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傳統商業倫理道德中尋找重建現代商業倫理的契機論文
商業社會中的商品交換行為不應當是無序的,必須有一整套商業倫理原則和規範進行制約。我國商業倫理產生最早,其中最重要的規範就是“勤”、“儉”、“察”。我國古代商業企業優良傳統正是通過商人的行為而表現出來。樂施於民成為商人的美德。正確處理國家、社會與個人的利益關係是商人的道德行為準則。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從中國傳統商業倫理道德中尋找重建現代商業倫理的契機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摘 要:中國傳統商業道德倫理中也有很多值得現代商業倫理建設積極吸取和學習的亮點,本文將略加敘述。中國現代商業倫理建設是極為緊迫和重要的任務,從傳統文化中梳理精華,結合西方主流文化的共同之處,更能將現代商業倫理深入人心。我們必須尋找切實可行的操作模式,不能丟棄如此寶貴的資源。
關鍵詞:傳統 商業 倫理道德 現代
論文正文:
從中國傳統商業倫理道德中尋找重建現代商業倫理的契機
這幾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建設的大力推進和入世後市場經濟主體及行為的複雜化,新聞媒體中有一個話題日見趨熱:市場要不要講道德?什麼樣的商業行為才是我們應該提倡和遵行的?中國現在正處於轉型時期,由於市場經濟的時間比較短,大量問題湧現,商業誠信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的一大問題。中國商業倫理的建設值得我們去思考和關注。很多學者對此發表意見時均源從西方主流管理學和經濟學相關領域中尋找理論,動輒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等等,本文擬略換思路,討論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是否可尋找些重建現代商業倫理的契機。也許國人於傳統文化中能接受和汲取的會更多更深。
一、何謂現代商業倫理?
經濟倫理指的是直接調節和規範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一系列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是和人們的經濟活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並內在於人們經濟活動中的倫理道德規範。商業倫理規範的領域其實很廣泛,商業倫理對財務資料的準確、合同的遵守、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是很顯然的。此外,產品質量、環境影響、智慧財產權、僱用關係也都是商業倫理規範的領域。如果一個公司始終堅持商業倫理,那麼其員工會有自豪感,從而會激發出更多的熱情與創造性;如果產品始終是可信賴的,最終會獲得客戶的信任;與供應商的交往也是如此,供應合同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如果能獲得對方的信任,那麼合同不完備的問題就能很容易得到解決。當然,有些時候,堅持商業倫理是有代價的,儘管最終會有收益,但長期收益可能是當時無法預見的,這就需要一種勇氣。
二、中國傳統商業倫理中的可取之處
儘管我國曆代君王都有重農抑商的思想,因此我國商業產生的歷史非常久遠,發展卻十分緩慢。甚至長期把商人視為社會底層人物,但正是這樣一個階層在與社會其他人交往過程中發展出了很多充滿商業智慧的好的商業倫理。略舉如下:
1、“誠信為本”、“薄利多銷”的企業理念
賤買貴賣,獲取利潤是商人的基本目標或經營手法。中國古代商人不乏奸商,但是廉賈如陶朱者也不少。“誠”是儒家倫理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德目,也是中國交換倫理德重要典範。宋儒周敦頤在《通書》中寫道:“誠者,聖人之本”;“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誠”可以贏來商業信譽,引來更多的顧客。司馬遷說“貪賈三之,廉賈五之”。他們的經營方針是“誠信為本”、“薄利多銷”即通過樹立“誠信無欺”的經營信譽贏得顧客。以“薄利多銷”來增加利潤。“誠信為本”的企業理念也可以被視為中國傳統企業道德的核心。現在所推崇的誠信經濟,與合作者、消費者共贏多贏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2、價實、貨真、量足、守義的企業倫理道德
傳統的企業理念體現在企業道德行為上就是“價實”、“貨真”、“量足”、“守義”,這既是企業的倫理道德觀念,也是企業的行為準則;價實,是說的商品價格,歷代把“口不二價”作為經營者的美德;貨真這是說商品質量。《禮記·王制》雲:“布帛精細,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就是說經營者必須對消費者負責,保證商品質量;量足,是說商品計量,這裡不僅是說商品絕對數量的足量,還指計量單位的統一;守義,是談經商作風,也是一種企業風尚。中國傳統道德觀是“見利思義”、“義然後取”、“信義不欺,一諾千金”。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商業倫理髮展中所提倡的4P理論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其實也和這些思想息息相關。
3、富好行德,賙濟貧民,捐贈國家的企業傳統行為
商業社會中的商品交換行為不應當是無序的,必須有一整套商業倫理原則和規範進行制約。我國商業倫理產生最早,其中最重要的規範就是“勤”、“儉”、“察”。我國古代商業企業優良傳統正是通過商人的行為而表現出來。樂施於民成為商人的美德。正確處理國家、社會與個人的利益關係是商人的道德行為準則。
4、體現著強烈的民族愛國意識,觀念文化起主要作用
這一點在中國近現代體現尤為強烈。近代中國的經濟及歷史現狀,決定著強烈的民族愛國意識是中國近代和現代企業文化的主導意識。愛國民族意識主要表現在“實業救國論”、“主人翁精神”,近代民族資本家榮氏兄弟、新中國成立後鞍鋼的孟泰、大慶油田的王進喜等就是典型代表。在中國傳統企業文化中,不是制度文化起主導作用,而是觀念文化即意識形態起主導作用。民族資本家興辦企業其經營往往不單純為了經濟目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如榮氏兄弟、張元濟等把“實業救國”作為其興辦企業的最高目標。
現代商業倫理中當然不能一味強調為國奉獻,但涉及到幼稚產業發展,出口遭遇貿易壁壘,國內價格戰燒到國外市場時,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前人更為高遠的一些看法呢?
三、從傳統商業倫理中尋找建設現代商業倫理契機
當前西方商業書籍流行極廣,中國悠久的商業文化和倫理道德幾乎已成被遺忘的物件,甚至完全沒有話語權。相關學界和企業界人士應該認識到:加強我國現代商業倫理建設是一個必經階段。國外的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未必一定能完全為我所用。當前最應考慮的一個話題顯然應該是如何在現有國際化大背景下,勿忘現有歷史資源。不僅是把優秀的傳統商業倫理封存在記憶中,或者僅作為討論談資。重要的是應考慮如何從可操作層面上探索建立完整現代商業倫理體系的方法和模式。比如政府、企業、社群甚至整個社會如何引導互動,相關理念的宣傳貫徹,文化表達權和話語權應如何樹立等等。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寶貴資源,經過去粗存精,結合現代思想,必將大放異彩。不要忘了我國的傳統商業思想也經歷了一個個大迴圈,當我們在埋頭拜讀西方相關著時,西方也在認真學習我們的論語和道德經。
淺談大學生的網路倫理道德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