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調研報告範文
第一書記是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負責人、部分軍隊組織負責人和中國共青團主要負責人的職稱,也是部分國家政黨最高領導人政黨領袖的職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篇1:
根據區、市、縣組織部門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我榮幸的被選派到資源縣瓜裡鄉田洞裡村擔任第一書記。4月18日到村裡報到後,我採取走訪農戶、實地考察、召開村班子座談會、民情分析會等形式,深入開展調研活動。此外,還走訪了鍾家灣、牛塘凹、將軍頭、竹子山、村架嶺、田洞裡等村民小組,從而進一步瞭解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貧困戶等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田洞裡村是我縣瓜裡鄉的一個較為貧困的山村,村民以漢族為主,全村分為8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276戶,總人口852人。全村有一所村級小學,是一個複式教學的學校,包括學前班到小學2年級,共23名學生,各年級的學生交叉在一起上課,1名教師,學校教學基礎設施較差。
田洞裡村行政區劃面積約為16.8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全村共有水田795畝,人均水田只有0.93畝,旱地145畝,人均不足0.17畝,林地9800畝,人均11.5畝,林木大都是三木藥材,經濟林所佔比重大。
村委現有幹部3人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1名,村委會副主任1名,黨支部副書記1名,中國共產黨黨員40名。村的黨組織及村的行政管理組織基本健全,能夠正常開展黨組織活動及村務管理工作。
全村共有貧困人數438人,貧困黨員7人,特困戶8戶,木皮房翻新8座。
二、經濟發展情況
近年來在縣、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支援幫助下,田洞裡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已實現全村通電、通電視,村民組基本通公路,20**年興建了90平方米的衛生室目前還未投入使用。生態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村共有沼氣池64座。
經濟產業結構情況:農業方面,全村村民以種植水稻為主,以種植厚朴、金銀花經濟作物為輔,目前共種植有5000多畝的厚朴基地和畝的金銀花基地;養殖方面,目前有兩家養豬場在建設當中和兩家竹鼠養殖場。據村委幹部介紹,至20**年,該村人均純收入僅為1980元左右,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沒有。目前尚有戶還未完全解決溫飽問題。
農民增收情況:除正常的種植、養殖收入外,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一是外出採割松脂;二是勞務輸出,基本上每戶都有一名以上勞動力外出打工,打工人數達到426人,佔全村勞動力一半以上,佔全村人口總數的二分之一。兩戶竹鼠養殖戶均處於試養階段,還未能進行規模養殖。
三、制約田洞裡村經濟發展和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儘快啟動鍾家灣自來水架設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
2、由**洞裡村級主幹道沒有硬化,特別是通往田洞裡時經過的河道,一到下雨天車輛無法通行,給行人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3、田洞裡村是目前全縣最大的厚朴種植基地,連片種植達5000多畝但由於交通不便,沒有進行深加工,只能靠賣原材料,建議政府實行政策傾斜,針對田洞裡村的產業進行招商引資。
4、村民文化娛樂設施極為缺乏,全村沒公共活動場所。村裡無法組織各種文體活動,村民文化娛樂生活幾乎為零,村民聚在一起時均是靠喝酒、打牌度閒暇時間。建議政府考慮村民的實際困難,爭取在田洞裡村建設一個村級公共宣傳文化服務中心。
5、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建議政府加強宣傳培訓工作,為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礎。
篇2:
中央確定20**年為基層組織建設年,旨在把創先爭優活動和基層組織建設年融為一體,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基層組織建設年為抓手深化創先爭優,以創先爭優、加強組織的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山東省選派“第一書記”正是以此為契機提出的。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現狀近幾年來,東營市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都有了明顯的改進和加強,戰鬥力、凝聚力進一步提高。但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了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仍存有一些薄弱環節,思想觀念陳舊、滿足現狀,破殼經濟難以實現、環保意識不強導致汙染十分嚴重等一系列問題都亟待解決。
因為山東省東營市率先從縣直屬部門單位和鄉鎮街道選派優秀黨員幹部,到農村、社群、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擔任縣鎮下屬的村或社群的“第一書記”,屬於全國首創,在這方面有了一定的經驗和成就,能為調研提供充足的素材和社會基礎。因此選擇其中發展較好的東營區、廣饒縣和利津縣作為調研的典型。
以廣饒縣為例。20**年5月廣饒縣率先提出了一百位“第一書記”下鄉的政策,以推動地方農村建設的發展。這些幹部分別擔任廣饒下屬一百個村的“第一書記”。廣饒縣規定,“第一書記”按照摸實情、定規劃、理路子、強班子、辦實事、建制度的思路開展工作,全程參與村、社群和“兩新”組織黨組織各項工作,以培育“五好”為著力點,打造先進典型村;保障“五有”為著力點,提升相對薄弱村;以突破“四難”為著力點,整頓轉化後進村;以破解“三少”為著力點,提升“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水平;以建設“四型”社群為著力點,打造社群黨建品牌,做好幫弱促強和培育典型工作任務的落實。廣饒縣這種創造性的舉措,一方面可以加快建設廣饒的新農村,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完善廣饒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廣饒農村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廣饒提出的新思路,將為中國新農村注入新的活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廣饒縣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推廣。但同時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
此次調研成果將有助於將東營區、廣饒縣、利津縣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其他地區,對建立長期有效的體制和機制,把此項工作推向深入有著重要意義。
第一章契機——20**年創先爭優、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年
1.1農村黨組織建設面臨的諸多問題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絡農民群眾的橋樑和紐帶,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存在著諸如村支部經費不足、幹群關係不協調、村幹部理論素質不高、黨建工作方法簡單等突出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發揮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步伐。
概括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村支部經費不足,通俗說就是村集體沒有收入。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民負擔得到減輕,政府收入卻相應減少。增加集體和農民收入是建設新農村的根本目的,而改革後國家對農村土地的保護增強,村裡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公共土地,也不敢徵收村民的土地,因此很多村就成了赤裸裸的“空殼村”:只能依靠上級政府下撥資金彌補缺口,維持各項工作運轉。而農村黨建工作經費支出上面又沒有明確的配套檔案,只能擠佔辦公經費的支出預算,如此杯水車薪,怎能不制約黨建工作的正常開展。在這樣的村裡,也根本拿不出錢為群眾興辦公益事業、完善村裡的基礎設施,從而導致了新農村建設步伐的緩慢。
其次是幹部與群眾的關係不協調,嚴重影響了基層黨建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從幹部自身的角度講,農村黨員幹部理論素養、文化素質和實用技術水平普遍偏低,是制約黨建各項活動正常開展的關鍵原因,也難以滿足農民致富的需要。農民盼望著幹部能為他們提供致富資訊、技術、專案等方面的服務,可現實情況是一些黨員幹部平時不注重理論學習,對黨的路線方針和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學習不深、把握不準、理解不透,改革創新精神、奉獻精神也不強。而農村基層黨員隊伍中,又普遍存在平均年齡偏高、文化素質偏低,年輕後備力量難選拔的現象。從村民的角度看,對於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是社會結構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的社會轉型時期。老一輩人已經認定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不願意接受什麼變革;新一代年輕人尚處在迷茫中,他們更多的選擇外出務工而脫離了村裡。這些現象的存在,使得準確把握黨員群眾思想脈搏,開展好基層黨建各項活動變得格外艱鉅。在當前複雜的農村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抓黨建的方法簡單陳舊,工作方式不夠靈活:老辦法不管用,而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又不頂用,使得黨建工作和農村下一步發展變得尤為困難,影響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效推進。
再者就是產業結構亟待調整,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關係的改善極大地推動了農民生產生活的發展,但新時期新環境下面對新的環境挑戰又需要有新的調整,調整意味著創新,而創新也意味著有可能失敗,因此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不僅僅是村幹部要帶好這個頭,更要使村民齊心協力,一同創新。
還有文化、醫療保障、社會保障、養老、困難戶等等等很多問題都需要去克服,在困難中求發展,在發展中就會遇到很多困難,有很多問題是現在農村發展所必須解決的。
1.2中央政策領跑基層黨組織建設
早在20**年10月12日我黨第*****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就通過了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旨在進一步統一全黨全社會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全面貫徹黨的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機關服務企業調研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