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網路道德論文
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網路道德越來越受到關注,對大學生網路道德素質的提高,成為當前高等教育不可忽視的工作。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大學生網路道德引導路徑
摘要:當今已進入網路化時代,網際網路絡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網路給我們帶來海量資訊和高效率溝通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道德新問題。尤其是網路使用的主要群體——大學生,其影響更大,因此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此問題高度重視、教育引導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上網方式,以推進虛擬世界的網路德育建設。
關鍵詞:網路道德規範;大學生;網路道德自律
網路社會作為人類為自己開闢的另一個生存空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與此同時虛擬的網路世界也是一個缺少道德規範的領域,網路中的道德只能依靠個人的自律來維繫。在這種情況下,網路上衝破傳統社會道德底線的事情時有發生,網路道德存在的問題和通過德育如何讓人們遵守網路道德規範的問題是我們每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
一、網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網路道德的含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進入資訊化時代,也就是網路社會,道德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即增加了新型的網路道德規範。網路道德是以網路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是其產生和發展的現實基礎。是調整人們行為和相互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人們行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根源於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反映人們之間的社會關係和道德關係的本質聯絡。道德規範在人們的道德實踐中經受檢驗,得以發展。它對人們的道德行為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和約束力。它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而發揮作用。”[i]我們認為網路道德是人們在網路社會中為了維護正常的網路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
二對大學生進行網路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1、對大學生進行網路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大學生進行網路道德教育有利於社會主義整體風氣的改善。社會主義道德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是提升全民素質的一項基礎工程。對大學生進行網路道德教育對於新時期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網路社會的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對大學生進行網路道德教育是對當前網路法律法規不健全現狀的必要補充。雖然國家已經制定了《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計算機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辦法》,但並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經過長期實踐逐漸形成的,並依靠社會的輿論、傳統的習慣力量和人們內心的信念來維持,使得道德規範所調整的範圍要比法律所調整的範圍廣泛,所以網路行為更多更重要的是由網路道德這個更具有普遍約束力和影響力的行為規範來調整。因此,網路道德規範就成為了網路法律規範的重要補充,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維護網路安全和保障網路的健康發展。
二、大學生網路道德缺失成因
當前資訊化高速發展狀態下,大學生網路道德缺失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一網路海量資訊的選擇
對於網路資訊,大學生接收不存在問題,問題出在進行資訊的判斷和篩選上。這是因為網路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使普通的網路使用人員無法控制網際網路的資訊,也無法保證資訊的提供者傳遞確切可靠的資訊,更無法排除某些機構和個人出於某種目的故意散佈錯誤和虛假的資訊進行輿論誤導。現今情況下,網上的資訊質量是靠網路資訊傳遞者的道德自律保證的,資訊全部真實可靠依賴於全體網路社會成員具有統一的、理想的道德狀態,但這在目前不具備。這樣導致很多人全盤接受網路資訊,更為嚴重的是有些人沒有全盤接受,但其接受的大多是不良資訊甚至是反黨反社會的資訊。例如有的人分不清網路中的真實與虛假,把一些未經證實的小道訊息到處傳播;有的人沉迷於網路的反動、暴力甚至色情的內容等。不僅違背道德規範的要求,更對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產生不利的影響,關乎國家民族利益。這就要求人們不僅要學會接收資訊,還要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去分析資訊,辨別是非,去偽存真,分清精華與糟粕,自覺抵制不良資訊。因此在網路社會中,首先要有一個清醒頭腦,做到明辨真偽不輕信,對網路資訊作謹慎篩選和處理。
二網路資訊獲取要講求誠信
大部分使用網際網路的人都能甚至是熟練的獲取網路資訊,但是在應用網路資訊時卻無從下手。按照傳統的教育觀念,知識獲取越多說明知識量越大,學習越成功。現在很多家長和教師鼓勵孩子加入網際網路正是看中了網際網路絡強大的承載知識的功能。網路社會中不僅有巨大的資訊量,還有豐富的遊戲內容、虛擬的交往物件,這都會使人們感到新鮮刺激。[ii]巨大的誘惑特別易使那些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失落而上網尋求寄託和安慰的人們形成對網路的眷戀、依賴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造成現實生活秩序的紊亂。其實,獲取知識僅是網際網路的功能之一,對人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學習網路資訊的處理方法,培養交流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培養科學素養,而不僅僅在於掌握了多少資訊。因此應該有針對性地訓練人們的網上思維能力,教會他們面對紛繁複雜的資訊時,思考“為何用?怎樣用?”培養人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在網路使用中產生的問題就必須有一個像公共道德規範那樣的原則性要求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網路道德規範。只有在良好的網路道德規範的引導下,人們不僅學習如何接受、獲取資訊,更要學會篩選和應用資訊,以達到對資訊的有效利用,充分發揮網路社會對人的現實發展的推動作用。
三、大學生網路道德引導途徑
對大學生進行網路道德引導必須對網路道德規範進行道德教育,使網路使用者對於巨量的網路資訊持揚棄的態度,使網路道德規範內化為人們的道德原則。
1、政府對網路輿情的引導和控制、監督和管理
網路輿情的問題必須採用網路的辦法解決輿情的問題。網路輿情監測的目標不是為了監督並控制民意,而是採用技術手段,採集網際網路上的輿情,從而達到了解社會民意,能輔助國家決策,為科學決策和和諧社會建設更好的服務。
思想引導。用先進的道德思想觀念佔領網路宣傳陣地,發揮網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網路是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陣地,我們要用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和道德觀念佔領網路陣地。輿情監測系統及時發現問題並預警,針對危機,第一時間內啟動危機公關預案,快速利用多種輿情疏導手段進行澄清,如官方網站、在主流論壇發帖、新聞釋出會等形式,與謠言賽跑,更早地告知民眾真相,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封堵。 資訊控制。強化控制系統,築牢“防火牆”,堵住“人侵者”。對境外有害網站設定封堵,禁止訪問,抵禦內外“黑客”的攻擊。政府部門要不斷增大投入,建立權威網站,加強在網際網路上構築“資訊海關”,控制來自海內外的各種有害資訊,從而達到淨化網路空間之目的。
言論監督。從網路技術開放性的特徵看,增強網路道德規範的約束力,要充分利用與網路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網路管理技術手段,對網路不道德的言行進行有效的監控,如制定更高的准入標準、通過身份註冊提高可信度等等。這樣才能形成網路道德抉擇機制的有機協調,道德規範的約束力才能始終得到張揚。
論壇管理。加強對BBS和論壇的監管。BBS即電子公告牌是國際網際網路上最知名的資訊服務點,所涉及的內容包羅永珍。該站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有:“討論區的文章容易出現涉及政治的過激言論,在討論中由於知識的貧乏和觀點的謬誤而誤導他人;在不同觀點的爭論中易出現人身攻擊的現象;個別不負責任的人在網上貼出某些內容不健康的文章。” 因此應該採取管理的辦法是建立責任制。凡申請上網或申辦論壇者,實行版主負責制,明確版主的具體權力和義務。開設BBS和論壇時宣告,網站有權刪除、轉移、編輯所有違規資訊,給予警告、勒令改正、取消聯網資格若干,以及取消違規張貼資訊和訪問網站的權利等。
2、轉變觀念,從封閉式德育向開放式德育轉變。
面對網路時代的挑戰,學校理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網路德育的重任,積極發揮學校的育人功能。從封閉式德育向開放式德育轉變。從接受式德育向批判式德育轉變。學校要加強教育引導,強化網路道德意識。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網路文明教育及法律法規教育教育,增強大學生的網路倫理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通過組織系統的資訊網路課程提高大學生的資訊素養,使他們樹立自律意識和正確的資訊網路觀,提高對有害資訊自覺抵制的意識和能力。[iii]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網路社會盡管虛擬但並不虛無,在這裡也要像在現實社會中一樣,講公德、講文明,做一個文明的網路使用者。另外,隨著網路的普及,學生們獲取和接收資訊的能力比大部分教師要強得多。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意識到自己角色的轉變,從以前的資訊的擁有者變為資訊的解釋者,重在合理解釋資訊,培養學生對資訊的判斷力。
3、實現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轉換。
道德規範要對人的行為起到約束作用,關鍵要實現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轉換。要實現他律到自律轉換的基礎是道德規範教育,在網路空間這個規律仍然適用。網路道德規範教育要從認知式德育向踐行式德育轉化,重踐行而達到知行統一,使人們把網路道德規範和網路技術置於同樣重要的層面加以學習和掌握,內在地培養出自覺的網路道德意識和網路道德責任,倡導以自律為主的自律他律相統一的道德監督機制。
第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是整個網路道德規範的總綱,從根本上保證了網路道德規範的方向,堅持不可動搖,堅決抵制西方社會的網路分化行為。第二,慎獨,在網上遵守現實社會中的具體道德規範。《中庸》中提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我們上網都是個人行為,此時就應當培養這種境界。“慎獨”強調在道德修養中堅持一定的道德信念的重要性,強調道德修養必須在“隱”和“微”的地方下功夫,認為最隱蔽的東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質。因此更應當警惕、謹慎,在無人監督,無人知道的情況下,也能夠嚴格按現實社會中的具體道德規範辦事,把現實社會中公認的道德要求適用於網路,解決網上社會與現實社會執行中的諸多相通的道德問題。這也正是我們在網路社會中應當提倡和首先做到的。第三,對自己的網路行為負責。要求規範網路主體自身,為自己的行為選擇和行為後果負責,明確自己網上的權利與義務。這就突出了網上行為的自由、自主性與社會責任性的有機統一。第四,尊重他人的網路行為,不侵權。這既是尊重他人的選擇和行為,也是中華民族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優秀道德的網上體現。第五,不利用網路傷害他人和社會。使網路應用的後果既不危害自己,也不危害他人和社會,保證了網路應用的正向社會功能。這也是網路道德規範的倫理底線。這些道德規範構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保證了個人、他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
大學生網路道德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純教育問題,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社會問題、法律問題、心理問題等。對大學生網路道德問題的關注,不只關係到學校的管理和引導,還是一個關係國家綜合競爭力、關係到國家未來的重要問題。 解決大學生網路道德問題是一個長期而緊迫的任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政府都對此進行積極的努力。建立以政府為指導,以學校和家庭為主要力量, 整個社會都參與的全面的青少年網路道德建設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意識到自己角色的轉變,培養學生對資訊的判斷力,教育引導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上網方式,以推進虛擬世界的網路德育建設。
>>>下頁帶來更多的
大學生的社會道德建設途徑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