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職稱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7月02日

  教育,是民族最偉大的生存原則,是一切社會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教育改革下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大學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如何培養具有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是當今教育產業面臨的重要問題,作為解決措施之一,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是當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促進大學生綜合發展的需要。

  一、在開放環境下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開放”是當今社會的關鍵詞之一。語言類專業學生更應重視文化開放和思維開放的培養。當前,很多學校都處於“閉門造車”的狀態,而大學的目標則是培養適應社會的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因此,大學生不僅應重視專業知識的汲取,個人文化素質的培養對自我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1、促進其他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提高文化素養不僅僅意味著多學了多少知識,文化素養不僅體現在知識水平、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上,還體現在自我價值觀的樹立、與時俱進的思維方式、增強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文化素養是其他素養的基礎,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內在因素。

  2、加強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

  社會科學主要是依靠人們的邏輯思維。而邏輯思維的不確定因素要求大學生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積累,促使學生擁有全面的思想文化結構。越是優秀的人才越是擁有高層次的文化素養,比如國學大師季羨林。他們既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同時也具備完善的文化修養與審美能力。所以提高文化素質,既是為自我發展做好準備,也是為自我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奠定基礎。

  3、文化素質提高有助於培養高素質人才、複合型人才

  當代的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頂尖級人才的培養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助於創新型國家的建立,推動教育革新,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文化素養的培養,讓高等教育培育出來的不僅僅是“高學歷”人才,而是“高素質”人才。

  4、加強大學生文化素養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社會價值的精神依託

  文化素養對於學生的個性養成、身心健康、知識運用能力等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它能夠創新大學生思維、增加大學生科學文化修養、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併為自我的不斷完善、不斷超越打下夯實的文化基礎。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接受到的品德教育、專業知識、心理素質教育和審美情趣有機的融為一體,並以文化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學生本人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方式。

  二、當前教育模式下文化素質教育的失衡

  如今,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則依賴於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素質的提高――歸根結底,人才的數量與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其中,人才的“質量”很大一部分由其文化素養決定,文化素質的高低是一種更基本、更值得重視的衡量指標,比起專業技能它更深層次的反映了人才的質量。我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反映出的卻是當今社會重物質、輕精神,重科技、輕人文的價值選擇傾向。

  1、應試教育下學生知識體系的僵化

  長期以來受到高考的影響,現今的中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重視了應試教育而忽略了素質教育。初高中校園普遍強調專業教育而削弱了素質教育,尤其是文化教育。應試教育對當今大學的影響集中表現於他們的學習重點往往過於集中於某些專業知識,而忽略了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文化素質的提高。

  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的培養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高中的文理分科導致如今的學生嚴重偏才,理科生和文科生的思維邏輯迥然不同,面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各有優劣,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目的便是為了有效的平衡文理科生之間的差異,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2、學生對自我文化素養培養的輕視

  作為語言類學院,學院內出國留學的學生很多,然而對於出國留學,我們所反饋到的資訊更多是我們的學生知識結構含有缺陷。我們會講對方的語言,可是不瞭解他們的文化,對他們的歷史瞭解也是懵懵懂懂。我們的學生可以流利地背出課文,但不能夠恰當的與對方交流、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重視專業知識但忽視了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

  甚至,有一部分學生錯誤的認為在大學期間只要學好專業知識就行,將“大學”和“專業學習”畫上了等號,故而缺乏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意識。並且隨著電子產品,尤其是智慧手機的不斷髮展,社交網路填充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很多學生的文化選擇偏娛樂化、快餐化,而走進圖書館真正去閱讀的人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微信、微博等網路資訊的大爆炸。並且,現在大多數大學生所崇拜的也不再是主流文化所倡導的人物。

  新時代對人才需求的轉變。伴隨著資訊高速化發展,現今對外國際交流逐漸形成多領域、多方面的情勢,純粹的語言學習早已不能滿足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要。一名合格的外語人才已經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小語種兩方面,除此之外還需要他們的創新能力、英語能力和文化素養。複合型外語人才是如今語言教育的新模式,故此學生文化素質培養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一味的重視學生的專業課學習不得不令人疑惑:這些學生畢業之後是否做好準備、是否真正有能力去面對這個社會?因此,學院內開展的文化節等多項活動,從最初的策劃到中期的籌備、最後的執行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其旨在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餘亦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能力。這些技能一般在課堂上很難學到,然而著眼於當前的就業情形,很多學生欠缺的正是這些能力。

  三、利用校園文化特色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1、專業知識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文化素質與專業素質並非獨立的個體,正如一個民族的語言難以避免的會受到本民族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習俗的影響。打好文化素質教育基礎有利於學生理解專業知識、掌握語言技能,文化素質的提高能夠促進專業教育,提高教育的質量。當學生融入到所學語言的文化裡,他們便會更加積極的去掌握專業技能,對於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會有更加正確的態度和更大的興趣。

  “文化節”的開展就是充分利用了我們學院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文化節將學院內所開設的語言專業通過圖片、音樂、舞蹈、美食等多種形式展現,如印度舞蹈、土耳其美食、韓國熱舞,讓我們書本里的文化更加生動、貼近於生活的展示出來。與此同時,我們也以學生組織為依託,積極構建具有高瞻性、開放式、高品味、互動性的文化格局。報社週末沙龍、讀詩會等小型活動更是富有人文特色、拓展學生的文化素養、陶冶性情。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感受語言的歷史積澱、文化特色,寓教於樂,學生不再只是被動的接收訊息而是活動的參與者,在吸取知識的同時發現美、感受美、追求美。

  2、通過文化活動拓寬學生視野,樹立文化意識

  “交流”是文化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與優秀師長的交流,從不同的思維角度瞭解所學專業的文化,並以此為視窗開拓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當下生活的思考,探索自我的價值、判斷自我的價值方向,發揮思想文化的薰陶作用,凝練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我們暢談電影、音樂,討論時事熱點問題,致力於引導學生脫離低階趣味,讓學生的眼界不再侷限於校園生活。多次舉行的“外語角”活動更是充分發揮大學校園的開放交流功能,努力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外語角”利用語言優勢,通過學生與留學生交流,親身參與品味各國文化特色來擺脫中國式思維,增強跨文化意識。

  這些文化活動的開展對於學生不僅僅是參與、薰陶,更是以富有人文主義的學院文化來引導學生重視自我素養的提高,並使之延伸出校園,在學生步入社會,在工作與生活中都能受到自我文化素養的影響並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優秀的文化素質所展現出的深邃的哲理思想、生動的形象思維、豐富廣博的知識都是促進成功的關鍵要素。

  3、以學院內文化氛圍促進個人能力培養

  文化素養的提高能夠調節人們的情緒,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只有在良好的學院文化裡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如果將學生比作有機的整體,那麼我們的學院文化則是有這個有機的整體共同創造、共同形成的一種社會現象。如果希望這個有機整體健康的運轉,則需要依靠我們的共同努力。校園文化是加強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的重要載體。

  在高雅的文化環境裡,學生能夠更好的處理集體與個人的關係,在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裡,學生們會很自覺的加強相互之間的協作,並積極的樹立高尚的集體主義觀念。因此,在學生剛剛步入大學便著重強調學生的禮儀問題、培養紀律意識,在參與學院和學校的各種活動中則集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責任意識,發揮學院文化本身具有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激發學生們為共同目標奮鬥進取的情感,進而轉化為一種積極進取、富裕開拓創新的巨大合力,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教育導向性的社會文化。

  四、結論

  綜上,文化素質教育對個人發展、人才培養的作用不可小覷。將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循序漸進、積極探索,努力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實踐能力,才能培養出更多具備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這是圓每一個求知學子的拼搏夢,也是圓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下頁帶來更多的

教育職稱論文雜誌範文
教育職稱論文發表
相關知識
教育職稱論文雜誌範文
教育職稱論文範文
教育職稱論文發表
教育職稱論文代發
廣東教育職稱論文發表
體育教育職稱論文
特殊教育職稱論文
小學教育職稱論文
廣東教育職稱論文發表作品
廣東教育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