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工程技術論文
工業工程技術因其先進性、技術性被應用於企業資訊化程序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中的應用
摘 要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電子技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工業產品有了更高的需求,對實際的生產能力也提出了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提高工業工程的生產效率,同時控制生產的成本,成為工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本文在電子技術概念和特點的基礎上,對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中的進行了研究,發現電子技術的應用,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關鍵詞】電子技術 工業工程 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工業水平的提高,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資訊化建設的越來越好,尤其是在工業工程領域中,工業作為現代化的基礎,受到特殊的歷史因素影響,我國工業發展的時間較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工業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雖然我國進行了改革開放,經濟和工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經過了多年發展之後,在很多領域我國的工業水平已經趕上西方國家,而現在的工業工程中,自動化技術是提高生產效率的主要方式,如日韓和西方發達國家,很多工業生產領域都實現了自動化,而我國在這方面做的較差,通過實際的分析發現,電子技術是實現自動化的基礎,因此要想發展我國工業工程自動化,必須對電子技術進行研究。
1 電子技術分析
1.1 電子技術的概念
電子技術是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逐漸形成的一門學科,經過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機械工業已經發展到了極點,要想繼續提高工業水平,必須找到其他的方式,因此進行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電子技術的出現,是這次革命的主要成果,人們根據數學理論,將數學中的二進位制與電路的兩種狀態聯絡起來,這樣就能夠製作很多智慧化的裝置。計算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計算機的出現,標誌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而計算機之所以能夠在實際中被生產出來,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電子技術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電子技術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於電子技術是利用電子元器件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因此電子技術受到裝置的影響很大。電子技術由於其鮮明的特點,使其一出現便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但是受到當時裝置的限制,很多理論都無法實現,在工業中應用的範圍也比較小,但是人們看到了電子技術的先進性,都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將來這種技術在工業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1.2 電子技術的特點
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電子技術有著明顯的特點,首先就是自動化,由於電子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只能晶片等裝置,可以實現自動化技術,如果在實際的工業控制中,應用電子技術,那麼就能夠極大的提高生產的效率,正是由於電子技術的這個特點,使得很多專家和學者對其進行研究,推動了電子技術的進步。此外電子技術還能夠提高工業工程中加工的精度等,隨著工業水平的提高,加工的產品也越來越複雜,傳統的機械加工方式,已經很難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如最新的半導體加工工藝已經達到了奈米級別,對於這些的加工,依靠人來控制顯然無法完成,如果利用電子技術,通過組建特定的電路,形成一個系統,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由此可以看出,電子技術主要的特點,就是實現工業工程的自動化,以及提高實際生產的精度等,從近些年工業工程的發展可以看出,加工產品在向著精密化和複雜化發展,而正是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才推動了工業工程的發展。
1.3 電子技術的發展前景分析
目前,電子技術的應用市場比較廣泛,在諸多領域中電子技術都有比較廣泛的應用。現代化的市場競爭,讓電子技術也成為了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技術之一。由於用電裝置幾乎無處不在,採用的電子化裝置也相對廣泛,因此電子技術的市場潛力較大,發揮的空間也比較大。對於電子技術的發展前景,可以通過一下幾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第一、電子技術應用的行業越來越廣泛,不僅僅會影響電子技術自身的領域,也同樣在工業領域以及製造業中都有著比較深入的應用。
第二、電子技術是很多技術的基礎,尤其是通訊領域中電子技術的應用非常深入,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通訊領域的技術含量。在計算機領域中,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進行有效結合,從而實現了軟體技術以及微控制器等遠端技術的發展。
第三、未來的智慧技術中,對於電子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電子技術自身的發展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掌握電子規律,將電子技術的潛在空間發揮,從而使得在結合技術領域能夠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
總之,對於未來的電子技術領域依然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通過對電子技術自身的發展與結合領域的技術發展,讓電子技術的未來發展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
2 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中的應用
2.1 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控中應用的背景
在傳統的工業生產中,人是主要的生產力,但是人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一個產品加工的精度,受到人員自身素質的影響很大,如果工作人員自身素質較高,那麼產品的質量就會比較好,反之工作人員自身的素質較低,那麼產品的質量就較差,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於工業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很多產品都需要進行批量的生產,在這種背景下,逐漸的產生了機械化生產的概念。利用機器裝置來輔助加工,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的效率,由於機器裝置不需要休息,只要幾個人員就能夠控制機械裝置的運轉,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減少了大量的工作人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產的成本,而且通過人員的輪換休息,可以實現二十四小時的不間斷生產,但是在科技革命之後,隨著工業的精密化發展,這種機械生產的方式,也無法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提高加工的精度和效率,人們開始在工業工程中應用電子技術。
2.2 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控制中的應用
現在工業生產中,都開始進行資訊化的建設,通過應用電子技術,很好的實現了工業自動化,我國受到特殊歷史因素影響,工業發展的時間較短,因此電子技術應用的情況較差,通過實際的調查發現,目前日韓等發達國家,工業工程中幾乎都實現了自動化的管理,而我國的企業受到裝置和技術上的限制,目前自動化的水平較低。隨著近些年國家的重視,出臺了很多優惠的政策,鼓勵和扶持我國企業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同時培養相關的技術人才,希望能夠為我國電子技術的應用,提供良好的基礎,通過著名的摩爾定律可以知道,電子行業裝置和技術更新的速度很快,每隔十八個月,相應的加工工藝就能夠提高一倍,而成本保持不變,要想跟上如此快速的技術發展,必須擁有先進的理念。在這種背景下,要想在工業工程控制中應用電子技術,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在現有生產線的基礎上,針對性的設計一個自動化管理的系統,通過電子元器件的選擇,組建一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然後配合相應的軟體管理程式,對實際生產中的每個環節,進行具體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生產的效率,同時降低生產的成本。
2.3 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隨著資訊化水平的提高,現在企業都採用了現代化管理的理念,同時應用現代電子技術,針對性的建立一個管理體系,通常情況下,首先要在企業內部組建一個區域網,將企業內部的計算機連線到一起,而物聯網概念的出現,進一步促進了電子技術應用的發展,在物聯網的基礎上,可以將工業工程中實際生產的裝置,也連線到這個區域網中,這樣的網路能夠覆蓋整個企業。在組建相應的網路之後,還需要針對性的設計一個管理程式,通過實際的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這樣的管理系統,這些系統在設計硬體體系的同時,也包括了相應的軟體程式,但是由於這些系統沒有針對性,只能在一些小型的工業工程管理中使用,企業要想最大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效率,可以自行的進行電子技術的開發,也可以向軟體公司進行購買。由此可以看出,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管理中的應用,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硬體和軟體,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管理的實際需求,對硬體和軟體進行鍼對性的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工業工程管理的水平。
3 結語
經過了多年的發展,現在電子技術自身已經非常完善,在很多領域都有很好的應用,而隨著工業水平的提高,對於產品加工的精度和生產的效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電子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具有鮮明的特點,如果在實際的生產中,應用電子技術,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還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數量,從而控制實際的生產成本,因此西方發達國家都會生產的需要,利用電子技術針對性的建立了自動化生產的體系,我國目前電子技術應用的情況較差,要想改變這種現象,必須對電子技術在的應用進行深入的研究,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電子技術在工業工程中應用的會更好。
參考文獻
[1]王德權.探索電子技術在工程領域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305:102.
[2]劉冉.電子技術在工程領域的應用探索[J].科技創業家,201222:31.
[3]孫濤,齊國君.淺析電子技術在現代汽車工業中的發展與應用[J].中國科技資訊,200806:73-74.
篇二
工業工程技術在裝置管理與維修中的應用
[摘 要]工業工程技術是指網路計劃技術、價值工程技術、ABC分析法以及可靠性技術等用於工作研究的技術。本文的主要內容就是關於工業工程技術在裝置管理與維修中的運用,昇華工業工程技術實際運用價值。
[關鍵詞]工業工程技術 裝置管理 裝置維修
中圖分類號:K82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3-0027-01
工業工程技術集合了物理學、社會科學、物料管理、數學以及資訊科技等多門學科知識與技術為一體,可用於人員、裝置、物料、能源、資訊組成的整合化系統管理,其在裝置管理與維修中的運用除了針對裝置本身故障、病變以外,還為裝置的維修與更新價值評價提供依據,是裝置管理的一把利劍。
一、 工作研究技術在裝置管理與維修工作中的應用
一 擬定維修工作流程規範與標準
很多企業在裝置管理與維修的過程中,主要參考ISO9001的相關內容和標準進行,ISO9001中的內容是關於大眾化企業裝置管理與維修的基本要求,存在普遍性,但卻不存在個體性,對於企業的長久發展來講,還是需要制定切實可行和更加深化的維修工作流程規範與標準。對裝置維修中的拆卸分解、組裝清潔以及構件配合、人員操作等環節進行更為細緻的管理,並擬定詳細的規定和流程。在實際的操作當中,按照ISO9001標準開展的裝置維修並不都能符合裝置使用的要求,在細節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問題。
擬定維修工作流程規範與標準應當明確提出在裝置維修的過程中必須清楚記錄每一個維修的步驟和內容,繪製為序流程圖,記錄維修人員以及人員操作細節與效果。可使用SW1H what. who.why. where. when. How進行分析研究。
二 擬定故障處理標準流程
新時期的機械裝置已經逐步趨於自動化、智慧化與數字化方向發展,與傳統的機械相比,新型的機械裝置在組裝、控制、運用與功能、使用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一直沿襲過於傳統的故障處理標準流程,在故障處理過程中出現不準確、不全面問題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必須要使用工作研究技術擬定新的故障處理流程標準。
故障處理流程標準的擬定首先必須要與現代化的機械裝置效能和特性相符合,利用工作研究技術擬定新的故障處理流程標準需要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對新的故障處理特點進行分析,制定明確的故障處理流程規範與標準。在企業適用的故障處理流程標準中,應當明確標註各型別故障以及特殊故障的處理手段和流程,包括故障申報、故障發現、故障處理與記錄等等,而後還需要指出故障處理過程中的流程與細節。
二、 網路計劃技術在裝置管理與維修工作中的應用
網路計劃技術是以多媒體圖表的方式對段落時期內的工作進行計劃安排。其優勢在於:工作流程與目標明確,各項工作之間的關係和秩序井然有序,能夠按照工作規律合理並靈活的調整工作安排,使用相對靈活、可靠。利用網路計劃技術進行裝置管理與維修工作計劃能夠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簡化工作流程,並與裝置管理與維修流程標準相吻合。
網路計劃技術適用於大型裝置管理與維修工作計劃,包括方案擬定、定期檢修與保養計劃等等。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常易發現兩項維修工作交叉,規定時間不夠用,維修工作常常處於搶修狀態,維修效果不佳。通過網路計劃技術對裝置管理與維修工作進行合理的計劃與安排以後,可以有效的避免多項維修工作同時進行而出現矛盾的問題,提升維修專案的互動性和銜接性。
利用網路計劃技術對裝置管理與維修工作進行計劃設計需要明確裝置性質與維修流程,根據前期制定的裝置維修流程標準,綜合考慮在多項故障併發情況下的維修工作安排。當然,也需要結合歷史工作經驗進行,利用計算機圖表,對每項工作的關係進行整理以後,就可以清晰的得知各項維修與管理工作能否互動進行,按照關係梳理圖表進行工作計劃即可。
三、價值工程技術在裝置管理與維修工作中的應用
一利用價值工程確定裝置最佳維修方式
最佳維修方式的確立需要綜合考慮維修成本、時間消耗、維修效果等等。在傳統的裝置維修過程彙總,人們一般只單純的考慮裝置維修後使用壽命及其創造的價值、裝置維修成本以及新裝置購進成本與價值,很多企業在裝置維修時甚至沒有考慮到上述中的因素。實際上,評價裝置維修價值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做的即是評價裝置是否存在維修價值。企業需要綜合維修時間消耗、維修等待過程中的價值消耗、維修成本人工、物料等、維修後設備使用價值,並與新裝置購進成本與使用價值相對比,同時評價各種維修方式的有效價值,擇優選擇維修方式,或者評價是否進行維修,這就需要利用到價值工程技術進行分析和評價。
二 利用價值工程進行重大裝置採購的決策
當人們利用價值工程評價裝置維修價值以後得知裝置無維修價值後,就需要利用價值工程對重大裝置採購進行評價。它需要做的就是圍繞新裝置設計、製造、組裝、除錯、使用、維護保養、物料消耗等因素,評價新裝置的全部生命週期及其所創造的價值,對新裝置採購與使用價值進行拆分和估算,尋求最佳的採購方案。
四、ABC分析法在裝置管理與維修工作中的應用
ABC分析法主要是根據物件的某一共同特性對其進行分類管理,可以按照物件的重要程度分類,也可以按照物件的屬性進行分類,其目的就在於為了便於執行較為清晰的管理方式,使物件管理更加有秩序、有規律。一般來講,ABC分析法會按照物件的重要程度將其分為A類決定性作用一類、B類較為重要類以及C類普通事物類。
對於裝置管理與維修來講,某些主要的裝置與系統或許在總裝置庫中之佔據了一層或兩層的數量。但是,它的運作卻是整個裝置庫執行的關鍵,對企業的運作、效益管理、產品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利用ABC分析法對裝置進行分類管理,可以明確裝置管理的主題與重點,便於企業實施就有針對性,且突出重點和中心的裝置管理手段。
五、 可靠性技術在在裝置管理與維修工作中的應用
可靠性技術運用於裝置管理與維修當中主要是根據裝置故障統計與故障模式,分析各個故障處理技術與工序的可靠程度,它的作用也是對裝置管理維修價值與效用的評價。
裝置的可靠程度與裝置實際價值有著密切的聯絡。裝置可靠程度決定了該裝置使用執行是否能夠符合生產需求、是否有利於提升產品品質與產品生產力等。利用可靠性技術對裝置管理與維修工作進行評價分析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者提出明確的工作決策,提升領導決策的準確性與正確率,同時也能夠提升裝置管理與維修的可靠性和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業工程技術在裝置管理與維修當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它的運用可以提升裝置管理與維修的質量和價值,包括分析裝置維修與更新的價值,為裝置維修或更新決策提供有效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佔鴻.工業工程技術在裝置管理與維修中的應用[J].裝置管理與維修,201101:524-530.
[2] 寸現才.趙繼勳.謝興.文工業工程技術在機械裝置維修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裝備製造,2014S2:336-337.
[3] 李春宇,黃煒.解析超聲波檢測技術在裝置維修管理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401:136-137.
[4] 紀斌義,周江濤.虛擬現實技術在海洋工程裝置維修中的應用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405:231-232.
篇三
工業廠房混凝土澆築工程技術管理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工程專案應用混凝土澆築施工技術,尤其是在工業廠房的建設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裂縫問題日益突出,己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溫度裂縫作為大體積混凝土的主要問題,涉及的因素很多,建築材料,設計,建設和管理等。在土木工程中,目前控制溫度裂縫的規範還不完善,在實現溫度控制工程缺乏理論依據,主要依靠經驗。在本文中,以工業廠房混凝土澆築為研究物件,探討了混凝土施工技術和溫度裂縫控制。
關鍵詞:工業廠房;混凝土;施工技術;裂縫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4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3954201321-0052-02
1 工業廠房混凝土特點
高強度混凝土工業廠房設計需要使用大量水泥,結構截面配筋較多,整體對混凝土質量要求更高,混凝土內部溫度引起混凝土普遍較大水化熱現象。工程廠房基礎設施是埋在地下,高抗滲效能要求較高。因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便在於,溫差和溫度變形引起的裂縫,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縫,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抗裂性和抗侵蝕效能。
近年來,對工業廠房混凝土的研究表現在:在工業廠房的設計,通過內部和外部的約束,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來提高混凝土和鋼筋結構中的薄弱環節的大容量。在施工工藝方面,採取綜合措施,從材料選擇,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施工季節的選擇和溫度維持,有效地克服了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問題。在施工組織和管理方面,在精心組織,協調指揮下,解決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澆築量大的問題。
2 工業廠房混凝土施工技術
2.1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澆築工程需要水泥、粗骨料、細骨料、粉煤灰以及混凝土外加劑等材料。水泥是決定混凝土成本的主要材料,同時又起到粘結、填充等重要作用,所以水泥的選用格外重要。粗骨料是指粒徑大於4.75nnn的岩石顆粒,施工中一般採用碎石,粒徑4.75~37.5mm,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石子配製的混凝土。細骨料是指粒徑小於4.75mm的岩石顆粒,通常稱為砂。由於混凝土的澆築方式為泵送,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於泵送,考慮摻加適量的粉煤灰。混凝土外加劑可分為四類: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變性的外加劑。如減水劑、引氣劑;調節混凝土凝結時間、硬化效能的外加劑。如緩凝劑;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劑。如引氣劑;改善混凝土其它效能的外加劑。如膨脹劑。
配合比設計的基本要求:①要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及施工要求的強度等級fcek和混凝土配製強度fcuo。②要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足夠的坍落度、良好的和易性、可塑性、不易產生離析現象。③要滿足工程使用環境及氣候條件所要求的抗滲、抗凍、耐腐蝕等效能。④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能儘量節約水泥,合理使用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2.2 混凝土施工技術
2.2.1 混凝土泵送車的佈設
根據施工平面佈置圖及總體施工部署。混凝土輸送車的泵管不得靠在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上;若採用固定泵時泵管不得直接支撐在鋼筋、腳手架、模板及預埋件上,水平管應用鋼管搭支架固定,垂直管須用鋼管單獨搭設井字架進行有效固定,不得與樓層模板支架及外腳手架等進行連線。混凝土泵的操作要嚴格執行使用說明書和《混凝土泵技術規程》及其他有關規定,操作人員經專門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獨立操作。
混凝土坍落度過小,喂料有困難時,可在拌筒內加入與混凝土相同水灰比的水泥漿,經充分攪拌後喂料,嚴禁用加水方式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在高溫季節施工時,要在混凝土輸送管上遮蓋溼草袋,並每隔一段時間灑水溼涼,以保證管道中的混凝土不致於吸收大量熱量而失水,並減少混凝土的溫升。在嚴寒冬季施工時,混凝土輸送管道用保溫材料包裹,以防止管內混凝土受凍,並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
攪拌車中混凝土卸完後,對攪拌車出料口進行沖洗,嚴禁沖洗後的水流入料斗內。泵送完畢,及時用水將泵和輸送管清洗乾淨,做好收尾工作,並對泵車進行檢查。
2.2.2 混凝土澆築
上層結構的混凝土澆築前先用高壓水和鐵刷子沖洗樓層水平施工縫,洗去表面的雜物、浮漿和鬆動的石子,並在澆築前先填以5~10cm的水泥砂漿層,其成分與澆築的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以免底部產生蜂窩現象。
柱的混凝土澆搗時應分層澆搗,每層厚度控制在300~400mm,特別注意澆灌時上下層結合。樑、板混凝土的澆搗先澆樑混凝土,後再澆板的混凝土,振搗時要注意構件及管子預埋預留部位,平板澆完後,分次用平板震動器拖震,另配泥工用3m長刮尺或木蟹刮平,搓壓、整平、檢查標高,並及時地進行看護工作。
混凝土澆築過程中,要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及鋼筋位置的正確性。不得踩踏鋼筋,移動預埋件和預留洞的原來位置,如發現偏差,及時校正。特別要重視豎向結構保護層,板和懸挑結構負彎矩部分鋼筋的位置。混凝土澆搗完畢一次壓平及時覆蓋塑料薄膜自養護。天氣炎熱的氣候4h後要澆水保持表面涼爽溼潤。養護工作派普通工4人專門進行,一般情況養護工作需≥14d。在己澆築的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
2.2.3 成品保護
澆築混凝土時,防止碰撞鋼筋,保證鋼筋、鐵件嵌入在正確的位置,預埋鋼筋和鐵件。澆注混凝土時不得用衝擊模板,必要時安裝過道跳板,不得行走或踩在樑的側板和樓梯踏步模板上。混凝土澆築完畢後,強度大於1.2MPa,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及時清理地板上的殘餘混凝土或砂漿牆的殘餘。
2.2.4 安全技術措施
混凝土澆築前對振動器進行試運轉,振動器操作人員穿膠鞋,戴絕緣手套,認真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振動器不能掛在鋼筋上,溼手不能接觸電源開關。
樓面上的預留孔洞設蓋板或圍欄,高空作業繫好安全帶,夜間施工配備足夠的照明設施。 2.3 混凝土澆築注意事項
2.3.1 蜂窩
產生原因: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縫隙過大導致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或石子相應過大。預防措施:按規定使用和移動振動器。中途停歇後再澆搗時,新舊接縫範圍要小心振搗。模板安裝前應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縫處的黏漿,才能使接縫嚴密。若接縫寬度超過2.5mm,應序填封,樑筋過密時應選擇相應的石子粒徑。
2.3.2 露筋
產生原因:主筋保護層墊塊不足,導致鋼筋緊貼模板;振搗不實。預防措施:鋼筋墊塊厚度要符合設計規定的保護層厚度;墊塊設定間距適當,鋼筋直徑較小時,墊塊間距宜加密,使鋼筋下垂撓度減少;使用振動器必須待混凝土中氣泡完全排除後才移動。
2.3.3 麻面
產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溼潤不夠;漏塗隔離劑。預防措施:模板應平整光滑,安裝前要把粘漿清除乾淨,並滿塗隔離劑,澆搗前對模板要澆水溼潤。
3 工業廠房混凝土澆築溫度裂縫控制
大體積混凝土由於水化熱產生的升溫較高、降溫幅度大、速度快,使混凝土產生較大的溫度和收縮應力是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施工前應進行計算分析,採取措施控制溫度裂縫。
3.1 降低水泥水化熱
混凝土熱主要來自水泥水化熱,工業廠房混凝土一般選擇水化熱低的爐渣和波特蘭水泥混凝土。為了能夠達到降低水化熱的目的,精心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減少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粉煤灰和減水劑採用“雙摻”技術。根據現場條件,選擇粒徑較大的、適當的骨料,粗骨料級配良好;選用中粗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用水量,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後期強度,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夏季施工,在混凝土內埋設冷卻水管,迴圈冷卻水,減少由於水合混凝土溫度。冬季施工,維修用保溫措施,如果技術條件允許,可在混凝土結構內摻入10~15%的石塊,降低混凝土的用量,可降低水化熱,節約水泥。
3.2 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
混凝土的澆築儘量避開炎熱天氣澆築,選擇合適的溫度。夏天使用溫度較低的地下水攪拌混凝土,或在混凝土攪拌水中加冰塊,或灑水降溫,同時採用遮陽措施,在運輸及澆築過程中,採取冷卻保護措施以減少澆水次數和量,控制混凝土混合物的溫度。
3.3 加強施工中的溫度控制
在混凝土澆築後,應使混凝土緩慢冷卻,採用良好的保溫保溼養護,降低溫度應力。夏季應避免接觸太陽暴晒,注意保溼。冬季應採取措施覆蓋,以避免溫度梯度的急劇變化。混凝土溫度應控制在25℃,表面溫度和襯底表面的溫度控制在20℃,調整保溫時間的養護措施,使混凝土的溫度梯度和溼度不太大,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縫。
4 結束語
大體積混凝土剛度較大,一般沒有強度的問題,但由於工業廠房混凝土澆築面積較大,施工質量對其使用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裂縫的存在將影響其正常使用,其中溫度裂縫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主要裂縫。本文對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控制問題進行了探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應波,李秀才,張雄,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溫度場的模擬分析,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42
[2]孫淑君,向斌,淺談工程施工中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技術,山西建築,200735
[3]段崢,朝雷,王莉莉,現澆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防治,混凝土,20035
有關推薦:
淺談土木建築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