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德育教育相關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通過言傳身教來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以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師德建設與德育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相互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師德建設與德育教育之間的相互作用》

  【摘要】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通過言傳身教來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以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師德建設與德育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相互作用。本文對學校中存在的個別現象進行分析,探討師德建設與德育教育存在的相互關係,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利用兩者關係取得良好效果進行探討。

  【關鍵詞】師德建設 德育教育 相互作用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要場所,學校德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雖然我們每個學校在德育方面都花了很大的力氣,可德育的效果卻總是不盡人意。可以看見一些學生自私懶惰、冷漠無情、粗魯無禮、學習缺乏動力、報復心極強……雖然這裡存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但我們學校的德育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通過言傳身教來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以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師德建設與德育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相互作用。

  1.現象描述、現象分析與相互作用

  1.1 行禮與無禮。

  現象描述:

  學生在校園裡見到老師或老師模樣的成年人要行隊禮並說“老師好!”;成年人大多不回禮,很多老師甚至連頭都不點一下;學生已經形成心理定勢——等我的“你好!”還沒說完,他她已經跑很遠了。

  現象分析:

  1學生向認識的老師行禮,還可以解釋為對老師及其勞動的尊重,對老師模樣的成年人行禮則僅僅因為他們是成年人。久而久之,學生會慢慢明白,成年人是與自己不同的人,他們具有自己所不具備的優勢。無論一個人自己怎麼樣,單憑他是成年人,作為未成年人,你就得尊敬他。

  2這一“潛臺詞”還具有輻射和蔓延作用: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有優越地位的人,可以不尊重處於弱勢地位的人。學生相對於老師和成年人,是弱勢群體,但學生這一群體內部也有強弱之分。出於強勢的學生對處於弱勢的學生的不尊重、甚至欺辱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這一“潛臺詞”的投射。更可怕的是,長期處在這種文化浸潤之中的孩子,這種文化偏見很可能會沉澱到其人格深層,打下終身都解不開的“死結”。

  相互作用:

  學生向老師行禮並問好本身包含著道德教育目的,旨在養成尊重長輩和老師的行為習慣,但操作的現實卻讓學生扭曲理解。學生認為強勢群體可以不行禮或生活中可以無禮。以往下去,學校的德育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可見師德建設與德育教育有著密切關係。

  1.2 “口頭禪”。

  現象描述:

  一些老師對部分所謂“差生”十分看不上眼,動輒斥之以這樣的語言:“笨蛋!”“傻瓜!”“蠢死了!”“腦袋進水了!”“榆木疙瘩!”……這樣一些惡言惡語很多老師都說過,甚至成了一些老師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常被老師罵的這些學生,往往在同學眼裡也是另類,多被孤立。

  現象分析:

  這些所謂的“口頭禪”在社會學上是一種語言“倭化”。當我們將自己看作“正常人”,而把他人看作“不是真正的人”時,我們就是在倭化他人。教師在對所謂“差生”惡語相向時,就是將這些學生當作與自己和其他學生不一樣的“另類”,肆意用語言攻擊他們。語言倭化對被倭化者的影響則是巨大的。如果你說一個有獨立判斷能力的人是笨蛋,他可能會反過來說你胡說,他會反抗。但對一個未成的孩子來說,教師作為“重要他人”,反覆對其進行倭化,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會被刀一樣鋒利的倭化語言削成教師所說的那種人而不能自拔。幾個字,一句話,表明上看是所謂的“口頭禪”,實際上是砍向兒童心靈的鋒利無比的尖刀!

  相互作用:

  當老師倭化一些學生時,其行為和態度也會影響其他學生的看法。同時學生也會對教師有所看法,一貫的學校平等性盡失。學生也會潛移默化用於他人。

  2. 師德建設與德育教育的關係

  2.1 師德建設是時代的要求。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用無產階級的先進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教育和陶冶青少年一代。把他們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正是特殊的工作對像和工作任務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思想覺悟和道德素質。

  2.2 師德建設是德育教育前提。

  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其功能之一就是傳遞歷史文化。它是一個民族得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前提。而教師正是在人類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起著橋樑和紐帶作用。從每個人成長經歷看,教師往往又起著對學生人生引路人的作用。教師的作用在於挖掘人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引導人們朝著健康、全面、和諧的方向發展。作為教師本人,當然有必要首先儘可能完善自己,其中也包括加強師德修養,使自己不斷向高尚的道德境界邁進。

  2.3 師德建設有助於德育教育進行。

  教師勞動的基本特點,自始至終都是一種人與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這種勞動,沒有嚴格的時空界限。在學生看來,老師在學校是老師,走出校門還是老師。因此,就需要教師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事事做學生的表率,把優秀的行為,包括教師的職業行為和非職業行為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這種行為的教育性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是穩定的,沒有受壓迫感,正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行為的影響力不是哪一級組織給予的,而是由教師自身道德品質和學識能力兩方面素質決定的。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以高尚的道德、淵博的知識,嚴謹的作風,優良的品質等人格力量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真正發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3. 教育的實施者與德育教育受益者的相互影響

  3.1 教師是道德建設的實施者,對學生道德養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教師可以通過召開主題班會、說教、與同學談心等方式,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教師可以用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把握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鼓勵學生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教師通過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比如,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會無形中影響師生間的距離,會對引導學生注重文明禮貌產生積極影響。此外,教師的影響還會通過學生幹部間接輻射到全體學生。通常學生幹部是與教師接觸最頻繁的群體,因此他們的一些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會直接受到教師的影響,往往又會在他們的日常行為中對全體同學產生輻射作用,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大而又長遠的影響。

  3.2 學生是道德建設的受益者,其道德建設的成果對提升教師道德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一般情況下,教師由於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任務,往往扮演著施教者的角色;學生作為受教者,以不同的態度接受教師的教導和建議。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自己的選擇權,它可以選擇聽取教師的建議或者拒絕,因此,對教師教育的接受程度主要看兩個因素: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和教師教育的方式方法。學生其受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或形成不同的觀念,有時這種意見或者觀念會更符合學生自身的發展。這會對教師產生必然的影響,促進教師提升自身的素養和教育水平,這也正是教師自我完善提高的一個過程。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也會受到學生品質、素養的影響。學生自身存在的諸多優良品質會對教師產生良好的影響,同時也督促教師加強自身修養。

  3.3 教師和學生在道德建設中互相影響,是道德建設的佳境。

  在教師和學生諸多交際交流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在道德建設的過程中都會互相影響,這個過程體現了教與學的互動。師生之間愉快的交流會使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會欣然接受教師傳授的理論與知識,進而認同教師的思想觀念,教師也會受到觸動,從而要求自己不斷提高;教師和學生互相施加提升道德水平、追求良好道德的影響,會營造出良好的、融洽的師生關係,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標。

  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受著千百雙眼睛的監督,稍有不慎,就會在幼小的心靈裡留下這樣那樣的錯覺,或貽人口實。所以我認為學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嚴格地說,學校裡一切的一切都與教書育人相關。因此,師德建設在德育教育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充分認識並重視師德建設,加強師生交流,努力形成民主平等、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從而達到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蔣方舟.《當老師遇到隊禮》,《都往這兒看》,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101-102頁.

  [2] 高德勝.《倭化與差生的形成——美國關於差生形成的社會學研究述評》,1999年.

  [3] 高德勝.《道德學習在生活中是如何發生的》,2004年.

  [4] 惠碧仙.《營造德育氛圍重視德育實踐》,中國高教研究,2005年.

  [5] 薛煒華.《論高校道德建設中的師生互動關係》,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

素質教育的有關論文
淺議數學教育的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教育與人相關的論文
與教育公平相關的論文
認知心理學與教學相關的論文
英語教學相關的論文
師德德育教育相關的論文
教育心理學相關的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相關的論文
中職教育實習相關小論文
與公民教育相關的論文
教育學基礎相關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