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和諧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0日

  和諧教育是從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統一實現出發,調控教育過程中諸教育要素的關係,使教育的節奏符合學生髮展的節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和諧教育》

  摘 要:改革是創新,是發展,是新的更好的和諧,最終是為了社會進步;和諧有利於創新,有利於發展,有利於新的更好的改革,其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社會的進步。改革與和諧都是動態過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統一於社會進步之中。

  關鍵詞:和諧教育 三大要素 結構關係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須以創新的精神,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使諸方面教育做到目標一致、內容銜接、功能互補、關係和諧,構建起有利於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和諧教育。我們把這種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與受教育者身心素質發展需要統一實現為出發點,在調控教育中諸教育要素的關係,使教育的節奏符合受教育者發展的規律,進而使“教”與“學”產生諧振效應,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獲得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教育模式,稱為和諧教育。

  教育對學生身心發展來說,是一種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外在影響力。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和個體差異性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在這些基本規律的作用下,構成學生身心的各要素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在不同年齡階段是按照不同的速度有時緩慢、有時加速和方式有時平穩、有時劇烈發展的。我們將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所呈現出的發展速度與方式規律性的變化定義為學生髮展的節律。影響和制約學生髮展節律的主要因素有兩個方面:內在原因,有學生生理與心理髮展的水平和需求,個體的遺傳素質與“生物鐘效應”的差異,學生認知結構與社會實踐經驗的積澱,等等;外在原因是學生社會生活環境的差異,主要是指學校、家庭和社會所提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條件的差別。

  當教育的節奏超過了學生髮展的節律時,會造成學生身心負荷過重;而當教育節奏落後於學生的發展節律時,教育就很難發揮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功能。只有在教育節奏與學生髮展節律和諧,並能產生諧振效應時,教育的影響力量才最大,並能取得最大的功效。這是和諧教育的精髓所在,也是和諧教育本質的具體體現。

  和諧教育認為,從教育過程的角度看,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包括教育教學的目標、內容、形式、途徑、方法、手段等與學生身心發展發展需求及發展水平的不適應。具體講,實施和諧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要從學生現實的認知特點、認知發展水平與需要出發,對教育教學的要求和內容進行創造性的處理,使學校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所產生出的綜合性教育影響力量,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相適應。和諧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是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所產生的綜合性教育影響力量,與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在和諧基礎之上能產生“諧振效應”,促使學生個體的發展達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狀態。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和效益。

  和諧教育的三大要素及其結構關係如下。

  1.以教學領域的“教”與“學”關係為主的學校諸教育活動與學生身心發展關係的和諧,是實施和諧教育的核心。

  教學活動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優化教學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教與學在教育實踐中是兩種行為、兩個過程,統一於學校連續不斷的教育活動之中。“教”與“學”和諧的實質就是要使教育的節奏與學生髮展的節律和諧。這一要素所追求的目標是:節奏適度、啟用潛能、思維協調、和諧共振。學校各種“教”的活動,既要為“學”的活動調整好學生自身內在的學習準備,如啟用學生內潛的學習興趣與願望,調動起學生的能動精神與積極態度等,又要為“學”的過程創設良好的外在環境,如必備的學習設施與材料、良好的條件與氛圍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雙重社會角色,他們既是社會對年輕一代要求的代表,又是將這些要求轉化為學生髮展需求的中介。教師要從微觀教育教學目標的確定、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設計、教育教學時空的安排、教育教學情境的設定等方面來調控教育的節奏,積極適應和影響學生髮展的節律,不斷提高“教”與“學”和諧的水平和層次。

  2.以師生關係為主的學校人際關係的和諧,是實施和諧教育的前提。

  愛是教育的前提,這是一條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師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學校教育效果與學校教育環境中的人際關係的狀況高度有關。教師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優良的個性品質,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和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完美的教育教學藝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開發潛能,在師生協力合作融洽的人際氛圍薰陶中,學生身心才能和諧健康地成長。和諧教育是把以師生關係為主的學校人際關係的和諧,視為教育的前提條件,它所追求的目標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師愛生,情感交融,協力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

  3.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關係為主的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教育關係的和諧,是實施和諧教育的基礎。

  實施和諧教育必須協調好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間的關係,使三方教育建構成“目標一致、內容銜接、功能互補、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場,這是實施和諧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從廣義的教育來說,兒童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兒童最旱體驗到教育的地方。和諧教育把家庭教育視為學校整體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教育資源之一。學校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所獨有的優勢,如因血緣關係親近而持有的親情教育,融於日常生活關照之中的隱性教育、營造適合學生個性特徵的微觀環境和氛圍的個別教育,等等。從一定意義上說,學生心中有他人、關心他人的意識,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首先發端並生長於家庭教育之中。指導家庭、幫助家庭建立起有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是學校教育的責任和義務。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教育思想也在改革發展中發展著,產生著新的思想,那就是在改革中立足本國,放眼未來,面向世界,強調和諧社會,進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不難看出改革與和諧是一致的、統一的,教育改革、教育創新,兩者統一於社會發展中。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雲南民族教育論文
語文學科滲透法制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雲南和諧教育論文
雲南民族教育論文
雲南義務教育淺述論文
淺談如何有效建構軍校大學生心理和諧教育機制論文
淺談幼兒音樂教育論文範文
淺論農村社群教育論文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論文
有關高中地理教育論文
關於中小學心理教育論文
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