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我們不難發現,科學探究不僅是初中科學教學的一種方法,也是新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以往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去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以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
一 、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具有創造性的想象力。”所以我時常注意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現象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如何從生活現象中挖掘、發現隱蔽的問題呢?觀察是發現問題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問題背景,通過實驗、觀察、閱讀教材等途徑引導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問題置於問題情景當中,使獲得新知識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由教師提出問題逐步轉向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問題為中心,圍繞科學的並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展開學習,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的特徵。
二、猜想與假設
1. 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問題的成因做出猜想
科學猜想不是胡猜亂想,猜想是應用現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問題中的事實尋求可能解釋的過程。猜想的依據有兩點:一是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二是科學事實。例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時,可以先猜想電流與電壓的定性關係,電流與電阻的定性關係。據已有的知識可知: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同一盞燈(電阻一定),電壓越大,電燈越亮,所以猜想電流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而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所以電流應該隨電阻的增大而減小,這是根據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猜想。
2. 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
推測和假設是探究者自己的經驗、知識以及所探究問題的科學事實,推測和假設的結論必須是可檢驗的,檢驗的結果有兩種可能:一是支援假設,即證實;二是否定假設,即證偽。
例如在探究“電阻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時,在學生猜想電阻與導線的長度、粗細、材料有關後,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導線長度變長,導線的電阻會怎樣變?如果導線的橫截面積變大,導線的電阻會怎麼變?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討論。但不管怎樣,學生推測和假設都要有一定的根據。
三、指導學生設計研究方案
猜想與假設的真偽要靠科學的資料和事實去判斷。因此,制定探究計劃、設計實驗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探究目的和對問題的猜測制定計劃、設計研究方案,讓學生從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與假設具體化、程式化。
如在設計“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方案時,學生對問題的結論提出猜想後,教師要指導學生按如下實驗方案去設計:
1.對一個多變數問題如何研究?引導學生想到“控制變數”法:(1)保持電磁鐵線圈匝數一定,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電流大小的關係;(2)保持電磁鐵線圈中的電流一定,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線圈匝數多少的關係。
2.上面的方案中各量具體該如何控制?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總結。
3.怎樣測量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引導學生據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看它能吸引大頭針根數多少或鐵屑多少等方案。
四、引導學生動手實驗與收集資料,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收集、獲取資訊和加工處理資訊的能力是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所必備的能力。在教學中,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親自操作,從中收集科學資料。因為實驗資料並不是探究的結論,它是客觀事實的反映,要得到科學結論和發現規律,就必須對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尋找資料間相互關係,最後歸納論證,得出科學結論。
通過科學探究教學的實施,學生逐漸養成了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好習慣。相信經過一定案例的積累和知識的逐漸豐富,學生一定能逐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科學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用真誠深入的情感來感染吸引學生
讓生活的靈光在課堂中綻放
一 、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具有創造性的想象力。”所以我時常注意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現象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如何從生活現象中挖掘、發現隱蔽的問題呢?觀察是發現問題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問題背景,通過實驗、觀察、閱讀教材等途徑引導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問題置於問題情景當中,使獲得新知識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由教師提出問題逐步轉向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問題為中心,圍繞科學的並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展開學習,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的特徵。
1. 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問題的成因做出猜想
科學猜想不是胡猜亂想,猜想是應用現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問題中的事實尋求可能解釋的過程。猜想的依據有兩點:一是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二是科學事實。例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時,可以先猜想電流與電壓的定性關係,電流與電阻的定性關係。據已有的知識可知: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同一盞燈(電阻一定),電壓越大,電燈越亮,所以猜想電流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而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所以電流應該隨電阻的增大而減小,這是根據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猜想。
推測和假設是探究者自己的經驗、知識以及所探究問題的科學事實,推測和假設的結論必須是可檢驗的,檢驗的結果有兩種可能:一是支援假設,即證實;二是否定假設,即證偽。
例如在探究“電阻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時,在學生猜想電阻與導線的長度、粗細、材料有關後,可進一步問學生:如果導線長度變長,導線的電阻會怎樣變?如果導線的橫截面積變大,導線的電阻會怎麼變?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討論。但不管怎樣,學生推測和假設都要有一定的根據。
三、指導學生設計研究方案
猜想與假設的真偽要靠科學的資料和事實去判斷。因此,制定探究計劃、設計實驗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探究目的和對問題的猜測制定計劃、設計研究方案,讓學生從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與假設具體化、程式化。
如在設計“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方案時,學生對問題的結論提出猜想後,教師要指導學生按如下實驗方案去設計:
1.對一個多變數問題如何研究?引導學生想到“控制變數”法:(1)保持電磁鐵線圈匝數一定,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電流大小的關係;(2)保持電磁鐵線圈中的電流一定,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線圈匝數多少的關係。
2.上面的方案中各量具體該如何控制?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總結。
3.怎樣測量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引導學生據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看它能吸引大頭針根數多少或鐵屑多少等方案。
四、引導學生動手實驗與收集資料,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收集、獲取資訊和加工處理資訊的能力是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所必備的能力。在教學中,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親自操作,從中收集科學資料。因為實驗資料並不是探究的結論,它是客觀事實的反映,要得到科學結論和發現規律,就必須對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尋找資料間相互關係,最後歸納論證,得出科學結論。
通過科學探究教學的實施,學生逐漸養成了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好習慣。相信經過一定案例的積累和知識的逐漸豐富,學生一定能逐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科學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讓生活的靈光在課堂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