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自主互助的學習意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驗、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程度越來越突出地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可見,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著眼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就要大力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和合作互助的機會。
一、“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合作與交往是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條件。在交往與合作中,學生從他人身上反觀自我,自我調節,從而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評價,相互提高,形成主客體的不斷轉換,有效地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學生在群體中進行交往與合作,他們之間的相互認同、彼此理解,以及共同目標和情感的形成,使個體主體性因群體主體性的實現而獲得發展。其二,合作與交往是社會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學生在與同伴的交往活動中,理解人際關係,產生角色規範,養成責任心,克服自我中心,在培養自尊、自強等自我意識的同時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社交技能,這正是現代公民的良好品質。其三,通過合作與交往,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合作與競爭能力,這是推動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還知道 ,季亞琴科的集體教學思想,主要是非固定成員的兩人配對交往,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方法教給別人,用自己的方法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達到互幫互學。
二、“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所謂“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就是給學生提供寬鬆的、民主的自主與合作發展空間,在教師指導下,以充分發揮個人主動性為基礎,通過小組成員的協作互助,共同解決問題,使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潛能得到了開發。以小組合作學習和組間交流競爭為主要途徑,實現全體學生的主動性、社會性和創造性的和諧發展的教學活動方式。具體表現在,首先將班級學生按認知水平、個性差異等分成若干個7—8人異質小組,為師生或生生之間的多向合作互助創設一種和諧的活動空間,通過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能力,發掘學生的潛能。根據班級學生性別、個性、特長、認知能力等因素,把學生總體保密分級:A級、B級和C級。按教學需要編排座位,基本採取前後兩張課桌4位學生圍坐形式(即馬蹄形),定值日組長,給每位學生創造機會,促進各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流程
該教學模式包括:個體自學、小組合作、集體評價、當堂訓練四個環節。基本流程如下:
1、激趣匯入、目標導學。
(1)提出目標。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起著導引和課終評價的依據。目標可由教師提出,或學生提出,教師歸納。
(2)以舊引新。做好新知與相關舊知的遷移,使學生在自學和探究新知時有堅實的基礎。本階段以問題或目標激趣匯入為主。達到了“課始趣生,目標明確”的效果。
2、個體自學、小組互助。
(1)個體自學。在新授前先讓學生個人嘗試性地自學,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尋求答案,這是小組合作成功的重要基礎。讓學生質疑,一是自己未解決的問題;一是自己雖解決了但給別人有啟迪作用的問題經驗。
(2)小組互助。在學生自學而不得解的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小組討論,通過相互提問、相互幫助、共同探討、解決疑難問題。將自學成果轉化為全組成員的共同成果。從而進一步拓展和加深對新知學習及學習方法的理解與運用。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逐層揭示學習內容,提供合作素材,引導思考方向,指點探究方法,給予某些困難學生以點撥”作用。
3、組間交流、師生評價。
(1)小組質疑。小組質疑的問題主要情況基本同個體質疑差不多,只是可能複雜些。
(2)大組交流。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歸納,選有代表性的存在共性的問題組織大組交流,為全班提供再次交流資訊的機會。某個小組搶先發言後,其它組可做及時補充。師生對小組彙報的探究結果進行評價。
(3)教師針對班內情況進行質疑。對有些學生沒有想到的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大討論。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
4、難點剖析、當堂訓練。
(1)教師質疑。教師對所學內容進行精點講解。幫助學生解決難點。精講注重基礎和關鍵。
(2)教師設計(有時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練習,組織學生進行“矯正、強化、提高”練習。根據教學內容,也可組織學生設計習題,進行互練、互議、互批、互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以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系統的知識結構。
“我們的課堂是開放的”,學生永遠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通過合作,所有學生能收到“1+1〉2”的學習效果,所有學生的潛能都可以開發。
用教學的個性化實現新課程理念
淺談情境教學的幾點誤區及反思
一、“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合作與交往是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條件。在交往與合作中,學生從他人身上反觀自我,自我調節,從而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互評價,相互提高,形成主客體的不斷轉換,有效地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學生在群體中進行交往與合作,他們之間的相互認同、彼此理解,以及共同目標和情感的形成,使個體主體性因群體主體性的實現而獲得發展。其二,合作與交往是社會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學生在與同伴的交往活動中,理解人際關係,產生角色規範,養成責任心,克服自我中心,在培養自尊、自強等自我意識的同時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社交技能,這正是現代公民的良好品質。其三,通過合作與交往,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合作與競爭能力,這是推動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還知道 ,季亞琴科的集體教學思想,主要是非固定成員的兩人配對交往,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方法教給別人,用自己的方法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達到互幫互學。
所謂“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就是給學生提供寬鬆的、民主的自主與合作發展空間,在教師指導下,以充分發揮個人主動性為基礎,通過小組成員的協作互助,共同解決問題,使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潛能得到了開發。以小組合作學習和組間交流競爭為主要途徑,實現全體學生的主動性、社會性和創造性的和諧發展的教學活動方式。具體表現在,首先將班級學生按認知水平、個性差異等分成若干個7—8人異質小組,為師生或生生之間的多向合作互助創設一種和諧的活動空間,通過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能力,發掘學生的潛能。根據班級學生性別、個性、特長、認知能力等因素,把學生總體保密分級:A級、B級和C級。按教學需要編排座位,基本採取前後兩張課桌4位學生圍坐形式(即馬蹄形),定值日組長,給每位學生創造機會,促進各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該教學模式包括:個體自學、小組合作、集體評價、當堂訓練四個環節。基本流程如下:
1、激趣匯入、目標導學。
(1)提出目標。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起著導引和課終評價的依據。目標可由教師提出,或學生提出,教師歸納。
(2)以舊引新。做好新知與相關舊知的遷移,使學生在自學和探究新知時有堅實的基礎。本階段以問題或目標激趣匯入為主。達到了“課始趣生,目標明確”的效果。
2、個體自學、小組互助。
(1)個體自學。在新授前先讓學生個人嘗試性地自學,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尋求答案,這是小組合作成功的重要基礎。讓學生質疑,一是自己未解決的問題;一是自己雖解決了但給別人有啟迪作用的問題經驗。
(2)小組互助。在學生自學而不得解的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小組討論,通過相互提問、相互幫助、共同探討、解決疑難問題。將自學成果轉化為全組成員的共同成果。從而進一步拓展和加深對新知學習及學習方法的理解與運用。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逐層揭示學習內容,提供合作素材,引導思考方向,指點探究方法,給予某些困難學生以點撥”作用。
3、組間交流、師生評價。
(1)小組質疑。小組質疑的問題主要情況基本同個體質疑差不多,只是可能複雜些。
(2)大組交流。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歸納,選有代表性的存在共性的問題組織大組交流,為全班提供再次交流資訊的機會。某個小組搶先發言後,其它組可做及時補充。師生對小組彙報的探究結果進行評價。
(3)教師針對班內情況進行質疑。對有些學生沒有想到的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大討論。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
4、難點剖析、當堂訓練。
(1)教師質疑。教師對所學內容進行精點講解。幫助學生解決難點。精講注重基礎和關鍵。
(2)教師設計(有時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練習,組織學生進行“矯正、強化、提高”練習。根據教學內容,也可組織學生設計習題,進行互練、互議、互批、互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以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系統的知識結構。
“我們的課堂是開放的”,學生永遠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通過合作,所有學生能收到“1+1〉2”的學習效果,所有學生的潛能都可以開發。
淺談情境教學的幾點誤區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