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支妙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裡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這是中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的話。如今這段經典的文字,已成為教育界人士普遍認同的教育名言。
如果一個教師起碼的“愛孩子”的心都沒有,那麼可以說,這個教師就不具備“合格教師”的條件,甚至嚴格地講,這個不愛孩子的教師是不適合做教師的。但是,正如作家高爾基所說“愛孩子,那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則是一件大事。”可見,作為教師,我們光有愛孩子的心還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如何去愛,那麼講究“愛”的方法是關鍵。
眾所周知,孩子們每天在學校裡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幾乎成了孩子們身邊形影不離的人。那麼,身為一個班主任,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朋友”,怎樣才能使班集體成為學生心中的“樂園”呢?
從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常常能聽到有些學生在嘟嚷著:評什麼三好生,還不就是那幾個同學?細細分析,確實如此。“三好生”、“優秀學生幹部”等,充其量就十幾個名額。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即便是有被選舉權,也只不過是在陪襯。難怪大部分同學表現得那麼冷淡,一切似乎已司空見慣。唉,他們只是初中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啊!
“廢除在學生還沒有成熟之前就將他們分成三六九等的三好學生評選制度,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任何學生的進步都應受到鼓勵。”這個倡議老早就被提出來了,畢竟評選“三好學生”,與教育方針相悖:教育方針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三好學生,而非少數人。少數人評上三好生,客觀上是大多數學生心理受到傷害。因此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有人提議“三好學生”評選制度需要廢除。
那麼,作為班主任置身於改革的氛圍中,應採取哪些措施在班級開闢第二陣地進行彌補呢?我們不妨把這些措施戲稱為“哪壺先開提哪壺”。
那麼,首先我們應先確定一下“壺”的種類,以及壺裡究竟裝的是什麼“良藥”。我們教師一貫要求要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評定學生的內容應該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如以下幾方面:學生的求知態度和學習習慣、尊師守紀、熱愛集體、自尊自愛自重等方面。
但是同時,身為班主任,應該多關注教育過程和全體學生,對學生的評定還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應該儘量做到“因材施教”。
學期伊始,班主任就需要讓學生知道本學期所要評定的內容及頭銜,並且設定專人負責,分期執行。周評、月評、期中期末總評。基於學生的特長而設定各種頭銜。像“愛護公物之星”、“助人為樂之星”、“體育特長之星”、“遵守紀律之星”、“書法特長之星”等,還可以安插“掌門人”、桌長等,並定期設定“十最”(最愛思考發問的學生、最愛勤於動手的學生等等),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不同程度及層次的設定要求,以此更多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愛好,使他們感到自己都是“可造之材”,都可以成為“別人眼中亮麗的風景線”。
作為班主任,更應較多地關注學生的“主動性”“潛在性”及“差異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及同學的關愛及認可,都能明白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認識到自我的價值所在,都是“一個大寫的人”。除此之外,我們倡導這種做法更好地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在不斷成長、肯定自我、激勵自我到創造一個更完善的自我。
“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當我們班主任都關注到全體學生,都善於哪壺先開提哪壺時,學生的主體地位必然能得以凸顯。我們所要做的是讓老師成為學生們的朋友,而不是工頭;讓孩子們作為一個獨立的人長大,而不是寵物……
如何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引導
問題探路妙激興趣
如果一個教師起碼的“愛孩子”的心都沒有,那麼可以說,這個教師就不具備“合格教師”的條件,甚至嚴格地講,這個不愛孩子的教師是不適合做教師的。但是,正如作家高爾基所說“愛孩子,那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則是一件大事。”可見,作為教師,我們光有愛孩子的心還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如何去愛,那麼講究“愛”的方法是關鍵。
眾所周知,孩子們每天在學校裡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幾乎成了孩子們身邊形影不離的人。那麼,身為一個班主任,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朋友”,怎樣才能使班集體成為學生心中的“樂園”呢?
“廢除在學生還沒有成熟之前就將他們分成三六九等的三好學生評選制度,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任何學生的進步都應受到鼓勵。”這個倡議老早就被提出來了,畢竟評選“三好學生”,與教育方針相悖:教育方針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三好學生,而非少數人。少數人評上三好生,客觀上是大多數學生心理受到傷害。因此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有人提議“三好學生”評選制度需要廢除。
那麼,首先我們應先確定一下“壺”的種類,以及壺裡究竟裝的是什麼“良藥”。我們教師一貫要求要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評定學生的內容應該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如以下幾方面:學生的求知態度和學習習慣、尊師守紀、熱愛集體、自尊自愛自重等方面。
但是同時,身為班主任,應該多關注教育過程和全體學生,對學生的評定還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應該儘量做到“因材施教”。
學期伊始,班主任就需要讓學生知道本學期所要評定的內容及頭銜,並且設定專人負責,分期執行。周評、月評、期中期末總評。基於學生的特長而設定各種頭銜。像“愛護公物之星”、“助人為樂之星”、“體育特長之星”、“遵守紀律之星”、“書法特長之星”等,還可以安插“掌門人”、桌長等,並定期設定“十最”(最愛思考發問的學生、最愛勤於動手的學生等等),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不同程度及層次的設定要求,以此更多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愛好,使他們感到自己都是“可造之材”,都可以成為“別人眼中亮麗的風景線”。
作為班主任,更應較多地關注學生的“主動性”“潛在性”及“差異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及同學的關愛及認可,都能明白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認識到自我的價值所在,都是“一個大寫的人”。除此之外,我們倡導這種做法更好地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在不斷成長、肯定自我、激勵自我到創造一個更完善的自我。
“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當我們班主任都關注到全體學生,都善於哪壺先開提哪壺時,學生的主體地位必然能得以凸顯。我們所要做的是讓老師成為學生們的朋友,而不是工頭;讓孩子們作為一個獨立的人長大,而不是寵物……
問題探路妙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