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關於材料議論文怎麼寫
材料議論文是近年高考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一種作文題型,它巧妙地把閱讀寫作融合在一起,具有限制性和靈活性相統一的特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材料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材料議論文:誠信
誠即誠實,就是忠誠老實,實事求是,不說謊,不虛偽,言行一致;信即守信,就是言而有信恪守信約,說到做到覆行諾言。信以誠為基礎,有誠才有信,離開了誠,就無所謂信。
我有時候也會說謊,《築造誠信森林》後,我現在才知道,說謊就是一個不講誠信的壞習慣,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有一天,在下課的時候,我和金宇翔聽見某同學說他今天帶了40元錢,要買兩輛賽車,一輛給自己,一輛給別人。我和金宇翔都說:“送給我吧!”結果又一節下課的時候,某同學跑過來給了我20元錢。放學後,我就去小店裡買了一輛賽車。回到家,媽媽看見我的賽車,就問我:“這輛賽車是哪來的?”我就說是同學送的。媽媽說“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明天還給同學。”我答應了。但我第二天沒有還給同學。可邵老師卻來找我談話了。
通過談話我知道了原來同學的錢是從他媽媽那兒騙來的,他媽媽還告訴老師是我詐了同學的錢。聽了老師的話我蒙了,事情怎麼會這樣的,立刻我就後悔了,要是聽媽媽的話今天把賽車拿來早上就還給了同學事情就好解釋了。放學後老師打電話向媽媽反映了情況。媽媽狠狠地批評了我:“,你已經長大了,應該懂事了,別人的東西不應該拿,答應的事情就應該去做好,不誠實、貪小,是最大的錯誤,這樣下去,不僅害了自己,也辜負了老師和爸爸、媽媽對你的希望。”從這次教訓我體驗到:金錢可以買到許多昂貴的東西,可它卻買不到“誠信“,因為誠信不是買來的,而是要靠一個人平時誠實守信養成的結果。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
誠信,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一份責任,體現著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的襟懷坦白,體現著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因而,我們必須從自己做起,從小做起,誠信立學,誠信立行,誠信立身恪守誠信。做人如果不誠實,不守信,不僅欺騙了別人,最終也害了自己。我們要意識到必須有一顆誠實,守信的心靈是多麼的重要啊!誠信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若失去誠信,便把一切都失掉了。
讀者們,讓我們手挽起手,讓誠信紮根我們的心靈,遍佈每個角落,使我們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燦爛輝煌!
材料議論文:磨練
意志力是人格中的重要組成因素,對人的一生有著重大影響。人們要獲得成功必須要有意志力作保證。早在2400多年前的孟子,就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話,生動地說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今天我國正處在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的巨集偉目標需要這一代青少年具有火熱的感情、堅強的意志、勇敢頑強的精神,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
中國女排17年後重溫冠軍夢,這是中國青年堅強意志的楷模。那麼什麼是意志呢?心理學認為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和執行的心理過程。
意志力是成功的保證
中國工農紅軍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令世人為之讚歎:爬雪山、過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可是要知道,若沒有遵義會議,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就不能鞏固起來,王明的左傾投降主義不知要把紅軍推向哪裡,正是有了毛澤東堅定有力的指導,紅軍才能完成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略大轉移。後來,在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如:西安事變、皖南事變、重慶談判乃至建國後的風風雨雨,毛澤東都鎮定自若,克服種種困難,化解了各種危機,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立下了汗馬功勞。
材料議論文:教育
近來一本書,讓我感觸極深,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中國的希望在哪裡》。書名很好聽,主要講述的是中國的基礎教育的落後,今後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講述了當今社會需要人才,中國的希望在於對人才的培養。
自從科舉制度發明以來我國教育呈現出日趨完善的境況。科考也受到歷代帝王的重視,因此,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更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人才。
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也說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興國安邦的基礎,是文明傳承的紐帶,是塑造靈魂的沃土。古往今來,“教育為民,教學為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問題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問題,中國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要發展強大,必須要有“具備創新思想的新型人才”人才從哪裡來?當然是教育出來的,這是教育的第一要務,時代需要更新的人才,時代需要創新的教育。
中國的教育日趨完善,那為什麼我們的學校老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
問題在於,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教去學,都是一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這是難以出現人才的主要問題。
在近代歐洲,規模並不大的社會經濟轉型,產生了包括馬克思的一個又一個大家,當代中國的轉型規模還是速度都是世界罕見的,去尚未能看到大師產生的蹤影,屹今已有八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十三億人口的大陸,人才濟濟卻無一人獲獎,中國的希望在哪裡,沒有人才,哪來的希望。
至此我們因該明白,光是“教”或是“育”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兩者結合,這樣才有用。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教育,許多青少年感嘆壓力太大,可是,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教導,國家的重擔,統統被冠以“教育”之名壓在原本一群活潑的有朝氣的青少年肩上殊不知他們已經喘不過氣來了,我不經要想像魯迅先生那樣發出吶喊:“救救孩子!”試想這樣的教育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嗎?
中國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離不開教育,如果把“教”和“育”割裂開來,我們將永遠都不能解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了。
教育由“教”和“育”組成,“教”是言傳身教,授業,解惑“育”是培養,養成人格之事業也,這兩個字必然緊密的聯絡在一起,若,”教”與“育”分開,那教與育的含義就會混淆不清,因為教育的意義為“教授知識,培養人才”,人才造就中國的未來,教育成就希望。
中國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離不開教育,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是中國的希望,只有教育,成才,希望三者互相協調,互相結合起來,才會有中國教育的美好未來,我們的美好未來!
材料議論文題目及作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