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融危機論文
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關於中國式金融危機的新思考
摘要:國際金融風暴並沒有對我國金融機構帶來太大沖擊,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中國作為金融危機“絕緣體”,這是因為我國獨具特色的金融體系。然而,近來銀行間的利率危機,持續的股市和地產泡沫逐漸膨脹,使得我國的金融體系面臨嚴重的危機,我們不得不思考該如何直面經濟和金融的轉型挑戰,防範中國式金融危機的爆發,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關鍵詞】
中國式;金融體系;金融危機;經濟安全;思考
1 我國金融體系簡介
我國金融機構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政策性銀行與商業性銀行相分離,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現代金融體系,且形成了嚴格分工,相互協作的格局。我國的金融體系主要包括金融組織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調控和監管體系三個方面。
金融組織體系主要包括了銀行、證券、保險、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等。我國銀行主要有中國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其他性質的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其中非銀行金融機構還有外資金融機構,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髮展,外資逐漸加大了對我國金融機構的投資,使得我國金融的發展有著很好的機遇,同時也挑戰重重。
金融市場體系包括了資本、貨幣、黃金和外匯市場等。一般有根據其上市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場體系只分為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貨幣市場是融通短期資金的市場,包括商業票據市場、銀行承兌匯票市場、短期政府債券市場等;資本市場是融通長期資金的市場,包括中長期銀行信貸市場和證券市場。
金融調控和監管是指對我國金融機構執行進行的巨集觀調控和具體監管。以中央銀行為核心進行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監管,主要是負責具體貨幣政策的實施,保持整體的市場穩定,還有保監會、證監會等它們具體負責保險和證券市場的監管。
2 我國金融體系的特點
國際金融風暴並沒有對我國金融機構帶來太大沖擊,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中國作為金融危機“絕緣體”,這是因為我國獨具特色的金融體系。
2.1 政府高度控制金融市場
我國的金融體系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有很大的不同,雖然說任何國家都對金融資本市場具有調控的因素,但是在中國這種因素比重非常之大。在中國,政府高度控制金融市場,像央行既可以運用行政手段,同時還可從經濟手段上對金融進行監管,也就是說我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緊密相連的。國際性的金融危機並沒有席捲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政府嚴格控制利率、匯率等金融變數因素,嚴格管制資金流動,特別是跨境流動,人為地形成了一堵防護牆。
中國獨具特色的金融監管體系也要一分為二。不同於美國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完全的市場化運作,政府的高度控制資本流向,可以規避大規模的經濟危機,防止經濟出現巨大的破壞;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此龐大的資金流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先知在一邊,導致資源的大量浪費和充分利用也是十分消極的。我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緊密相連的,這二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說不進行結構性的調整,那麼將會爆發中國式的金融危機,它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
2.2 銀行主導作用非常大
我國的投資和消費觀念和西方發達國家非常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注重消費和投資,而我國大部分民眾熱衷積累和儲蓄,在我國銀行主導作用非常大。
在我國十分注重資金的儲蓄,不看重風險性投資,居民的儲蓄主要通過銀行貸款形式進行再投資。股票和證券市場對我國經濟整體上影響較小,銀行貸款時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機制。這就造成了早期銀行吃利差現象及其嚴重,在如今市場化的社會中,銀行也面臨巨大的發展危機。
從金融發展理論看,銀行主導和市場主導並無優劣之分,關鍵是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而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國發展非常落後,自改革開放以來,才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一股強勁的東風,針對這樣的現實,在儲蓄資金非常少的情況下,市場金融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銀行主導非常必要;但是,在21世紀我國經濟增長普遍加速的情況下,市場金融體系發展的也十分健全,人民有能力而且有資本去應對市場風險,這時就需要傳統的銀行儲蓄,應該追求適當風險性的投資,使得資金得到有效的保值增值。
近來銀行間的利率危機,持續的股市和地產泡沫逐漸膨脹,使得我國的金融體系面臨嚴重的危機。我國經濟發展勢頭正猛,經濟總量逐年增長,但是隱性危機也在逐年凸顯;儲蓄長年增加,貸款不如從前,連年順差使得資本的滯留;市場化背景下,投資過於單一,結構不合理使得經濟發展後勁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思考該如何直面經濟和金融的轉型挑戰,防範中國式金融危機的爆發,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3 面對中國式金融危機的有效對策
目前,正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近五年,我國的GDP、貿易都是在高度增長。我國經濟的發展熱錢湧入過多,並不是之前其他金融危機的缺錢,我國現在發展就是不缺錢。那麼有人會說中國如今發展的這麼好,哪裡有什麼危機?我們會發現,我國發展過快,錢太多,但是其中隱形危機很大;銀行資本順差;投資結構不合理等等,這都不是簡單金融體系內部的問題,而是中國經濟結構深層次矛盾的體現,需要進行一系列相應的體系改革和創新。
1完善金融監管體制,維護巨集觀經濟穩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落實金融監管改革措施和穩健標準,完善監管協調機制。我國的監管體系可以充分借鑑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市場監督體系,並依據自身實際,從體制上解決現有監管理念和結構上的矛盾,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完善金融監管體制,穩定巨集觀經濟發展。
2打破傳統金融機構的限制,有效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現代社會是資訊化高速發展的社會,如今傳統商業銀行的利率危機也正是說明,我們必須進行改革,接受新的挑戰力量。網際網路金融重新搭建了一個快速、高效、低成本、高資訊化的基礎平臺,從而塑造了一個全新的金融執行結構。
【參考文獻】
[1]趙玉梅.中國金融體系脆弱性問題思考[J]現代商業,201202
[2]王都富;劉妤洵.從金融外部性視角分析不良資產與金融脆弱性[J]金融論壇,200605
[3]王德祥.論馬克思的金融危機理論[J]經濟評論,2000 03
篇2
關於美國金融危機的反向思考
摘要:由於美國 金融 危機的爆發及蔓延,全球 經濟 正面臨七十年來最危急的局面。隨著幾大國際投資銀行的破產,金融市場出現恐慌,各國政府紛紛出臺積極政策以挽救經濟。金融危機對全球造成的危害毋庸置疑,但筆者認為凡事均有正反兩方面的 影響 ,不能只看到負面影響,也應考慮美國金融危機所具有的正面意義。本文正是基於此對美國金融危機進行闡述並 分析 其對金融產業 發展 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美國金融危機 金融產業發展 風險控制
美國次貸風險及帶來的危害從2007年2月起逐漸顯露,為本次經濟危機的爆發埋下伏筆。僅僅在半年之後,全球金融市場已經處於美國金融危機的陰影之中,伴隨著一些大型投資銀行的破產,金融市場出現恐慌。美國金融危機的含義簡單來講,是指以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還款人違約為根源,誘發的金融機構倒閉破產的金融風暴。這場危機已滲透到實體經濟中,並影響著全球產業轉移。本文從四個方面對美國金融危機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
美國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房地產市場的過度擴張
2001年的“9.11”事件使美國經濟遭受重創,為刺激經濟增長,拉動國內消費和投資水平,美聯儲實行了寬鬆的貨幣政策,連續13次降息,信貸市場的擴張使得美國房地產行業一片繁榮,房價走高,其中2003年至2006年的房價漲幅就超過50%。由於個人房貸的資本監管要求較低,加上豐厚的利潤預期,銀行普遍降低了貸款門檻,大肆擴張房貸業務。2006年美國住房貸款總規模達到了2萬億美元,房貸市場的過度擴張為日後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二信用評級出現道德風險
信用評級公司提供信用評級服務以獲得高額佣金收入,其作為獨立第三方參與信用評級服務的特點,使其基本不用承擔評級失真造成的損失。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一些信用評級機構違背職業道德,虛增次級抵押債券信用級別,迷惑了投資機構或投資者進行決策,造成次貸市場不斷膨脹,同時風險卻被掩蓋。信用評級出現道德風險,無疑是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又一原因所在。
三金融創新的推動
在美國,對次級抵押貸款的監管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次級貸款佔銀行貸款的比例不能超過一定限度。其次,只有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銀行才可以將這些貸款作為基礎資產發行債券。再次,次級貸款的債券利率要比合格貸款的債券利率高。這使得監管在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的背景下形同虛設,金融機構紛紛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次級抵押貸款業務,其中資產證券化的作用不可估量,金融衍生工具更是把次級抵押債券自身的風險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傳播到世界各地,最終導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四貨幣政策的轉變
2004年7月,美國經濟一反之前走勢而進入加息週期,先前寬鬆的貨幣政策開始轉變,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利率從1%升至2006年6月的5.25%。利率的上升無疑提高了還款成本,對於信用差、收入低下的次級抵押貸款借款者而言形勢更為嚴峻。與此形成對應的是,美國房地產市場從2005年開始走低。在加息和房地產市場走低的雙重壓力下,住房貸款市場上的還款違約行為開始頻頻出現,2006年第四季度美國次級貸款不良比率為13.33%,這一切直接誘發了次貸危機進而演變為美國金融危機,造成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
美國金融危機對金融業規範發展的積極意義
一 對金融自由化需要重新思考
次級抵押貸款的產生使得信用級別低、無還款保障的個體也能獲得銀行信用,金融機構對此項業務如此熱衷,是由於當時經濟基本面良好,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即使貸款者無力償付款項,也可通過拍賣房產回收資金。由於美國金融創新極為活躍,金融自由化程度很高,監管部門也就沒有及時限制這種業務創新的擴張。在經濟基本面發生變化,貨幣政策出現轉變時,房地產行業的衰退 自然 就引發了隱藏的危機。因而,這次危機的產生與政府的不作為關係密切,金融自由化雖是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但過度的自由化和政府規制缺失的金融市場易於波動,並形成危機,一旦危機爆發,全球化的背景將放大其影響程度和波及範圍。所以,吸取本次危機教訓當今的國際金融業需重新思考金融自由化,明確在市場出現 問題 時須由監管部門出面調節和干預,只有如此,金融市場才能健康有序的發展,金融業才有可能獲得最大的市場績效。
二金融業將重塑風險控制理念
金融管理的重點是風險管理,而此次美國金融危機已非常清楚的表明,金融機構對於次級抵押債券所具有的風險缺乏防範措施。
首先,銀行業為追求利潤,過度放低貸款門檻,盲目擴張貸款業務,在市場走勢轉變,房地產市場低迷時,銀行業無法及時應對危機,從而導致一些商業銀行破產倒閉。
其次,信用評級機構為了獲得佣金收入,違背 職業道德,高估 金融 資產的信用等級,低信用等級的資產在證券化之後被迅速流通到全球金融市場。而投資者和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沒有對所購資產的風險特徵進行深入 分析 ,只關注豐厚的利潤,無視背後的高風險因素。
再次,投資銀行在業務操作中較大程度的利用財務槓桿,他們積極參與銀行信貸資產的證券化業務,為資產證券化充當SPV、擔保人,甚至直接買賣次級抵押債券,如果投資不具有分散性,那麼該項的投資就會面臨很大的風險,一旦市場超出預期,必將承擔鉅額損失,甚至因資不抵債而面臨破產。
因此,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包括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投資者,應進行更加全面的風險 管理,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給金融市場帶來的深刻教訓,將重塑整個金融業的風險管理理念。
三標誌著國際金融協調進入一個新階段
美國金融危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美林證券慘遭收購等產業現狀,重創了市場投資者信心。面對日益動盪的金融業,各國政府紛紛採取救市措施,同時以美國為首遭受重創的國家,積極協調各國採取一致行動,共度難關。
2008年9月,美聯儲 發表宣告,宣佈已與歐洲中央銀行以及日本、英國、瑞士和加拿大的中央銀行達成貨幣互換協議,併為它們提供高達1800億美元的救市資金,以緩解金融市場流動性不足。
2008年10月,美聯儲、歐洲央行及世界各國央行進行史無前例緊急協同減息見表1,以遏制金融危機對 經濟 的 影響 。金融市場的全球化加深了各國之間的 聯絡,共同的利益要求各國政府共同面對危機。
從這次大範圍集體降息的行動可以看出,此番危機已經使得各國央行行動更具協調性和一致性,在以後面對國際金融業動盪時更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共度難關。
四為金融業的穩定 發展 提供了 經驗支援
愈演愈烈的美國金融危機使各國央行面臨嚴峻考驗,紛紛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見表2向市場提供政府救助,以緩解危機對金融業的危害。 歷史 經驗表明,每一次經濟、金融危機的爆發都是對各國政府的嚴峻考驗,鍛鍊了政府巨集觀調控的能力,強化了其控制經濟金融風險、維護經濟及金融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識,這次美國金融危機將使得各國政府再次發揮巨集觀調控的巨大作用,並在以後的時期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結論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給世界各國政府和金融部門以及廣大投資者帶來了深刻的教訓。它讓投資者認識到:
即使信用評級較高的債券類投資產品也可能面臨本金損失的風險,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不能僅僅看投資工具的信用評級,還要對巨集觀的經濟形勢做一個深刻的分析,從多個角度評價自己的投資行為才是理智的選擇。
應該指出,美國金融危機不但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導致全球鉅額的金融資產被蒸發殆盡,同時也要看到其對金融業發展的積極意義。反向思考,本文認為其為金融業的最優產業規模的形成和最優市場績效的實現提供了一個契機,有利於金融業實現有效競爭。
參考 文獻 :
1.趙玉珍.美國金融危機對 中國 經濟的影響[J].經濟縱橫,2008
2.陳豔紅.淺析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J].中國監察,2008
3.張國雲.動盪國際金融市場的中國姿勢[J].金融管理與 研究 ,2008
4.中國證券報.各國政府出招救市[N],2008
關於金融危機汽車行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