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論文參考
初中是學生開始對事物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以及開始與自己的理解的重要時期,因此,對於我國而言語文在初中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語文論文範文一: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組合選文策略
初中語文閱讀是擴大學生知識面、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課堂,傳統的閱讀教學文章少而精,學生視野較窄,缺乏對同類文章思考的空間,群文閱讀的出現打破了單篇文字教學的侷限,讓學生從課內走到課外,實現既聚焦課堂又走向社會、家庭的閱讀視野。群文閱讀的課堂需要用心、用智、選對文、選好文才能調動學生的熱情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切實獲益,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組合選文的策略。
一、以作者為中心選文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文學風格,初中語文閱讀可以從教材選定的作者出發,對該作者的文章進行精心篩選,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對作家的文風有更深刻的認知。例如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選了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教師就可以選擇老舍同樣寫濟南的《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賞》讓同學一起學習,看老舍怎樣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濟南,增加學生的寫作技巧。同樣還可以選擇老舍的散文如《北京的春節》《養花》《草原》《貓》等,通過群文閱讀學習,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選文以及名家文風,學習名家風範,積累見識和學識。
二、以“體裁”為中心選文
以體裁為中心選文,把同一體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讓學生了解掌握該類體裁的寫法。文章的體裁無外乎有六大類即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小說,詩歌等形式。語文教師在選文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難易適中同類體裁的文章,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古今中外的議論文雜糅在一起,讓學生了解議論文的豐富性。例如可以將古代名家蘇軾、韓愈、歐陽修等人的議論文、現代名家魯迅、梁啟超、錢鍾書等人的作品以及國外名家的議論文放在一起,以供學生欣賞,同時精心講解其中的一兩篇文章,讓學生理解不同的時代、國別、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風格,從而達到豐富學生視野的目的。
三、以“同文”為中心選文
所謂“同文”就是主題相同甚至題目相同的文章,文學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同文”現象,甚至同樣的題目有多個人寫,但是寫作的角度和內容都不相同。教師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文學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讓經典與經典對話,“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經典的作品總是有內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樣主題的文章,語文教師在解釋文章的過程中,有時也不能把經典文字的意思內涵解釋得十分到位,那麼讓經典“互文”,無疑是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絕妙法則。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寫過《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這便是“同文”中的經典,另外古詩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古人喜歡吟詠同一物件,例如邊塞詩,有一個邊塞詩派,王昌齡、高適都是寫作邊塞詩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齡就有“秦時明月漢時關”“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等詩文。唐詩中送別詩也很多,例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和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同樣送別卻寄託了詩人不一樣的情懷。這些閱讀的經典,無論是針對初中語文古文閱讀教學還是現代文閱讀教學,都有著豐富的作品,出現在課堂上,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體驗閱讀的快樂,提高閱讀能力,同時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群文閱讀組文的方式
上文講了從文章的作者、體裁甚至“同文”方面去選文,是選文的一個思路,但是選出的文章會有很多篇、很多種,怎樣巧妙組合到一起也是初中語文老師面臨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和前人的研究,提出以下幾種組文的方式:
一以“拓展強化”的方式組文
顧名思義,拓展強化就是在一個水平基準線上進行不斷完善,達到不斷強化的目的。比如圍繞社會的話題會有很多文章,也有很多科技、過年、特產、奉獻等話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切合時代的作品,根據已有的教材篇目進行群文閱讀。也可以在上文諸如以作者為中心選擇的文章基礎上,根據文章深度層層遞進強化,也可以補充其他作者類似的文章,交叉進行,補充文章作者風格單一的不足,進行拓展強化。
二以“完善增補”方式進行組文
根據研究初中語文閱讀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型別的文章缺失,例如有關家庭教育、自我認知型別的文章較少。眾所周知,初中生正處在叛逆時期,對自我認知不太明確,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對家庭教育不理解,缺乏對家庭教育的正確認知,此時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完善增補此型別的文章,引導他們正確認識青春期所面臨的各類問題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及優點,正確與家長溝通,表達情感,幫助他們成長。可以說很多作家都以自身家庭故事和自己成長經歷創作,趣味性強,也有很強的教育意義,諸如《傅雷家書》《名人傳》等勵志型作品都可以成為教師的推薦物件,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群文閱讀組文方式靈活,不拘一格,教師可以不同的選文裡自由組合,達到拓展強化、完善增補、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目的即可。但是選文時目標要明確,根據難易程度螺旋上升,切不可超越學生理解閱讀能力之上,否則一些枯燥的文章反而降低學生閱讀興趣,適得其反。群文閱讀是當今語文閱讀教學中創造性的發現,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初中語文教師而言,應當圍繞課程要求和標準,提高自身素質和閱讀面,在選文、組文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素材,選擇名家、經典文學作品,確保文章不難不易、恰到好處、閱讀性強,既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又能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目的,切實落實群文教學為閱讀教學服務的目標。群文閱讀自由性、創造性較強,組文更是千差萬別,這是在浩瀚的文學海洋裡篩選合適的素材,組文技巧上要求很高。筆者在此提出了組合選文的幾種方法,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望學術界多加研究。
初中語文論文範文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在新推出的新課程改革標準中,閱讀教學是變動程度最大、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內容,因此,就證明了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國現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其實際的教學效果並不如我們所預期的那樣理想,學校以及教師並沒有充分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沒有使閱讀教學的時效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現階段的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注重講授教學知識以及集中學習,而忽視對學生語言的訓練和情感體驗,從而就不能有效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阻礙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和推廣,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要能使學生使用普通話閱讀的能力,並且要能夠使學生掌握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來表述自己個人看法的能力,同時要是學生學會辨別各種文章題材並掌握不同型別文章的寫作特點和寫作技巧,以便於在寫作教學中能夠有效運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由此看來,教師的職責就是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為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惑。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仍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採用用一種機械的教學方式,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學校的教學活動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仍然相對落後,缺乏創新性,不能有效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也只是一味地向傳授閱讀知識,不能使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習,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此外,學生們由於受升學壓力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也只是走個形式,不能真心的去感悟閱讀的魅力。
二、有效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有效把握閱讀內容,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仔細把握閱讀教學內容,分析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關係與銜接程度,依據不同的閱讀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學生能夠有效融入語文閱讀的教學中來。眾所周知,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提升學生們閱讀的積極性,增加語文課堂的樂趣,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語文閱讀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在進入閱讀狀態之後,就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對閱讀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2.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
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其性格特徵也十分鮮明。尤其是在理解力方面,每個學生都表現出巨大的不同。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學習效果也相對較好。反之,就會得到不理想的學習效果。針對這種情況,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對學習能力相對差一點的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展現出充分的耐心,使學生有自信地、有興趣地進行閱讀,從而能夠準確把握閱讀內容,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新課改的要求,設計出合理的、科學的閱讀教學方案,閱讀教學方案要與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保持一致,這樣才能有效節約課堂時間,有效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效率。
3.加強教師的綜合素養,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效果理想與否與教師的教學素養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學校要定期請一些教育方面的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使教師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的重要作用不僅體現在教師要採取措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方面,而且也體現在教師要對學生在閱讀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有的指導,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方面。教師的專業素養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應該不斷地進行自我的完善,實現教學相長。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語文教師要採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不得不承認的是現階段我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這需要各級學校部門和教師充分重視起來,在重視應試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素質教育,加強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從而有效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素質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