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市場機制與巨集觀調控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由於“市場失效”的存在,政府巨集觀調控就成為必然,因為政府巨集觀調控這隻“看得見的手”能夠有效地彌補市場經濟的缺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市場機制與巨集觀調控的有機結合》

  摘要:在我國實行市場經濟,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但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還有其弱點和缺陷,存在“市場失效”問題,進而提出政府巨集觀調控的必要性。通過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施巨集觀調控的簡要回顧,實證市場機制與巨集觀調控的有機結合,既有利於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又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文章結合當前我國市場經濟執行的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實施巨集觀調控的重點和調控措施。

  關鍵詞:市場機制;巨集觀調控;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方式

  一、巨集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以市場競爭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經濟執行方式。市場經濟執行方式,適合於社會化大生產、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程序、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率。在我國實行市場經濟,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促進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中,雖然市場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但自身有其弱點和消極方面,這就是“市場失效”問題。“市場失效”主要表現為:市場不能調節具有外部性的行為;市場很難調節公共物品的生產和供給;產品生產的壟斷,導致富有效率的價格機制弱化甚至失效;資訊不完全,難以實現“市場成功”;收入分配不公,導致“市場失效”。上述引起市場失效的情況表明,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依靠市場調節這隻“看不見的手”,顯然不能解決市場本身固有的弱點和缺陷。由於“市場失效”的存在,政府巨集觀調控就成為必然,因為政府巨集觀調控這隻“看得見的手”能夠有效地彌補市場經濟的缺陷。

  巨集觀調控,是國家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的調節與控制。政府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經濟增長速度與資源配置偏離、商品價格與價值嚴重偏離的經濟執行狀態進行調節、控制,引導和規範市場經濟的最佳執行。我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經濟體制轉型以來,經濟執行經歷了幾次週期性波動,即“增長-過熱-衰退”迴圈。我國政府針對經濟過熱、總供給與總需求失衡的狀況,及時進行巨集觀調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保證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市場經濟與巨集觀調控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二者互相依賴,不可分割。巨集觀調控要以市場配置資源和市場調節為基礎,市場經濟執行離不開國家巨集觀調控的補充。市場機制與巨集觀調控的有機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模式。這種體制,既可以發揮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又可以抑制市場經濟的消極作用;既有利於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又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則以無限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的,當經濟危機爆發時,受害最大的是廣

  大勞動者。

  二、堅持市場機制與巨集觀調控的有機結合

  堅持市場機制與巨集觀調控的有機結合,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要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強和完善巨集觀調控。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強化巨集觀調控的科學性,突出針對性,注重實效性,從而可以保證經濟執行的健康發展。

  一強化科學的巨集觀調控

  在巨集觀調控過程中,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統籌兼顧,克服急於求成思想,避免顧此失彼,防止經濟執行發生“大起大落”,運用巨集觀調控把握經濟發展的方向、節奏,促使經濟發展程序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在實施巨集觀調控過程中,要切實處理好如下重大關係:生產與需求相適應;經濟增長速度與提高質量效益相統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就業創業相協調;實施財政、貨幣政策與加強財政、金融監控相結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加強巨集觀調控相互促進。

  二結合實際針對重點實施巨集觀調控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平穩、快速、健康發展。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經濟增長堪稱“奇蹟”,GDP在全世界名列第三,外匯儲備世界第一。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表明,我國30年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解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貧困問題。但是,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出口貿易受阻,經濟增長下滑。我國長期以來,靠投資和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方式,面臨世界金融風險的嚴峻挑戰。這種靠投資和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方式,一方面造成環境和資源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因民生領域欠賬不少,又造成內需不足,越來越難以維持經濟的高速發展。這種經濟發展方式,無論是否發生世界金融危機,在其邊際收益最大化後,調整發展方式的週期遲早都會到來,世界金融危機將這種週期大大提前了,併成為迫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外在契機。所以,從表面看世界金融危機衝擊的是出口產業,實際上衝擊的是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表現為高投入、高增長、高出口、低消費的主要特點。經濟高增長是靠生產要素的高投入獲得的,而並非技術創新獲得。這種經濟高增長會刺激資源價格和要素價格的上漲,由此引發資產價格膨脹,也成為從貨幣與商品渠道推高通貨膨脹的因素。以上分析表明,我國現存的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轉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客觀地成為國家巨集觀調控的重點任務之一,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2、擴大內需,提高國內消費水平。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但是,經濟增長速度與國民消費水平相比,卻顯得很不協調。國民消費率指標,能夠反映出內需不足、消費水平不高的現狀。2000年國民消費率為62.3%,2006年為49.9%,2007年為49%,消費水平呈下降的趨勢,已經低於世界平均消費水平。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具有龐大的內需市場,擴大內需經濟,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經濟增長和趕超世界發展的原動力來自內部,發展內需經濟,擴大國內需求,提高國民消費水平,是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最佳選擇。擴大內需既能拉動經濟增長,又能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符合科學發展觀關於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要求。當然,擴大內需並不意味著發展外需經濟不重要,要在擴大內需經濟的同時,穩定外需經濟的發展。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不失時機地加快外需經濟的發展。

  3、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結構調整,要按照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的原則,運用稅收、信貸等經濟手段進行客觀引導、規範、調節和控制。一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一方面,調整方向,以擴大國內需求為重點,優先發展民生產業,引導競爭力差、出口受阻的外向型經濟實體向內需經濟轉型,促進涉及廣大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等生存必需的產業以及文化、旅遊、服務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從提升產業競爭力和經濟增長出發,增強產品生產的科技含量,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按生產要素分配與勞動收入的比例,增加勞動收入的分配份額;調整經濟實體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管層人員與普通勞動者收入分配的比例,縮小分配差距。通過調整收入分配,增強廣大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消費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加強對銀行信貸的監管,抑制通貨膨脹,防禦金融風險。在金融全球化局勢下,金融往往是產生系統性風險進而引發經濟危機的主要因素,2008年美國由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國銀行對房地產貸款,也潛在較大的風險。潛在風險的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房地產貸款上升速度過快,是房地產過度膨脹的指標之一。近幾年房地產貸款增長率超過25%,比金融機構全部人民幣貸款增長率高20個百分點。2006-2007年,12家H股上市房地產公司抵押貸款平均同比增長53%,而非抵押貸款平均同比增長286%。2008年前三季度,各類房地產貸款增加4264億元,佔全部中長期貸款增加額的37%,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增加1350億元,同比增加1006億元林躍勤,2009。

  2全國商品房存量市場巨大,空置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佔全國城市住宅面積的5%以上。

  3房價持續大幅度上漲,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房價上漲幅度,已大大超出居民收入的增長水平。為什麼房地產業發展迅速、市場存量巨大,房價還持續大幅度上漲呢?究其原因有五個方面:一是土地資源有限。在人們思想上形成了房價必然上漲的認識,儘管消費能力不足,也要爭先貸款購置住房。二是低息貸款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了廉價的資本。我國目前銀行信貸具有高儲蓄、低利率的特點,房地產開發商通過低息貸款,取得廉價資本,再通過提高房價,獲取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三是投機商炒作房價。採取囤積住房,散佈虛假資訊等手段,合夥抱團抬價,從中獲取高額利潤。四是土地和原材料漲價。從表面上看,由於土地和原材料漲價,使房價上漲。實質上是由於房地產發展過熱,造成土地、原材料短缺,推高了土地和原材料價格。五是房地產行業壟斷。通過市場競爭,逐漸形成了行業壟斷,市場調節價格的機制弱化或失效,壟斷開發商成為市場價格的決定者。

  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銀行貸款大量投入房地產行業,房地產市場存量較大,房價大幅上漲,導致房價膨脹、泡沫積累增多。在住房銷售萎縮,加上銀行對房地產開發商借貸和展期困難的情況下,將會造成負債率較高的開發商資金鍊吃緊甚至斷裂,形成惡性迴圈。開發商一旦無能力償還貸款,就會把鉅額風險轉移到銀行。房價嚴重膨脹、泡沫積累增多,潛在較大的金融風險,關係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政府巨集觀調控的重點和難點。在實施巨集觀調控過程中,一方面要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等經濟手段,發揮價格、稅收、利率等槓桿的調節作用,抑制房價上漲,促進其回落並貼近價值;另一方面,運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進行監督管理,進一步規範房地產市場,並採取必要的限價措施,實行雙向調控。同時,加強金融監管,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增強監管手段和約束力,增進監管機構的權威性,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保護投資者權益,防範金融風險,把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

  三注重巨集觀調控的實際效果

  中央政府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巨集觀調控政策、規定和措施,中央財政預算安排了上萬億元的資金,用於刺激消費、扶助民生、拉動增長,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但是,能否收到預期效果,也是全國上下乃至世界各國關注的大事。因此,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把財政下撥的資金花在刀刃上,充分發揮資金的最佳使用效率。這就要求各級政府求真務實,克服利益趨動的本位主義傾向,切實抓好政策、措施和資金使用的落實,防止巨集觀調控失效。

  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是經濟學家們爭論的一個焦點問題。“新自由主義”和“華盛頓共識”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反對政府幹預經濟,認為政府除了保護產權、制定競爭規則外,不應該管更多的事情,政府從經濟中一退出,市場馬上就會繁榮。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的政府迅速退出許多經濟領域。但是,其結果卻因政府作用的過度削弱,還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和社會混亂。我國的經濟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政府巨集觀調控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既在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又保持政府對經濟執行的調控和管理。這對“新自由主義”和“華盛頓共識”反對政府幹預經濟的觀點,是一個實證否定。市場經濟活動,是一個不斷運動的變數系統,而巨集觀調控則隨著市場經濟的執行,不斷地發揮作用和完善。市場經濟離不開巨集觀調控,巨集觀調控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越發展,巨集觀調控越重要。

  參考文獻:

  1、鄒東濤.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李成勳.中國經濟發展戰略[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3、谷書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吉林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崗位考核辦公室

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論文
淺議市場定位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市場機制與巨集觀調控的論文
論市場機制與巨集觀調控的論文
市場機制與巨集觀調控探究的論文
市場經濟與巨集觀調控探析的論文
淺談我國巨集觀調控的政策效應
什麼是巨集觀調控巨集觀調控的方法
淺談市場管理與客戶經理管理
關於市場營銷與策劃專業畢業論文
論市場營銷與品牌包裝策略論文
旅行社對婚慶旅遊市場細分與發展對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