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任務驅動 教學模式設計是基於多維、互動式的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相結合 的教學設計理念。針對計算機課程在基礎方面的教育,我國已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納入到了教育基礎體系之中,經過階段性努力,在這一方面已經開始逐步形成模式,並具備一定程度上的規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與實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全文如下

  前言

  在現代社會資訊傳輸手段已經發生巨大變化,電子資訊科技在快速普及著,很多領域中已經圍繞計算機形成具體的工作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學生能夠對計算機進行熟練地應用才能夠為進入社會以及適應社會奠定基礎。所以在進行計算機教學時,針對現有計算機教學的不足進行模式上的改革,對於提升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任務驅動法應運而生,通過這種方式來刺激學生對計算機應用的學習主動性,並培養起與計算機相關的興趣,從而推動這一課程的普及效果。

  一、開展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意義

  與計算機基礎相關的課程已經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在各個院校中開展起來,通過這些課程的開展能夠使得學生具備相關基本技能,為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學習到相關的基礎知識,並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這樣能夠使學生優化資訊素養,具備一定程度的資訊處理能力,不僅如此還能夠促進與這一專業有關的課程及技能的學習。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的具體開展過程中,很多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具體如下:

  1. 學生計算機基礎差異較大

  受到計算機課程自身狀況的影響,對於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隨著地域性的差別,以及教學條件的不同,使得學生在計算機的基礎上呈現出較大程度的差異,很多學生能夠嫻熟的操作計算機,而且已經具備了初級的程式設計水平,但是還有很多學生幾乎不知道計算機的存在,連最基本常識都不具備。

  2. 機械的教學方式,限制學生興趣

  儘管在很多學校中都已經通過多媒體進行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但是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方式變化並不能夠使學生從根本上轉變學習狀態,教學過程的整體狀況依舊沒有改變,教師依然處於對教學絕對掌控的地位,學生依舊是被動的一方。總體來講,教學形式依舊呆板教條,課堂依舊是氣氛沉悶,這不僅會使浪費了多媒體的作用,最關鍵是降低了學生的上課以及學習熱情。

  3. 學校沒有給予充足的課程時間

  從目前的實際狀況來看,計算機專業內容很難在有限的課程時間中完全教授完成,儘管相關教材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精簡,並且針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系統的梳理,使得教學內容深入淺出、條理分明,但是在規定的課程時間中,只能夠勉強將基礎內容講完,這種缺失造成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輕視,從而阻礙進一步學習。

  4. 實驗教學不能夠與就業相匹配

  教學中的實驗內容是建立在課程教學基礎上的,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來加深對課堂內容的認識與體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幾乎沒有時間和空間完成相關的實踐,難以形成成熟的計算機操作素養,從而難以適應就業崗位的需求。

  5. 教學平臺過於單一

  絕大多數情況下,計算機教學只能夠在課堂上完成,幾乎沒有通過多媒體平臺進行互動式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幾乎難以針對相關問題與教師進行交流,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同時也使得教師不能夠及時瞭解學生的具體狀況。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的理論基礎

  任務驅動是以奧貝舒爾在教育方面的理論為基礎,針對教與學辯證關係,對兩者進行科學的結合而形成的一種創新形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使得傳統教學中的侷限性被徹底打破,學生不再把知識的來源侷限於教師,而是以教師為精神領袖,開展積極主動的學習。這種方式有效利用了結果對於過程的帶動作用,使學生在對於結果的追求之下,通過探索和發現,進行學習資源的自行開發,圍繞相關專業課題進行知識的積累,達成相關任務。這種方式將不僅能夠促進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有一個深入的瞭解和深刻的體會,強化學生將知識應用於實踐的意識。

  三、教學模式設計

  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具體設計過程中,需要將任務確定為核心元素,在此基礎上確定定向學習,並針對任務進行全面分解,不僅需要對學習情景進行設計,還要確定學習資源,同時還要制定科學的學習策略,並選擇認知工具,建立管理和幫助環節,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相關學習活動。

  1. 分析學生特徵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整個模式的核心內容,相關的學習計劃以及學習活動都是通過學生來展開的,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分析對學生做到全面系統的瞭解,教師才能夠在相關學習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能夠獲取與自身水平以及相關條件相匹配的資源和任務。調查問卷是最常用的分析方式,除此之外通過摸底考試也能夠對學生做出準確分析,不過通過授課教師能夠了解到的情況最為詳細。

  2. 學習任務的設計

  在任務驅動式教學理論中,學習行動是在特定情境下對相關問題的探索和追尋過程中完成的,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來達到學習的效果。在整個過程中,任務是一切行動的內在驅動力,在這種情況下,使學生完成知識的積累以及能力的鍛鍊。所以對學習任務的科學設計,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起著直接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遵循下面幾點原則:

  2.1 在任務設計時要難易適中,需要以教學目標為基礎進行任務的具體構建。

  2.2 在設計過程中,強化任務的開放性,去除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儘量擺脫單一標準的限制,讓任務不受到概念及理論的影響,需要通過探索才能夠發現任務的屬性。

  2.3 在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習者的實際情況,以及條件和素質,讓學習者能夠對相關知識進行消化,避免學習者的超負荷運轉。

  2.4 要注重任務的發散性,使任務能夠通過多種方式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弱化最終答案的重要意義,強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積極投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經驗來對相關專業知識產生深刻認知,從而提升學生實際應用相關專業知識的能力。

  3. 任務分解

  計算機課程涵蓋著多個方面的內容,因此一個簡單的任務將能夠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複雜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教師能夠對任務進行條理分明的科學分解,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對學習任務有一個系統全面的瞭解,並能夠從巨集觀的角度進行理論上的認知,從而對學習任務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能夠在深入認識的情況下,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方案,更容易對學習任務進行各個擊破式的處理。通過對認知工具的充分運用,學習者將能夠使得學習任務從理論上簡化,能夠對相關任務做出更加簡單明瞭的定義,從而使任務推進得更加容易。幫助和管理具體是指在任務完成的整個過程中,通過幫助以及指點來突破學習環節中的重點以及難點。在需要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人性控制,避免消極情緒在團隊中蔓延。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扮演舵手的角色,對整個過程進行全面把握,使學生能夠行走在正確的學習軌道上,及時對學生進行指點迷津。在這一環節中,將充分體現出學校整體的狀況,以及教師的綜合素養,教師能否徹底且準確的完成角色轉變,是這一環節的關鍵,只有教師能夠發揮出幕後總導演的作用,這一環節的任務才能夠擁有一個成功的基礎。

  4. 設計學習情境

  這種模式的教學特點是需要將學生放置在真實的情景中,這樣一來在學生的認知中,知識才能夠擁有現實意義,從而更容易將學習的相關知識轉變成實踐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營造出一個系統完整情景,使學生能夠將相關知識與情境形成緊密的對應關係,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帶著新鮮與刺激的感覺投入到學習任務中,整個過程也將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從而自然的形成知識體系。

  5. 設計學習資源

  為了能夠對任務進行更加深入的瞭解,能夠使相關的任務設想更加準確,更加符合現實生活的情境,並形成系統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針對教學任務進行具體設計時,應該兼顧到學生需要準備哪些資源,才能夠將學習任務完整的完成,從而使學生能夠擁有豐富的資訊基礎,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獨立自主的針對性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同樣需要教師發揮掌控作用,使學生能夠在有效的資訊環境中,進行學習資源的開發和獲取,從而避免資訊出現汙染的情況。

  6. 認知工具的提供

  認知工具具體是指能夠使學習者的思維空間以及認知範圍得到拓展的一種思維模式或者現代化裝置。在資訊化的時代大背景下,通訊網路是使計算機功能有效延伸的工具,通過這種工具能夠豐富學習者對相關內容的瞭解和認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獲取相關資訊或者資源的渠道將變得更加豐富,不僅如此還能夠幫助學習者完成構建任務以及創新制作。教師也能夠通過對工具的應用,使得需要講述的知識點變得更加形象易懂,從而對學習者起到顯著的輔助作用。不僅如此,利用這種工具還能夠使相關知識的學習更加高效,從而避免了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行為對時間的浪費。最重要的是,這種工具能夠使得學生思維得到有效拓展,同時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能夠從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通常情況下,認知工具不僅擁有知識建模的功能,還能夠進行資訊搜尋,同時還能夠進行管理和評價。

  7. 設計自主學習策略

  這種策略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對自身各種資源及條件的合理分配以及統籌規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才能夠在不受到干擾和影響下,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對認知過程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總體來講,自主學習策略不僅包括建模策略,還有教練策略以及反思策略,同時還有協同策略以及拋錨式策略,隨機進入策略也是其中之一。

  8. 總結以及強化練習

  總結能夠使學生完成對所學內容的回顧和複習,這樣能夠促進學生隨知識的消化,並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要言不煩,儘量做到言簡意賅、簡明扼要,避免總結內容擠佔學生思維空間。同時通過對典型問題的深入探究,以及解決方式的演示,使得相關內容得到進一步強化。

  9. 評價

  總體來講評價不僅有總結性評價,同時還有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是針對相關活動的過程,通過認知性意見的表達,促進相關行為的修正,但是這種方式很難得出確定性結論。總結性評價能夠在活動終結時,針對學生具體表現,進行系統全面的評價,這樣一來能夠使學生或者教師,能夠得到一個明確的認識,並擁有確定性的結論。

  結語

  在教育環境整體改觀的情況下,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使得計算機整個教學系統得到優化,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潛力,使學生能夠形成自主探索和學習的素質,在這種情況下,電子資訊科技將能夠全面普及。
 

淺談計算思維和計算過程的大學計算機課程認知體系論文
中學法制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對策論文
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究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查分析論文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論文
計算機基礎課程論文
關於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大一計算機基礎課程論文
計算機基礎課論文
銀行的業務和作用教學設計
關於計算機基礎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