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課論文範文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獲得心理除錯的方法和能力。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心理健康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初探》
摘 要: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大學生的普遍年齡一般在18~25歲之間,正處於青年中期。獨特的年齡階段,註定了他們是最容易產生心理疾患的群體之一。從媒體報道上看,涉及大學生學業、生活、情感、就業等新聞事件呈上升趨勢,這些事件不斷警示我們,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1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
大學生在高校中形成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經驗閱歷將對今後人生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實現。
1.2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除錯著,是自我發展的最終決定著。①很多學生家長有一個簡單的願望,就是把孩子培養上大學,家長們完成了人生這一使命後,就放鬆了對學生的要求和管理。然而沒有家人的約束,容易便沉迷於網路遊戲,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容易心理失衡。因此,在大學適時進行自我調節,重新樹立目標是成才的基礎。
1.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轉型時期的要求
隨著社會轉型、工業化加速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家庭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價值取向的急劇變化,給成長中的青少年帶來巨大壓力,導致部分人人格缺失,這種缺失表現為迷茫、困惑、極端。高校一方面要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又要擔負道德品質“把關人”的角色,注重學生健康心理的養成,避免大學生帶著消極的心理狀態踏入社會。
2 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2.1 大學生自身心理意識薄弱
提到心理健康問題,許多大學生都嗤之以鼻,覺得這個問題和自己毫無關係。有的學生自知心理存在問題,但是怕受到老師或同學的異樣目光,就把自己的問題隱藏起來。進入大學,所有的大學生都必須經歷對新的環境與新的角色的心理調適過程,不能順利地度過這一過程的學生往往就將伴隨著心理問題的出現,加上自身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意識的淡薄,這就使小的“心理疾病”不斷累積,最終形成不可癒合的大“傷口”。
2.2 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欠缺
高校大學生表面上看起來很陽光,給人感覺不會憂鬱。但實際上,因為閱歷不夠豐富,很容易把小事放大而影響情緒。或者過於注重所謂的哥們兒義氣,不注意自身的完善和成長,在處理問題時容易衝動。所以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積極引導。
部分高校對新入學的大學生會進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測試,但是這種測試大多流於形式,走個過場,並沒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檔案,而且不能形成一個長效機制。同時,大多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由非專業人員兼任,輔導員心理諮詢技能方面不能形成一個系統的培訓體系,導致知識、經驗的不足和角色的混亂,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無法得到保證與提高。
2.3 高校的特殊環境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
由於性格、知識體系、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使部分大學生在多維的文化氛圍、多元的價值觀念以及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疾病”。一些自我調整能力強的學生,會很快治癒心理上的“小疾病”,而一些心理素質差、自我調節能力弱的學生則會長期處於弱勢狀態。大學生心理問題具有困擾性、自適性、累積性、多重性、階段性的特點。②
3 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
3.1 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共管機制
對於從高中教育模式走進大學的學生來說,受到家庭教育、高中教育的影響深,仍保持著只要成績好其他各方面都好的認識,自身忽視了心理問題。而現在的“90後”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長的寵愛使其更無法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因此,面對學生心理問題時,首先要形成學校、社會、家庭齊抓共管的機制,以學校為陣地,推進心理科普工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大學生的心理修養。③家庭則做好輔導、監測的責任,並引導學生對社會的種種現象形成正確的認識。
3.2 為大學生搭建系統的心理監測、評估、輔導平臺
高校首先要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包括專業心理輔導教師、專業的心理輔導教材資料、運用較高信度與效度的心理評估工具,建立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實行早發現、早控制、早治療;④其次,利用學校的各種宣傳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能夠正視心理健康問題;再次,開設心理衛生必修課、選修課、講座,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衛生教育;最後,可以借鑑國外高校的經驗,設立相應的心理諮詢、輔導中心,對學生心理狀況監測、評估,組織各類培訓、講座,接受學生的諮詢,提供個別諮詢、團體諮詢、電話諮詢、網路諮詢等多種形式。
3.3 學會用大學生熟悉的語境進行輔導
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有這自身的語境。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積極融入到這個語境當中,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及時從特定語境中發現問題。當有問題出現是,要注意正面引導,形成正能量。而對於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來說,則要重視疏導,而不能以教師的姿態來教育,而是要以特定的語境來緩解學生問題,疏導不穩定情緒,使學生能夠及時回到正常的語境當中來。
3.4 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與預防,要求教師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工具與學生對話。網路作為新媒體的代表,已經充分融入到了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當中,學校應擅於利用新媒體對學生的影響,廣泛開展新形式的互動,如開設相關的部落格、微博、論壇,在匿名的環境下,學生更容易敞開心扉。從全國各高校開展情況來看,南昌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協會、湖北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髮展協會、華東交通大學心聯會等類似的大學生心理輔導的微博不斷湧現,初步統計,在新浪微博上,就有二百多個高校心理健康協會的微博,且都有著良好的學生基礎,可見,此種形式已經得到了大學生的認可。
3.5 積極開展學生互幫互助活動
由於心理問題大多是隱性問題,不容易被察覺,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接觸,則更容易發現心理問題。定期由學生自行組織開展一些心理協會、交友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的互動活動,可以讓有一定困惑的學生更容易敞開心扉,使同學之間形成一種責任意識,不僅使個人樹立良好地心理健康意識,也要幫助其他同學“走出心靈的孤島”。
基於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實踐經驗和對有關研究的審視,本文從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談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成因進行分析,並提出了對策。對於直接為社會輸送人才的大學來說,心理健康教育絕對是一項複雜的基礎工程、系統工程和創新工程,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由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隨著時代變遷、文化背景變化而變化,這就要求高校對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能再孤立、靜止地思考,而是要與時俱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大學生身心素質全面、和諧地發展。
註釋
① 吳佩傑,宋鳳寧.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923:74.
② 張旭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與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8:106.
③ 何英.新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資料,200826.
④ 王建中.正確評價大學生心理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25:13.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