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以人為本的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國的教育事業必須緊跟形勢,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策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教育當中的以人為本》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國的教育事業必須緊跟形勢,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策略。在教育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是要從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認識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發展需求,“以人為本”注重實現人的自由完成活動和全面自由發展。“以人為本”應該是教育模式的最好方式。同時要正確理解“以人為本”的教育內涵和現實意義,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真正做到教育中的“以人為本”。

  關鍵詞:以人為本;教育事業形勢;重要思想概念內涵

  “以人為本”已經變成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指導思想。這些指導思想不僅包括經濟中“以人為本”,也包括企業中“以人為本”,甚至是管理中“以人為本”,而即使是科技,其中也包含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以人為本”目前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指導思想。雖然“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經被宣傳了很久,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思路知識只是簡單的分析“人”的自然屬性,只是表面化的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那樣的分析只是簡單重視滿足人的物質利益,但是,這樣的做法卻忽視了人所具有的社會性。如果不能完整的理解“以人為本”的道理。那麼在指導教育教學的實際工作中就會出現片面化的理論,因此,無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所以,弄清教育視野中的“以人為本”概念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科學而全面理解教育事業中“以人為本”概念的內涵

  1“以人為本”裡的“人”指的是受教育者,“以人為本”是要以受教育者作為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因此,首先要搞清楚人的本質,人的本質是正確理解“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的首要條件。其次,還要分析“以人為本”中“本”的具體含義,要明白怎樣工作才能把教育工作達到“以人為本”的條件。搞明白這兩個問題是進一步理解“以人為本”概念內涵的重要基礎。所以,研究教育中的“以人為本”要弄清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本質性理論。

  2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論斷表現在多個方面。

  ①人具有自然屬性。

  人是直接地自然的存在物。人具有與其他動物相同的作為自然生物所存在的物理形態、生物特徵和生活本能,其中包括食慾、性慾和自我保護等。

  ②人具有社會屬性。

  人是社會中的存在物,人的社會性本質不是指人所具有的鬍子、血液和骨頭等肉體性,而是指人具有的社會特質”。“人的本質不再簡單的侷限於其作為個人所固有的物質象徵,而是指涵蓋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具有社會生物所應有的形態特徵,包括語言、創造性思維極其各種衍生物,他們往往具有主體性、目的性、交往性和道德性。

  ③人具有實踐性。

  人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的存在物。馬克思的經典理論認為人的本質就是“自由自覺的活動”。馬克思曾明確指出,一個種的全部特性,就被稱為其生命活動的類特性,而人的類特性就是人可以自由自覺的活動。人類的實踐活動就是其自由自覺的活動。人只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改變自身的現狀,才能夠創造更多價值。馬克思所說的“人的類特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一般本性,人的類特性是超越自身生命活動而存在的,人與一般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會不斷超越自身規定,追求自身的生命價值。在分析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理論後,“以人為本”中的“本”的概念含義就明朗了起來。

  3“以人為本”的“本”應表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本”要符合受教育者之所以為人的本質性特點,因此,既要滿足社會性的要求又要滿足人的社會性的要求,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注意尊重人所具有的社會性。另外,以人為本”要滿足受教育者的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人所具有的獨特本質決定了人應該與人所具有的本質相對應,然而對於人的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首先需要滿足衣食住行。所以,在歷史上每個活動的首要階段就是要去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物質資料,就是要開發生產物質生活本身所需的物質。在滿足人們的物質利益需求之後。就要開始滿足受教育者的社會性需要,人的社會性需要表現為人對理想、勞動、紀律、道德、藝術等的精神需要。最後,要促進受教育者發揮潛能和實現自覺活動,具體則包括人的體力、智力、社會素質、能力素質、以及自由個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教育教學中不能簡單的把受教育的物件看成一個勞動者,一個經濟動物。而是應該通過更加全面的眼光把教育物件看成是一個具有奮鬥目標、高尚審美和理想信念的人。因此,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重視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雙方面需求,要培養多方面和諧發展的人,要在教育活動中實現人自由自覺活動和全面自由發展為主的教育模式。

  2教育如何堅持“以人為本”

  1要遵循教育物件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教育物件都存在個性差異。作為具有社會性的人,人的思想是通過參加實踐活動的時候在一定社會關係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人的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會對形成和發展人們的思想產生巨大影響,具體有經濟關係、政治關係、法律關係、文化關係。所以深入分析這些社會關係對人造成的影響,有助於理解教育物件的思想形成過程和其發展的規律。要遵循人在形成思想和發展思想過程中所具有的規律性,只有這樣才會提高教育的效果,也會有利於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長。要遵循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也要根據不同教育物件的具體的身體條件、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因素加強教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由於不同的教育物件對相同的客觀事物存在不同看法,所以其對教育教學工作存在不同的接受方式,所以針對教育教學工作要堅持“對症下藥”的思想。

  2確定教育的目標,選擇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需要考慮教育物件的具體情況。比如:在一次鄧小平理論課的考試試卷中發現一名學生沒有回答答卷中關於鄧小平平理論的論述題,考試之後找到這位同學,他解釋道,因為是他是一名韓國留學生,因此不應該答有關中國政治理論的問題。這件事的發生提醒教育者一定要考慮受教育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在我國,教育物件往往是國家未來的主人,國內所開展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在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關係中進行的,因此,是要服務於社會主義、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所以,教育物件所身處的社會環境應該是要一致的。但是,由於地理,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教育物件所處的社會環境有時並不一致。因此,在確定教育教學工作具體目標,選擇教育方法時,需要針對性的仔細考慮教育物件所處的條件。如果其脫離了教育物件的具體情況,教育教學中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3必須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用“三個代表”思想武裝青年學生的目的是構建學生的精神支柱,要使其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歷史使命,同時要樹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的政治方向和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培養其對於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加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中央的信任。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愛國主義情操、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在現階段的集中體現。

  3結語

  堅持教育中的以人為本可以代表中國人民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為本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歷史復興的重要條件。教育可以決定人生的方向。因此,基於學生良好的教育,其在就必然會擁護“以人為本”的教育態度,一定會以“以人為本”基礎,在教育事業中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十六大”報告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專題讀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2.

  [2]肖川.教育的視界[M].長沙:嶽麓書社,2003.

  [3]易連雲.重建學校精神家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論學前教育的論文範文
論現代幼兒教育的論文
相關知識
論以人為本的教育論文
有關以人為本的哲學論文
試論薪酬管理與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淺析以人為本的居住區公園設計論文
淺析以人為本的高校圖書管理工作
建設以人為本的地勘文化
建立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的高校圖書館管理
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模式
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