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一優秀說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說課稿可以綜合地反映高一語文教師的業務素養和水平,那麼,語文必修一課文的說課稿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必修一《別了,“不列顛尼亞”》優秀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解析:香港迴歸的背景:英國人的到來,使得香港捲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紀,英商來華進行鴉片貿易,賺取大筆財富,換取中國的白銀、絲綢、茶葉和香料。清廷擔心老百姓受到鴉片煙毒影響,決定禁止鴉片的進口。英商方面,渴望在港口加強地位,不受滿清朝廷控制,因此導致鴉片戰爭1840~1842年的爆發。英國船堅炮利,中國戰敗。香港島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簽訂的《南京條約》中,永久割讓給英國。鄧小平同志在接見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的時候,明確地表達了中國政府將收回香港主權的意願,同時,這也是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的體現。

  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輪撤離香港的最後時刻,將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再現在讀者面前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瞭解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徵和結構方式;

  2.瞭解香港近百年的發展史。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培養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

  2.培養在閱讀中篩選資訊的能力;

  3.學習兩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練、概括力強的特點。

  三、德育滲透目標

  1.通過學習第一篇文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導學生認識法西斯的暴行,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重點

  1、欣賞特寫新聞的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新聞的表達技巧,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播放有關香港迴歸的紀錄片和反映納粹暴行的影片,設定好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課文。

  2、通過介紹香港近百年的發展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討論納粹暴行擴充套件至南京大屠殺對於我們人類的戕害,以及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麼樣的教訓。課外查詢一些香港歷史和納粹暴行的背景材料,以輔助閱讀。

  3、分別找一些香港迴歸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聞報道,比較一下寫法的不同。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匯入是播放有關香港迴歸的紀錄片和反映納粹暴行的影片,設定好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課文。

  二、新課

  研習課文

  1、學生聽課文錄音或教師範讀,注意新聞播音的特點,發現並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讀音。

  2、複習新聞知識

  ①什麼是特寫新聞?

  明確: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群眾關心的重要事實的報道。特寫新聞,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於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場,採寫製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訊息文體。特寫新聞側重於“再現”,往往採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生現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在讀者面前。

  ② 新聞訊息的結構:

  明確:

  標題引標、正標、副標 、導語新聞的第一自然段,或開頭的一兩句話,一般稱為導語,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者依託新聞事實的精闢議論組成、主體主體是導語之後,具體展開新聞事實的敘述,構成訊息內容的主要部分。一般新聞經常運用這三要素,有的新聞還有背景,一般說,背景材料是新聞的從屬部分,它無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體之中,有時也可成為訊息的主要材料,這篇課文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3、文章的標題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聞標題更是如此。思考這篇新聞標題的用意所在。

  討論後明確:

  標題有兩層意思。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不列顛尼亞”號在中國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這是現實的場景。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徵著英國殖民統治在香港的終結,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段終被洗雪。標題一語雙關傳遞出中華民族在這種特定歷史時刻的自豪感,同時,此刻所傳遞的情緒又是複雜和深沉的。標題寓虛境於實境,獨具匠心又了無痕跡。本文標題,以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象徵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別了”委婉的口氣中略帶一絲嘲諷,藉以表達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束。主謂倒裝,更能表達情感。這個標題不僅揭示了事件的主題,而且新穎別緻,寓意深刻。

  4、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掌握新聞的結構特徵,理清思路。

  討論後明確:

  導語第1自然段。它告訴我們,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顛尼亞”號離港,這標誌著長達156年的英國統治的結束。導語部分有三個重點,一個是點題,點明瞭英國國旗降落後,查爾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將乘坐“不列顛尼亞”號回國,“不列顛尼亞”號將最後完成接載英國王子和港督撤離的使命,這樣就賦予了“不列顛尼亞”號以象徵意義;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飄揚了156年的英國米字旗即將下降,香港即將回歸;三是導語突出時間概念,為新聞主體部分按時序順序組織材料奠定了基礎。

  主體2-11自然段,可分四層,按照時間順序,具體敘述了英國殖民者的告別儀式。

  第一層第2~3段:下午4∶30,港督府告別儀式第一次降旗。

  港督府告別儀式是英國告別儀式的序幕,地點:港島半山上的港督府。時間:4∶30,降旗。4∶40,港督彭定康離開港督府。

  第二層第4~7段:晚6時15分,添馬艦東廣場告別儀式第二次降旗。

  添馬艦東面廣場的告別儀式,象徵著英國長達156年統治的結束。時間:晚6時15分,儀式開始。7時45分,降旗。

  第三層第8~9段:子夜時分,交接儀式降旗與升旗。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是整個儀式的高潮。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時間:1997年6月30日的最後一分鐘和7月1日的第一分鐘。米字旗在香港最後一次降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與此同時,添馬艦東廣場升起五星紅旗,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香港防務。

  第四層第10~11段:0點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時間:0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離任總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小結:

  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將事件的始末說清楚,通過對四個特定的場景的描述,這篇新聞真實地再現了香港迴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時刻。幾個特定場景中著重描述了3次降旗與1次升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與標誌,英國米字旗的降下象徵著英國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的結束,五星紅旗的升起則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主體部分共有10個自然段,其中有8個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聞發生的現場,以眼睛為“攝像機”,以耳朵為“錄音機”,簡筆勾勒出的清晰可視的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這些儀式的敘述都很簡潔,但都有著歷史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介紹了每一種儀式之後,作者總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突出儀式本身的涵義。另外還有兩段,一個是第4段,交代有關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個是最後一段,作者又一次把歷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對照,深化了主題。作者鄭重地記錄下這一歷史時刻,含蓄地表達了一種祖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時的莊嚴與喜悅的心情。

  板書:

  別了,“不列顛尼亞”

  下午4∶30 告別儀式 第一次降旗

  晚6時15分 告別儀式 第二次降旗

  子夜時分 交接儀式 降旗與升旗

  零點40分 “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5、作業佈置

  聯絡上下文,揣摩下面語句的內涵。

  1.象徵英國統治的“不列顛尼亞”號,與象徵香港迴歸祖國的特別行政區區旗,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啟示人們發現這一儀式的深刻內涵。

  2.大英帝國從上乘船登陸香港,開始了長達156年的殖民統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順利迴歸祖國,參加儀式的英國官員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這是現實的場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強的話,把香港百年曆史的滄桑鉅變凝聚其中,暗含著歷史和現實的對比。

  高一語文必修一《記念劉和珍君》優秀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記念劉和珍君》。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進行今天的說課。

  一 說教材

  《記念劉和珍君》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第七課,是一篇悼念性散文。在文中,作者魯迅熱情的讚揚了愛國青年臨危不懼的反抗鬥爭精神,憤怒的揭露了帝國主義、反動軍閥政府的凶殘,痛斥了御用文人無恥的謊言和卑劣的行徑。文中作者的感情憂憤,愛憎鮮明,具有經典性、人文性的特點。因為新課標強調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整個第三單元的文章都是要幫助學生增長見聞,明辨是非,領悟時代精神和人生意義,《紀念劉和珍君》就成為讓學生關注社會和人生,塑造靈魂和思想的重要一課。

  由於高一學生已經有一些獨立閱讀文章的能力,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理性認識不足,邏輯思辨能力不強,對閱讀較複雜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學生的基礎層次不同,閱讀文章時,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知區域性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所以,依此學生情況,根據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掌握“寥落、桀驁、屠戮、喋血、洗滌、浸漬、菲薄、租賃、殞身不恤、長歌當哭”等詞語的含義。

  2.學會採用勾畫、摘錄關鍵詞語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理清全文思路。

  能力目標

  1.提高理解句子含義以及表達作用的能力。

  2.訓練並培養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德育目標

  瞭解時代背景,領會寫作意圖,準確理解意義深刻的語句、片斷的含義,進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內容,學習劉和珍等愛國青年渴求真理、勇於鬥爭、對祖國有高度責任感等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2.學習文章融記敘、議論、抒情為一體的表達技巧,重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析文章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

  二 說教法:

  學生在學習了前兩個單元的基礎上,掌握了鑑賞詩歌的技巧,鑑賞散文就較為容易,要深入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學會“披文以入情”,也就是由“感”入“悟”的審美方法,所以,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通過播放錄音或教師範讀使學生掌握語句的抑揚頓挫,體味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生通過齊讀、默讀、速讀等整體感知課文.在閱讀中加深理解。

  2.討論法。結合具體文段,給學生設定若干個思考題,指導學生利用文章背景材料、課文下面的註釋發表自己的看法,進一步體會魯迅先生的寫作意圖。

  3.拓展延伸法。介紹當時的一些其他進步文人對此事件的看法,讓學生多角度的去理解文章。

  三 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良好的課堂效果源自學生較好的學習方法。

  1.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己多朗讀,體味文章的感情基調。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救災沉默中滅亡。”

  2. 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最大限度的使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獨特的個性,創造性的思維。如思考“劉和珍”的人物特點,並用自己的話評價她。

  3.指點學生拓展延伸,課外閱讀名人名篇,強化鑑賞能力。

  四 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記念劉和珍君》朗誦錄音。

  五 說教學過程

  這一課我將用2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1.導語設計:課前播放一段學生遊行視訊資料,引起學生興趣。上課後,老師在黑板上板書題目“紀念劉和珍君”,並在“君”字下畫著重號。同學們,你們知道“君”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嗎?”學生思考後回答“君”這裡是對人的尊稱,多用於稱呼比自己品德才能更高的人。文中自然是指魯迅的學生劉和珍。魯迅先生是一代文豪,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卻如此恭敬地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學生為“君”,這是為什麼?由此,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劉和珍是什麼人?就讓我們就從文中找出答案吧!

  2. 介紹作者魯迅及其主要作品。

  3.介紹寫作背景

  4.播放朗誦錄音,指導朗讀,以激情燃燒激情。

  5.熟悉課文內容以後,出示幻燈片:字詞積累。如“寥落、桀驁、屠戮、喋血、洗滌”等。

  6.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要求:①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②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③把記敘劉和珍烈士事蹟的內容理出來,準備複述。

  思考①劉和珍是怎樣一個女性?設計此問題的理論依據,學生與課文之間存在著審美溝通過程,鑑賞主體在溝通階段,主要訴諸情感,而不動用理性,主觀感情移入到課文中產生共鳴,以達到“歸真”心理過程。②三一八慘案死傷200餘人,為什麼作者要寫劉和珍?這個問題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表明作者選材的典型性,以弱女子的剛烈反襯段祺瑞政府的殘暴,讓庸人覺醒;另一方面是為了突出“弱勢群體關懷”道德價值觀,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7.學生回答剛才思考的問題。

  學生講述後,教師歸納:文章中記敘劉和珍事蹟主要在一、三、五段,記了三件事,雖然寫得簡略,但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是“毅然預定”全年的《莽原》週刊板書“毅然”。從這個“毅然”的行動裡能讓我們瞭解到什麼呢?對進步思想的追求,對魯迅作品的熱愛。

  第二件事是參加女師大學潮鬥爭,“不為勢利所屈”,對母校的前塗同“途”“黯然至於泣下”板書“黯然”。在這裡,“黯然”一詞,表現了什麼心情?對學校的前途,對同學的未來深深地優傷。

  第三件事是“欣然前往”執政府前請願而遭殘害板書“欣然”。從這個“欣然”裡又能顯示出劉和珍的什麼品質?熱情、單純、一片愛國的熱忱。

  因此,魯迅先生把劉和珍等稱作“真的猛士”是有這些事實為依據的。劉和珍烈士與楊德群烈士等為國為民,愛憎分明,見義勇為,確實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8.佈置作業:

  ①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

  ② 找出文章中議論和抒情的語句。

  第二課時

  1.依據文章的感情脈絡,理清全文的結構;先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歸納的段落大意,然後發動學生評議,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全文共七段:

  第一段,面對著劉和珍烈士的追掉會,魯迅先生感到無比悲憤,要寫文章來“悼念逝者”板書;

  第二段,想到烈士的鬥爭已經過去,她們已倒在血泊之中,而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依舊存在,為了使人們不忘烈士的鮮血,為了喚起人們的覺醒,更感到有必要寫文章來“喚醒生者”板書;

  第三段,追憶劉和珍的往事,對她奉獻悲哀和尊敬,因為她“為國而死”板書;

  第四段,噩耗傳來,由不信到證實,目睹慘象,耳聞流言,憤怒地揭示我們這個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慘痛根源”板書;

  第五段,從慘案的經過,展示出三個女子的驚心動魄的“崇高偉大”板書;

  第六段,在血的教育下,從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中,看到劉和珍等烈士的“血痕必將擴大”板書;

  第七段,與當局者的凶殘、流言家的下劣相比,中國女性臨難竟如此之從容,得出了我們民族沒有消亡的明證,指出在這一慘案中,人們將看見希望,猛士更奮然前行,由此自然地歸結出烈士“犧牲的意義”板書。

  以上七段使文章構成三大部分:第一、二段是一部分,說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第三、四、五段是第二部分,頌揚劉和珍烈士的崇高品質和鬥爭精神;第三部分是六、七段,指出“三?一八”慘案的意義所在。

  2.剖析文章的第一大部分。當我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結構之後,再來理解文章的語言就比較容易一些了。

  學生細讀第一、二段,讀的時候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一部分裡有兩處提到“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又說“我實在無話可說”,這種矛盾的提法該怎樣理解?

  學生閱讀,相互討論。

  教師歸納:

  3.指導學生閱讀第二部分,學生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大部分,把其中認為重要的一些議論、抒情的語句劃出來,想一想應該怎樣理解這些話的含意。

  學生閱讀、勾畫,教師巡視。學生朗讀自己劃出來的語句,然後共同討論。教師歸納。

  4.指導學生閱讀第三部分第六、七段:如果說第二部分的最後是讚頌之情達到了高潮的話,那未在第三部分就又沉靜了下來總結這次鬥爭的教訓。這一部分主要是議論,學生小聲朗讀。

  學生讀後提出問題討論。教師歸納。

  5.拓展延伸,閱讀一些名家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文章。

  6.小結全文:

  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內容是較深的,要通過反覆誦讀來加深領會。劉和珍等烈士犧牲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有多少有志的青年,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解放而血戰前行、前仆後繼,他們是永遠值得我們紀念的,他們的精神應該擴大到我們這一代,這也是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希望所在。從文章的寫法來說,最主要的是把記敘、議論、抒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記敘是議論、抒情的基礎,使議論、抒情不至於空泛,而議論、抒情又是記敘的深化,使記敘不顯得膚淺,三者結合到一起來運用,就能使文章的主題表達得更深刻,揭示得更真切。這種綜合表達方式也要靠我們細心閱讀去領會。

  7.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紀念劉和珍君

  魯迅

  “毅然” 追求思想進步,熱愛魯迅作品

  劉和珍 “黯然” 關心學校前途,憂傷同學未來

  “欣然” 熱情單純幼稚,愛國熱忱強烈

  第二課時略

  教學效果預測:在新課標教育理念下,從以下幾點可見這堂課的效果:① 突出了新課標以“學”為主,而不是傳統的以“教”為主,從複述故事到板書設計,從質疑到評價,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② 使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終身教育的需要。使學生樹立了“以人為本”、“以天下為己任”的價值觀。

  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優秀說課稿

  說教材

  《荊軻刺秦王》是《戰國策》的名篇。課文記敘了荊軻刺秦王的過程,再現了荊軻獻圖和血染秦廷的壯烈場面,塑造了一個扶危濟困、助弱鋤強、視死如歸的俠士形象。

  《荊軻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二單元第二課的講讀課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著很高的藝術成就,對於學生了解先秦文學,體悟中華文化的精華,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文言文教學要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同時,根據本課人物形象個性化描寫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培養學生翻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誦讀質疑、自主探究、合作解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習荊軻的忠義正直、英勇愛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教學難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說教法

  文言文教學應重視感悟、薰陶和積累。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本課教學主要採用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探究法等。

  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參照註解勾畫圈點法,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說教學過程

  1. 匯入新課。

  “斬首行動”是現代戰爭中常用的一種軍事手段,其核心是斬殺敵方最高軍事指揮首腦,藉以瓦解敵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美國就使用了這一手段。而戰國末期勢單力孤的燕國,使用過這一手段。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場驚心動魄的歷史場面吧。本課以此匯入,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 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a. 引導學生了解故事背景以及《戰國策》相關知識。b. 指導學生朗讀,指導學生參照註釋,圈點、勾畫、思考,理解課文大意。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完成課後練習。以此突破教學重點。c. 探究荊軻刺秦王的過程。瞭解行刺的緣由,認識荊軻“言必信,行必果”的俠義精神。藉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理解人物的形象,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3. 深入理解,朗讀背誦

  朗讀並背誦易水訣別一段,結合課後練習,引導學生探討景物描寫與音樂描寫的渲染悲壯氣氛的作用。探討課文中所展現的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充分體會人物的性格。

  4.課堂小結

  多角度的描寫,有利於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來。本文通過環境描寫、音樂描寫、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生動地刻畫了荊軻這一勇武、俠義、果敢、忠義的人物形象。

  5. 佈置作業

  蒐集課文中的省略句並補足省略成分,根據課後練習,探究荊軻刺秦王的行為,正確評價荊軻的行刺。

  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行刺的緣由:“言必信,行必果”的俠義精神 行刺的準備:白衣冠——荊軻剛烈勇武

  行刺的過程: “顧”“笑”“前”——超人的膽識和非凡的氣質 行刺的結果: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

<>的人還:

人教版平均數教學說課稿
粵教版科學說課稿
相關知識
高一語文必修一優秀說課稿
高中語文必修一預習教案
高一語文必修一古文預習資料
高一語文必修一內容怎麼預習
高一語文必修一作文素材彙總
高一語文必修一必背課文集錦
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集錦
高一語文必修一成語集錦
高中語文必修一二文化常識彙編
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文言知識梳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