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探路妙激興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演員”,都變為“主要演員”呢?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提問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激發學生質疑的熱情,讓他們有問題,敢提問,會思辨。
         下面我就如何用問題喚起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充分調動他們自主、合作、探究提問的積極性,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見解和體會。
         一、創設情景,使生“有問”
         教師在教學中應適時地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情境,使學生感到“驚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這種情境可以是數學的歷史典故、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事例;可以是知識應用的典例,也可以是一個有趣的遊戲等等。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中,給出古詩,回答問題: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內幾多僧;三百六十四隻碗,看看用盡不差爭。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吃一碗羹;請問先生明算者,算來寺內幾多僧。這個題目融入古詩的情景,充分體現學科間的整合。學生都想探索,因而躍躍欲試。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主解答,討論不同的解法,學生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解法:①間接設元,設飯碗有X個,列方程3X=4364-X求解;②直接設元,設僧有X人,列方程在+=364求解。在數學領域時感受別樣的文學情趣,有利於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情境中,問題自然而出。
         二、和諧氛圍,使生“敢問”
         1.教師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才能使學生的熱情高漲處於最佳學習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精神。課堂是師生相互合作,共同活動的主陣地。學生喜歡老師,親近老師,就喜歡提出問題,敢於提出問題。
         2、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他們有問題“可問”。教師應樹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新課程理念,關注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善待每個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最大限度地增強他們質疑的勇氣。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欣慰,就會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慾望。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感情投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造、捕捉與學生情感交流的機會,用商量的口氣:“誰想說說.....”“誰願意幫幫老師……”,對學生多表揚、多鼓勵,營造出輕鬆、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有自由表現的機會。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敢辯、敢於且善於主動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求知,去探索,使學生消除被批評的顧慮,獲得創造的安全感,從而敢於各抒已見、暢所欲言,點燃心靈開拓,創新的火花,充分體驗到“問”的快樂。
         三、改革評價,使生“樂問”
         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僅僅在於考試分數,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挫傷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造成了一些學生有問題不肯問,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維的惰性。要使學生肯問,必須完善對學生的評價,要從過去的分數評價轉變為對學生學科學習素質的評價,包括提問的評價。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問題回答給予評價,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分A、B、C、D四個檔次做好評價記錄,也可以以百分制量化記錄,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重視,從而樂於提問,樂於回答。
     四、尋找途徑,使生“善問”
         1、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領悟數學思維方法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數學史的講解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明白:許多科學理論的建立都是從疑問開始的,質疑可以引起反思,導致探索,促成創造。如:笛卡爾敢於突破幾何和代數分道揚鑣的傳統思維模式發明解析幾何。通過數學故事,讓學生受到啟發,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釋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同時教師要適時適點的問題進行適當地啟發,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即“跳一跳摘到桃子”。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數學的思維能力。
         2、教給方法,培養學生“善問”
         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自然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與數學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不斷觀察生活,瞭解生活、認識生活,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如在教學“比例尺”一課時,我先在黑板上懸掛本區的地圖,問學生:“你能利用手中的直尺和地圖,知道陳家到資中的距離?”有同學立即上來測量得出結論:是3.2釐米。我又請幾位同學測量結果都是3.2釐米。我又問:“那麼陳家到資中只有”3.2釐米嗎?並用手做了一下長度動作,由此引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概念。同時又讓學生知道,要求實際距離,必須知道這幅地圖圖上1釐米表示實際多少米?隨即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學生由於帶著問題和急於解決問題的心態去學習,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因此能促使其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較深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儘可能留給學生較多的思考餘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留有充裕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認識事物,鼓勵學生去嘗試、討論,積極地參與探索。讓他們想做想說,儘量地展示思維過程。
         比較是常見的數學方法,對比可以加深印象,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但對比效果取決於提出問題的角度和質量。教學中,要善於從對比中尋找問題,抓住關鍵進行分析,歸納。例如在學習“梯形面積計算”一課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讓學生通過學習拼擺,把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探索麵積的計算方法。學生動手動腦,用事先準備好的紙、剪刀等在課堂上剪拼,然後各小組交流推導公式的方法。有的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擺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有的則用一個梯形剪拼成一個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從而推匯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可見,在比較中,學生會提出各種有價值的問題。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教學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從學生髮展的角度出發,儘可能營造生動有趣的提問情境,講究課堂教學策略,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和途徑,並改革傳統的評價方式,強化提問的意識,形成提問的習慣,培養提問的能力,讓每個學生自己有能力提出問題,使我們的數學課堂經常興起“問”的波浪。真正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

巧支妙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也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相關知識
問題探路妙激興趣
關於網路故障的診斷問題探析論文
網路營銷中的品牌個性化問題探討論文
計算機通訊中的網路安全問題探析論文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探究論文
教育心理學問題探討論文
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探析與對策論文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問題探討論文3篇
新材料在建築節能中的應用及質量問題探析
當代中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