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金融工程的發展及創新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第一部分 國際金融創新 1 一、背景及概念 1 二、創新成果 1 三、技術進步與國際金融新格局的形成 4 第二部分 金融科學的發展 6 一、金融學分析方法數量化 6 二、金融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化 7 三、金融創新工程化 8 四、金融交易及管理電子化 10 第三部分 金融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技術 12 一、金融工程的內涵 12 二、金融衍生產品的分類及創新 12 三、金融工程技術的分類 15 四、金融工程的發展趨勢 18

 第一部分 國際金融創新  

一、背景及概念  從本世紀60年代開始,特別是進入70年代以後,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和世界性的石油危機,利率和匯率出現了劇烈波動。巨集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使金融機構的舊有經營模式和業務種類失去市場,同時又給它們創造了新的潛在業務和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長足發展及金融理論的突破促使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突飛猛進,而創新成本卻日益降低。在強大的外部需求召喚下,在美好的盈利前景吸引下,金融機構通過大量的創新活動,衝破來自內外部的各種制約,導致全球金融業金融領域發生了一場至今仍在繼續的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形形色色的新業務、新市場、新機構風起雲湧,不僅改變了金融總量和結構,而且還對金融體制發起了猛烈的衝擊,對貨幣政策和巨集觀調控提出了嚴峻挑戰,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定,國際金融新秩序有待形成。對於金融領域內發生的這些變革,我們將其統稱為“金融創新”。  

二、創新成果  1金融工具創新  從狹義上理解,金融創新通常指金融工具的創新。金融工具創新的成果是極為豐富的,按照金融創新工具的功能來劃分,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為風險管理型創新、增強流動型創新、信用創造型創新和股權創造型創新四種。事實上以上分類也代表了金融創新的四種原動力。表1 按金融中介功能分類的創新金融工具 風險管理型創新無疑是金融工具創新中最主要的一類。在八十年代,圍繞市場風險管理進行的風險轉移型金融創新最為流行,其典型代表就是期貨、期權和互換工具,以及用它們構造出的各種複雜的產品組合。進入了九十年代以後,諸如信用違約互換、總收益互換、信用價差互換以及信用掛鉤票據等以轉移信用風險為核心的信用衍生工具經歷了引入和迅速發展的階段,併成為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上創新的又一大熱點。在1999年,在各種衍生產品交易中,金融互換、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仍然佔有最主要的地位。  金融資產價格波動性的增加,提高了資產持有者持有某項金融資產的機會成本,與此同時,整個社會負債水平的提高使得對債務成本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二者都導致了債權、債務人對金融資產流動性的要求。八十年代以來,銀行業普遍興起的資產證券化是增強流動型創新的重要成果之一;而期貨等衍生工具交易相對於現貨交易具有流動性優勢,也把眾多的投資者從傳統的股票和債券市場上吸引了過來。在1999年仍然保留著這種趨勢。  對信貸的需求推動了信用創造型金融工具的創新與發展。在八十年代企業兼併重組浪潮當中,對高槓杆債務融資的巨大需求使華爾街上的投資銀行家們開發出了垃圾債券,並風行一時。而針對由資訊不對稱引起的委託代理問題,金融界創造出了以可轉換債券為代表的一類新型融資工具,使投融資雙方的需求更好地得到滿足,從而擴大了融資規模。  對於股權創造型金融創新,相對於信用創造型創新的發展較為遲緩。但八十年代以來,由於各種金融監管都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加強了要求,因此商業銀行成為這方面創新的主要需求者和使用者。  2金融市場創新  金融市場在近年來出現了兩個重大變化:首先,國際金融市場實現了一體化。由於資訊的進步,全球金融市場連成一片,外匯市場已經實現了24小時連續不斷營業;歐洲貨幣市場和國際證券市場迅速發展並不斷壯大。第二,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迅速崛起,並在很多情況下超過了現貨市場的規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衍生品的場外交易早在80年代就迅速超過了有組織的交易所交易,並且兩者之間的差距有進一步擴大的態勢。  3金融組織結構創新  金融機構自身作為創新主體,也在不斷經歷著組織結構上的創新,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勢頭銳不可當。近兩年來,美國、日本、德國的金融機構通過一次次大規模的兼併收購向著“超級金融百貨公司”的戰略目標迅速挺進。在分業經營限制遲遲不肯退出舞臺的美國,1998年4月,花旗集團與旅行者集團的合併實際上已在美國金融界開創了商業銀行、投資、保險業務 “一條龍服務”的先河。迫於壓力,1999年10月22日,美國白宮及共和黨國會領袖就改革美國銀行業條例達成協議,廢除禁止銀行承銷證券的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新法案也將允許銀行、保險公司及證券公司互相在彼此的市場進行競爭。這表明金融機構必須在更廣泛的領域內與更多的競爭對手爭奪市場份額,金融機構之間競爭的激化迫使金融機構必須積極創新,並向多元化、全能化發展。  4金融制度的創新  金融制度的創新與金融業務和金融組織結構的創新是相互推動的。利率限制和分業經營限制的逐步取消,各國金融市場的順序開放等等都是這輪金融自由化潮流衝擊舊有金融體制所帶來的變革。1999年3月 1日,世貿組織71個成員締結的新的全球金融服務業自由化協議正式生效,佔全球金融服務業95%的國家和地區在銀行業、保險業和基金市場方面全面開放,全球金融體系又向自由化邁進了一大步。 

 
三、技術進步與國際金融新格局的形成  現代通訊與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發展,有力地刺激了金融創新。從微觀上來講,這種推動作用貫穿了創新活動的整個過程,從產品創意、到設計開發直至推廣交易,技術進步的作用至關重要。它提供了金融創新活動在技術上的可行性,同時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並使得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必須通過不斷創新才能順應並利用這種技術進步,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從巨集觀上來講,技術革命推動的金融創新對金融結構的變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資訊科技和交易技術的進步促成了全球電子交易網路和自動清算系統的發展,突破了各類金融市場彼此之間的分割,跨越了地理上的國家疆界,膨脹了市場的規模,加速了市場的流動,並最終推動了金融市場的證券化和國際化的蓬勃發展。但同時這也使得金融資本在全球各個金融市場之間的流動更加迅捷,金融風險的蔓延更加迅速,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增強。第二,技術革命產生了電子貨幣、電子金融產品,使金融產品和金融交易進一步虛擬化。第三,新技術使金融機構傳統的業務和垂直結構的管理模式不再適應全球金融網路時代的要求,“全球思維,當地行動”新思想已經興起,它重點強調以金融功能為核心的組織結構模式,為此金融機構整體必然經歷重大調整。第四,金融監管必須直面金融技術革新所發起的挑戰,重新建立靈活有效的監管體系。

 第二部分 金融科學的發展 有人將金融學劃為兩大分支:貨幣經濟學和金融經濟學。

也有人認為現代金融理論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公司財務,即指專門研究企業如何籌集與使用資金;金融市場,即專門研究融資機構、融資管理與融資場所。自20世紀50、6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快和網路技術、資訊科學等的迅速發展,金融理論和金融市場也出現眾多創新。無論怎樣劃分,現代金融學已經突破對理論進行純定性分析和邏輯推理,對銀行、貨幣和信用沒有精確數量分析的狀態,這是不爭的事實。金融經濟學、金融數量分析和金融工程的崛起更標誌著金融科學正在朝著數量化、工程化、交叉化和電子化的方向發展。

 一、金融學分析方法數量化一般認為,現代金融學理論起始於50年代初馬柯維茨H.Markowitz,1952、1959的投資組合選擇均值方差理論,提供了對通常資產具有相關收益數量化風險—收益協調的易於處理的模型,從而導致了現代資本市場理論的發展,使數理方法在金融學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在馬柯維茨的研究基礎之上,夏普Sharpe、林特納Lintner和莫辛Mossin獨立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建立了證券收益與風險的關係,揭示了證券風險報酬的內部結構,即風險報酬是影響證券收益的各相關因素的風險貼水的線性組合。由於CAPM模型嚴格的假設條件,使得其應用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所以由羅斯Ross於1976年提出了套利定價理APT。他證明了人們能夠把資產價格表示為少數幾個基本因素的線性組合。這種模型潛在地表現出比CAPM模型更靈活和更穩健,。隨後,布萊克和斯科爾斯在標的資產的隨機價格服從布朗運動等假設條件下提出了期權定價模型。期權定價方程成為各種金融衍生產品估價的有效工具。不得不提的是,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和米勒M.Miller 於1958年發表了MM定理,證明了公司的資產結構和公司的價值無關,這意味著公司財務主管費盡心思為如何籌集資金的努力是無效的。其後,斯蒂格利茨用一般均衡的理論再次證明了MM定理的結論。在金融計量經濟學方面,由於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金融資料可以即時獲得。金融計量方法和資料處理技術獲得了極大的發展。70年代末和80 年代初,C.W.J.Granger和 R.F.Engle創立了協整分析模型,以及R.F.Engle和J.Cragg發展了條件自迴歸異方差模型(ARCH),極大推動了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隨著動態系統理論、非線形時間序列分析、隨機波動模型和非引數統計學的發展,推動了金融計量朝著非線形化方向的進一步發展。在這一方面重要的模型有條件自迴歸異方差模型(ARCH)、協整模型、非引數模型和人工神經網路模型。金融理論在繼續向著縱深化方向發展,數理方法在金融經濟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顯得重要,成為金融學中的骨架理論。在現今,國際上金融理論的突破大多與數理方法的應用有關,隨機最優控制理論、鞅理論、脈衝最優控制理論、微分對策理論、最優停時理論、人工智慧(遺傳演算法、模擬退火演算法、人工神經網路的應用)等的研究已經在國際上有了初步的成果。

 二、金融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化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創新日新月異,在混業經營的趨勢下,銀行、證券、保險正日漸相互融合,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傳統界限日漸模糊或消失。金融機構的職能向多功能、全方位方向發展,全面的金融服務公司正成為金融業界流行的趨勢。在此形勢下,傳統的金融理論已經不適應金融市場的發展。傳統的金融科學正在與自然科學和其它社會科學有機的結合形成交叉的金融科學。金融理論越來越需要在嚴格假設條件下的數理證明來推動其不停的向著縱深發展,僅僅依靠定性的描述已經不能完成對各種定理的推證。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規律, 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當代工程技術的支柱。以資本市場為主要研究物件的金融科學,越來越需要用到物理學的原理和研究方法。這也是國際上許多研究工程物理的學者轉向金融科學的研究時回取得很好的成果的原因。由於金融理論中數理方法嚴格的假設前提,使得理論上日趨完美和實踐指導上蒼白無力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於是資訊經濟學、博弈論和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被融入到金融學中,引入了資訊的不完全和不對稱概念,並用資訊不對稱來解釋股價的波動,特別是行為科學的應用產生了一個新的金融理論分支即行為金融理論。行為金融理論拋棄了理性預期、風險迴避、效用最大化等的假設前提,促成當代金融理論由傳統力學的線性研究正規化向以生命為中心的非線性複雜正規化的轉換,創立了行為組合理論與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RSV模型和DHS模型。

 三、金融創新工程化 由於金融理論及金融定價理論的發展,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入,金融創新越來越向知識化、科技化和工程化方向發展。金融創新越來越依賴經濟金融理論的發展,特別是數理科學、統計學、博弈論、工程物理學等新興學科的發展。沒有金融衍生產品定價理論的發展就不可能出現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而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定價及其變化的複雜計算必須要通過計算機來進行。金融業自身也越來越知識化,以知識為基礎的諮詢服務業將成為金融業最有利潤來源的產業。科學技術成果成為金融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和最有效工具,金融業越來越向技術化方向發展,金融創新的內容所具有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電子計算機、通訊革命、系統工程、網路化趨勢,使金融創新越來越呈現出技術性。本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信用貨幣制度成為當今國際貨幣制度的新安排。金融的發展使“實際”經濟與“象徵”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分離,增加了金融活動中的風險。而以風險規避為目的的金融創新的發展並沒有消除金融風險,只是對風險的組合,同時卻產生了新的金融風險形式——衍生金融工具風險。巴林銀行的倒閉、大和銀行的消失、墨西哥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阿根廷金融危機一波又一波的衝擊著世界金融體系的安全,金融風險關係著各國的國家安全越來越引起各國的重視。對金融風險的測定反過來又成了金融創新的重要內容,得爾塔——正態法、歷史—— 模擬法、壓力測試法、結構化蒙特卡羅法等技術成為金融理論中的重要內容。金融工程師的稱謂起始於本世紀八十年代倫敦的銀行界。當時有的銀行建立起專家小組,對客戶的風險進行度量、並應用組合產品進行結構化管理。這一類工作就被稱為金融工程,而從事此類工作的專家就被稱為金融工程師。因此,金融工程原先的狹義定義就是金融風險管理產品和技術的研究。隨著七、八十年代以來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興起,人們對金融工程的認識迅速拓寬。成立於1991年的“國際金融工程師學會(IAFE )”把準確地界定這一新興學科作為自己的職責之一,這就給出了金融工程的廣義定義,金融風險管理是金融工程的一個核心內容。所謂工程化的方法論則和其他的現代工程科學一樣,主要有數學建模。數值計算、網路圖解、模擬模擬等技術手段。工程活動主要依賴於工程師們的創造性勞動,不拘泥於死板的理論教條。工程方法論首先是面向市場實際的,立足於解決實際的問題。產品的設計、開發和實施是一切工程活動的基本內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必須適銷對路。金融工程作為工程型學科,是圍繞著金融產品的創造和實現展開的,而金融產品的推出和改進,又都是以市場為導向的。這就是為什麼發達國家的金融工程活動,已經發展到“量體裁衣”地提供金融產品的原因。金融工程的工程方法論大量地採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也用到其他與系統科學和決策科學有關的產品(如運籌學優化技術)。在計算機資訊科技的支援下,也正在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製造(CAM )的技術。至於是否可能向計算機整合製造(CIM )方向發展,則可能是一個遠景。目前,在金融工程的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一些金融學家,正在考慮除了利用金融市場的實際資料開展實證研究—即發展實證的金融學之外,還設想有否可能建立實驗室環境來試驗各種新設計和開發的金融產品—即發展實驗的金融學。 所以,金融工程本身是金融學的工程化,在本質上是現代金融學的最新發展。四、金融交易及管理電子化對金融交易及管理的發展起到最顯著的推動作用的資訊科技,先進的資料處理技術等應用於金融領域,引起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通訊技術的發展使世界金融市場通過資訊聯成一體,軟體技術的發展則使計算機與通訊技術更直接、更充分地服務於金融工程。各種大規模的計算和分析軟體包(包括近似計算和模擬計算)為金融工程提供了開發和實施各種新型金融產品、解決金融和財務問題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使用了計算機與證券分析表軟體後,使得複雜的涉及多邊的金融交易成為可能,促進了貨幣與利率互換等金融產品的發展。再如,在進行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時,金融工程師將複雜的運算關係編成程式,並通過計算機系統和通訊埠獲取實時資料和交易資訊,這種交易策略被稱為“程式化交易”。此外,各種新型期權產品的交易更是離不開計算機軟體技術和模擬技術。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技術在金融工程中也有一定的應用,例如在信用分析、市場模擬等方面取得了很不錯的研究和應用成果。金融資訊系統作為一種綜合性的金融手段,它的發展與完善既為金融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是金融工程本身的重要內容。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遠端通訊、系統工程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滲透,電子金融創新加快發展,電子金融體系逐漸形成。電子貨幣、電子錢包、電子銀行、網上證券、網上保險等金融創新日益成為金融市場的主流。銀行正向著虛擬化方向發展,“磚瓦式”的銀行即將進入博物館,代之以 AAA(Anytime,Anywhere,Anyhow)式的網路銀行。網路銀行的出現使銀行的概念變為一個數據庫或網際網路上的一個網址。1995年 10月18日,全球第一家專門在internet上經營銀行業務的網路銀行——美國第一網路安全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提供支票、電子付賬和信用卡等服務。網路銀行方興未艾,對世界金融業產生了強烈的震動。電子貨幣的出現使貨幣的形式從有形貨幣發展到無形貨幣,貨幣的概念僅僅是儲存在電子計算機系統中的一個電子符號(數字字碼),其載體則是形式多樣的信用卡、銀行卡、轉賬卡、智慧卡。

第三部分 金融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技術

一、金融工程的內涵

金融工程是現代金融學、資訊科技和工程方法的結合、將工程思維引入金融領域,綜合地採用各種工程技術方法(主要有數學建模,數值計算、網路圖解、模擬模擬等)設計、開發和實施新型的金融產品,創造性地解決各種金融問題。 金融工程學是一門交叉學科,金融工程本身是金融學的工程化,在本質上是現代金融學的最新發展。現代金融本身的方法論—無套利分析是金融工程基本的方法論。資訊科技和工程方法對金融工程研究的支援,從最基本的方法論角度,因該說都是圍繞無套利分析展開的。金融工程的創新特徵,在於它所提供的是用於金融業的高新科技。事實上,這種金融領域的高新科技己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國際炒家在世界範圍的金融市場興風作浪時,並不是在盲目地投注賭博,正是利用這種高新科技,設計出非常精妙的大規模套利和投機策略,向各國金融市場的薄弱環節發動進攻。各國政府和金融當局,也求助於此類高新科技,才能保衛自己的經濟和金融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二、金融衍生產品的分類及創新

金融產品既包括金融商品(所有在金融市場交易的金融產品,亦稱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期貨、期權、互換等都可看作是金融商品,也包括金融服務如結算、清算、發行、承銷等都是金融服務。而設計、開發和實施新型金融產品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性地解決金融問題,因此,解決金融問題所使用的產品、服務、投資組合等,都可以看作是金融產品,這是金融產品最寬泛的定義。所謂“新型”和“創造性”有三層涵義:一是指金融領域中思想的躍進其創新程度最高,如第一份期權合約的產生;二是指對已有觀念作重新理解與運用,如在商品交易所推出金融期貨作為新品種;三是指對已有的金融產品進行分解和重新組合,目前層出不窮的新型金融產品的創造,大多建立在這種組合分解的技術之上。從金融產品創新含義上,可以將金融產品分為金融基礎產品和金融衍生產品。能夠產生衍生產品的傳統金融產品被稱為金融基礎產品Underlying Instrurnent。金融基礎產品大致包括:貨幣、外匯、債券、股票。金融衍生產品是以某種金融基礎產品的存在為前提和買賣物件,其價格亦由金融基礎產品決定的金融產品。金融衍生產品是七八十年代全球金融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浪潮中的高科技產品,是金融創新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傳統金融基礎產品如貨幣、外匯、存貸款、股票、債券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通過預測股價、利率、匯率等未來行情走勢,採用支付少量保證金或權利金、簽訂遠期合同或互換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興金融產品。已開發出的金融衍生產品大致包括:利率協議、外匯協議、外幣期貨、利率期貨、債券與股票指數期貨、利率互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按照基礎產品的種類、交易形式以及自身交易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類: 1.按照基礎產品種類劃分,金融衍生產品可分為:l股權式衍生產品Equity Derivatives,是指以股票或股票指數為基礎產品的金融衍生產品。主要包括股票期貨、股票期權、股票指數期貨、股票指數期權以及上述合約的混合交易合約。2貨幣衍生產品Currency Derivatives,是指以各種貨幣作為基礎產品的金融衍生產品。主要包括遠期外匯合約、貨幣期貨、貨幣期權、貨幣互換以及上述合約的混合交易合約。3利率衍生產品Interest Derivatives,是指以利率或利率的載體為基礎產品的金融衍生產品。主要包括遠期利率協議、利率期貨、利率期權、利率互換以及上述合約的混合交易合約。 2.按照基礎產品的交易形式不同,可分為: 1一類是交易雙方的風險收益對稱,都負有在將來某一日期按一定條件進行交割的義務。屬於這一類的有遠期合約包括遠期外匯協議、遠期利率協議等、期貨合約包括貨幣期貨,利率期貨、股票指數期貨等、互換合約包括貨幣互換、利率互換合約。 2另一類是交易雙方風險收益不對稱,合約購買方有權決定履行合約與否。屬於這一類的有期權合約包括貨幣期權、利率期權、股票期權、股票指數期權等,另有期權的變通形式認股權證(Warrants 包括非抵押認股權證和備兌認股證)、可轉換債券Convertbles、利率上限Caps、利率下限(Floors)、利率上下限 Collars等等。 3.按照金融衍生產品自身交易方法及特點,可分為:(1)金融遠期Forwards,指合約雙方同意在未來日期按照固定價格交換金融資產的合約。金融遠期合約規定了將來交換的資產、交換的日期、交換的價格和數量,合約條款因合約雙方的需要不同而不同。金融遠期合約主要有遠期利率協議、遠期外匯合約、遠期股票合約。2金融期貨Financial Futures,是買賣雙方在有組織的交易所內以公開競價的形式達成的,在將來某一特定時間交收標準數量特定金融產品的協議。主要包括貨幣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三種。3金融期權Financial Options,是合約雙方按約定價格,在約定日期內就是否買賣某種金融產品所達成的契約。包括現貨期權和期貨期權兩大類,每類又可分為很多種類。4金融互換Financial SwaDs,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條件,在約定的時間內,交換一定支付款項的金融交易,主要有貨幣互換和和利率互換兩類。這四類衍生產品中,金融遠期合約是其他三種衍生產品的始祖,其他衍生產品均可以認為是金融遠期合約的延伸或變形。要說明的是,由兩種、三種甚至更多不同種類的衍生產品及其他金融產品,經過變化、組合以及合成等方式,還可以創造出再衍生產品和合成衍生產品,使衍生產品可以無窮出現。如由期貨和期權合約組成的期貨期權Option on Futures;由期權和互換合成的互換期權Swaptions;由遠期和互換合成的遠期互換Foward swaps等。在衍生產品不斷的情況下,衍生產品仍獲得了巨大發展。國際金融市場上已知的金融衍生產品已有1200多種,未清償名義本金額超過20億美元。美國期貨業協會發表了全球41家期貨交易所的130種合約的數量統計報告,提到17種貨幣。目前一些大的金融機構幾乎能根據客戶的任何特殊要求“度身訂造”任何品種的衍生產品併為之創造市場,所以今後衍生產品的品種還將不斷增加。同時,各種新興的衍生產品交易場所在世界各地相繼建立,目前,全球有50多個交易所在進行風險與收益的衍生交易,場外交易更是不可勝數,參與者也遍佈社會生活各個領域。

三、金融工程技術的分類

金融風險從金融工具的角度看包括外匯風險、利率風險、股權風險、商品價格風險、金融資產流動性風險、交易風險、操作風險、定價模型風險以及其他市場風險。由於金融風險具有全面的滲透性和衝擊性,研究、創造和運用金融工程技術管理金融風險便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金融工程技術的運用大體可以概括為套期保值、投機、套利和構造組合。 1.套期保值交易技術為了固定資金的價格,在期貨市場上得到一個預先確定的利率,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特定的條件,選擇兩種手段中的一種來進行套期保值、多頭套期保值和空頭套期保值。固定利率有價證券價格與市場利率的反比關係決定了利率下跌的預期者運用多頭套期保值,利率上升的預期者作空頭套期保值。假如某個交易者手中持有固定收益的有價證券,而且他不得不出售這些有價證券來保證其資金的流動性,為了防止利率上升而使有價證券的價格下跌,該交易者即通過出售利率期貨合的方法即做空頭套期交易,來固定有價證券的價格。如果利率果然上升,那麼該交易者在現貨市場上的損失可以由期貨市場的盈利來補償,如果利率未漲反跌,他亦可用現貨市場的收益來抵補期貨市場的虧空,從而有效 地將收益固定在目前較高的水平上。與此相反,假如一個交易在將來某一時期有一箋收入打算投資於有價證券,但他擔心如果到期利率下跌會使有價證券的價格上漲。為保險起見,他可以先買進利率期貨即做多頭套期保值,如果利率果然下跌,他便可能在期貨市場上得到盈利,用於彌補現貨市場的虧損,如若利率沒跌反升,利用現貨市場的收益來充抵期貨市場上的損失同樣可以保證該交易者維持一個較小的投資成本。 2.套利交易技術 套利交易充分利用衍生工具的槓桿效應,組合複雜的交易策略,具有創造排除其他方式風險的能力。套利交易大致可分為三種形式; ①跨月套利交易。這是一種利用同一交易所同一種有價證券但不同交割期限的期貨價格的差異而進行的交易活動。它又分為牛市套利和熊市套利兩種。牛市套利交易利用遠期期貨合約價格上漲幅度快於近期期貨合約上漲幅度,或遠期期貨合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近期期貨合約下跌幅度,來進行買空近期期貨,並賣空遠期期貨的對衝交易。與此相反,熊市套利交易是希望遠期期貨合約的價格上漲幅度大於近期期貨合約的上漲幅度,或近期期貨合約的價格下跌幅度大於遠期期貨合約的下跌幅度,從而賣空近期期貨合約,並買空遠期期貨合約。 ②跨品種套利交易。跨品種套利交易是指在買進某種有價證券期貨合約的同時,賣出另一種有價證券期貨合約,以期利用不同的有價證券期貨之間的價差獲取利潤。例如大額定期存單期貨與短期國庫券之間的價差,當預計定期存單價格的上升幅度高於短期國庫券時,買進定期存單期貨,同時賣出短期國庫券期貨,反之亦然。 ③跨市套利交易。在不同的交易所同時進行兩種類似有價證券,但交易方向完全相反的交易。在芝加哥期貨市場買進(賣出)長期國庫券,同時在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賣出(買進)美國長期國庫券期貨,以期利用兩地的價差來贏得利潤。 3.組合分解交易技術組合分解交易技術是金融工程的一項核心技術。國際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利用不同市場和不同商品之間所產生的價格差別,以尋求最大收益為目的,通過不同的組合而形成。從理論上講,金融市場間的各種價格應該是均衡的,但是,由於存在著市場交易中的不同需求和套利等諸因素,往往使市場中的各種價格暫時偏離均衡,因而為套做交易提供廣闊的環境和空間。採用組合分解技術,可以利用基本的金融產品(包括基本的原主產品如股票和債券,也包括基本的衍生產品如遠期協議、期貨、期權、互換等)作為零部件來組裝成具有特定流動性和收益/風險特性的金融產品,也可以進行分解,更可以在分解後加以重新組合,從而為收益/風險在市場的流動轉移和重新配置提供強有力的手段。如果現有的金融產品所帶有的風險是市場參與者無力承擔的,採用金融工程的分解技術可以變得能夠承擔;如果現有產品的風險是市場參與者不願接受的,採用金融工程的技術可以設計出符合他們的收益/風險偏好的新產品來。組合分解技術本質上就是“複製”技術,也就是無套利分析方法的具體化。資訊科技和工程方法論對金融工程的支援,一定是通過現代金融學自身的方法論起作用的。離開了金融學自身的方法論,其他方法論在金融領域的作用也就失去了依據。組合分解技術一般有:資產證券化—現有金融資產的集中與分割技術,用於規避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現金流收入的資產的風險;金融遠期、掉期、互換組合技術,常用於利率、匯率風險管理;期貨套期、套利與投機技術,常用於商品現貨、股票、債券與現匯的未來價格的風險管理;期權套期與套利技術,可用於現貨、期貨、股權的風險管理;資本組合與分解技術,常用於企業資產負債管理;資產重組——資產的組合與分解技術,常用於企業收購與兼併;投資組合技術,常用於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金融風險的度量技術與模型,通過對風險的度量,可對已有的組合作出改進。在國際上,大部分衍生產品都是通過現貨與期貨、期貨與期貨、期貨與期權、即期與遠期之間進行的組合套做交易。對於一個看跌行情,可以採用四種組合交易策略防範其標的物價格下降的風險:賣出期貨合約,買進看跌期權,賣出看漲期權,賣出期貨合約同時買入相關期貨看漲期權。對於一個看漲行情,也可以採用四種組合交易策略防範其標的物價格下降的風險:買進期貨合約,買進看漲期權,賣出看跌期權,買入期貨合約同時賣出相關期貨看跌期權。對於一個混沌的行情,可以有三種組合交易策略防範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買進雙重期權;買入期貨合約,賣出看漲期權,同時買進看跌期權;賣出期貨合約,買進看漲期權,同時賣出看跌期權。

 四、金融工程的發展趨勢

 總結:金融工程的技術特徵可以概括為資訊化、數量化、工程化與智慧化。通訊技術的發展使世界金融市場通過資訊聯成一體,軟體技術的發展則使計算機與通訊技術更直接、更充分地服務於金融工程。各種大規模的計算和分析軟體包(包括近似計算和模擬計算)為金融工程提供了開發和實施各種新型金融產品、解決金融和財務問題的有效手段。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技術在信用分析、市場模擬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和應用成果。金融工程是圍繞著金融產品的創造和實現展開的,而金融產品的推出和改進,又都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發達國家的金融工程活動,已經發展到“量體裁衣”地提供金融產品。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金融工程向商業銀行業和保險業全面滲透。金融工程為商業銀行控制和管理信貸風險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和新工具。由於運用金融工程方法可以進行各種金融資產證券化業務,使金融機構有效降低經營風險成為可能。由於金融工程可以設計、開發出各種新的轉移和重新配置風險的技術和工具,在保險業對巨災保險也成為現實。隨著金融工程的發展,保險業務和資本市場的投資業務之間的聯絡也愈來愈緊密了,保險公司的業務技術,也由主要依賴負債項下的精算轉向資產項和負債項綜合的風險管理。除了傳統的遠期、期貨、期權、互換等衍生金融產品外,現代的金融工程師們又開發出許多新的投資工具。如“高收益”的共同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Swap 系統以及回購協議市場等等。又如通過諸如重新包裝和超額按揭等極其巧妙的辦法,開發出了將高風險投資工具轉變成低風險投資工具的系統。與此同時,為控制有可能產生的更為複雜的金融風險,金融工程師又開發出更為完善的金融避險技術。金融工程發展的進一步趨勢是在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製造(CAM)的技術的基礎上,向計算機整合製造(CIM)方向發展。目前,國際上的一些金融學家,不僅利用金融市場的實際資料開展實證研究——發展實證金融學,還設想通過建立實驗室環境來試驗各種新設計和開發的金融產品——發展實驗金融學。

淺析如何處理好金融產品創新與金融穩定的關係
化妝品成功的營銷事例
相關知識
金融與金融工程的發展及創新
什麼是石油工程石油工程的發展概況
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創新
計算機軟體與造價工程的論文
資訊保安工程師發展現狀與就業前景分析
資訊保安工程師發展現狀與就業前景分析
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研究
文祕工作的發展前景和就業優勢
從中醫護理工作的發展看五診辨證施護的重要
會計教育改革與會計學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