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教育心理學論文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之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關係到人才成長、社會進步和國家昌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教學管理下教育心理學研究
一、教育心理學是適應學生心理特點所必需
首先,高職類院校學生來源多樣,水平各有高低。高職院校學生來源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的高考生,通過高考進入院校,二是來自部分等職業學校的中專生。學歷背景各不相同。因為專業差異,文科專業只招收文科生,理科專業大都招理科生,有的專業不限文理,因此,學生的組成多樣,但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有很大的不同。另外,高職類院校學生的來源與普通大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學生素質有差異。普通大學的學生大都來自普通高中,而高職類院校的學生多來自中等職業學院,甚至存在初中畢業生。學生來源廣,學校無法很好的掌握學生的情況,對學生的成長環境、心理特點都缺乏瞭解,在教學中只按照的統一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難免出現學生接受困難甚至厭學的情況,不能兼顧個性化學習。與此同時,部分學生基礎差,不願意學習文化課程,學習的缺乏主動性,又對學校的管理存在牴觸心理。因此,這樣的學生組成不僅加大了教學難度,也增加了學校管理的難度。其次,由於高職生的學歷為專科,與本科生相比,高職類院校學生容易產生自卑心裡。高職類院校著重培育專業類人才,因此對文化課分數要求並不高。進入此類院校的學生大多文化課成績不好,在之前的學習經歷中就不受重視,高考結束後,又覺得出路不如一些學習好考上大學的同學,對於以後的發展沒有信心,更有自暴自棄的想法。加上週圍大多數同學情況都是如此,缺乏學習氛圍和積極向上的氣氛,使得學生會覺得不上進也是常態,最終會使得學習越來越差,也造成意志消沉。另外,當今社會對高職類院校和學生仍存在認識偏差,不像普通高校或重點院校受到重視,雖然現在各項政策有所傾斜,且在宣傳上也對高職教育多加肯定,但是部分家庭和企業單位,仍然持有偏見,這樣的社會氛圍對於高職學生而言,只會加深對自身的不認同和自卑感。
二、教育心理學應用在高職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首先,有利於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瞭解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激發求知慾和主動性,從而促使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習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根據學習的普遍規律,一個人知道的越多,才能發現自己不知道的原來更多,這樣才能激發人們不斷去探求未知的世界。那麼,運用教育心理學,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意義所在,學校加大對學習的重視,教師積極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和技能時間,有問題積極幫助解決,有進步要及時肯定,如此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興趣為導向,以求知慾為動力,求知慾越強烈學習動力才能越強。另外,要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班級管理。班級是學生生活的小集體,好的班級管理可以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班級樹立以班級為單位的目標,使學生的個人目標與班級目標相結合,才能實現教學的真正進步和整體提高。班集體管理好,每一個學生都能自覺地遵守班級規章紀律。學生的這種從中是在管理規範、集體性活動的壓力下產生的,雖然不是真正出自自願的轉變,但是對於個人行為的規範和心態轉變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解決難題,為班級爭得榮譽。班級管理得當,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團結的環境,幫助學生建立開放的心境,溶於集體。對於部分表現優秀的學生,老師可以將其樹立為榜樣,鼓勵其他同學像其學習,互相促進,共同進步。模仿優秀使自己變得優秀,是學生進行心態轉變的重要步驟,引導學生像優秀的方面進步,有利於促進積極態度的形成,從而實現教學的進步。重視高職學生心理輔導。學生的心裡輔導包括隱性引導和障礙梳理。通常,人們將學生的心裡問題大致分為困擾、障礙疾病等不同等級。心理問題影響因素很多,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等環境的影響,由於高職學生學習成績一般,長期以來受到社會和家庭的不同程度的偏見,容易產生自卑等心理。因此,應當在教學之餘,教師多與學生溝通,也可在學校設立心理諮詢辦公室,對學生進行集體的心理輔導,也為需要個別諮詢的學生提供便利,做到有問題早發現早糾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積極地生活態度。對於學生的心理輔導,不僅在輔導和引導,還要加入“干預”機制。如有學生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那麼學校的心理輔導則不能僅限於等待學生主動尋求幫助,而應積極干預,以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心理輔導,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建立健全的心理干預機制,可以做到防患於未然。學校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和關注,關注學生心態的變化,只有加強學生心理狀態的關注,才能有效掌握學生的心態變化,做好輔導和干預工作。在學校工作中,可以實行教師值班,定期談話等形式,增加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使學生感覺被重視、被關心。同時,加強對教師的心理教育宣傳,讓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積極加入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尊重學生,樹立積極心態,從而影響到學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類院校學校和學生的特點,都需要重視教育心理學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學校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宗旨,是將來社會工作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健康發展對學校和社會都是尤為重要的。因此要積極採用教育心理學的相關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幫助,必要時進行心理干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教學管理質量。
範文二:高校教育心理學論文
一、心理學評估標準的構建由教師評價趨向學生自我評價
1.有效建立自我個體評價機制,建立心理學評估新標準
自我個體評價機制的構建是高校教育心理學逐步走向快速發展道路的標誌,以自我評價為根本,對心理學評估標準不斷提高,自我評價機制的建立從根本上轉變了教師評價存在的“片面性”,提高了教育心理學對高校受教育者的自我評價作用。自我個體評價機制的科學建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監督機制的構建作為主體部分,發揮對自我主觀能動性的監督作用;二是將參評互評過程作為自我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元素,通過實施參評互評,使高校受教育者從根本上認識到自我心理髮展所面臨的根本狀況,以此提升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價值。這是高校心理學評估新標準有效建立的基礎,對自我個體思想意識的形成能夠產生積極作用,同時也體現了高校教育心理學後現代時期的發展特點。
2.以“合理化”為基礎,推動心理學評價主體創新發展
評估標準“合理化”發展,主要體現在評估過程及對評估物件的選擇科學合理。高校教育心理學評估,主要是對受教育者的內心意識及能力性格進行有效評估,通過教育心理學對高校受教育者的內心發展進行有效引導,從而使受教育者自身的內在發生轉變。評估物件“合理化”主要體現在以自我評價為主體,突出評價過程中自我監督機制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進而發揮評價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得高校教育心理學自身的教育價值不斷提高。評估過程及評估物件的科學轉變,是高校心理學評價主體創新發展的根本體現,使心理學評估標準從傳統意義逐步提升到現代標準,為高校教育心理學走科學發展道路提供有力保障,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學形成創新發展的局面。以評估標準“合理化”為基礎,提高了教育心理學評價的自身發展價值,以此為後現代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礎,滿足高校受教育者的自身發展需求。
二、以心理學構建為契機,加快教育時代背景下“中國夢”復興步伐
1.優化目標,實現心理學教學推動“中國夢”發展腳步
教學結構優化是高校教育心理學發展的潛在動力,為高校受教育者自身心理優化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外部保證。教學結構優化首先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定,設立三維度教學目標,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分別進行確定,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及“針對性”;其次在於對教學內容的引導過程有條不紊地科學整理,從高校受教育者的角度出發,依據性格特點進行有效分類,從而為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人格及意識提供堅實的基礎;最後針對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力特點,對其思想意識進行科學引導,逐步使受教育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正確樹立,達到新時期高校教育心理學優化發展的最終目的[5]。這是高校心理學教學間接推動“中國夢”發展腳步的重要體現,為高校教育心理學形成創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援,促使高校心理學教學從成功走向又一個成功階段,提升了心理學教學對高校受教育者的引導作用。
2.遵循規律,體現“中國夢”對心理學構建的指導作用
高校教育心理學的構建應與時代發展規律相統一,突出時代教育特色,形成具有“創新性”的教育體系。教育管理機制的構建應以監督機制為根本,加強教育管理的針對性,提高教育心理學發展的“適應性”,以此對高校教育心理學進行行之有效的監督及評價。將教育心理學學科設定為重點,對受教育者自身的性格培養、意識形成、能力發展、知識掌握、技能強化等分別進行合理設定,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學的時代發展特點。這是高校教育心理學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基礎,帶動了教育心理學逐步形成多層次、多角度的發展格局,推動著高校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構建不斷創新。這是後現代時期對高校教育心理學構建所提出的新要求,充分體現出“中國夢”對高校教育心理學發展的指導作用,滿足了時代社會對受教育者自身心理髮展的內在需求,使得高校教育心理學的教育意義不斷增強,體現了其教育意義及發展價值。3.以構建主義思想展現心理學“中國夢”發展內在潛力構建主義教學思想的核心在於運用內因與外因的相互作用進行教學研究,通過對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髮展階段進行充分了解,從而將外部環境因素科學融入,使得兩者之間形成相互作用,以此對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髮展產生正面積極影響。外部環境因素主要體現在科學實踐過程中,內部心理因素則是根據高校受教育者的性格、意識等特點進行有效觀察,通過外部環境因素對受教育者心理產生的刺激,使得受教育者心理活動能夠得到外部體現。這是構建主義教學思想對當代高校教育心理學產生的積極作用,對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髮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突破後現代時期高校心理學發展規律,體現心理學構建價值
1.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創造後現代心理學發展新方向
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世界泛指學科相關領域中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是教育心理學的主體,對高校受教育者的人格構成特點、性格培養方向、知識技能獲取及運用、情感與價值觀等進行科學構建,以此完善高校教育心理學知識世界的構成。生活世界是指在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中,以生活實踐為基礎對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檢驗,從中對高校受教育者的人格、性格及社會意識進行全方位培養,轉變傳統實踐過程中單純依靠學科實踐的現象,使生活實踐活動脫離學科的束縛,以此對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進行正確引導。這是新時期後現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創新教育思想,將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進行有效融合,提升高校教育心理學發展的教育目的,從而達到教育心理學對受教育者內心正面啟發的積極作用,將教育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以此滿足後現代時期高校教育的發展需求,提高教育心理學社會發展的“適應性”。
2.突破傳統模式,體現後現代主義高校心理學教學價值
傳統社會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實踐活動的目的及要求並不能順應當今社會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髮展需要,實踐活動自身存在的價值也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隨著當代教育背景的逐步轉變,後現代教育風格已經被廣大高校受教育者所認可,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道路應以後現代教育風格為基礎,對社會實踐活動模式不斷創新,以融合社會為手段及目的,不斷探索嶄新的發展方向[7]。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模式應以融入社會為前提,對社會生活現狀及形式不斷地瞭解及探究,探索生活實踐對高校受教育者心理所產生的啟發,從而發揮高校教育心理學對受教育者心理的引導作用。以生活實踐活動模式為基礎,對當代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髮展方向展開深入研究,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構建與時代發展的“同步性”,逐步形成創新發展思想,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學形成以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智力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基礎,實踐活動為檢驗過程的科學發展模式,充分展現後現代主義高校心理學的教學價值。
3.以風格為目標,強調教學評價在心理學構建中的位置
時代飛速發展使高校教育風格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後現代教育時期以教學風格貼近社會發展為根本,以自由教育風格為主體,將受教育者的心理髮展作為重要的教育參考依據,從而對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變化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這是後現代教育發展時期高校教育心理學構建過程的重要特點,教學評價以受教育者的自主評價為基礎,不斷加強受教育者之間的參評與互評過程,從而突出“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心理學構建過程中的重要位置,以此更好應對時代教育發展的挑戰。實踐活動是教學評價實施過程的主體部分,通過實踐過程對受教育者心理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自我評價,以此對高校教育心理學的教育功能不斷完善,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及知識技能達到科學發展的目的。
4.探索後現代主義風格,體現教育心理學研究“前瞻性”
對內部心理構成因素與外部環境因素對受教育者心理影響過程的廣泛探索,是後現代主義教育風格發展的重要特徵,而外部環境因素是對受教育者心理產生刺激的重要途徑,因而在高校教育心理學發展過程中佔有決定性位置。以外部環境影響因素為基礎,深入探索學科教育實踐活動,以此對教育評價過程進行有效轉變,對教學結構的科學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後現代主義教育風格具有一定的時代發展的代表性,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結構產生質的轉變,發揮了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對高校心理學教育體系的科學構建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也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學以受教育者的心理髮展為根本,提高受教育者心理髮展的“廣泛性”,使實踐教育活動成為滿足高校受教育者心理引導的重要途徑,以此體現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前瞻性”。後現代主義發展風格能夠滿足時代教育背景發展的切實需求,對我國高校教育的發展具有時代意義,推動高校教育心理學構建過程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形成高校教育的良性發展迴圈。
有關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