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相關應用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不同於其他的教育教學理論,認知心理學分別從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和教師是怎樣教學的兩個方面或角度分析了學校的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運用認知心理學改進高職英語教學》

  論文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課堂設計;認知心理學;運用

  論文摘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運用認知心理學原理,有助於英語教師更深刻地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過程,從而發揮其教學的主導作用,以達到提高學生主體的學習效率的目的。本文通過對認知心理學幾大理論的總結和概括,探討認知心理學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啟示,以及如何加以應用。

  一、引言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經常反應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教了。有的老師說是學生的英語基礎沒有本科學生的好。也有的老師說基礎差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關鍵是好多學生就不愛學習,即沒有學習興趣。筆者也是一所高職學校的英語教師,也面臨上述的問題。但是,遇到問題如何解決,才是做老師的首要任務。

  要解決高職學生英語難教的問題,應該分析原因,找出解決辦法。應該說有很多關於此問題的研究,有從分析學生的學習背景入手的,有從分析老師的教學方法入手的。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此問題的研究不多,特別是針對高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學與英語教學之間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善用心理學因素促進教學,是廣大教師一直堅持不懈進行研究的課題。筆者認為,教師充分將認知心理學與英語教學實踐相結合,能正確引導學生避免消極因素的干擾,變消極為積極,推動英語學習。

  二、認知心理學回顧

  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J.Anderson,1983,1990從資訊加工的角度將知識看作是個體與其環境相互作用後獲得的資訊及其組織。不同於其他的教育教學理論,認知心理學分別從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和教師是怎樣教學的兩個方面或角度分析了學校的教學工作。提出了獨特的有價值和意義的觀點。教師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學習心理,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針對性。對於英語學習興趣低的學生,通過分析他們的學習心理,瞭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並針對這些原因,調整自己的教學: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J.B.Bruner認為學習是通過認知,獲得意義和意向形成認知的過程,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習活動本身帶來的內在強化作用,提倡發現學習法discovery learning。發現學習法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活動發現規則、原理,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Ausubel提出了認知同化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應是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有意義的學習就是認知學習。它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新內容與已有知識之間需建立聯絡,二是學習內容能與已有知識結構聯絡起來。意義學習的心理機制是同化。學生能否習得新資訊,主要取決於他們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相互作用,導致新舊知識意義的同化,從而不僅使新知識獲得了意義,也使舊知識得到了修飾而獲得新的意義。

  現代認知論的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為中心,認為英語學習不僅是獲得語言習慣,更是創造性的運用語言結構。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學習,不僅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因此主張教師—學生、學生—學生之間進行豐富的多向交流,討論或合作性地解決問題,提倡合作學習和互動學習,教師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

  三、認知心理學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啟示與應用

  一研究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態,端正其學習態度,激發其求知慾望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有很多學生對英語厭學怕學,主要是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動機和目標,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他們學英語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習動機也不是為了提高自身運用英語的能力,而是為了能通過考試,拿到畢業證。而英語的詞彙量、句型、語法等知識,也需要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記憶、學習,使一些學習意志本來就薄弱的高職生,早早就放棄了英語的學習。

  認知心理學理論指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學習動力是來自學生自身的興趣和由此產生的求知慾。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明白:隨著當今世界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英語是獲取世界各方面資訊、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中國若要與世界同步,就需要具有專業技術特長並有一定英語應用能力的人才。因此,英語老師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學習英語的社會意義和內在個人價值,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提高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學生的認知差異是研究學生學習英語規律的重要依據

  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學生智力發展、認知方式和選用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如果不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英語教學就難以使學生獲得素質的全面發展。只有瞭解了學生認知差異的特點,英語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實施因材施教,為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供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重要的環節是分層遞進教學。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自覺地進行意義性和交際性的操練,在實踐中感知語言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歸納和對比,認識語言規律,掌握語言結構,培養獨立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發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應用外語的能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J.B.Bruner曾提出知識結構論和發現法,認為教學目的應兼顧發展學生智力的內在目的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外在目的。從生理學看,能力是智力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表現,智力則是人的認識能力,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等等。在現代教育裡,教學的目的不能侷限於使學生單純地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發展智慧。發展智慧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外語教學也是如此。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智慧的活動必須在情緒高漲的氛圍中進行,也就是要在外語情景中用啟發式進行教學,注意精講多練,通過提問、對話等進行交際。練習內容要新穎、生動,形式要多樣、靈活。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認知、加工、創造、運用,提高語言水平。在注意發展智力的同時,還要培養和發展非智力因素,運用社會心理的歸因理論,即人們對自己的行為或他人活動的因果關係做出解釋,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激發學習動機有利於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語

  心理學緊密結合英語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我們應批判地吸收各學派的合理核心,並使其相互取長補短。為了滿足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將所教專業課程與跨學科專業相結合、大力研究頗有必要。

  教師要善於運用心理學的有關原理來設計自己的英語課堂教學,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齡特點,有目的有組織地展開教學活動,在學生的二語習得過程中起到引領者與組織者的作用,與學生有效溝通,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會知識,形成能力。

  參考文獻:

  [1]樑秀娟.心理學原理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2]田凌.教育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J].經路技術協作資訊教育探索,2010,22.

  [3]Bernarrd Weiner.動機和情緒的歸因理論[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4]J.R.Anderson,楊清,張述祖譯.認知心理學[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5]孫健升.心理學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人高教學教學相長,2010,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大學生犯罪心理淺談分析論文
現代認知心理學相關探析論文
相關知識
認知心理學相關應用論文
現代認知心理學相關探析論文
積極心理學相關應用論文
積極心理學相關應用論文
積極心理學相關應用探析論文
管理心理學相關探討論文
醫學心理學相關探析論文
教育心理學相關探索論文
心理學相關探究論文
護理心理學相關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