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生命教育在中國最早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且首先是由少數幾個省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了有差異的生命教育計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生命教育的思考》

  摘要:2010年我國正式公佈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第一部分《總體戰略》中的第二章《戰略目標和戰略主題》中明確指出:“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應該說這是我國第一次將“生命教育”清清楚楚地寫入教育綱要,標誌著實施生命教育已成為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決策。本文闡述了什麼是生命教育,為什麼要重視生命教育,如何進行生命教育等問題。

  關鍵詞:生命教育;發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1-0152-03

  一、生命教育的腳印

  世界上最早開展生命教育的國家是美國。20世紀20年代,伴隨著美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上獲得滿足的同時也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危機,尤其是青少年吸毒、自殺、他殺、暴力襲擊等危害生命事件的頻發,引起了美國各方的關注。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引導青少年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美國學者傑・唐納・華特士在1968年首次明確地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並且在加州阿南達社群建立了第一所生命教育學校並開始了生命教育的實踐。自此以後,生命教育在世界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傳播開來,成為一種新的國際性教育思潮。

  在我們中國,雖然在這方面較為滯後,但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教育由追求數量、規模向質量、內涵發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發展的過渡以及現行社會存在的大量的漠視生命現象,讓許多有識之士已經開始關注這一問題,注意到“突遇一點挫折、打擊,青少年就選擇終結生命作為一種解決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還跟社會、學校、家庭對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關”,而且也逐漸認識“關注生命將是人類在教育觀念上一次根本性的變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

  生命教育在中國最早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且首先是由少數幾個省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了有差異的生命教育計劃。當時主要是將環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種生命教育。2010年7月開始,全面啟動階段。國務院公佈了經過反覆討論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最終稿,《綱要》定稿明確將“生命教育”這一概念寫入其中,並冠以“重視”二字以強調。這標誌著“生命教育”這一提法及其相關的理論與教學,正式被官方認可,獲得了國家準生證。生命教育的發展也由此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二、叩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關於生命的教育。我們都知道,教育是培養人、發展人的活動。人是教育的物件,也是教育的主體,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教育的歸宿也是人。因此,我們可以說,生命教育就是培養人的生命、發展人的生命的活動。目前,雖然我們國家對生命教育的內涵有多種不同的表述,但其本質內容卻是一致的。筆者傾向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師大教授肖川教授說的“所謂生命教育就是為了生命主體的健康、自由和幸福所進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種價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種內在形態。生命教育的實質就是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本質,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在學生學會生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追尋幸福生活。一句話:悅納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

  三、用生命教育燃亮教育的生命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承擔生命教育的責任,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正是教育工作者的崇高理想。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爐灶,單搞一套,而是整合現有的中小學教育資源,用生命教育貫穿。

  一遵循核心突出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一所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所以,應把“生命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思想經營。首先,在辦學理念上,倡導以人為本,以師為本,弘揚師生的生命活力。積極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使師生人人有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人人有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與行為。其次,建立生命教育的大學科概念,讓生命教育貫穿教育的全過程。系統論的整體性原理告訴我們: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生命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正因如此,必須樹立“把生命教育融入學校各項工作”的思想。積極構建生命教育實施網路圖,積極營造有生命活力的育人環境,從文化學習到體育,從心理健康教育到品德教育,從環境營造到實踐活動,都深深打上生命教育的烙印。從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網路、電視熒屏、黑板報、到圖片展覽、班團隊活動等都留下生命教育的印跡。讓生命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成為實實在在的重要內容。

  二循序漸進劃分明晰

  教育必須遵循規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生命教育是有階段、有序列的,為此,要給每個年級確定教育主題。小學主要分低、中、高三個年段,初中分三個年級。以初中為例。初一年級:以認識生命為主題,介紹生命的起源,人從哪裡來,動植物與人類的關係,多彩的生命世界等,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初二年級:以珍愛生命為主題,介紹遠離毒品、拒絕自殺、吃出健康、學會健身等,強調人與自我的關係。初三年級:超越生命為主題,通過學會尊重、學會感恩、學會關愛、學會做人、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蹟等板塊,啟迪學生認識到生命有限,價值無限,強調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三個年級各有側重點,實現了有序發展。

  三整合途徑拓寬思路

  課程育人――校本教材做渠道。實施生命教育,談到生命教育的實踐,“生命教育能否課程化、是否需要課程化”的問題就自然擺在每一個學校面前。從生命教育的本質來看,它具有滲透性、情境性和非連續性,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存在形式,而非一種教育模式。但是我們如果只是口頭上承諾生命教育要融入和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大背景中,這些“豪言壯語”在現實中就會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了。應樹立“理念為先、課程實施為主、學科滲透為輔”的思想,依據課程開發理念,遵循“知我、知人、知物、知天”四個緯度,開發生命教育課程。

  課堂育人――讓課堂充滿活力。什麼叫活力課堂?李希貴老師說:要“讓學生在課堂裡自由呼吸,讓師生共同演繹生命與成長的精彩”。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是自由的,沒有了壓抑,有的是靈光閃現;沒有了束縛,有的是暢所欲言;沒有了權威,有的是平等相容……“每一個學科都可以找到一種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每一個課堂都可以創造出精彩,激發出生命活力。”特級教師孫雙金說:“活力課堂就是小臉通紅、小眼發亮、小手直舉、小口常開。”打造活力課堂活動包括兩部分:學科挖掘和活力課堂。

  1.學科挖掘。不容質疑,學科教學首先要體現學科特點。我們所說的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就是在體現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憑藉課堂教學渠道“有意識、無痕跡”地滲透生命教育。語文學科發揮文以載道的作用,滲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識,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意義的理解追求。數學學科可以讓學生感受人類的智慧和作為思考者的本質。體育學科教給學生生命運動的常識、保健的方法。音樂與美術學科教會學生欣賞生命之美。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學生心理,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和順利、失敗和成功。比如說,有一位老師這樣上作文課:她讓學生寫出自己最喜歡的五個親人的名字,然後一次劃掉一個意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每劃掉一個就談談自己的感受。因為每劃去一個人的名字,就意味著一個最親愛的人離去。課上到最後,老師淚流滿面,學生泣不成聲,很多學生不忍心再下筆。課後,學生的作文中普遍表達了“感恩”的心聲。有的說,親人時刻伴隨在身邊,但我從來沒有為他們做些什麼;有的說,親人是我的支柱和靠山,我不能失去他們;還有的說,感謝生命,珍惜擁有……誰能說這樣的課沒有體現學科特點,而同時又散發著生命的關懷呢?學科滲透工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生命,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2.活力課堂。打造活力課堂,是張揚學生生命個性的一條渠道。環視當今的課堂,忽視學生存在狀態亦即生命狀態的現象普遍存在。老師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依然主宰著我們的課堂教學,學習的樂趣得不到體現,學生的創造性得不到發揮,主動性和個性受到壓抑,生命的發展缺少活力。要讓課堂迸發生命的活力,就一定要解放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要尊重學生的生命存在,以學定教,精講精練。注重學習過程,教師只能是一個幫助者、合作者、組織者。因為學生的生命存在得到教師的充分尊重,所以每節課都成為教師與學生一起尊重生命,欣賞生命,完善生命,釋放生命活力,共同成長的土壤。

  臨沂市羅莊區冊山鎮中學數學老師劉建宇就是個思考者,他教初中數學,打亂教材編寫體系,重新構建數學知識框架。他在課堂上講哲學,甚至講外國的哲學家,更有甚者在畢業班的前夕看世界足球賽,放電視,沒有任何作業。結果他的學生怎麼樣呢?他的初二學生參加整個臨沂市考試,比初三的成績還好,奧林匹克競賽,他一個班獲獎的學生佔臨沂市獲獎人數的半壁江山。他的家庭爐邊談話式課堂教學,特點是:隨和、融洽、自然與輕鬆。數人一圍,無尊卑之別,唯友情相處,無嚴肅氣氛,唯興趣使然。就某一問題或幾個話題展開討論,人人敢想、敢說、敢動,最後達成共識,或者未成共識。這種形式喚起了學生內心深處的那種屬於生理行為的求知慾望,個體創造思維被揮灑得淋漓盡致。

  文化育人――給環境話語權。學校辦學追求的一種境界是形成學校文化,用文化育人。文化包括很多,如管理文化、組織文化、研究文化等。

  有一所學校,養著四種動物:孔雀、猴子、白鴿、小兔。教學樓牆上鑲著四句話:像孔雀那樣美麗,像猴子那樣靈敏,像白鴿那樣純潔,像小兔那樣溫柔。校長說:“這就是學校的校訓。”學校都有自己的校訓,許多學校的校訓大致相似,如“求實、勵志、勤學、奮進、守紀、文明、尊師、愛校”等,我們不能說這樣的校訓不好,但與上述“動物榜樣式”校訓相比,似乎缺乏個性和生命氣息。我們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形成學校生氣勃勃的氛圍,營造校園親和環境,使學校成為學生依戀、嚮往、成長的學園、樂園。

  活動育人――體驗多元色彩。教育者們都愛說的一句話是:活動最能鍛鍊人。此話不假,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專項活動,如藝術節、運動會、讀書節等,有意體現生命教育主題和內涵。

  四教育者要懂得生命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老師來到學校,他就會交給那位新老師一封信,信中寫道:“親愛的老師,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該看到的情境: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毒死。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為有人性的人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價值。”

  一名學生轉到一所新的學校就讀,數學考試只得了20分,老師給他訂了一個增加20分的學習目標。一個半月後,這名同學數學考了56分。老師宣佈,這次全班考得最好的就是這名同學。同學們都很奇怪,老師說:“這名同學數學考試比上次增加26分,有誰比得過他嗎?”於是老師提議,全班鼓掌,向這名同學表示祝賀。也許是這名同學第一次受到這麼熱烈的讚揚,他哭了。這名同學從此愛上了數學。

  學校經常進行是“重點培養‘優生’,還是重點幫助‘學困生’”的討論。其實,這種討論並無多大意義。我們要關注的是“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優生”、“學困生”都需要我們幫助和輔育,從成全生命這個角度實施教育工作,我們就不會有“優”、“差”之爭了。上述那名同學遇到了一位懂教育的好老師,老師激活了這名學生的生命潛力,使這名學生由“差”變“優”,實現了他生命成長中的一次轉折。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擔負著喚醒生命意識,開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量的任務,不能因為教育者的失誤,而造成對學生生命成長的忽視和傷害。

  教育者要相信每一名學生都會成功儘管他們成功的途徑、方式有所不同。有許多教師問:“學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一位教師說:“如果你教的學生沒有獲得成功,原因只有三條。第一,我們沒有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第二,我們還沒有發現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優勢因素;第三,我們還沒有找到使學生成功的有效方法。”教育工作的成敗,主要應在教育者自身上找原因。有一項調查發現在校讀書6年,還有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從未發過言。超過60%的學生從未當過班幹部包括小組長,能夠外出參加活動的學生非常少。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有一位班主任的故事:教室最後有一張排剩下的單桌,同學們都不願坐那裡,班主任把這張桌定為“思過桌”,誰不守紀律或犯了錯誤就坐這個位子,以示懲罰。這樣下去,班上的紀律仍然不好,仍然有同學犯錯。於是,這位班主任改變了方法,把這張桌命名為“榮譽桌”,哪位同學學習成績好,受到科任老師表揚,為班上爭得了榮譽……就坐這裡。老師們稱這張桌為“信得過桌”、“免檢桌”。一下子,全班同學都爭著要坐在這張桌前,以能坐這裡而感到光榮和自豪。從此,這班的紀律好了,學習也進步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張桌子並沒有絲毫變化,是這位班主任賦予了它鮮活的生命。這就是教育,是充滿生命氣息的教育。教師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要對學生生命狀態的瞭解和把握,努力為每一名學生搭建生命發展平臺,為他們創造儘可能多的成功機會,用適合於他們發展的方法,促使每一名學生成功。

生命教育培訓心得體會3篇
關於國家教育方面論文
相關知識
生命教育的相關論文
中小學生命教育的相關論文
生命觀教育的相關論文
有關生命教育的心理論文
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相關論文
淺析中學生德育教育的相關論文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論文
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論文
淺議農村遠端教育的相關論文
淺談家庭教育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