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美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楊振寧教授在比較中美教育時指出:“美國的教育比較重視啟發式,中國的教育比較重視灌輸式。”那麼我們該如何寫有關中美教育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美教育差異比較》

  摘 要 楊振寧教授在比較美中教育時指出:“美國的教育比較重視啟發式,中國的教育比較重視灌輸式。”那麼,在教學方面中美之間到底有哪些具體差別?這些差異又有那些利弊?本文會從中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和闡釋。

  關鍵詞 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中美差異

  一、基礎教育

  中美兩國的教育有著極為不同的傳統,中國的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積累和灌輸,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注重對知識的掌握和繼承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相比較,美國則更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質疑、批判精神,注重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

  美國中小學生的課時非常少,課外作業是有時間限制的, 週末一般也不佈置作業,如果某一門功課作業佈置過多,該教師可能被學生或學生家長依法控告。美國中小學生所學課業知識在這個階段要少於中國中小學生,中國初中二年級數理化課本的知識程度與美國一般同類學校的初中三年級持平,美國的高校和中學都推行學分制、選課制和主輔修制,課程實行綜合化, 理論聯絡實際,抓好第二課堂,使學生們有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比如在語言教育方面,美國學校著重培養孩子的自我認識及語言能力,老師經常會出一些討論性的題目,要求學生結合實際寫作業,比如:你長大後想做什麼?要求根據該行業的特點,詢問從事過該行業的成人,寫出一篇真實可行的報告,然後在課堂上講述。所以大多數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在演講及與人交往上更勝一籌。我認為最理想的教育是將中美兩種教育模式的優勢相融合,使我們的孩子既有很好的基礎又有很高的創造力。在中美教育差異中,最明顯的還是教育觀、知識觀的差異。譬如,到底什麼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基礎?我國教育的“基礎”是指,大腦在獨立於計算機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儲備知識,儘可能快地提取知識,因而中國學生的大腦在這兩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訓練。美國教育的“基礎”是指,大腦在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前提下,放棄發展那些屬於計算機的工作領域所需的能力,只發展那些屬於計算機無法工作的領域所需的能力。在利用和開發大腦的內在功能上,中國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利用和綜合外界的各種資訊以及擴充套件大腦的功能方面,美國的教育則更勝一籌。因此,在閉卷筆試的考試形式下,美國學生比不過中國學生,但是,在可以隨意使用各種資訊工具的現實研究中,中國學生就遠遠比不上美國學生了。

  二、高等教育

  美國的高等教育重視綜合素質培養,主要表現在對學校課程的設定上。美國的許多大學都曾開設“九十年代大學生活”課程,其作用類似於國內高校的“生活導論”課和“思想品德修養”課,內容則有異有同,包括大學教育的作用、校園生活方式及生存技能等。

  美國各大學開設了各種課程,每門課程規定相應的學分和任課教師的具體要求。每學期選修哪些課程,完全由學生自己來決定。美國對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習只規定必須達到的學分總量,沒有入學考試、修業年限、年齡等方面嚴格規定,只規定在校學習的最長年限,至於學分在哪個學年完成則由學生自己決定。

  中國的高校招生主要以高考成績作為錄取依據。我國的高等教育,本科大多數是四年制,有少部分是五年或六年制。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還或多或少地受到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尚有許多管理原則和制度不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與我國的高等教育相似,美國的本科也是四年制。不同的是,其課程設定在前兩年是基礎課程的教育,後兩年才偏向於專業方面的教育。美國高校在學期的設定上與國內不盡相同,有的是一年兩個學期,與國內類似;而有的則為一年四個學期,一個學期只有十週左右。在學分制下,學生的學習週期和老師的授課週期都大大縮短,使得課程的安排顯得更為緊湊,專業性更強,並且每個學期內學生負擔的課程數相應減少。這樣的安排有利於減少課程與課程之間在時間上的衝突,便於學生儘可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在一段時間內把精力集中到少數課程上也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

  美國大學的輔助教學活動豐富多彩,成龍配套。學校組織的各種型別的討論課很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們獨立思考,深入鑽研,又可以相互學習交流。各種學生俱樂部活動內容生動活潑,刺激了個人志趣愛好的發展。各種學術講座繁多,大都是美國學術界知名人物的報告,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美國大學是入學容易畢業難,一是課外作業特別多,老師講課很精,大量的是讓學生課外自己去閱讀、思考、寫文章,完成各類作業。而且平時學習與作業情況,老師要作為評價學生每學期總成績的重要內容,學生們是一點也不敢怠慢的。二是考試特別多。各學科幾乎每週都有考試,稍不留意,考試就會出麻煩,將影響到綜合成績的高低。

  美國的大學是分等級的。名牌大學不僅學費較高,而且學生質量也比較好。名牌大學學生的特點就是特別有志而勤奮。美國的一般普及類大學的情況則有所不同。人們靠競爭生存,靠自己的能力生存。所以美國的孩子從小就培養起了什麼事都靠自己的習慣,讀大學也是靠自己打工、貸款,很自立,他們從不依賴父母活一輩子。美國大學對教師水平或業績的評估,非常重視學生的反饋意見。如果大多數學生對教師不滿意,就會直接導致教師下崗。所以,在美國大學任教很有危機感,如何既要講好課,又要嚴格要求學生並使學生滿意,這的確是門學問。

  美國教育較注重自學。教師講的內容與教材上的差異很大。到博士這個層次,上課時大部分時間用來討論,教授的作用是引導,討論主要是讓你對讀過的內容提出看法,作出批評。在研究生碩士這個層次上,他們很重視寫,一般說來,每週看完閱讀材料後要寫5-10頁的小論文。如果是比較大的討論課程,每學期至少要寫兩篇25頁左右的論文,主要是對所讀文獻進行評論,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對於中國教育的啟示

  美國的教育注重廣而博,中國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國的教育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國的教育注意培養學生嚴格、嚴密、嚴謹精神。從發展創新能力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學生容易偏於自我約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錯而習慣於固守規範。我們應該看到,美國是在創新有餘而基礎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礎來補不足。我國的情況卻是與美國恰恰相反,我們是基礎有餘而創新不足,因而我國教育的完善必須以抓創新來補不足。

  美國的大學教育很注意個人能力的培養,善於調動個人學習研究的潛能,利於人才的發展和脫穎而出。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會文化內涵,適宜美國今日社會的教育方法或教育體制並不一定適應於中國現在的社會。因此,不同國家的教育比較必須基於社會文化背景的比較。正是由於社會環境與文化傳統的差異,構成了不同國家、不同社會的教育差異。美國的教育傳統是與美國的文化傳統相一致的,同樣,中國的教育傳統也必然根植於中國的文化傳統。如何探索出既能適應中國社會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華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研究的難點。通過交流我們可以瞭解了彼此的長處和不足。把中國人的含蓄和美國人的開放,中國人的刻苦鑽研和美國人的創造精神,中國人的腳踏實地和美國人的浪漫、富有想象力結合起來。將不失為現代化教育的良好方法。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教育一定會取得更加重大的成功和突破。

  參考文獻:

  [1]楊振寧.楊振寧教授對中美教育的比較反思[J].復旦教育,20002

  [2]劉黎,趙德龍.中美高等教育之比較[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43

  [3]郝雲龍.中美高等教育之比較及其啟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6

  [4]孫萊祥,周洪林.贏在起點,輸在終點―對我國傳統教育教學太重基礎的反思[J].中國大學教學,20022

  作者簡介:何 娟1989-,女,湖北宜昌人,碩士,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中美教育觀對比論文
中等職業教育淺析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中美教育論文
淺析中國教育論文
淺談情感教育論文
淺談中學教育心理學論文
淺談中國教育問題的論文
淺談中學教育管理論文
淺談中國教育公平的論文
淺談中英教育對比論文
淺析高校音樂審美教育論文
淺談中學數學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