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差異淺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家庭教育對於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由於中美兩國社會制度,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等方面的不同,也給家庭教育孩子的觀念帶來很大的不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美兩國家庭教育之對比》

  [摘要] 眾所周知,如今的世界已經不再是以前那樣發動一場戰爭就能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世界了。贏得激烈競爭的關鍵在於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特別是一個國家的科技與教育實力。而教育又決定著科技的發展。也就是說教育實力是關鍵的關鍵。作為教育的一部分,中國的家庭教育也與美國有所不同。兩者的對比,或許可以給中國的家庭教育一些啟示。

  [關鍵詞] 家庭教育 教育目標 教育內容 教育方法

  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存在問題,而且在進一步深化。雖然中國政府正在努力進行教育體制改革,並初見成效,但形勢仍然嚴峻。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教育體制,如美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獲得了豐富寶貴的經驗,其對中國教育潛移默化的作用正逐漸被國人所接受。在此,筆者通過對中美兩國家庭教育的對比,希望對中國的家庭教育有所啟發。

  一、家庭教育目標

  1.中國家庭教育目標

  在古代中國,人們對教育高度評價。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維持自己的統治,統治階級試圖建立原始教育體系。如果人們在考試中獲得優異成績,他們將實現成功。這一被統治階級直接認為是“權力、金錢和至高無上的社會地位”的做法,大大地吸引了廣大人民。雖然並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但從一般人看來,知識分子意味著未來可能成為政府官員,因此,人們尊重知識分子。至今為止,知識分子仍然受到尊重,中國的家長們經常以他們為榜樣鼓勵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繼續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例如,考試仍然是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雖然中國教育的目標是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但由於一些必然的因素,中國學生不惜犧牲自己的娛樂休閒時間,努力學習,因為他們認為受教育的目的僅僅侷限於在考試中得高分。中國人喜歡通過考試來判斷學生,他們認為高分等同於高智商。另外,對於證書的盲目追崇,使得個人能力通過證書來體現。例如,大多數中國公司的招聘廣告就明確規定證書的重要性,一紙證書將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另一方面,教育資源的有限性決定著受教育者對教育的關注程度。激烈的競爭導致中國家長們不得不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努力學習,以達到得高分的目的。這也是大多數中國學生感到學業過重的真正原因。

  2.美國家庭教育目標

  美國是一個只有200多年曆史的新國家,今日美國的繁榮與富強是建立在過去改革和動盪的基礎之上的。在美國,只要你有能力,就沒有必要用證書來證明的,這一做法被美國人代代相傳。美國人認為,無論你來自哪裡,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無論你從哪所學校畢業,人人的機會均等,人人都可以成功。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中國來說,美國人口少,美國學生面臨的競爭就少很多了。這也成為美國人對教育不斷追求的最美好的佐證。

  那麼,美國的教育目標是什麼?前總統克林頓簽署了一項有關美國教育目標的法案,相關內容為:美國所有成年人應該為國家負責,具備文字和閱讀能力。所有的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家長幫助培養孩子們的情感和智力的發展,幫助培養孩子們的社交溝通技巧。美國的家庭教育目標與國家教育目標是一致的,他們的家庭教育全面、切實,而並非僅僅僅侷限於學校學習到的知識。美國父母主張孩子應該學會跟上主流社會的步伐,注重減輕兒童的成長壓力。綜上所述,美國人有信心將他們的教育目標變成現實。

  二、家庭教育內容

  1.中國家庭教育內容

  教育內容,從根本上源於教育目標,而隨著不同的家庭教育目標,中國家庭教育內容必然不同於美國。在中國,進入哪一所學校在人的一生當中至關重要:進入一所大學,尤其是進入一所名牌大學,在某種意義上,就意味著一個美好的未來。因此,從小學起,中國學生們就為將來能夠進入一所好的學校而努力。然而,中國人口眾多,有限的教育資源就為中國學生們造成了激烈的競爭局面。無論能力如何,分數才是成功的關鍵。這就迫使廣大教師和家長為孩子們創造出更多的學業壓力。而所謂的學習,也不過是一些英文單詞、一些數學公式和一些歷史故事的記憶。如果學生努力,在考試中獲得高分是不難的。相關主要學科有:語文、英語、數學、化學、物理、生物、地理、歷史、政治等等,這些學科就構成了現今中國的高考制度。而其他一些學科,例如,音樂、美術等則被認為是副科,大多數家長認為學這些學科是沒用的,浪費時間。據我所知,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的,書本知識幾乎佔去了他們所有的時間,他們沒有時間鍛鍊,沒有時間接觸社會,嚴重睡眼不足,過度的課業負擔使他們遠離大自然,遠離童真。諷刺的是,家長為孩子們安排一切學習計劃,孩子則成為計劃的實施者。成績成為調節家庭氣氛的焦點。如果孩子取得良好的成績,家中一片歡喜;反之,則一片黯然。

  2.美國家庭教育內容

  在美國,人們普遍認為:教育目標就是賦予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各種各樣的展覽、頻繁的體育比賽、精彩的慶祝活動等等,都將成為孩子們的教育內容。家長鼓勵孩子們參加任何合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例如,回家後,美國家長不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相反,孩子們必須承擔類似洗碗、洗自己的衣服等家務勞動。如果孩子們不情願,家長將會以勸導的口吻告訴他們,家務勞動不是他們的主要職責,重要的是其中體現的學習精神。正如中國一句古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美國家長鼓勵孩子們儘可能地多讀書。然而,美國父母比中國父母做的好,他們不用支付孩子們的旅行費,孩子們自己也能通過兼職掙錢。美國大學生也是一樣,有些學生通過獎學金或自己掙來的錢交付學費,幾乎沒有學生不出外工作的。從表面看來,這些現象是不正常的,但這也是美國教育的精髓所在。通過參與各類社會活動,美國孩子們不僅豐富了他們的學識,而且變得越來越適應社會。中國人普遍認為,美國家長對孩子不負責,孩子們不應該自己為學習承擔任何責任,所有的一切應該由父母承受。

  假設繪畫成為中國高考的一項內容,那麼那些善於繪畫的孩子們將不用擔心害怕高考;如果我們的教育目的是發揮孩子們的長處,那麼中國孩子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三、家庭關係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1.中國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由於社會傳統因素,中國的家庭關係不同於西方國家。在古代中國,子女對父母無條件地服從,即他們應該孝順父母。人們普遍認為:孩子缺乏經驗,而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們應該跟隨自己的步伐,仿效自己。當子女與父母需要討論時,父母總是一帶而過,並直接為孩子們做決定,因此,孩子們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權利和自由,也沒有權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時候的父母往往就像一位獨裁者,令孩子們不太滿意。相關研究也證明了這點:在常州,約54.4%的孩子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在湖南省,約有34%的孩子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不喜歡他們;在北京,問卷調查表明,70%的孩子不敢違背自己的父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最終滲入到教育中,中國父母認為孩子是脆弱的,應該永遠保護他們。

  2.美國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在美國,“平等對待孩子”的觀念深入人心。無論孩子多大,父母永遠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問題,並尋求建議與意見,可能最後還是父母為孩子做出決定,但至少他們聽取了孩子們的觀點,這一方式讓孩子們有種參與感與自主感。當孩子難過時,父母陪伴並安慰他們;當孩子獲得成功時,父母盡其所有表揚他們。然而中國父母的做法呢?當孩子得獎時,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孩子將會驕傲自滿,停止進步,從而他們吝嗇地給出讚美;當孩子有心事時,父母認為相比學習,心事不重要,從而要求他們不要分散注意力,好好學習,很少關心孩子。

  四、結論

  眾所周知,經濟競爭、政治競爭、文化競爭等國際性競爭日趨激烈,這些競爭不像20世紀上半葉,通過發動一場戰爭就能征服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要想在競爭中獲勝,關鍵是綜合國力的增強,而教育和科技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並最終由教育和科技決定。教育是重中之重,一般意義上說,西方國家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國來說,更科學、更具體。然而,不同的教育目標、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教育內容將導致不同的教育效果和教育體系。相比中國學生,西方國家的孩子們更喜歡與同伴在一起,他們富有創新、富有冒險和探索精神,他們有著很強烈的自我意識,而中國學生就比較單一固定了。可喜的是,中國政府目前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正在通過一系列改革改善中國的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孫培青.中國教育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2]魏嘉琪.美國中學生報告.作家出版社,2002.

  [3]王天一,夏之蓮,朱美玉.外國教育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4]黃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王逢鑫.英語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中日教育差異論文
中美教育差異論文
相關知識
中美家庭教育差異淺析論文
論中美家庭教育差異的相關論文
中西方教育差異淺探論文
探討中西方家庭教育差異論文
中美教育差異相關論文
中美教育差異研究論文
淺談中美高等教育差異論文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較論文
中西方教育差異相關論文
中西方教育差異對比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