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誠信建設論文相關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誠信作為維護社會秩序的基本倫理道德,誠信社會的建設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政府依法行政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社會誠信建設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社會誠信建設論文篇1

  淺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誠通道德建設

  [摘 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充分總結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實踐得出的基本結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誠通道德建設的支撐,誠通道德建設是和諧社會構建的精神基礎。我們要在分析當前誠通道德建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加強誠通道德建設的方法和思路,培養社會成員的道德能力。

  [關鍵詞]和諧社會;誠通道德建設;道德能力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道德準則,是構建和諧社會在思想道德建設方面的基本要求。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時,要積極貫徹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按照報告中的要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近些年,誠信缺失事件時有發生,是對人道德底線的衝擊和拷問。誠信與失信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道德建設的一對矛盾,這一矛盾解決得如何,直接關係到市場秩序的狀況。加強誠通道德建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把它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 誠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政府的誠信,關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影響著政府的公信力,決定著和諧社會的建設。誠通道德建設,是保證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的精神支撐。誠通道德建設,不僅是道德建設的重點,而且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程序中其他各方面的建設,也是不可或缺的。

  這一深刻闡述,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和諧社會構建方面的具體運用,它揭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個要素之間的辯證關係,說明和諧社會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一個社會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誠信的道德素養,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關係就不可能協調,人與人之間就不能做到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社會生活就不能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從這個意義上說,誠通道德狀況直接關係到整個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加強和完善社會主義誠通道德建設,發揮道德的感化和示範作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社會主義誠通道德建設是和諧社會構建的精神基礎

  1、“和諧”體現的是一種公正有序、協調完善的關係與秩序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和諧社會就是社會諸要素的融洽整合與協調發展,是社會的多元利益主體通過道德的認同和行為選擇的協調而形成的一種有利於滿足人的需要、促進人的發展,具有良好道德關係和精神氛圍的社會。那麼,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就在於合理有序地規範和協調社會諸要素的關係,尤其要合理、有效地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衝突,這需要依賴於社會各方面基礎的支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可以被視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作為社會意識範疇內的道德建設就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基礎。

  2、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們在享受社會賦予權利的同時,也被要求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權利的過度享用毫無疑問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危害,而人們對責任和義務的逃避更是造成社會的不和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通過道德建設,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促使人們正確認識自己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理智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和生活道路,從而發揮道德的認識、教育與協調功能,為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援。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誠通道德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我國公民誠通道德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是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依據。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我國現在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誠通道德建設的水平還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相應地人們的誠通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甚至出現了誠通道德滑坡的現象。和諧社會誠通道德建設的突出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1、誠通道德主體性意識的泛化。

  我國社會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給公民的道德主體意識的強化和張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勞動熱情,提高了社會成員主體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但同時,由於道德意識發展和法制建設的相對滯後,市場經濟“利益至上”原則擴張使誠通道德主體意識被泛化了,人們過分地關注自己的利益,甚至為謀取利益不擇手段,過度被推崇的利己主義和唯利是圖的心理滋生了一系列的醜惡現象,如將親情、愛情、友情以利害關係來衡量;假冒偽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屢禁不止,等等。傳統的道德觀念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2、誠通道德評價標準混亂。

  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道德觀念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的道德觀念同時並存,造成一些人道德取向的混亂,使我國現階段呈現出多種誠通道德價值觀並存、衝突的狀態,人們在生活中處處都面臨著道德判斷和選擇。但是,當前的道德評價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因此,道德評價對社會的調節作用也被弱化了。

  3、誠通道德失範現象嚴重。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道德觀念出現了多元化的交融碰撞,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價值取向,帶來了觀念上的革新,但是多元的道德觀念與市場經濟一些負面現象相結合,產生了誠通道德失範現象。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領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範現象,如對他人、對社會的冷漠,對社會的某些醜惡現象置若閣聞,官員利用權力進行權錢交易,醫生收受病人紅包,家庭生活方式上的變態扭曲等。   這些現象嚴重影響著社會的良性執行和協調發展,是和諧社會的誠通道德建設的突出問題。因此,加強社會主義誠通道德建設就更顯出其必要性和緊迫性。

  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誠通道德建設的基本思路

  1、要以道德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培育公民誠通道德人格。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誠通道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人人講誠信,給他人以信任,公共生活領域中的和諧人際關係才能形成。職業道德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物件、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以誠為本的經營宗旨和愛崗敬業、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規範,不僅有利於建立企業與消費者的信任關係,政府與公民的信任關係,而且是一個企業發展的無形資本,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根本。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以誠通道德為重點,調整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係,有利於形成相互信任、互敬互愛、長幼有序、融洽和諧的關係,從而建立一個穩定社會的微觀基礎。以誠信為重點的道德建設,最終是要塑造具有誠通道德的公民人格。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公民有了誠信這種高尚的道德人格,社會也就有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有了和諧的人際關係。

  2、要加強誠通道德建設,需要法律、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密切配合。

  首先,要加強法制建設,為誠通道德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誠信社會必須是一個法治社會。加強公民的誠通道德建設,需要法律與道德相互配合,優勢互補,使誠信真正成為公民的道德自律。如果缺乏對失信者懲罰的法治體系,或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誠實守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失信違法的行為可以不受法律的懲處,誠實守信的道德風氣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來的。

  3、要儘快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為誠通道德奠定堅實的經濟關係基礎。

  誠通道德通過教化來引導和規範人們的行為,是軟約束,它需要市場體系、市場關係的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以“制度性”和“規範性”來規範經濟活動,從根本上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公平。

  4、要創新教育方法,培養誠通道德能力。

  誠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教育,讓社會成員瞭解和掌握一定的誠通道德知識,培養其道德能力。為適應和諧社會道德建設要求,必須進行誠通道德教育方法的創新。要堅持以人為本,將誠通道德教育與人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避免大話、空話。在教育過程中,要強化受教育者的主體觀念,實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平等對話,避免單向的灌輸和說教。同時,要儘可能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和手段,如網際網路、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增強誠通道德教育的形象性和吸引力,並促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實現良好的互動,進而增強教育活動的實效性。通過教育方法的創新,教育和引導社會成員在面對誠通道德是非時,學會判斷;在面對困惑時,學會取捨;在面對衝突時,學會化解;在碰到挫折和壓力時,學會心理調適;在與他人交往中,提高自己的人際關係協調能力。

  總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誠通道德建設作為一項社會性系統的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必須依賴於全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有力支援、協調配合,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基礎和誠通道德支撐,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協調發展。

  社會誠信建設論文篇2

  試論和諧社會中的會計誠信體系建設

  [摘 要] 會計 誠信體系在信用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構建和諧 社會 的角度出發,結合我國會計領域中出現的不和諧 因素, 分析 了會計誠信不和諧的原因,從而把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提高到構建和諧社會的層次上來,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和諧社會;會計誠信體系;信用體系;信用工程

  所謂會計誠信,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行為人在進行會計處理時的態度誠實;二是行為人在提供會計資訊時遵守會計法規、準則和制度。會計誠信是和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曝光的一系列會計舞弊欺詐案件使會計業的公信力受到嚴峻挑戰,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隱患。如何重建會計行業誠信就成為我們面臨的緊迫 問題 ,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一項艱鉅任務。

  一、會計誠信體系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重大意義

  1.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

  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戰略舉措,其中的本質要求就有健全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信用體系,達到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會計業作為誠信行業,從20世紀90年代初便不斷致力於會計誠信建設,但是,會計誠信問題始終沒有根本解決。會計誠信就是所有會計人員必須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應該說,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行業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是和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2.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是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但是,伴隨“銀廣廈”事件、“藍田股份”事件的出現,會計造假、會計資訊失真的現象卻愈演愈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 法律 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 現代 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如果會計誠信問題得不到解決,其“不和諧”因素必然會阻礙和諧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3.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是和諧社會的思想體現。

  和諧社會的六個內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和 自然 和諧相處。而會計的和諧包括會計制度的和諧,即秩序和法制的統一;會計目標的和諧,即理想和多元的統一;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的和諧,即公平和誠信的統一,合作和寬容的統一,可持續 發展 的統一。因此,會計誠信的體系是和諧社會思想的體現,它只有融入於整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才能得到發展。

  二、會計誠信體系不和諧因素的原因分析

  1.資訊不對稱是產生前提。

  資訊不對稱是指市場經濟的活動主體具有不相同的資訊。如果會計資訊是對稱的,會計資訊的提供者與會計資訊的使用者對資訊的瞭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虛假的會計資訊就很容易被識破,那麼就談不上會計失信問題。但是,現實的經濟市場並非是一個有效市場,資訊不對稱始終存在。因此,資訊不對稱是會計資訊製造者提供虛假會計資訊的前提,從而也成為會計誠信不和諧的前提。

  2.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是根本原因

  1股權結構不合理,股東大會形同虛設。200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從當前各類非流通股股東持股數量佔非流通股的比例來看,國家股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的比重超過了2/3,其中A股市場上的國家股也佔有較大比重,佔A股總數的比例為43.4%。這樣的股權結構使得中小投資者很難真正參與到 企業 的決策中去,從很大程度上講,股東大會已經形同虛設。

  2上市公司尤其是關聯交易被大股東操縱。

  由於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控股母公司“一股獨大”,因此可任意左右與上市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根據2005年來自《證券日報》的統計,抽調48家公司披露的年報資料,共發生關聯交易筆數361筆,關聯交易總金額325.88億元,涉及關聯方395個,第一大股東的平均持股比例為61.43%,股權集中度相當高,“一股獨大”成為操縱關聯方交易從而造成資訊披露不規範的主要原因。

  3監管力度不強。

  首先,部分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在內部控制中往往既負責資訊提供,又充當內部審計,缺乏監督。2004年國家審計署公佈的審計公告可謂觸目驚心:科研系統2個部門和45個科研單位轉移、擠佔、挪用科研經費6.69億元,另外還有13個單位把3.27億元的科研經費違規出借、對外投資甚至投入股市,內控形同虛設;其次,在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中,監事會成員的身份和行政關係不能保持獨立,其工薪、職位等基本都由經營者決定,無法擔當起獨立監督的職責;第三,缺乏有力的外部監督機制。對企業來說,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存在各自為政、重複監督、尺度不一,使得監管不足。

  對註冊會計師來說,違規審計雖然面臨很大風險,但因監管力度嚴重不足,使得挺而走險的註冊會計師仍然不斷增多。2001年,有關部門共抽查了16家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32份審計報告,並對21份審計報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進行了審計調查,檢查發現有14家會計事務所出具了嚴重失真的審計報告,造成財務會計資訊虛假賬達71.43億元,涉及41名註冊會計師。

  2.會計自身特點及缺陷是基本條件

  1會計原則為虛假會計資訊提供了操作空間。其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是建立在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基礎上的,存在主觀隨意性,會計資訊提供者很容易藉此來操縱利潤。

  2會計政策為企業提供寬泛的選擇範圍。現行會計制度沒有對多種 方法 選用標準的具體規定,企業可在允許範圍內對同一經濟事項採用不同會計處理方法。

  3會計工作需要憑會計人員主觀判斷來進行。這就為會計人員製造虛假會計資訊提供了職務上的方便,如果會計人員出於特定目的,不能排除利益干擾而有意識地採用某種方法,就違背了客觀性原則。

  4會計準則的滯後性為會計造假提供契機。這就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準則的空白來選擇有利於自身利益的會計政策。

  5會計人員沒有獨立地位。他們的工作行為都是處在經營者控制之下,獨立地位缺失,由於經營者的授意、強令和指使而造成的會計造假不在少數。

  3.利益驅使是巨大動力。

  企業通過提供虛假會計資訊獲得投資、貸款或減少稅金等經濟利益;大股東在其利益與國家、其他小股東、債權人發生矛盾的情況下,會對管理者施加 影響 ,粉飾財務報告;單位負責人有能力也有條件影響會計人員,為個人及小集團的利益做假賬;在我國 目前 處於買方市場下的註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不以降低審計質量為代價,與上市公司管理當局“合作”,以實現“多贏”。正是這些複雜的利益關係,構成了虛假會計資訊產生的內在動因。

  4.處罰不力是重要障礙。《公司法》第212條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對直接負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會計法》第45條也有相關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5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還有不少條文只是羅列“不得”有這樣或那樣行為,卻沒有給出“違反了怎麼處理”的下文。這類條文的規定,明示了造假行為預期“成本”的上限,但威懾力不足。這種失信的成本和收益的不對稱性就使得失信從可能轉化為現實,也極大地挫傷了誠信者遵循誠信原則的積極性,從而易導致社會陷入信用危機。

  三、 會計 誠信體系建設的對策

  1.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1股東到位。使所有者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到位,真正使所有者能夠有效地行使對公司的最終控制權。為此,需要加快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獨立的國有股權行使機構。同時,要逐步減持競爭領域上市公司國有股比例,解決一股獨大的 問題 。

  2強化董事會功能。為避免大股東任命的董事長在履行職責時忽視甚至侵害中小股東利益,應引進一定比例的獨立董事,還可允許管理公司、諮詢公司、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向上市公司委派階段性的全職董事或兼職董事。減少董事與高層管理人員的交叉任職,上市公司董事長與總經理分設。

  3落實監事會監督權。 目前 ,公司中設立的監事會往往只有對經營者的監督之責,而缺乏監督之權,無法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監督。

  2.加強會計監督機制。

  內部監督機制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是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重要措施。而 社會 監督、政府監督是為了督促企業內部監督到位。財政部門要認真完成新《會計法》賦予其對會計工作的監督權和行政處罰權;審計部門要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稅務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其他部門應根據有關 法律 、法規的授權和職責分工對有關單位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但應避免職責交叉和重複檢查;執法人員應更新觀念,在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化監督。

  3.健全會計法規。

  會計行為的嚴肅性靠會計法規來保證。新的《會計法》就會計違法行為明確了應由單位負責人負主要責任。當然,還應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關法律中予以明確規定。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會計資訊質量檢查公告制度,對於提供虛假會計資訊的會計人員和對於利用職權強迫指使會計人員做假賬的單位負責人要依法懲治。

  4.規範會計準則。

  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對實際操作過程中的變動因素,制訂和出臺新的具體會計準則,針對當前出現的問題儘可能縮小會計政策選擇空間,要求適當增加會計的附註說明,完善和規範關聯交易的透明度。

  5.加大對會計造假的處罰力度。

  會計資訊失信屢禁不止,主要是由於對其處罰力度不夠,,與失信帶來的巨大利益相比處罰成本過低。因此,我們必須從立法、執法上對造假者追究其 經濟 責任、刑事責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價遠遠大於其所得到的利益,大幅度提高會計造假成本,對企業領導授意、指使、強迫會計人員篡改會計資料的,必須追究法律責任,決不姑息遷就。對於會計人員對違法違紀活動知情不舉或者串通舞弊的,除追究法律責任外,要按規定取消其會計從業資格。另外,還要加強對敢於堅持秉公辦事,勇於揭發檢舉的會計人員的法律保護。2006年7月31日,湖北藍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案由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法院判決被告賠償原告540多萬元,包括華倫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其他8名被告,被法院判決對原告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種處罰力度的加大無疑是對註冊會計師造假處罰的一個開始,也必將是維護法律尊嚴、淨化會計資訊市場的一個良好開端。

  6.實施誠信工程

  1加強誠信教育。

  誠信是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係的基礎性道德規範,也是市場經濟領域中一項基礎性的行為規範。加強會計誠信教育是提高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推動力。強化會計誠信教育,首先要在會計業樹立誠信的“至上原則”,藉助一年一度的會計繼續教育,配合當前《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加強對單位負責人及會計從業人員誠信教育的 學習 、培訓,樹立正確道德觀、價值觀。我國著名會計學家閻達五教授就曾多次強調,我們應該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會計誠信建設。因此,我們要把會計誠信教育作為社會主義誠信體系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來抓。

  2加大誠信宣傳力度。

  通過宣傳,淨化社會從業環境,讓全社會的人們都認識到會計誠信的重要性,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既要從正面教育會計從業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事業觀,形成整個社會“求真務實”的誠信環境,又要從反面加以宣傳報道會計誠信缺失的單位和個人,以表警示和教育。

  3打造信用政府。

  政府誠信成為社會誠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夠增強社會公眾的社會信任感、歸屬感和責任感。政府失信會導致社會公眾信心不足、信仰迷茫、信任喪失,從而成為社會普遍失信的重要誘因。所以,社會的誠信首先是政府的誠信,誠信政府是誠信社會的方向盤。有了誠信政府,才有誠信企業、誠信個人和誠信社會。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信用管理職能,積極推進社會信用建設;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大力抓好自身信用建設,起到示範作用。要以政府誠信建設帶動全社會的誠信建設,以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控制會計資訊失真為突破口,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過錯追究制,提高會計誠信水平,促進和諧社會 發展 。

  4建立會計信用檔案。

  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從業人員的信用狀況直接 影響 其公信證明的可信程度。一系列會計造假事件的出現就暴露出部分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未盡職守、串通舞弊的現象,存在嚴重的信用問題,是我們會計行業內部的不和諧因素。在我國,誠信檔案建設還剛剛起步, 中國 註冊會計師協會已釋出《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會員誠信檔案管理暫行辦法》,以進一步推進註冊會計師、註冊資產評估師行業的誠信建設,強化行業誠信監督和管理。

  而且從實踐來看,早在2002年起,上海、深圳、浙江等城市的上百家會計師事務所就已開始建立起會計信用檔案。會計信用檔案一般包括會計師事務所信用檔案和註冊會計師信用檔案。會計師事務所的信用檔案主要是:事務所基本情況;主要合夥人情況;違反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行業紀律的事實及所受的刑事、行政、行業處罰;在年檢、註冊申報、文件等方面提供的虛假材料;民事訴訟敗訴;年檢未通過;納稅情況;協會認為其他影響會計師事務所信用的情形。

  註冊會計師的信用檔案主要是:註冊會計師個人基本情況;商業信用記錄;個人收入和個人財產申報情況;社會工作及社會捐助情況;違反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行業紀律的事實及所受的刑事、行政、行業處罰;在年檢、註冊申報、考核中提供的虛假材料;官司敗訴;掛名兼職等不誠實行為;年檢未通過;協會認為其他對註冊會計師信用有影響的情形。應該說,建立會計行業誠信檔案制度,將為深化會計行業誠信建設工作、提高會計行業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資訊支撐,對於促進整個社會誠信水平的提高也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參考 文獻 :

  [1]梅紅霞.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加快構建和諧社會[C].“和諧社會和文明山東”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

  [2]張連起.構建和諧會計[J].理財世界,2005,3.

  [3]陳曉明.會計人的衝突與和諧[J].財務與會計,2001,2.

  [4]許海峰.中外財務欺詐大案[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2003.

  [5]張英明 .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對策[J].四川會計,2003,8.

  社會誠信建設論文篇3

  試談黨政幹部隊伍的誠信社會建設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孔子曾說:“民無信不立”,可見誠信對整個國家和社會建設的重要性。鑑於政府誠信在整個社會信用體系起到主導作用,是社會信用體系發展的核心領導,因此加強黨政幹部隊伍的誠信建設對於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重要的影響。

  一、黨政幹部隊伍誠信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於樹立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眾期望值

  黨政幹部隊伍重視誠信的形象有利於政府取信於民,得到民眾的支援和擁護,也可以為其他非黨政幹部樹立模範形象,激勵他們提升自我做到言行統一,這在整體上能夠促進我國誠信社會的建設。一個具有良好誠信形象的黨政幹部隊伍,在處理社會事務上得到民眾支援和信任,其依法辦事效率必然會得到有效提高,行政成本也會相應降低。從民眾角度來說,一個具有高度誠信的政府代表著黨政幹部隊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並且嚴格依法行政,在此基礎上人民群眾的期望值就會升高,有利於社會高度和諧發展。

  二有利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人無信不立,商無信不興”。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誠信,在一定意義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可以說是誠信經濟[1]。誠信是企業最好的廣告,是市場經濟的通行證。黨政幹部隊伍的誠信建設有利於創造穩定的經濟發展政策環境,吸引大量資金、人才和技術投入,從而構建競爭有序、開放誠信的市場經濟體系,提高經濟效益,使人民群眾生活物質水平再上新臺階。

  三有利於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和保持

  黨政幹部隊伍的誠信建設對於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的正面積極轉變起到舉足輕重的導向作用。任何政策的推行都是自上而下的,同樣,誠信社會的建設也是從黨政幹部隊伍出發,為人民群眾樹立榜樣,社會公眾才會重視和培養信用意識,每個個體都堅持誠信,匯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全社會良好的風氣。

  二、我國黨政幹部隊伍誠信現狀及成因

  我國黨政幹部隊伍整體來說廉潔守信、言行正派,黨政幹部的個人基本資訊和言行都具有較高的誠信度,能夠做到施政計劃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施政行為與計劃一致穩定。但是黨政幹部隊伍的誠信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漏洞。

  一我國黨政幹部隊伍誠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對不誠信行為治理不嚴

  在一些地區,部分黨政幹部由於對誠信社會建設的認知不夠深入,發展眼光不夠長遠,考慮問題不夠全面,不能對發生在身邊的不誠信行為採取嚴肅的處理態度,而是放任自流,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2]。比如,菸酒零售業存在個別商戶為追求眼前利益而作出售賣假煙假酒的不誠信行為,黨政幹部如果對問題嚴重性認識不足而網開一面,則當地必然導致欺詐之風滋生蔓延,最終損害本地菸酒行業的整體信譽,不利於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2、黨政幹部行政行為不誠信

  黨政幹部隊伍內部的行政不誠信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有些黨政幹部為片面追求政績,在關鍵資料資料上做手腳虛報作假,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使得其在位時看起來政績累累,但一旦離任就被揭老底;也有些黨政幹部在其位而不謀其政,不能為當地群眾辦實事,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做開會、採訪、發文這些紙上談兵的事情,言行極度不統一;還有些黨政幹部有強烈的責任心,為地區發展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但是在做法上卻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相關政策朝令夕改,不能正確行使職權出現不當行為,從而失信於民。

  3、黨政幹部生活作風不誠信

  受到西方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一些黨政幹部把金錢作為一切活動的中心,認為有了金錢人生無憂,為此他們以權謀私,墮落腐化,把人民賦予的權利作為牟利手段,與不法分子進行權錢交易,嚴重影響黨政幹部隊伍的廉潔誠信建設。

  二黨政幹部隊伍中不誠信現象形成的原因

  黨政幹部隊伍誠信缺失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內在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影響的程度各自不同、體現在黨政幹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經濟交往不斷深入,兩極化的政治格局也被打破,與國內不同的意識形態以各種方式和渠道滲入到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當中,對個別領導幹部的誠信意識產生消極影響。我國行政體系中有關誠信的監督政策不夠全面,對不誠信行為的懲處和執行力度不強,加上官僚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和小團體主義等不正之風的影響,黨政幹部隊伍中不斷出現失信行為。

  三、如何加強黨政幹部隊伍誠信社會建設

  一加強黨性教育,培養黨政幹部的誠信自覺性

  首先我們要樹立黨政幹部的誠信觀念,注重加強黨的宗旨教育、廉政意識教育、提升廣大黨政幹部對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責任感

  [3]。其次我們要注重對黨政幹部的誠信品質的培養,促使各級黨政幹部積極踐行誠信,成為黨政幹部隊伍中誠實守信的表率,帶頭實現誠信以促進經濟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最後,我們要加強黨實事求是路線方針的教育,增強廣大黨政幹部的黨性,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建設廉潔高效、勤政務實的黨政幹部隊伍,真正做到取信於民。

  二樹立正反典型,營造黨政幹部隊伍誠信氛圍

  一方面,對於黨政幹部隊伍中屢次出現不誠信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的個人,我們要嚴懲不貸,做出行政處分或者通報曝光。所謂殺一儆百,以儆效尤,只有這樣,才能遏制黨政幹部隊伍中失信行為的產生和傳播。另一方面,對於黨政幹部隊伍中善於辦實事、敢於管壞事,得到人民群眾廣泛擁戴的幹部要予以肯定和獎勵,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對其經典事蹟進行宣傳和學習,促進黨政幹部真正做到取信於民。

  三發揚務實作風,落實黨政幹部的誠信行為

  我們要在黨政幹部隊伍中樹立正確的誠信導向,把務實列為評估黨政幹部誠信度的必備標準。黨政幹部的人事考核一定要堅持言行相符、表裡一致的原則,重用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幹部,完善晉升機制。在黨政幹部隊伍中要大力發揚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遏制弄虛作假、浮誇失信、不辦實事的不正之風,促進黨政幹部隊伍誠信社會建設。

  四實行民主監督,促進黨政幹部誠信建設的長效機制

  黨政幹部隊伍的誠信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要通過有效監督機制的建立來保證黨政幹部隊伍誠信建設不斷取得的新成果。我們要在黨政幹部隊伍內部實行民主監督機制,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內部監督檢查,始終把黨內民主監督擺在維持黨政幹部隊伍誠信建設的主體位置。另外,我們要堅持以民為本,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各地要積極落實政務公開,邀請社會公眾對黨政幹部隊伍誠信社會建設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和公開評議。

  綜上所述,黨政幹部隊伍誠信社會建設是一項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長期系統工程。黨政幹部要發揮帶頭歸範作用,用誠信意識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從言語和行動上一致踐行誠信,維護社會發展的穩定秩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社會誠信建設論文”

孔子倫理道德思想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啟示論文
社會養老問題的論文
相關知識
社會誠信建設論文相關範文
關於加強社會誠信建設論文
社會誠信建設主題的論文範文
社會誠信建設的碩士論文
社會誠信建設方面的論文
社會誠信建設方面的論文
2016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分析:無人超市與社會誠信建設
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心得體會總結
分析朱熹倫理精神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
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