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企業統計工作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摘要】統計工作是對企業實行科學管理,監督整個企業活動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制定政策和計劃的主要依據。然而,當前企業統計工作卻存在一些問題,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現代化管理的發展,我們必須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素質,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健全統計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統計管理模式,真正體現統計的“資訊”、“諮詢”、“監督”三大職能。
【關鍵詞】統計工作 問題 意義與作用 思考
在現實的企業經營執行中,談到企業管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企業管理體制、經營方式、組織形式、執行機制等,而統計的重要性往往被企業管理者所忽視。的確,企業管理體制、經營方式、組織形式、執行機制的有效與否,對企業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但假如沒有科學的統計依據,從企業本身而言,各項管理就如空中樓閣,虛而不實,管理過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點。從政府巨集觀調控來說,也難很好地找到著力點。因此,強化企業統計,無論是對企業的經營,還是對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企業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正規的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在生產企業,以產值產量統計為核心;在流通企業,以商品購銷調存統計為核心。從班組起,就建立了規範的登統制度,嚴格地按統一規定的口徑、範圍、計算方法進行核算。但近年來,我們在調查研究和統計執法檢查工作中發現,企業統計基礎工作明顯減弱。一是統計工作得不到企業領導重視,認為統計只不過是資料的加加減減或彙總,填幾張報表完事,把統計工作簡單化。企業重會計而輕統計的現象普遍存在,認為會計核算、收支把關重要,是為"我"所用,統計工作主要是為上級統計部門所用。因此,統計員兼職多,專職的少,且變動頻繁,在企業改革、重組、調整中,統計機構和統計崗位也被首當其衝地撤銷或合併,統計人員精簡、下崗的較多;二是企業統計臺帳和原始記錄越來越不健全,填報統計指標的隨意性加大,統計資料質量下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所有制形式由單一的國有、集體發展到包括私營、個體、股份制、外商投資等多種形式並存,經營方式與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樣化,許多新企業應運而生。在這些新成立的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像老企業那樣建立規範的企業統計制度,甚至沒有明確設立統計職能部門和統計工作崗位,國家統計報表由財會人員或其他部門的人員代填代報,一些統計指標也難以準確按照統計制度的具體要求來計算填報。三是統計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如射洪縣現有企業統計人員除幾個大中企業配置專職人員外,多數企業統計人員為兼職,以會計或其它工作為主,統計工作為輔。這些人員或學歷較低,素質較差,或因事業心不足責任感不強,因此對統計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就遠不及專職人員,也沒有多少自覺性擠出時間去學習統計理論,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有的只懂會計知識而不懂統計知識和統計業務,有的既不懂會計又不懂統計,只是被動應付填幾張報表而已。實際工作中,往往憑經驗或運用不正確、不恰當的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彙總和加工,造成統計資料的差錯、失誤,很少甚至不向企業領導及有關部門適時提供針對本企業經營管理所需要的簡單有效的內部統計資料,更談不上進行統計調查、分析與預測,提供統計諮詢,實行統計監督。
由於企業統計工作存在諸多問題,所以統計對企業經營管理者決策的參考作用就有所減弱,或者說就沒有發揮過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視,越得不到重視就越難以有效發揮作用。之所以陷入這樣一個怪圈,筆者認為主要在於企業管理者和部分統計人員或是對統計工作的內容瞭解不夠,或是對統計工作的性質認識不清。這些“不夠”與“不清”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一是認為統計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是反映計劃完成情況、為計劃而服務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統計的地位和作用應該弱化;二是認為統計是為政府統計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服務的,只是為了完成上報任務,工作越多企業負擔越重;三是認為統計對企業而言,主要是在總結工作時充實一下工作報告,對經營決策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四是認為統計僅反映生產經營的規模,而當前企業經營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盈利為目的,這隻有依賴於財務與會計的工作,統計無能為力。
二、統計工作的意義與作用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與認識,我們有必要明確,對企業來說,統計工作是通過蒐集、彙總、計算統計資料來反映事物的面貌與發展規律。統計資訊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數量性。即通過數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時間特定方面的數量特徵,幫助我們對事物進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正因為如此,統計資訊正越來越多地和其它資訊結合在一起,如情報資訊、商品資訊等;而諸如此類資訊,尚能以統計數字顯示或以統計數字為依據,則可利用程度也大為提高。二是綜合性。世間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聯絡。統計資訊從整體上看,涉及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社會、文化、科技各個領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涉及巨集觀與微觀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利用統計資訊,不僅可以對事物本身進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對不同事物進行有聯絡的綜合性分析,既可橫向對比,也可總結歷史預測未來。由統計的特性所決定,如果一個企業建立或完善了統計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統計管理模式,提高了統計人員的素質,強化了統計管理,對企業而言,將具有以下作用:
既可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時點上的現狀,也可以反映企業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的動態。從現狀看,它可以反映企業目前的各種社會與自然屬性,反映企業的機構、人員、資產、負債等各方面情況。從動態看,它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發展情況,產品質量狀況,以及科技開發、經營銷售(或稱市場營銷)財務盈虧等方面的情況;還可預測未來趨勢。
既可以反映企業的規模,也可以反映企業的結構。從規模上,它可以反映企業的資產規模、人員規模、生產規模、營銷規模和盈虧規模,等等。從結構上,它可以反映企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人員結構、技術結構和質量結構,等等。既可以反映企業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業的效益與效率。在速度方面,對物質生產部門而言,主要反映生產(包括產值產量等)的發展和增長情況;對非物質生產部門而言,主要反映勞務服務投入的發展與增長情況;不論任何企業,都還可以反映人、財、物的投入及盈虧增長或下降的情況。在效益與效率方面,不論何種型別的企業,都可以以人、財、物、時間諸方面的投入與生產和勞務方面的產出成果進行比較。
既可以反映企業的諸多數量特徵,也可以反映企業的一些質量特性。在數量方面,包括了企業產供銷、人財物投入與產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質量方面,則主要是反映企業的產品質量、維修質量、設施質量和服務質量。既可以反映本企業的情況,又可以反映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方方面面。本企業的情況,前面已經明確。與本企業有關的情況,則範圍很廣、內容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內外範圍內,與本企業有聯營、合資或者協作、配套關係的企業的情況;二是國內外範圍內,與本企業生產同類產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競爭對手的情況;三是國內外範圍內,本企業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消費者的基本情況及資訊反饋;四是國內外範圍內,本企業產品或服務已經佔領或將要開拓的市場的各種資訊;五是國內外範圍內,對本企業經營將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有關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資訊。
三、加強企業統計工作的幾點思考
企業統計工作是對企業實行科學管理,監督整個企業活動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制定政策和計劃的主要依據。當前,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現代化管理的發展,我們必須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素質,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健全統計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統計管理模式,真正體現統計的“資訊”、“諮詢”、“監督”三大職能。
(一)、建立健全企業統計的管理體制與執行方式
長期以來,在不同型別的企業中,各種統計業務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分別向主管領導呈送並對外報出。這種管理體制及執行方式存在著諸多弊端。如沒有一個專門的部門從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多側面多角度、從經營管理的全方位來綜合考慮企業需要的各種統計資訊,更談不上對企業目前蒐集彙總的各種統計資訊進行更高層次的配套綜合分析,即使企業各部門之間也難以實現有效的資訊交換與共享。至於部分近年來新成立的企業,根本就沒有考慮建立統計制度,僅是由財會或業務人員代報統計報表,當然更難以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發揮統計工作的作用。針對這些問題,加強企業統計工作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設立綜合統計部門並明確其職責。筆者認為,不論何種行業的大中型企業,都應設立綜合統計機構。如果企業從精簡機構提高效率的目的出發,不設獨立的統計機構,那麼也應在其他機構中設立綜合統計崗位,明確其職能,並使其保持相對獨立性。綜合統計機構或綜合統計崗位應具有以下職能:
設計並制定本企業的統計指標體系及統計資訊的報送要求。要充分考慮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需要,考慮企業面向市場、參與競爭的需要,把政府統計部門、企業主管部門的要求同本企業的實際相結合,提出完整的指標體系並分解到各個部門、單位,明確其報送或提供的時間、內容及方式。明確各部門的統計責任。
收集、稽核、彙總、提供各種統計資訊。一是要對應由綜合統計部門負責且由各級單位層層上報的資訊進行稽核,而後加以彙總;二是要收集稽核本企業其他職能部門負責彙總的資訊;三是要蒐集分析本企業以外但對企業生產經營有參考價值的各種統計資訊。在此基礎上,該部門一方面應完成各種統計報表的對外報送任務,另一方面應負責向本企業領導和各有關部門提供其所需的統計資訊。
利用各種統計資訊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種資訊進行簡單分析,如分析生產進度情況;二是利用多方面資訊進行綜合分析,如利用生產、盈虧、質量、銷售、市場行情等多方面的統計資訊分析產銷增減原因;三是利用各種統計資訊對企業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內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結果應以分析研究報告的形式體現。企業綜合統計人員應具有較高素質,不僅掌握統計理論與分析方法,還應熟知本企業業務工作流程和各部門職能,掌握一定的經濟理論和計算機知識、現代管理知識。在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可考慮設立總統計師崗位,以領導綜合統計部門並使其有效發揮其職能,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
第二,明確各個職能部門的統計職能及責任。在現代企業中,無論是直線職能制還是事業部制,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統計資訊都決不僅限於計劃統計部門內部。如勞資部門掌握機構人員數字,基建部門掌握投資數字,技術部門掌握技改數字,營銷部門掌握銷售數字等。因此,為確保企業統計資料的系統性完整性,應該在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中明確相應的統計責任,要求其按統一確定的口徑、範圍及時間提供相應的統計資料及分析報告,要特別重視一些被忽視的部門的資訊。
第三,將統計資訊自下而上的單向執行變為上下左右之間的多向執行。這種資訊執行方式應該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各種基礎資訊由各基層單位(如班組、櫃檯)向各職能部門執行,滿足各職能部門的彙總需要;二是各職能部門的專項資訊向綜合統計部門橫向執行,滿足其綜合對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經過加工、分析的各種綜合資訊由綜合統計部門向企業領導、各職能部門及基層單位多向執行,分別滿足其管理決策、研究問題和了解情況的需要。
(二)、科學設定和完善指標體系,規範企業統計工作,使統計資料實現為企業經營管理所用與為統計部門所用的有機結合。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企業的所有制形式不斷豐富,原有的統計指標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適應企業自身的發展要求。科學設定和完善指標體系,已成為企業統計工作的當務之急。我們必須根據企業管理需要設計企業統計報表和指標體系,要克服貪大求全的作法,處理好巨集觀與微觀、需求與可行的關係,刪繁就簡,講究高效務實。如大中型科技統計中,科技人員按職稱學歷分組中再按性別分組,科技專案按專案統計人力、物力、財力等這類指標企業微觀管理都不需要、巨集觀管理又無多大作用的要堅決刪除。企業增加值核算,從生產法角度核算,核算很完備的大型企業都很難滿足其核算要求,改成分配法核算於企業核算有利,於統計數字質量有利。
在具體設定和完善指標體系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既滿足國家巨集觀的要求,也要滿足企業微觀的要求。一是全面性原則。指標體系的內容應包括企業業務發展狀況,企業運營收入、效益和投資情況,企業人力資源以及當地社會經濟等方面的資訊,並且儘量使指標按市場要求細化;二是規範性原則。指標體系應從指標名稱、指標概念、統計口徑、稽核關係、取數來源等方面進行統一規範和要求,力求指標設定更加科學化;三是及時性原則。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新型業務的不斷出現,市場競爭格局不斷變化,要對指標體系及時進行調整。統計指標的設定,應以滿足整個企業特別是業務發展部門的需求為主,堅持適度超前,並不斷擴大統計指標規模,力爭以規模效應為企業決策提供服務支撐;四是客觀性的原則。指標體系要能客觀有效地反映本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效益、市場競爭能力、主要業務的發展前景等重要資訊。
在具體設定和完善指標體系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既滿足國家巨集觀的要求,也要滿足企業微觀的要求。一是全面性原則。指標體系的內容應包括企業業務發展狀況,企業運營收入、效益和投資情況,企業人力資源以及當地社會經濟等方面的資訊,並且儘量使指標按市場要求細化;二是規範性原則。指標體系應從指標名稱、指標概念、統計口徑、稽核關係、取數來源等方面進行統一規範和要求,力求指標設定更加科學化;三是及時性原則。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新型業務的不斷出現,市場競爭格局不斷變化,要對指標體系及時進行調整。統計指標的設定,應以滿足整個企業特別是業務發展部門的需求為主,堅持適度超前,並不斷擴大統計指標規模,力爭以規模效應為企業決策提供服務支撐;四是客觀性的原則。指標體系要能客觀有效地反映本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效益、市場競爭能力、主要業務的發展前景等重要資訊。
(三)、以科技為手段,加快統計資訊網路建設,強化企業統計資訊決策功能。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資訊網路時代已經進入到各行各業,併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統計應充分利用資訊化技術的優勢,建立健全統計資訊網路,實現主要統計資料的及時更新,加快企業統計資訊網路與部門統計網路的連線,實行企業聯網直報,使統計資訊既可及時地為政府和行業統計部門提供必要的統計資料,滿足國家和行業的統計需要,又可立足本企業,建立適合本企業特點和市場需要的資料庫與內部報表,及時反映本企業的業務發展和經濟效益情況。這就要求企業統計資訊系統必須做到規範、統一。總之,企業應充分運用現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計算機技術,廣泛收集資訊,加快資訊處理、傳遞和反饋速度,進一步提高統計資料質量,加快統計資訊的傳遞與應用,強化企業統計資訊決策功能。目前,政府統計部門的資訊網路和企業的資訊網路建設都很快,但現在還是兩條互不交叉的平行線,即使有交叉也只停留在報報表的單向交流上,政府統計網站為巨集觀決策考慮的多,為企業服務的少,如何利用政府統計網站為加強企業間的資訊交流、資訊釋出、資訊查詢是統計部門應高度重視的問題,如果企業與政府之間真正實現互聯互通和資訊共享網路,企業所需的大量資訊,能從統計渠道取得,政府統計服務於社會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企業統計的功能也會增強,地位也會提高。
(四)、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素質
(四)、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素質
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統計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填制上級佈置的報表。簡單的工作任務,使不少企業安排業務素質不高的人員擔任統計,時過境遷,他們面對市場經濟之波瀾,或無動於衷,或望洋興嘆。有些統計人員,雖是科班出身,卻因統計工作的簡單化,而被慣成方法滯後,成為缺少創意的少有作為者,面對市場經濟所賦予的新任務,他們又難以適應。
然而在市場經濟時期,全面系統的統計工作卻需要具有一定統計業務基礎、專業技術和相對固定的統計人員來完成。相對穩定的統計隊伍,可以積累經驗,為企業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貢獻。如果責任心不強、上進心不足、業務素質低下,勢必貽誤正常工作。統計人員要善於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才能勝任本職工作。同時,企業單位,行業系統,尤其是企業集團需要具有責任心、富有時代感,並有開拓創新精神與較高業務素質,能帶領同事一道學習與工作的統計負責人。在這種情況下,統計人員應自尊,要自信、自強,方能自立。統計人員務必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爭取創新,多出成果。與此同時,企業領導和有關部門,也應為統計人員創造機會,組織他們學習統計知識及相關的業務知識、法律制度和微機知識,支援他們參加統計工作會議,鼓勵統計人員參加業務水平和技術職稱的考試,引導他們積極提供統計資料,主動參與企業管理,對工作積極並有較大貢獻或較快進步者,應該及時給予表彰。在主觀上能勤奮者,加上客觀條件之改善,統計受重視,將水到渠成,必將使企業管理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
地理統計圖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