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愛心教育對學生的調節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它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生生活、學會審美、學生健身,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然而,不同學生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如何因材施教,使基礎不同、興趣不同的各類學生髮揮特長、全面發展呢?以人為本,應用愛心教育是一個有效的調節方法。
愛心教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教會學生去愛別人,愛祖國、愛人類、愛同學、身邊的一草一木;二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之心,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它包涵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嚴格、信任、耐心、寬容和期待。首先,只有在家心的教育和薰陶下,學生才能學會愛;其次,教育過程一般是通過師生的感情交流和慷勾通來完成的,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慷的碰撞與勾通,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是在創造奇蹟、創造新的人”。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再次,愛能營造和諧、輕鬆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的品格和智慧都能充分自由的發展。本文從關愛學生的角度,談談怎樣對“優等生”和“後進生”實施愛心教育。
一、用愛心教育健全“優等生”的價格
“優等生”就是要強、聽話、成績好、安份守紀、工作能力強的學生。他們優點多、表現突出,因而教師往往比較喜歡,甚至有偏愛的傾向,學習上的指導、生活上的關照、課上課外的表揚,教師都很容易做到。但是我們還應看到“優等生”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有時甚至是很嚴重的問題。例如:某中學初二學生成績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但是一次其中考試時,僅僅因為數學考了90分,名次降為班上第五名就自殺身亡。據老師說,她的語文成績是96分仍是全班最高的。很明顯,“優等生”的心理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風浪,就像一株從未經歷風雨的小植株。為什麼家長和老師未能提前預見呢?是她的“閃光點”多,掩蓋了人格方面的缺陷,他們在群體中長期處於命令、領導位置,可能會形成專橫、任性、以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易患有驕氣和經不起挫折等毛病。
要想早發現並克服“優等生”可能出現毛病和價格缺陷,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就應該多注重愛心教育,用心去關愛他們。首先要克服偏愛。評價學生要具體、不能籠統,更不能以一好代“三好”,而要評價他哪一點做得好,這樣可避免學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傾向。其次,要與學生多談心多溝通,有意識的瞭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傳達平等、服務、奉獻、獻愛心等觀念。三要克服溺愛,要創造機會讓“優等生”體會挫折,培養敢於面對現實和戰勝困難的勇敢精神。四要以身作則,讓他們學會合作,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用愛心教育使“後進生”全面轉化
“後進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並無缺陷,但思想道德、學習成績、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暫時落後的學生,轉化“後進生”是當今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頭戲”。
關愛“優等生”是人人樂意的。關愛“後進生”,則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後進生”有多種型別,但都具有“自卑---厭學---拒教”三大特徵,他們往往視學校如囹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假如他們感受到的是“歧視、壓制和冷漠”,聽到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朽木不可雕也”之類的話語,可能使他們向“惡”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我們實施愛心教育,給予他們如慈母般的關愛,儘可能啟發他們自學地進行自我調節、自我完善,使他們不斷進取與進步,甚至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等生,是完全可能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思想上要愛得真誠、愛得持久,始終做到口中、眼中、心中無差生,並堅守著“轉化一個後進生,等於培養一個高材生”的效益觀,行動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解決認識上的偏差;耐心教育,因勢利導,克服“厭學”情緒,持平其情感上的缺陷;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克服“拒教”的不良行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也可按照後進生的以下型別,對症下藥,分類實施愛心教育,逐項轉化。
1、攻擊型 這樣的學生愛打架、罵人,性格比較倔強、暴躁,容易惹事。他們多數是粗暴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產物,在家裡他們得不到尊重與關愛。我們要以禮相待,有了優點及時表揚,有了困難及時幫助,讓他們覺得老師對他們這樣好,再胡鬧,有點太不通情理了。
2、偷摸型 有偷摸行為的學生,大都是其基本物質和精神生活沒有得到滿足,我們首先要和家長取得聯絡,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儘量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其次,可以試著讓其做些保管小物品、拿鑰匙開門之類的事情,用教師的信任使他們找回自我,獲得使別人信任的幸福體驗,改掉身上的不良習慣。
3、說謊型 說謊型學生,多數是家長高壓政策或老師“告狀”的產物,為了免受皮肉之苦,或過多訓斥,就用說謊來對付。對於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地做家長的工作,共同關愛學生,同時正視客觀事實,不能“拔苗助長”。其次,切實幫助他逐步提高學習成績。三要教育學生誠實,腳踏實地地做人。
4、懶惰型 這種人不愛幹活,也不愛動腦。有的是啟蒙時家長或老師為其制定的目標過高造成的,對他們,老師首先要嚴格管理,天天檢查,時時督促,這樣做既促使其不能再偷懶,又要讓他感到老師的關愛。其次要從低目標,小起點開始,逐漸提高超標準,促其改變。
5、好動型 這類學生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坐不住,上課時精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教師應從訓練行為入手,可以培養他們一些業餘愛好,如學畫畫、練書法、下棋等等,發現其興趣愛好,逐漸養成坐得住的習慣。
以上討論的是愛心教育中的一個部分——愛學生。廣義的愛心教育還應包括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愛學校等等。教師實施好愛心教育,除了潛移默化地影響和調節學生行為外,還能淨化社會風氣,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兩個文明”的建設
在當前教學中應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
課堂上要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
愛心教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教會學生去愛別人,愛祖國、愛人類、愛同學、身邊的一草一木;二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之心,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它包涵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嚴格、信任、耐心、寬容和期待。首先,只有在家心的教育和薰陶下,學生才能學會愛;其次,教育過程一般是通過師生的感情交流和慷勾通來完成的,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慷的碰撞與勾通,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是在創造奇蹟、創造新的人”。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再次,愛能營造和諧、輕鬆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的品格和智慧都能充分自由的發展。本文從關愛學生的角度,談談怎樣對“優等生”和“後進生”實施愛心教育。
“優等生”就是要強、聽話、成績好、安份守紀、工作能力強的學生。他們優點多、表現突出,因而教師往往比較喜歡,甚至有偏愛的傾向,學習上的指導、生活上的關照、課上課外的表揚,教師都很容易做到。但是我們還應看到“優等生”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有時甚至是很嚴重的問題。例如:某中學初二學生成績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但是一次其中考試時,僅僅因為數學考了90分,名次降為班上第五名就自殺身亡。據老師說,她的語文成績是96分仍是全班最高的。很明顯,“優等生”的心理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風浪,就像一株從未經歷風雨的小植株。為什麼家長和老師未能提前預見呢?是她的“閃光點”多,掩蓋了人格方面的缺陷,他們在群體中長期處於命令、領導位置,可能會形成專橫、任性、以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易患有驕氣和經不起挫折等毛病。
二、用愛心教育使“後進生”全面轉化
“後進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並無缺陷,但思想道德、學習成績、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暫時落後的學生,轉化“後進生”是當今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頭戲”。
關愛“優等生”是人人樂意的。關愛“後進生”,則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後進生”有多種型別,但都具有“自卑---厭學---拒教”三大特徵,他們往往視學校如囹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假如他們感受到的是“歧視、壓制和冷漠”,聽到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朽木不可雕也”之類的話語,可能使他們向“惡”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我們實施愛心教育,給予他們如慈母般的關愛,儘可能啟發他們自學地進行自我調節、自我完善,使他們不斷進取與進步,甚至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等生,是完全可能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思想上要愛得真誠、愛得持久,始終做到口中、眼中、心中無差生,並堅守著“轉化一個後進生,等於培養一個高材生”的效益觀,行動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解決認識上的偏差;耐心教育,因勢利導,克服“厭學”情緒,持平其情感上的缺陷;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克服“拒教”的不良行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也可按照後進生的以下型別,對症下藥,分類實施愛心教育,逐項轉化。
1、攻擊型 這樣的學生愛打架、罵人,性格比較倔強、暴躁,容易惹事。他們多數是粗暴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產物,在家裡他們得不到尊重與關愛。我們要以禮相待,有了優點及時表揚,有了困難及時幫助,讓他們覺得老師對他們這樣好,再胡鬧,有點太不通情理了。
2、偷摸型 有偷摸行為的學生,大都是其基本物質和精神生活沒有得到滿足,我們首先要和家長取得聯絡,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儘量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其次,可以試著讓其做些保管小物品、拿鑰匙開門之類的事情,用教師的信任使他們找回自我,獲得使別人信任的幸福體驗,改掉身上的不良習慣。
3、說謊型 說謊型學生,多數是家長高壓政策或老師“告狀”的產物,為了免受皮肉之苦,或過多訓斥,就用說謊來對付。對於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地做家長的工作,共同關愛學生,同時正視客觀事實,不能“拔苗助長”。其次,切實幫助他逐步提高學習成績。三要教育學生誠實,腳踏實地地做人。
4、懶惰型 這種人不愛幹活,也不愛動腦。有的是啟蒙時家長或老師為其制定的目標過高造成的,對他們,老師首先要嚴格管理,天天檢查,時時督促,這樣做既促使其不能再偷懶,又要讓他感到老師的關愛。其次要從低目標,小起點開始,逐漸提高超標準,促其改變。
5、好動型 這類學生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坐不住,上課時精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教師應從訓練行為入手,可以培養他們一些業餘愛好,如學畫畫、練書法、下棋等等,發現其興趣愛好,逐漸養成坐得住的習慣。
以上討論的是愛心教育中的一個部分——愛學生。廣義的愛心教育還應包括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愛學校等等。教師實施好愛心教育,除了潛移默化地影響和調節學生行為外,還能淨化社會風氣,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兩個文明”的建設
課堂上要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