資產。在繳納稅金上造假。為了享受國家有關稅收政策的照顧,將應當在本年計入的收入掛在賬上,結轉到下年度結算;為了偷逃增值稅,購買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入賬,浙江金華“中國第一大稅案”就說明了造假者的肆意妄為。
在報表上造假,許多企業為了調節當期損益,隨意調整報表,人為地加大資產調整利潤;或為了逃稅,避免檢查而加大成本費用,減小利潤,如為了增大管理費用,直接在損益中多計管理費用,並在資產負債表中同時增大應收賬款和壞賬準備金額,造成表賬不符。不按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預提費用,而是根據企業調節損益的需求預提,造成賬表不符。
二、對策
客觀上說,打擊財務會計造假刻不容緩,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筆者列舉了如下對策:
1.徹落實《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著眼於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會計資訊資料的正確可靠,側重於從錢物分管、嚴格手續、加強複核方面進行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日趨複雜化,逐步發展成近代的內部控制系統。
2.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監督三個環節
事前防範,首先,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嚴格的內控規章制度,包括《企業財務管理辦法》、《企業預算管理暫行辦法》、《資金計劃管理辦法》、《企業資金授權審批管理辦法》等一些與資金管理相關的制度。 行政單位比照建立相關制度。在企業的資金管理過程中,要合理設定職能部門,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各司其職,建立財務控制和職能分離體系。充分考慮不相容職務和相互分離的制衡要求。各部門、各崗位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格局。 另外企業還應當建立嚴格的審批手續,授權批准制度,以減少某些不必要的開支。明確審批人對資金業務的授權批准方式、許可權、程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辦理資金業務的職責範圍和工作要求。
事中控制主要體現在保障貨幣資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資金安全性控制。其範圍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應收應付票據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賬實盤點控制、庫存限額控制、實物隔離控制等。
在資金管理過程中,除事前防範,事中控制環節之外,資金的事後監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每個會計期間或每項重大經濟活動完成之後,內部審計監督部門都應按照有效的監督程式,審計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各職能部門也要將本部門在該會計期間或該項經濟活動之後的資金變動狀況的資訊及時地反饋到資金管理部門,及時發現資金的籌集與需求量是否一致,資金結構、比例是否與計劃或預算相符,產品的賒銷是否嚴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貨的控制是否與指標的一致,人、財、物的使用是否與計劃或預算相符,產品的生產是否根據計劃或預算合理安排等。
這樣既保證了資金管理目標的適當性和科學性,也可根據反饋的實際資訊,隨時採取調整措施,以保證資金的管理更為科學、合理、有效。同時,將各部門的資金管理狀況與部門的業績指標掛鉤,做到資金管理的責、權、利相結合,調動資金管理部門和職工的積極性,更好地進行資金管理。
3.建立健全內部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的重點是嚴格會計管理,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機構和職務分工,實施崗位責任分明的標準化業務處理程式。
內部會計控制其範圍直接涉及會計事項各方面的業務,主要是指財會部門為了防止侵吞財物和其他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及保護單位財產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種會計處理程式和控制措施。內部管理控制範圍涉及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各部門、各層次、各環節。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確保企業經營目標和有關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例如,企業單位的內部人事管理、技術管理等,就屬於內部管理控制。
大力推行中介審計制度,建立健全以註冊計師制度為核心的社會監督體系。招聘高素質的人才,去除不合理人員,逐步建立起一支職業道德好、業務素質強、社會信譽高的註冊會計師職業隊伍,大力推行註冊會計師制度,逐步擴大註冊會計師社會審計監督的物件範圍,凡具有公開性質的法人企業的年度財務報告也必須經註冊會計師審查驗證,充分發揮註冊會計師這一經濟警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三、小結
近年來,一些單位在會計資訊的編制上,運用種類繁多的財務欺詐手段,致使會計資訊嚴重失真。為了確保會計的真實性,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有必要深入瞭解會計造假手法,並採取措施加以規範,貫徹落實控制規範,加強社會監管,採取嚴刑峻法才能保證社會正常經濟秩序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及其治理對策研究,葉淑林,《中國註冊會計師》2011年4月
[2]貨幣資金舞弊及其審計探討 袁銀輝 《中國註冊會計師》 2009/04
[3]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防範與治理 吳革 《中國註冊會計師》 2010/02
下載篇2
試論財務造假的原因與對策
摘 要:隨著財務會計制度不斷完善,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財務造假的行為,但由於會計理論方式方法存有缺陷、財務相關法規條例不完善、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不強、素質不高,以及財務的監管力度不夠等原因使財務造假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所以應當從完善財務制度、提升從業人員素質等途徑,從根本上避免財務造假行為再次發生,保證企業的財務狀況能順利穩定的執行。
關鍵詞:財務造假;原因;對策
財務造假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隨著財務會計制度不斷完善,已經對財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制約,但由於多種原因,企業財務造假現象在當今各類企業當中並不少見,為了解決企業財務造假的問題,應該正確認識財務造假的現狀,分析形成財務造假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藥,最大程度上減少、杜絕企業的財務造假行為,保障社會經濟順利發展。
一、財務造假的現狀
當前社會企業財務造假現象很常見,企業財務造假就是企業將對外的財務報表隱瞞真實資訊或採用非法手段篡改財務資訊,影響投資者或資訊使用者的實質性決策的惡劣行為。企業的財務造假通常是企業管理階層集體進行的會計資料造假的舞弊行為,並不能真實影響企業的盈利現象,並且這種造假行為通常屬於有計劃、長時間的連續性造假行為。
財務造假行為嚴重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削弱了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相關機構受到經濟損失,投資者對企業的信任降低,影響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據統計,我國財務造假引起的經濟損失一年就高達幾十億,高額的經濟損失數值造成資本市場大幅度混亂。湖南證監局、中國證監會2013年9月對萬福生科企業的賬務造假事件展開例行檢查,經初步自查,該企業在2012年半年報中虛增營業收入1.88億元、虛增營業成本1.46億元、虛增利潤4023.16萬元。其財務造假後從證券投資者中非法賺得7.4億元的投資金額,如此大數額的獲利讓人心驚。
分析企業常使用的造假手段,其中包括:
①採用虛構交易。企業利用虛假的合同、單據、發票等,在財務報表上捏造不真實的經濟事項,使企業的收入和資產出現虛假增加的現象。
②收入確認虛假。企業銷售收入的確認雖然有相關標準規定,但是收入確認上仍存在著很大的操作空間。企業將倉庫中並沒有出貨的產品當作銷售收入之一,以增加銷售的收入值,提高企業銷售業績。
③調節利潤。企業通過進行投資收益、出賣資產、讓渡股權等來進行利潤調節,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能持續進行的操作,屬於一次性利潤進入,不能實現企業的長久盈利預測。
④控制關聯交易。一個企業想對另一個企業進行利潤操控,通常使用的手段就是關聯交易,內部轉移買賣,高買低賣、高賣低買等。
⑤成本資本化。企業在進行企業成本均攤時,如果成本符合資本化條件就會實行成本在獲益期間的財務均攤政策,企業將不屬於資本化的成本進行資本化成本均攤就會虛增了當期的企業利潤,實現企業業績上升的目的。⑥選擇會計政策,增加會計利潤。企業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性,相關政策規定,企業選擇會計政策後不可輕易更改,保證企業會計資訊的可比性。
但是現實中,企業為了控制企業利潤,在選擇有利於企業利益增長的會計政策,甚至有的企業會隨意更換企業的會計政策,創造虛假的企業會計資訊。
二、財務造假產生的原因
1.會計理論和方法存在缺陷。
我國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從會計理論來看,權責理論雖然可以解決企業收入和成本之間的配比問題,但是這種權責確認機制也增加了主觀意識的作用,這種責任確認的主觀意識為財務造假提供了平臺。而我國會計計量單位的使用上也存在著侷限性,計量屬性和貨幣計量法都缺乏嚴謹度,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為了增加企業財務資訊的調節靈活性和實用性,會計的計量屬性增加了新的準則,如:公允價值、淨現價值、重置價值等,但是多重標準的計量屬性也增加了會計財務造假的可能性。同時,我國當前的政策制度給了企業很大的會計政策的自主權,企業在進行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的選擇上範圍較廣,沒有統一性,在某種程度上會使企業的財務資訊失真。
2.企業財務內部控制能力不足。企業沒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使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能力差,不能實現企業對財務的良好把握,影響企業真實的運營狀況,使企業出現了資金虧空現象,企業為了避免破產的厄運,會選擇財務造假的非法手段獲得企業經營的扭虧為盈。同時,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也是引起財務造假的原因之一。企業的資本所有者並不是企業的管理者,企業沒有形成一定內部控制系統,無法使企業的管理者和所有者形成權力的制衡,造成管理者為了自身的利益採用財務造假手段將企業的資金轉移到個人賬戶中,影響企業的整體運營情況。
3.企業會計人員素質較低。
企業的會計人員主要監管著企業的財務情況,然而企業現有的會計團隊人員素質普遍較低,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對經濟法律的掌握程度不夠,對自己的職業道德要求較低。同時,財務造假的利潤較大,會計人員為了自身利益在進行企業財務報表製作時進行造假活動,甚至有的專業的註冊會計師也參與進企業的財務審計造假活動中。由於現在的註冊會計師大多數處在買方市場,不管委託企業的要求是否合理,為了獲得經濟收入,註冊會計師也會滿足審計企業的非法要求,使財務審計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如:日本的安達信註冊會計師所在對安然公司進行財務審計時,為了獲得鉅額的報酬,幫助企業進行審計報告作假,成為安然企業財務造假的幫凶。中國科龍電器財務造假案在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審理期間,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顧雛軍稱“科龍企業的審計機構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在進行企業財務審計時刻意忽略了資金的流向,為企業財務造假提供便利條件,沒有實現真正的審計作用。”雖然財務審計造假為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扭虧為盈”,但卻受到了嚴重的法律制裁。
4.企業財務造假的監管和處罰的力度不夠。
我國的企業財務審計監督制度還處在發展階段,相關的制度仍需要不斷的完善,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當前的社會情況是財務監督部門不能很好的行使其監督權力,監管體制的落後也影響了監督部門工作的開展,大大削弱了監督審計作用。這種監督不足的現象給財務造假提供了發展空間,助長了企業進行財務造假的風氣,引起經濟市場中的會計資訊失真,形成一種惡性的發展趨勢。
同時,當前的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相對較弱,企業進行財務造假後屬於民事案件,在處罰手段上一般採用經濟懲罰,但是懲罰的金額與企業實際獲利金額相比還相差甚遠,達不到懲處的目的。如:企業採用財務造假手段獲得了銀行的貸款,再利用貸款進行資本投資,所賺取的利潤很可觀,企業考慮其經濟效益仍會採用財務造假的手段增加企業融資,這種監管處罰力度弱的發展現狀嚴重影響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財務造假的現象不能很好的控制將不利於國家整體經濟的穩定增長。
三、財務造假的防範對策
1.完善會計制度和規則。
經濟全球化發展模式使會計發展也逐漸步入國際化,建立完善會計的制度成為我國企業財務發展的趨勢。將《企業會計準則》進行財務報告空間壓縮,完善關聯交易的管理,鼓勵企業進行財務監督,重視企業的現金資訊的稽核。總結市場中存在的會計規範問題,完善會計規則中的不足,避免會計資訊的主觀性干擾,降低會計資訊的誤差發生率,使會計資訊的準確性和透明度不斷提升。
2.完善企業財務的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關鍵環節,它可以實現保護企業的會計資訊和企業資產,建立一個有效的控制體系,有助於企業自身對會計資訊的稽核和企業資金投入風險的估量,以及企業財務實施中保障相關法律法規的合理貫徹。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系統主要實現對企業財務的控制,成為企業防止會計人員出現錯誤操作的重要屏障,主要包括對企業業務流程的控制、採購付款的控制、貨幣資金的控制、成本費用的控制等。這種企業內部財務控制方式可以有效的實現企業會計監督、各部門之間的會計資訊建設,進而實現整個社會環境的經濟秩序。
3.提升企業會計素質。
企業應該給予會計人員提供職業道德培訓的機會,建立其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和價值觀。每一位財務人員的道德品質都將影響企業財務的真實性,只有會計人員做到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範、自歸自律、公私分明、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遏制財務造假的現象。企業的會計人員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強化服務意識,適當參與公司的管理,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充實自己的法律知識,增加自己的職業素養,能夠做到知法、懂法、依法,避免會計人員參與企業造假。
同時,註冊會計師作為具有審計作用的財務人員應該有自律意識,在進行企業財務審計工作時,嚴格按照相關審計程式執行,提高其審計的獨立性,降低買方市場對註冊會計師的影響。相關部門也應該注重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管理,嚴格控制註冊會計師的職業素質,對註冊會計師的違規處罰實行實名積分制,控制註冊會計師的職業質量。
4.強化對企業財務的監督,加大財務造假的懲處力度。
政府為營造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需要對市場經濟進行巨集觀控制,對企業的發展進行監管,財務監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環節。完善企業財務監管的法律法規,加大企業財務造假的懲戒措施,對造假企業的處罰力度決定了企業進行財務造假的成本,增加企業財務造假的成本可以有效的控制財務造假現象的發生。通過法律的手段對造假的企業進行嚴厲制裁,提高企業的經濟罰款額度,使造假者在造假上不能獲得利潤。同時,保證企業財務資訊的準確透明性,對財務造假的企業進行媒體公佈,擴大影響力,提高對企業財務造假的約束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造假仍是經濟市場中常見的現象,對企業造假的常用手段和原因進行分析,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需要嚴厲杜絕發生企業財務造假的現象,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注重企業自身的內部控制活動,國家也應該不斷完善會計制度,減小會計人員的造假空間,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
參考文獻:
[1]蔡娟.企業財務造假的原因及防範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0506:57-58.
[2]洪新榮.淺析財務造假的原因與綜合治理的對策[J].大陸橋視野,2009,0308:92-93.
[3]王藝穎.淺析企業財務造假的成因及防範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4,1107:194-195.
[4]東方網.科龍造假案將遭大規模訴訟[EB/OL].2006-04-14.
財務分析類的畢業論文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