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縣政府工作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來安縣,地處安徽省東部。始建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稱建陽縣。後幾易縣名,至南唐中興元年958年,定名來安縣。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可以幫到您。

  篇1

  “十二五”時期是我縣歷史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援下,我們開拓奮進,克難攻堅,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發展質量持續優化、城鄉面貌明顯改善、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實現了“十二五”圓滿收官。

  ——五年來,我們全力以赴謀發展、爭先進、創一流,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總量成倍增長。預計“十二五”末地區生產總值達130.7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固定資產投資達188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雙雙邁過百億大關。財政收入達17.62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8倍,先後跨過10億元、15億元臺階。規模工業增加值達51.7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2.9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64億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發展速度持續加快。主要指標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和外貿進出口4項指標,分別年均增長13.3%、27.2%、22.5%、1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同比增長9.6%、14.1%。多項工作亮點頻現。先後取得浙商最佳投資城市、蘇商最佳投資城市、蘇商投資中國首選城市等城市名片,榮獲了中國新能源百強縣、中國縣域網路形象排行榜全國百強縣市、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全國油菜生產機械化試點縣、國家蔬菜產業重點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最美中國鄉村旅遊目的地城市、全國法治縣建立活動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普法示範區等一系列“國字頭”榮譽稱號。

  ——五年來,我們持之以恆調結構、轉方式、促轉型,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工業支撐能力增強。預計工業化率由44.1%上升到49.4%;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219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規模企業發展到165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達34家;軌道交通裝備、文具禮品、精細化工等特色產業集聚規模企業112家,佔全縣規模企業總數的67.9%。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51%、15%,比“十一五”末提高27.6和7個百分點;市級以上技術中心由4家發展到19家,金禾公司“麥芽酚系列生產工藝及技術創新”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現代服務業發展活躍。2015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4.5億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商貿物流業加快發展。限上企業由21家增至109家,文具產業示範區、南京灣商貿物流園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金融業全面發展。各項存款餘額150億元、貸款餘額93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末的3.3倍、4.4倍。金融機構達9家,實現縣、鄉、村三級金融服務網點全覆蓋。金禾公司成功上市,麥迪爾、金弘安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旅遊業蓬勃發展。累計接待遊客117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8.75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期間的4.4倍、3.9倍。白鷺島度假區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皖東烈士陵園、景華生態園獲評3A級景區。新增星級農家樂27個。成功舉辦四屆桃文化旅遊節,榮獲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現代農業碩果累累。糧食總產實現“十二連增”。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發展到93個,是“十一五”末的3倍;張山桃花、綠康和汊河威光綠園獲批國家級蔬菜標準園。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到12家,大英有機稻米建立為省級示範區,嘉吉肉雞養殖、舜山林橋苗木、張山桃花蔬菜、半塔羅莊葡萄建立為市級示範區。農產品加工產值達45億元,是“十一五”末的3.6倍;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66家,碧綠春、金華萃、金弘安晉級省級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達530家,家庭農場發展到730家。

  ——五年來,我們鍥而不捨抓改革、促開放、求創新,發展活力日益彰顯。各項改革不斷深化。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公開縣鄉兩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建立涉企收費清單。開展行政審批流程再造,行政審批專案由219項減少為124項。全面啟動農村土地確權、小型水利工程管護、農村產權制度等10項涉農改革。全面開展PPP專案合作,市場化服務向環衛保潔、園林管護等領域延伸。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債務管理,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基本完成。金融服務、社會治理、戶籍管理等重點改革紮實推進。平臺建設成果豐碩。“兩區”基礎設施累計投入資金43.9億元,開發面積達21.2平方公里,入駐企業301家,實現財政收入31.1億元。縣經濟開發區實現“百億園區”目標,在全市省級經濟開發區綜合考核中一直位居前列。汊河經濟開發區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指標年均增長超40%,榮獲“中國開發區三十年”最具發展潛力獎、中國開發區競爭力最佳案例獎。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獲批安徽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開放合作再上新臺階。招商引資成績喜人。累計引進專案526個,其中億元以上專案219個,實際到位資金652.6億元,龍源、嘉吉、圖強等一批知名企業入駐來安。外貿活力顯著增強。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7億美元,位居全市第二,是“十一五”時期的3.3倍。培育年進出口千萬美元以上企業5家。利用外資水平明顯提高。實際利用外資總量達6.2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3.6 倍;總量連續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五年來,我們堅持不懈抓投入、重建設、優環境,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兩城”建設破難奮進。實施建設專案376個,投入資金達358.2億元。來城建成區面積擴充套件到17平方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6倍;縣經濟開發區擴區規劃獲省政府批准,“一城三區”框架基本形成。改建道路30條、42公里,滁來路、白鷺大道建成通車。來中新校區、蝴蝶公園、規劃科技館等一批建設專案投入使用。新建住宅小區21個、235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332萬平方米。汊河新區建成區面積擴充套件到13.6平方公里,長江路、104國道拓寬改造來安段竣工通車,南京灣、碧桂園、雅居樂組團投資超百億,華夏幸福基業簽約入駐,產城一體化更加凸顯,成為蘇皖邊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產業新城,展示了“美好安徽第一印象”。鎮村建設亮點紛呈。實施建設專案311個,總投資20億元。開展新一輪鄉鎮總規修編,加快集鎮道路、給排水、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集鎮面貌明顯改善。半塔鎮入選全國重點鎮,新安鎮、汊河鎮獲批省產業叢集專業鎮。建設美麗鄉村20個,精心打造來汊、來半、來複舜3條精品線。市級以上“一村一品”示範村達25個,總量居全市第一;林橋村獲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小李莊入選農業部美麗鄉村建立試點。半塔村、賈龍村入選全市十大民俗風情村。基礎設施不斷夯實。除險加固水庫100座,治理中小河流5條。飲用水安全工程惠及26萬人。實施“糧安工程”,維修改造危倉老庫20萬噸。改造城鄉電網1900公里。新增天然氣使用者2.9萬戶、自來水使用者2.3萬戶。交通總投資達28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3倍,成為建國以來投資最大、發展最快的時期。

  ——五年來,我們毫不動搖守底線、重治理、抓提升,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生態更優美。大力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完成造林20.56萬畝,是過去20年造林總和;森林覆蓋率19.4%,比“十一五”末增加8.8個百分點。建立省級森林城鎮3個、森林村莊21個。成功建立省級森林城市、園林縣城。城鄉更宜居。紮實開展“三線三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完成城鄉環衛市場化改革,實現生活垃圾治理城鄉全覆蓋。半塔鎮入選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舜山鎮獲批國家級生態鎮,建立省級生態鎮3個、生態村10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2%。生活垃圾“組合收運”模式在全國推廣。治理更有效。實施減排專案30個,淘汰落後產能企業80家。深入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建成空氣自動監測站2座。秸稈禁燒已成常態。強化礦山環境保護,非法盜採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來城、汊河、水口汙水處理廠建成,城市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2%。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8個。

  ——五年來,我們矢志不渝惠民生、保穩定、促和諧,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32億元,連續四年獲市考核一等獎。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8.9億元,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五大社會保險參保率保持全市領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建設保障性住房1.23萬套,改造農村危房7550戶。完成脫貧人口7653人。新增城鎮就業5.7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18%以內。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教育總投入17.6億元,年均增長17.9%。新改擴建幼兒園35所,撤併中小學63所,義務教育佈局日趨均衡。投放校車48臺,開通線路149條。縣職高建立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實施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和基層醫改,基層醫療機構藥品實現“零差率”銷售,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更加健全。民營醫院取得長足進步,家寧醫院建立為全國誠信民營醫院。在全省率先建立“星級村醫評選”機制。成功建立省級衛生應急綜合示範縣。文體事業更加繁榮。“六館一中心”教育基地建成使用,縣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館,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掃黃打非等工作躋身全國先進。“魅力舜山杯”山地自行車賽、週末街坊大舞臺、永陽花燈節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和諧局面不斷鞏固。在全市率先建立“一部三中心”執行機制,連續三年榮獲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成功建立全省平安縣,平安村社群建立率達95%以上。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食品安全工作位居全市前列。“六五”普法圓滿完成。連續兩年獲“全省雙擁模範縣”稱號。國防後備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設得到加強。民族宗教、修志、外事僑務、統計、機關事務管理、防災減災、氣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工作,各項事業獲得新進展。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轉作風、提效能、優服務,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政府資訊公開、法律顧問、行政決策聽證和專家論證、決策責任追究等制度,政府決策更加科學規範。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社會監督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累計辦理人大議案、代表建議263件、政協提案374件,辦復率100%。持續加強作風建設。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認真整改“四風”和“不嚴不實”問題。整治慵懶散慢現象和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深化“企業評部門、社會評視窗”活動,政府系統辦事效率不斷提升。認真開展“三項清理”工作,機構編制、組織人事、財經工作紀律進一步規範。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厲行勤儉節約,“三公”經費大幅下降。紮實開展廉政建設。認真落實“一崗雙責”,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制度化、常態化。建成省級廉政教育基地2個、廉政文化示範點5個,縣廉政館成為全市首家縣級反腐倡廉教育館。加強審計監督,實施審計專案380個,增收節支5.5億元。嚴厲查處權力尋租、權錢交易和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行為,打造廉潔政府新常態。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一年,面對經濟下行的較大壓力和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我們主動適應引領新常態,凝心聚力,砥礪奮進,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趨好的良好態勢,發展基礎更加夯實。

  過去一年,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專案45個,實現到位資金88億元。玖鴻清潔能源、倍立達複合材料等一批投資超10億元專案簽約入駐。成功舉辦來安投資環境南京江北新區說明會、江北水岸科技新城產業推介會、南京都市圈滁寧合作城市峰會推介活動。獲評“安徽省外商投資放心縣”。謀劃編制億元以上專案106個,新開工118個,竣工投產105個。列入省“861”計劃的41個專案完成投資57.5億元。創源文化用品等列入市百個億元竣工計劃的10個專案竣工投產,中普石油四期等12個億元專案達產達效。百思德風景園林城等十五項重大工程取得積極進展。

  過去一年,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32.9億元,增長120%,增速居全市第一。新增“兩化融合”示範企業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金禾實業、立光電子獲評全省首批“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現代農業示範區規模發展到30萬畝,新增省級家庭農場5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羅莊農副產品合作社建立為國家級示範社。獲批全省首個國家級出口禽類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新增限上企業15戶。金太陽裝飾城、南京灣商貿物流園分別實現經營收入35億元、4.6億元。全年政府平臺融資14億元,超過我縣近三年融資總和。全年金融機構新增信貸投放26.6億元。建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4個,白鷺島建立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過去一年,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啟動汊河新區鎮區合一改革。滁州汊河港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南京灣、碧桂園、黃牌幼兒園對外招生,汊河節制閘、政務服務分中心建成使用。與華夏幸福共建產業新城,成為全省首個PPP產城一體開發專案。新來城開展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對河橋建成通車,在全市率先啟動“蜘蛛網”弱電線路改造。全面取締來城“三小車”非法營運,獲市民普遍點贊。實施集鎮基礎設施專案57個,完成投資1.28億元。新安鎮市民文化樂園成為全省首個市民文化樂園。建成雙塘、水西、仰山等美麗鄉村示範村6個,精心打造舜山至張山精品環線50公里。農村垃圾治理工作獲央視專題報道。

  過去一年,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完成衛計、規建等部門機構職能整合。抓好行政審批事項承接、取消和保留工作,非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取消。開展綜合執法體制改革試點,推進行政執法權向鄉鎮延伸。實施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全縣推開。在全市率先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護體制改革,發放“兩證一書”1902套。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後證”登記制度改革,新增個體工商戶1808戶、私營企業568家。建立著名商標4個、知名商標7個,金禾公司三聚氰胺建立為名牌產品。列入全省首批農業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試點。全省首例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合一的不動產權證書在我縣發放。

  過去一年,民生保障不斷加強。民生支出佔年度財政總支出的89.8%。開工建設公租房164套、安置房412套,改造農村危房2200戶。完成就業技能培訓2733人,新增城鎮就業1.57萬人。義務教育佈局調整取得積極成效,剝離來安三中初高中部,義務教育學校減至57所。滁州市資訊工程學校正式掛牌。在全市率先建成縣、鄉、村公共圖書服務一體化網路。建成省級農民文化樂園3個。縣文化館獲評國家一級館。全省第四屆老年體育運動會氣排球賽在我縣成功舉辦。啟動醫共體試點,縣醫院、家寧醫院綜合樓投入使用。大力推行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化解信訪積案27件。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監管,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水口鎮呇味街成為全市首條鄉鎮小餐飲食品安全示範街。十件實事取得積極成效。來安二小、城西公園、老年公寓開工建設;縣第二人民醫院門急診樓主體建成;老年活動中心投入使用;城北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改造背街小巷25條;改建城市公廁24座;建設停車場4個;實施城鄉“天網”工程,新增監控探頭120個。

  各位代表,五年來,全縣人民搶抓機遇,紮實苦幹,實現了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為來安加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為“十三五”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令人振奮,這是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人民奮力拼搏、銳意進取的結果,是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援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勞動的全縣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援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在來安創業的外來投資者,向駐來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援和參與來安建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受巨集觀經濟影響,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放緩,經濟執行質量有待提高,穩增長壓力超出預期;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斷增加,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一些專案開工不足、進展不快,部分企業生產困難;鎮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缺乏一批能夠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經濟強鎮;經濟環境變化和歷史遺留問題對社會穩定工作帶來新的壓力,存在一定不和諧因素;政府及所屬部門轉變職能、改進作風、狠抓落實還有差距,少數部門和公職人員不擔當、不作為、不勤政的現象依然存在;法治來安建設任務艱鉅,幹部群眾法治意識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等。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強化問題意識,樹立底線思維,以更大的勇氣和魄力破解難題、砥礪前行。

  篇2

  “十三五”是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轉型的攻堅期,也是實現爭先進位的關鍵期。從外部條件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悄然開始,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從區位優勢看,隨著國家新一輪產業轉移、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經濟要素加速由東向西轉移,特別是南京江北新區建設全面啟動,更有利於我縣發揮互聯互通、承接連線的區位優勢。從內在潛力看,我縣精細化工、文具禮品、軌道交通裝備等產業集聚度明顯提高,“兩區”潛力厚植,隨著調轉促深入實施,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和技術結構都將加速轉型升級。從發展環境看,我縣自然生態良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民營經濟活力迸發,生態環境、投資環境、政務環境相對優越,有利於我們在新一輪競爭中贏得發展先機。綜合研判,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動向、抓住新機遇、促進新發展,堅定信心、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實更好。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樹立“五個發展”新理念,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主線,以創新驅動、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依法治縣為保障,以富民惠民為根本,加快將來安建設成為高階智造基地、現代物流樞紐、創新創業樂土、生態美好家園,讓“來者皆安”成為來安最好的詮釋,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富足、安寧的新來安,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緊緊圍繞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五個發展”,實現“四個翻番”,衝刺“二個目標”即“542”目標,爭當全市承接產業轉移、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排頭兵。推動“五個發展”,就是認真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要求,全面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實現“四個翻番”,就是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四項指標在2014年的基礎上奮力實現翻番;衝刺“二個目標”,就是衝刺全市第二,進入全省20強。

  為實現“十三五”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開創轉型升級新局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貫徹“中國製造2025”戰略部署,全面落實“4105”行動計劃,推動發展方式從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步伐,構建以傳統產業為基礎、現代製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依託的現代產業體系。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行政管理改革、投資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形成有利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優化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大力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促進網際網路與三次產業深度融合。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構建統籌推進新格局。圍繞新滁城副中心定位,遵循“北優、南擴、中提升”空間發展戰略,加快改造老城區、發展新城區、壯大開發區,融入新滁城組團發展,把來城打造成為新滁城的明珠城市。借力南京江北新區,快速推進汊河新區建設,注重錯位融合,梯度推進、滾動開發,實現與南京都市圈融合發展,建成面向長三角的高階產業承接高地、宜居宜業新城、區域物流樞紐和鄉村旅遊強區。加快推動小城鎮建設與特色產業同步發展,加快培育一批工業主導型、商貿流通型、農業開發型、旅遊服務型特色小城鎮。按照建設農村永久居民點的定位,圍繞規劃全、產業強、鄉村美、群眾富、人幸福的目標,提高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執行管理水平,讓農民群眾長受益。到“十三五”末,全面完成12個鄉鎮美麗集鎮建設。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增創生態文明新優勢。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和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技改,推進迴圈經濟園區和示範企業建立,建設一批低碳城鎮、低碳園區、低碳企業、低碳社群。堅持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效率。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施大氣、水、土壤、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嚴格環保執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加快城鄉園林綠化,大力建設生態林、經濟林,構築生態安全屏障。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倡導綠色迴圈、低碳發展,推廣綠色建築節能、低碳交通,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深入實施開放提升戰略,大力革新發展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服務環境,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經濟圈,努力實現區域聯動發展。深入實施招商引資戰略,主動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突出引資引技引智一體化,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引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等領域優質企業。堅持創新集聚、綠色集約、產城融合,創新園區發展理念、建設模式和管理方式,推進園區擴容升級和“三次創業”,提升產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五是堅持共享發展,實現人民福祉新提升。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堅持就業、社保、住房、收入等民生問題均衡協呼叫力,切實增強不同群體利益平衡。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實現各類人群全覆蓋、保障標準更合理。推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面普及15年基礎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積極爭創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和全國文化先進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滿足群眾醫療服務需求。深入推進依法治縣,紮實開展“七五”普法工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保持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高壓態勢,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深化基層平安建立,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篇3

  一全面推進“調轉促”,著力打好轉型升級攻堅戰。

  推動工業擴量提質發展。全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25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57億元以上。壯大骨幹企業。支援中普石油、金禾實業、晉源銅業加快衝刺百億企業;鼓勵億元企業創新管理、打造品牌,衝刺5億元、10億元企業;加大扶持小微企業力度,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的規模企業。全年新增規模企業20家以上,產值超億元企業達40家。做大優勢產業。精細化工產業要新上技改專案15個,產值率先破百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要爭創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實現產值70億元以上。文具禮品產業要新引進專案3個以上,實現產值15億元。新能源產業要新引進專案3個以上,實現產值10億元。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要培育產業化企業8家,實現產值40億元。強化技術創新。全年新增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家、兩化融合示範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品7個以上;新上技改專案110個,完成投資45億元。

  推進農業綠色轉型發展。把綠色轉型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主攻方向,加快向“農業強縣”跨越。全年糧食總產50萬噸以上;農業總產值達40億元,增長5.5%。建基地,推進施官冬桃、張山石榴、汪波盪蓮藕等基地建設,新增楊郢鄉農業示範區,實現示範區鄉鎮全覆蓋。加快建設半塔、張山、舜山農產品交易大市場,辦好第一屆皖東苗木花卉博覽會。強龍頭,實施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工程,建立省級聯合體1個。培育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到700個、845個;全年農副產品加工產值達48億元,增長14%以上。創品牌,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質量體系建設,鼓勵支援一批龍頭企業爭創品牌,全年新增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10個。積極爭創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7.9億元;新增限上企業15家。發展商貿物流。加快巨集大物流、弘舜農商大市場建設。啟動新白雲、蘇果等商業綜合體專案徵地拆遷,蘇潤國際正式營業。加快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全面完成農村淘寶專案建設。發展現代金融。完善金融機構支援縣域經濟發展考核獎勵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支援重點專案建設和中小企業發展,全年新增貸款15億元,新改擴建金融網點10個以上。發展鄉村旅遊。修編全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加快白鷺島、舞彩國際專案重組程序。推動旅遊業與文化、現代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全年新增景區1個、鄉村旅遊示範村3個、星級農家樂3個。

  二深度融入江北新區,全力推動汊河新區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深入實施汊河鎮區合一改革,理順管理體制,推進議事機構、社會管理、財稅招商、融資平臺、經濟考核“五個合一”。按照“精簡、統一、高效”原則,整合鎮、區機構職能,優化行政層級,提升服務效率。按照應放盡放的原則,下放行政審批、經濟管理、行政執法等許可權,建立相對科學的財政管理激勵機制,落實汊河行政審批“二號章”;加大土地、資金等支援力度,建立重大事項議事制度。整合鎮、區優質資源注入新區融資平臺,增強融資能力;鼓勵支援金融機構在新區設立分支機構、開展融資服務,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建設。

  加快建設汊河產業新城。加快與華夏幸福基業合作,聚力汊河、給力汊河、發力汊河,推動汊河新區加速崛起。高品位規劃。按照“承接發展、產城一體、彰顯特色”思路,完成區域戰略、產業、空間規劃修編評審,編制啟動區控制性詳規。高標準建設。建設城市廣場、滁河濱河景觀帶,改造104國道兩側景觀、老鎮風貌,提升城市門戶形象。建設華夏幸福風情小鎮,打造集商業街區、創意天地等功能為一體的魅力社群。碧桂園城市花園三期、金太陽綜合改造、鷺港二期等專案開工建設。完成金巨集安米業搬遷。全年實施新續建專案34個,完成投資57.39億元。高效率招商。支援華夏幸福基業組建專業招商團隊,圍繞軌道交通裝備、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開通高階專案入駐“綠色通道”,培育壯大產業板塊。全年新入駐軌道交通裝備企業15家以上,實現服務業增加值9.7億元。高起點創新。啟動產業新城研發示範區一期專案,完成軌道交通裝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積極爭創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園區,打造1-2個明星產業園。全年億元以上專案新開工16個、竣工13個,實現財政收入6億元以上。

  加快打造滁寧合作示範區。立足汊河區位優勢,借力江北新區,主動對接,積極承接,推進汊河與南京同城發展。推動基礎設施無縫對接。完成長江南路、董青路、王橋路等城市道路建設4.7公里,黃文路東延開工建設。改造汊河船閘,滁州汊河港投入使用。開通南京至汊河公交專線。加快新區汙水管網建設。推動教育衛生合作共享。積極與南京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開展合作,加快推進與汊河中學合作辦學、與縣二院合作共建。逐步實現兩地醫保互聯互通。推動生態旅遊加快發展。圍繞“生態汊河、品位水鄉”定位,做好百里河道水渠、萬畝生態圩地文章,加快小李莊蔬菜標準園、景華生態園、金斗城郊農業園等特色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水鄉遊、鄉村遊、休閒農業體驗遊,把汊河新區建設成為都市鄉村休閒度假的“後花園”。

  三突出抓好專案建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狠抓招商引資。堅定目標任務。認真研究國家供給側改革帶來的重大機遇,著力在產業升級、企業重組、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領域,積極謀劃引進一批重大專案。全年謀劃編制千萬元以上專案200個以上,其中億元以上專案80個;引進億元以上專案50個以上,實現到位資金96億元。堅持招大引強。鎖定重點區域、瞄準重點企業、聚焦重要外資來源地,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廣、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關聯企業,推動產業叢集橫向壯大、產業鏈縱向延伸。全力推進宇培物流園、三華文具等一批體量大、效益好的重點專案簽約落地。緊盯特色產業。深化與中車集團合作,力爭在關鍵零部件製造、關鍵技術上有新突破,提升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區域品牌競爭力。完善管理、招商、合作機制,招引更多實力雄厚、產品多樣的文具企業入駐,提升文具產業區域品牌影響力。大力引進一批集中供氣供熱、汙染物處理等服務類企業,解決特色產業發展共性需求,推動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加速專案建設。牢固樹立抓經濟工作就是抓專案建設的理念,以大力度、硬措施、新機制加速專案建設。全年新開工專案120個、竣工11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6億元。改革專案推進機制。統籌安排專案工作經費,建立專案前期工作聯合審批、資訊共享制度,開通政府投資專案、重大專案審批“綠色通道”,切實提高專案前期工作質量和審批效率。強化專案排程機制。根據專案型別、投資主體對所有在建專案科學分類,嚴格實行“掛圖作戰、掛網監督、每月排程、定期通報”制度,切實加快專案建設速度。積極推動倍立達功能複合材料、安邁達精密鋁合金等億元以上專案開工建設,確保浦創軌道二期、科來興列車配件、鑫禾功能膜等專案建成投產。落實專案責任機制。明確專案責任單位對專案推進負總責,制定詳細工作計劃,倒排時間節點,統籌做好跟蹤服務,確保專案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強專案載體建設。縣經濟開發區要創新園區管理模式,加快道路、管網、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道路4條;積極推動“園中村”改造,下大力氣清理一批低效企業,為優質專案騰出發展空間。全年億元以上專案新開工15個、竣工13個,實現財政收入5.4億元。新安、水口、半塔等鄉鎮要依託現有工業基礎,採取社會化、鎮區合建等模式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園,招引一批成長型、科技型企業入駐。

  聚力十大工程。立足發展實際,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狠抓落實,集中力量建設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滁州汊河港、百思德風景園林城、汊河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中國文具產業示範區、精細化工產業園、現代農業示範區、旅遊商貿提升工程、來城內城河水環境治理、道路暢通工程等十大工程,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

  四加速新型城鎮化建設,開創城鄉統籌發展新局面。

  來城建設要固成果、提品質。以建立省級文明縣為抓手,繼續鞏固“三治三增三提升”成果,提升來城功能品位。老城區要加快城南、城北地塊開發,完成新河糧站、城河、油箱廠地塊棚改,實施新橋、鳳橋等地塊棚改。啟動東大門改造,城西公園建成開放,建設頓丘路與永陽路和清流路、新豐路與建陽路交口綠地,新增綠化48萬平方米。啟動海綿城市、智慧城市規劃編制。下決心解決一批歷史遺留問題,推動城市管理提升。新老城結合部要加快推進億豐廣場、萬城國際、農商行大廈、金域華府等專案建設,星級酒店主體建成,檢察院、公安局技偵大樓建成交付,二小新區投入使用,推動新老城區融合發展。新城區要開工建設建陽南路與滁州大道連線線,打造南部環線。新安南路、教育東路建成通車。加快推進金禾總部大樓、供電公司大樓、新客運總站等專案建設,創業服務中心搬遷入駐,木蘭七裡、四陽幼兒園對外招生。加快推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儘快集聚新區人氣。處理好政策性安置和市場化安置關係,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全部實現棚改貨幣化安置,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集鎮建設要育產業、增後勁。啟動鄉鎮集鎮建設改造規劃編制工作,發揮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培育壯大鄉鎮特色產業。水口要依託寧洛、滁馬高速交通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打造滁州市特色中心鎮。半塔要依託現有工業基礎和紅色旅遊基地,打造北部經濟重鎮和安徽旅遊名鎮。舜山要依託苗木花卉產業,發展鄉村旅遊,打造生態休閒名鎮。施官要依託紅葉冬桃生產基地,發展觀光農業,打造特色農業示範鎮。大英要發揮民俗文化和生態水鄉優勢,發展綠色高效農業,加快石材城建設,和汊河連片發展。雷官要大力發展邊界經濟,加快池杉湖省級溼地公園建設,打造皖東溼地之鄉。張山要依託國家級蔬菜標準園和林果產業,輻射周邊鄉鎮,打造長三角知名蔬菜和優質林果基地。楊郢要培育特色農產品、鄉村旅遊、生態觀光等優勢產業,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獨山、三城要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和服裝加工等產業,打造生態農業之鄉。開展鎮容鎮貌、三線三邊整治,建設功能完善、用地集約、特色鮮明的小城鎮,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美麗鄉村要抓提升、塑精品。按照“以點為主”向“由點帶面”轉變要求,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5年專項規劃,修訂完善中心村布點規劃,傾力打造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推進美麗鄉村向鄉鎮覆蓋,突出抓好半塔、汊河、水口、施官、張山5個集鎮整治,開展“兩治理一加強”活動,打好美麗鄉鎮建設“第一仗”。建立來半、滁水汊、北部環線等3條精品線,大力開展環境整治美化、森林長廊綠化、文明公路建立、節點景觀改造,扮靚魅力來安“百里畫卷”。精心建設汊河黃牌、半塔大餘郢、水口上蔡、施官橋西、張山長山5箇中心村;持續推進600個自然村環境整治;加快美麗鄉村產業發展,爭創市級“一村一品”專業村5個;力爭在村容村貌、長效管護、持續發展上有新突破。

  基礎設施要重統籌、謀長遠。交通建設上,開工建設滁天、來六高速,啟動S312滁州至天長段前期工作,烏衣至汊河、張山至舜山道路竣工通車。實施農村公路網化工程60公里,改造縣鄉道路30公里、農村危橋5座。水利建設上,拆除重建水口閘、高畈閘,完成滁河來安段、沛河等重點河流治理,深入實施“八小”水利改造提升、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畝,除險加固小型水庫7座,解決1.7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電力建設上,加快電力設施建設和電網升級改造,新擴建35千伏變電站2座,開工建設相官220千伏變電站,改造高低壓線路310公里。

  五不斷深化各項改革,持續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經濟領域改革,鼓勵擇優引進戰略合作者推進公用事業領域改革,紮實穩妥推進國有林場、供銷社改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放寬市場準入,通過PPP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加速金融改革創新,繼續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加快稅收徵管體制改革,規範財政預算供給,完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統籌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以縣級公立醫院為核心和紐帶,更好地整合醫療資源,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統籌推進戶籍制度、公共資源交易、公務用車等領域改革。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任務,探索宅基地資源有償退出機制。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全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4萬畝。深化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制度改革,規範交易行為,實現陽光操作、公平交易。深化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試點,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提高經營性收入水平。探索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啟用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護體制改革,促進水利工程良性執行。

  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一照一碼”登記制度,為企業減負助力,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1850戶、私營企業370家。推進企業直接融資,加大上市後備企業培育力度,力推揚子安防、德鴻機件在“新三板”掛牌。加快建設農民工創業園和水口、貝發等小微企業基地,健全創業培訓和服務體系,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眾創空間”。鼓勵支援企業爭創品牌,全年新增馳名商標1個、著名商標3個、知名商標6個。穩妥推動超群、中科、海洋壓力容器等企業盤活重組。

  六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強化投資專案節能評估管理,從嚴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擴大生產;依法淘汰落後產能,騰出發展空間扶持優質專案、優勢企業。落實重點耗能企業節能責任,突出抓好高耗能行業節能降耗,提高行業用能管理水平。落實減排責任,加強專案監管,前移治理關口,確保完成年度減排任務。鼓勵企業清潔生產,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低碳經濟,新增清潔生產企業2家。

  不斷改善城鄉環境。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查重處頂風違法、影響惡劣的環境違法案件,堅決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堅持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重點區域、重點河流的水環境整治,綜合治理來河水環境,確保來河水質達到Ⅳ類標準。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嚴防水汙染事故發生。半塔汙水處理廠投入使用。推進大氣汙染預警預控、聯防聯控,切實提高空氣質量。實現金邦化工等企業“退城入園”,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引導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治理農村面源汙染。

  紮實推進生態建設。大力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完成造林1.4萬畝,建設省級森林長廊示範段11公里,建立省級森林村莊4個,張山鄉建立為省級森林城鎮。加快苗木花卉產業發展,全年新增培育面積2000畝,苗木花卉總面積達12萬畝。深入推進省級生態縣建立工作,加強白鷺島風景區、池杉湖溼地資源和城市綠地保護,大英鎮積極爭創省級生態鎮,爭創市級生態村5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活動, 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全力扶貧攻堅,讓貧困群體更有保障。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施策,切實提高扶貧實效。狠抓產業扶貧,實施11個貧困村光伏發電專案,幫助貧困農戶增產增收。狠抓就業扶貧,強化創業扶持、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讓更多農民能夠就近就業、安居樂業。狠抓社會扶貧,積極探索部門結對、企業捐資、能人帶動等扶貧模式,逐步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扶貧格局。創新扶貧機制,實行扶貧“任務、責任、進展、問題”四清單和脫貧銷號制度,做到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退出。實現4500個貧困人口、11個貧困村成功脫貧。

  增強民生福祉,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建立運營管理長效機制。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新建縣人力資源市場,改建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實現鄉鎮全覆蓋。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家庭、農村富餘勞動力等重點人群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800人。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和城鄉低保、五保補助標準。全面推進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為重點的全民參保計劃,強化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努力提高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

  發展社會事業,讓人民生活更具品質。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薄弱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級驗收。完善教育質量評價機制,穩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全力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健全教師流動機制,破解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力爭承辦全國山地自行車賽、全省城市自行車賽事。全面深化醫改,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中醫院整體搬遷、家寧醫院改擴建,半塔、水口衛生院爭創二級醫療機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新建農民文化樂園5個,建成鄉鎮文化服務中心1個。做好尊勝禪院、永安橋維修工作,保護來安特色文化。

  維護和諧穩定,讓人民生活更為安寧。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啟動“七五”普法工作,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化綜治維穩信訪平臺建設,深入開展開門接訪、帶案下訪、積案化解活動。加大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力度,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積極爭創安徽省食品藥品安全示範縣。重視質量工作,爭創安徽省質量強縣。

  辦好為民實事。圍繞群眾最關心、最受益、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辦好十件為民辦實事專案。即:完成縣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縣體育館主體工程完工;建成來城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完成化工集中區衛生防護區竹園、塘圩、東莊、柿園和東方紅組約550戶拆遷;打通來安大道、清流路斷頭路;完成建陽南路、永陽東路、頓丘中路綜合改造;改造背街小巷30條;新建池杉湖溼地雷官鎮至南京西部幹線連線線;建成汊河公交換乘中心;建設縣駕考中心。

  八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傾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建設依法行政、科學決策的法治政府。加強政府系統法治教育,引導幹部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提升幹部法治能力。健全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健全政府依法決策機制,規範重大事項決策程式。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積極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提案,主動聽取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

  建設心繫群眾、情繫基層的服務政府。始終把群眾利益作為想問題、做決策、幹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好廣大群眾普遍關注的子女上學、看病就醫、住房保障等熱點難點問題。打通“中梗阻”,治理“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堅決糾正推諉扯皮、吃拿卡要、作風粗暴等行為。加快資訊化建設,推進政務公開。加強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深入推行群眾和服務物件評價部門及視窗單位制度,切實方便群眾辦事。

  建設求真務實、勤政高效的效能政府。不折不扣落實好縣委的決策部署,學會在紀律約束下工作,習慣在社會監督下幹事,自覺在法治環境中作為。嚴格按照政府工作規則,完善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構建快速高效的執行機制,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精神,在難題面前敢闖敢試、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對於符合實際、定下來的事情,雷厲風行、殫思極慮,不退縮、不推諉、不繞彎,堅持不懈攻堅克難,一招不讓抓好落實。嚴格落實限時辦結、並聯審批、公開承諾、獎懲考核、過錯追究制度,加強督查督辦、問責問效,高效推進政府各項工作。

  建設治政從嚴、行為規範的廉潔政府。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切實加強縣政府黨組黨建工作,促進黨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規範化。堅持加強思想教育,開展警示教育活動,構築“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線。堅持完善制度建設,嚴格落實土地招拍掛、工程專案招投標、政府採購、資產管理等領域的規章制度,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形成“不能腐”的防範機制。堅持依法嚴厲懲治,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建立“不敢腐”的懲戒機制。

  

來安政府工作報告
啦啦隊工作報告
相關知識
來安縣政府工作報告
德清縣政府工作報告
定遠縣政府工作報告
德慶縣政府工作報告
金湖縣政府工作報告
單位縣政府工作報告
竹溪縣政府工作報告
獲嘉縣政府工作報告
富源縣政府工作報告
德江縣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