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畢業設計論文範文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的改革及人口的迅速增長,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日益加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機械畢業設計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分析
1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理論分析
2004年在農業部、財政部貫徹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共同制定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使用管理辦法》中,第一章第一條明確的指出:“為鼓勵和支援農民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程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中央財政設立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以及在以後的中央一號檔案中,進一步提升到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生產、增收、強基礎、種民生的要求,鞏固、完善、強化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堅持和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和財政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健全國家對農業支援保護體系的新高度。從中央的一號檔案精神中可以看出,實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建立農業現代化的機械作業體系,在《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規劃2010~2015》中也有很明顯的體現。筆者認為對農機具補貼是由財政補貼的本質和農業機械的社會化責任所共同確定的。眾所周知,財政補貼是政府財政轉移支付的一種形式,是公共財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落後地區和落後產業發展,縮短地區差異和行業差異作為目標的。財政對農機具的補貼主要是通過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突破發展瓶頸,從而實現自身的發展;農機購置財政補貼是生產技術推廣性補貼,會促進技術機械化的推廣,加快農業現代化的建設步伐。另一方面,從農業機械本身所具有的作用來看,農業機械具有很強的外部正效應,一是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正外部性,可以促進社會穩定、改變產業結構等,二是存在技術溢位的正外部性,可以培養專業的農機專業人才,帶動技術服務行業的發展。按照新古典理論,對農機具財政補貼的受益人不僅僅是農戶、農機經營者、還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收益,農機補貼所帶來的效應應當包括農戶的收益和社會的收益兩方面。這樣一來,從農戶自身而言必然會存在邊際成本高於邊際收益,導致農戶不願意使用農業機械,也正是如此,由於農業機械是社會共同收益,因此也要求社會共同為農機具買單,因此就要求政府財政對農業機械進行財政補貼。
2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研究構想
本文從分析農業機械化所帶來成本和效益入手,分別測算了推廣農業機械對農村勞動力的替代作用以及對糧食的增產效果,並從量上對其進行測算;筆者認為推廣農業機械化對社會帶來的效益遠遠大於農戶自身,為此要對農業機械購置進行財政補貼,補貼的標準應該按照推廣農業機械對社會帶來的效益與自身效益的差,即Y=ΔS-ΔL-ΔC式中:Y———對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規模;ΔS———推廣農業機械化替代勞動力的成本,也就是節約的農村勞動力成本;ΔL———推廣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種植者帶來的增產收益;ΔC———推廣農業機械的成本,包括農業機械購置費用、油耗、以及維修費用。農業機械購置財政補貼從理論上屬於公共財政問題,由於推廣農業機械化帶來的社會效應要遠遠的大於自身的效益,可能會造成糧食種植者不願意購買或者購買意願不強,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利於國家發展農業現代化,是不利於我國的農業機械化體系的建設,因此筆者分別從巨集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農業機械節約農村勞動力和糧食增產做實證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農業機械購置財政補貼的理想規模。
2.1分析農業機械對農村勞動力的替代作用
2.1.1定性分析推廣農業機械與農村勞動力之間的關係
在農業生產中,農業機械與農業勞動力之間的配置關係表現為明顯的替代作用,因為推廣農業機械化可以帶來決然不同的兩種結果,一是農業勞動力富餘時,推廣農業機械勢必減少農業勞動力的數量,表現為農業機械對勞動力的排擠;二是農業勞動力不足時,推廣農業機械可以彌補勞動力的不足。而我國農村勞動力嚴重剩餘,從而推廣農業機械化必然會在一定時期內減少農村勞動力的數量,但是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業機械對農村勞動力的替代作用完全發揮以後,農業勞動力數量會維持在一定合理的水平。在我國目前情況下,農業機械化水平雖然顯著提高,2003年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也僅僅為33%,其中機耕、機種、機收水平分別為47%、27%、19%,2009農業耕、種、收機械化水平為49%,2010年農業機械化水平達52%,這與我國農業機械化總體規劃所確定的2020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65%的目標還相差很大,因此農業機械對農村勞動力還有很強的替代作用,對農業機械替代勞動力的研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1.2農業機械對勞動力替代作用的實證研究
農業機械對農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解放農村勞動力,這裡用迴歸的方法建立推廣農業機械與農村勞動力之間的關係1農業機械化與勞動力替代作用模型的建立選取農業機械化水平作為自變數x,農村的勞動力量作為因變數y,建立統計模型Yi=b0+b1Xi+ei。式中:Yi———農業勞動力佔我國總人口的百分比;Xi———我國農業機械擁有量,以農業機械總動力的大小表示;b0、b1———待定係數;ei——反映統計關係直線周圍散佈的隨機分量,ei服從正態分佈。ei除農業機械以外,其他所有影響農村勞動力量的因素所引起的誤差,且假設ei可以忽略不計,則統計模型簡化為:Yi=b0+b1Xi。本文選取1985~2005年的相關資料,X的單位是GW,Yi的單位是%,將資料代入模型利用EVIEWS求解,並消除殘差自相關,檢驗結果如表1。根據檢驗結果,調整後的R2為0.979202,且通過F檢驗和t檢驗,說明農業機械化裝備總動力對農村勞動力的替代作用很大,所以農村機械化擁有量與農村勞動力佔全國人口的比重之間呈現顯著的線性關係,且迴歸方程為Y=-0.1338X+32.369,這表明每推廣1GW的農業機械減少的農村勞動力的數量為全國總人口的0.1338%。2對農業機械節約勞動力成本的測算根據上述線性擬合方程得出,每增加GW的農業機械減少的農村勞動力佔全國總人口的0.1338%,按照這個思路,分別計算每增加1GW的農業機械的購置成本和節約農村勞動力的成本。每1GW的農業機械購置成本,按照用於農機購置成本與新增農業機械動力的比值,取最近幾年的平均數;節約的勞動力成本按照節約的勞動力數量與勞動力價格的乘積,勞動力價格按公式計算,農村勞動力價格=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戶戶均人口戶均勞動力。我國最近幾年農業機械購置費用每千瓦要元,按照國家統計資料每千瓦的農業機械動力平均油耗量為0.052t/kW,按照農用柴油7900元/t計算,每千瓦的農業動力油耗成本為410元,再加上維修費用,取每千瓦農業機械成本元計算,從而推廣1GW的農業機械的成本為15億,按照線性迴歸方程,每推廣1GW的農業機械減少農村勞動力的數量為全國總人口的0.1338%,取全國總人口億計算,從而推廣每千瓦農業機械節約的農村勞動力數量為180.63萬人,勞動力價格按《中國農村統計年鑑》資料計算,2008年的農村勞動力價格為6698.25元/年,從而節約農村勞動力的成本為121億元。這說明推廣農業機械化的成本遠遠要小於其所產生的收益,這也更說明了推廣農機的必要性,從整個國家而言,推廣農業機械對社會的具有很強的溢位效應,推廣農業機械使國家和社會收益,從而說明了對農機具購置具有很強的社會效益性,應繼續增強國家對農機購置補貼的力度,提高補貼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完善機制缺陷和政策環境,充分發揮農機具對勞動力替代的強大功能。
2.2農業機械對糧食的增產效應
我們分析了推廣農業機械會替代農村勞動力,減少農村的勞動力數量,對社會具有很強的效益性,那麼對於農業機械的購買者來說,農機具會對他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這些購買者是否具有推廣農機具的熱情呢?要研究這個問題,就必須對農機購置的微觀主體進行分析,對這些微觀主體而言,效益是衡量其購買與否的主要指標,通過分析其投入產出,如果產出不足以激發農戶的購機行為,就應該藉助國家財政的手段,對農機進行補貼,推廣農業機械化,不僅要國家受益,農戶也要從中得到好處,這樣才更有利推進農業機械化程序。用機械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變革傳統的粗放農業生產方式,主要是改變了農業生產的三個環節,即機械耕地、機械播種、機械收穫。從土壤學的角度說,利用大型農業旋耕犁進行深耕或者深鬆,可以加厚旱地的活土層,有效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條件,有效的利用了降雨,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增強了農作物的根系發育,增加了產量;而機械播種技術的推廣改變了傳統的畜力播種、撒播等比較落後的播種方式,利用機械播種,深淺一致,株距行距均勻,具有速度快、效益高、且節約種子的優點,可以保證播種質量,從而增加糧食產量。
3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規模研究
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通過財政投入來提高資金配置效率,調動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投資購買、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的積極性,建設現代農業,對農民發展農業生產進行巨集觀引導和調控的有效措施。補貼規模是補貼政策的具體落實和體現,是解決補貼多少的問題,因此補貼規模的確定必須充分考慮以下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國家的財政能力;二是推廣農業機械的收益。
3.1國家財政能力
國家財政能力是國際可以負擔的財政支出的能力,是國家的財政實力問題,國家政策指出,我國總體上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的轉折期,具有加大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能力。財政投入是實現政府扶持政策最具體和現實的表現,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業競爭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2002年,全國各級財政對農業機械的總投入為24億元,農業機械化財政投入佔財政收入的0.13%,佔財政支農資金還不到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政府對農業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我國GDP按照年均8%的增長速度計算,從國家財力考慮,每年增加財政支出是完全可能的。
3.2推廣農業機械的收益
以上分別探討了推廣農業機械化對社會的貢獻,即節約農村勞動力和糧食增產,並且那個數量上進行了測算,但是對農業機械使用者來說,帶來的收益僅僅表現為糧食的增產,至於節約的農村勞動力成本則整個社會收益,筆者認為對農業機械購置應當補貼推廣農業機械所帶來的社會效益與自身糧食增產之差,從而使農業機械使用者對社會的貢獻可以從國家財政資金這裡得到彌補。下面以推廣100萬千瓦的農業機械動力為準,整理推廣農業機械的成本與收益。推廣農業機械化最主要的貢獻是減少農村的勞動力數量,解放農村勞動力,使農村勞動力流向第二、、第三產業,為社會創造價值,整個社會收益;而對於農業機械購買者或者農戶來說,自身收益的是糧食的增產增收,這部分與節約的勞動力相比幾乎微乎其微;對於整個國家財政而言,對農業機械的購買者進行補貼,應該補貼推廣農業機械所帶來的效益而農機購買者又沒法享受到的那部分,也就是節約的勞動力的成本與糧食增產和推廣成本的差。通過筆者的研究和測算,每推廣100萬千瓦,政府對農業機械補貼的理想規模為億。
3.3對我國農業機械購置財政補貼的政策建議
首先分析我國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農業機械購置財政補貼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援,但是財政補貼規模與理論測算規模還有很大的差距,應該在國家財政能力範圍內進一步加大對補貼力度,按照重點區域重點補貼向全面補貼推進。其次,政府應當做好非農就業工作,建立非農勞動力市場,對農民進行培訓、教育,使節約的農村勞動力能夠更好的為社會創造價值,從而能更好的體現推廣農業機械化的社會效益。
4本章小結
本章從研究推廣農業機械帶來的收益入手,從推廣農業機械化對農村勞動力的替代作用和對糧食的增產效果進行分析,對我國近代的資料做實證研究,結果指出,推廣農業機械化帶來的社會效益要遠遠的大於糧食增產帶來的收益,在此基礎上提出農業機械購置財政補貼的理想規模,解決了為什麼補貼、補貼多少的問題,為我國的農業機械購置財政補貼確立理論基礎和依據,使補貼政策充分體現科學決策性、補貼效率性;文章最後對我國的農業機械補貼提出政策建議。
二:農業機械效能運用
一、機組編制的準則
機組編制的準則是選擇牽引效率、功率利用率和時間因數乘積的較高組合。所謂合理編組,是在保證作業質量和安全的基礎上,使機組的組成匹配適宜又和當地運用條件相適應,達到單位功率生產率高、成本低的效果。由於已有機具效能是一定的,編組時只能在機具效能許可範圍內選擇合理的作業幅寬和作業速度。一般來說,在不改變農機具組成的情況下,編制好的機組能通過調節變速擋在不同地塊上作業獲得最理想的效果。在當地條件下逐漸形成適宜的編組,可以作為估算機組技術生產率和編制作業計劃的依據,也為機群的合理配備提供了基礎。
二、編組試驗計算步驟
為了合理利用機組動力效能,在幾種變速擋和幅寬的組合中選優,可以採用試驗和計算的方法,編組試驗計算的步驟如下。
1.確定機組的農機具比阻或農機具的阻力。可以用拉力計實測出當時當地條件下農機具的比阻。一般按作業速度5km/h的條件測定比阻,公式為:R=BK式中R為機組比阻;B為機組農機具的幅寬m;K為實測各農機具的比阻N/m。如果預計機組內有多臺或多種農機具,那麼還可能有聯結器,應將數種農機具與聯結器的比阻都實測出來。複式機組的農機具比阻一般可取為各種農機具及聯結器比阻之和。
2.初選拖拉機變速擋,並且計算牽引力。選擇2~3個變速擋,分別進行計算後,對比選優。
3.計算所選變速擋的機組幅寬和農機具臺數。
4.確定機組組成及作業規範。通常選出1~2個較好的編組方案,進行實際作業考察。首先,應檢查作業質量是否滿足要求,操作者是否擁有安全和衛生的工作條件。在實際考察牽引力利用率時,可利用拉力表,也可以間接地考察驅動輪每分鐘轉速。另外,在作業中換用高一級變速擋時,如果發動機負荷正常,則可斷定原速擋牽引力利用率過低。耕地作業可從規定耕深逐漸加深,直至發動機超負荷,若耕深超過規定5cm,一般認為可以增加一個鏵或提高一個變速擋進行規定耕深的作業。如果在作業過程中,只是暫時出現超負荷現象,可以認為牽引力利用率合適。
三、編組方案分析
從機組作業的成本來分析編組方案,可以得出以下看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不論何種編組,拖拉機的總作業量是相同的,農機具零件的磨損量基本上相同,為作業所必需的運輸、供應與工藝服務的工作量也大體相同。採用機組生產率較高的編組,可以減少拖拉機作業班次數和拖拉機的保養費用;採用農機具生產率較高的編組,則可以減少農機具的準備工作和農機具的維修費用。如果按作業量提取折舊或修理提存,則折舊費與修理費也大體相同;若按工作小時提取,則機組生產率較高的編組相對節省。
四、其他因素
機組編制應充分考慮到農機具生產率,即機組內每臺農機具的小時作業量。在作業量一定的情況下,機組生產率高的編組,其農機具生產率不一定高於其它編組方案,尤其是多臺或幅寬的機組,拖拉機小時生產率高,而農機具小時生產率卻低於單臺或窄幅機組。在季節內只有某作業2~3個班次作業量的情況下,通常採用單臺農機具編制的機組,可以減少農機具檢修工作,減少農機具配備,這時,不必將動力效能的合理利用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綜上所述,合理利用農業機械的動力效能,要綜合考慮各項因素,不但要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進行反覆的試驗,擇優選擇機組編制方案,以此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
機械加工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