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創新類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創新教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創新初中語文教學的方法

  [摘要]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尤為重要。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需要巧妙、有機地滲透創新教育。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創新教育這一見仁見智的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創新 語文 教學 應用

  一、轉化教學觀念,實施創新教育

  傳統的教學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絕對正統的課本教育,知識傳授僅侷限於課本,就課論課,所以習題答案都以教師為標準,課堂上教師一個人主宰,教師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充當“傳聲筒”角色,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提問成了教師的專職,回答成了學生必須履行的義務。特別是初中生,他們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的答案不完全一致,總怕出差錯,久而久之,課堂教學成了教師唱“獨角戲”,無論教師怎樣在課堂上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學生頂多欣賞一下教師的口才聽聽課,這樣的課堂教學實際上不但不能讓學生終身受益而獲取東西,而且讓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為了改變教學中這種不盡人意的現狀,初中語文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轉化教學觀念。只有轉化教學觀念,創新教育才得以實施。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1化“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2化“重分數”為“重能力”。3化“學答”為“學問”。4化“一言說”為“群言說”。

  二、改進教學手段,激發創新潛能

  傳統的語文教學,就是三尺講臺,一支粉筆,一位老師,數名學生。近年來又多了塊小黑板,伴隨著教改的轟轟雷聲又多了幻燈片、投影器、錄音機,這一改革為課堂增色了不少,但一味地面對投影片那幾種永恆不變的顏色,時間一久,也會覺得索然無味。隨著資訊科技的大沖浪,電腦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電腦在教學中的體現主要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旨在通過這種緊扣時代脈博的手段,優質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詩詞學習,一味空講情感、韻味,學生會覺得抽象、空泛,從而無從把握。但若用一些精緻的畫面來展示詩文,用如泣如訴的音樂來營造氛圍,用飽含感情的朗讀來作範讀,作引領,那麼學生就容易入情、入景、入詩。藉助多媒體可以在各個空間自由往來,使學生的創造思維隨著多媒體的介入在時空中縱橫馳騁。每個學生都有創新的潛能,在多媒體教學中都得到激發。

  1.創設意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顯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引發了學生極大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學習便成了一種輕鬆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在教學《安塞腰鼓》一文時,本人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安塞腰鼓在大型活動中演出的錄影,把學生帶入那粗獷、雄渾、鏗鏘激越的安塞腰鼓的演出,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喚起學生強烈的探索慾望。

  2.激發情感,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藉助影象烘托、音樂渲染等手段,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寫情境,便能使學生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觸在一起,入境生情,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越深刻,對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徹,更能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

  3.啟發想像,培養了創造性思維

  想像是創造的先導,是模仿到創新的階梯。但由於受尋求“唯一正確答案”的驅使,學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像力越有限。電教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表象,以激發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為學生想像的馳騁提供廣闊的天地,積極主動地思索。

  三、改變課堂模式,培養創新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教一篇課文常常是六大塊: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課文分析、總結中心、寫作特點。千篇一律,這些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毫無關係。這樣時時處處控制了學生思維,總拘泥於固定的框架,導致了教師說得頭頭是道,而真正聽、說、談、寫能力方面的訓練內容則顯得蒼白無力,教師一時口舌快活,而學生裝做“霧裡看花”。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根據“目標明確,量度適中,節奏合理,方法得當”的基本要求,吸收目標教學和嘗試教學的精華,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初步探索出“目標嘗試式”的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新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教師適當點撥或引導學生再探究、尋找到結論,發展智慧,使課堂教學過程由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強行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向教師積極啟發誘導,學生主動獲取探究的過程轉變,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特色,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轉變學習方式,提升創新意識

  傳統的學習方式以被動性、接受性為主要特徵,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教師們慣用的教學方法,這就導致了學生的主體性喪失,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是有待點燃的“火把“。他們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動探究知識的願望,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合作交流,從而拓展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1.注重自主學習

  沒有自主性就不會有獨創性,所以教學活動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學活動應貫徹“主體參與”的教學原則,給學生更多實際鍛鍊的機會,計劃讓學生先定,書本讓學生先讀,問題讓學生先議,規律讓學生先找,習題讓學生先做,小結讓學生先說……要鼓勵學生敢想,更要推動他們獨創的樂趣,學生的創造思維才具有價值。

  2.倡導探究學習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探疑、解疑就是探究的過程。發現和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科學是極富創造性的,其最基本態度之一就是質疑,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3.實施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方式能夠通過協商、討論等方式集思廣益,便於學習者瞭解他人的觀點,從而產生碰撞並生成思想火花。

  陶行知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初中語文教學需要不斷探索,激發學生創造性地探究,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

  篇2

  淺談創新設計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的對策

  【摘 要】提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創新設計初中語文提問十分重要,教師應緊抓教學重點與目標,從多個角度出發設計問題,確保提問的有效利用,發揮提問的最大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施高效教學。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簡單闡述瞭如何創新設計初中語文教學提問。

  【關鍵詞】教育;語文;初中;提問

  前 言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主要是通過提問來實現的,好的提問具有明顯的帶動效果,能夠推動教學的順利進行,使課堂教學卓有成效。良好的提問設計有助於課堂和諧氣氛的營造,為課堂教學灌注活力與新鮮感,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應瞭解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進行提問設計,提高提問的有效率。

  一、提問環節中的不足

  一忽略評價與總結。提問環節中,教師容易忽略評價與總結,使回答問題的學生積極性受挫。因教師需要兼顧全班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還需分散一些注意力在其他學生身上,注意其他學生是否有認真聽,若有走神、開小差的學生,教師通常會轉移注意力,導致回答問題的學生不知道要怎麼應對,被中斷的回答又要怎麼繼續,更不用提總結與評價了。因此,在提問設計之前需明確一點,即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保護並激發學生積極性。

  二重複。重複提問的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生的頻率較多,一些教師會習慣性犯錯,重複提出同樣的問題。在課堂中,重複之前已經提過的問題不但不利於把握教學的節奏,學生也會感到單調乏味,重複的給出相同的答案,而不對教師提問進行深入的思考,不但是對有限教學時間的一種浪費,也使教學的效率受到影響。

  三過多。不少教師存在一種顧慮,即擔心自己講解的不夠透徹,學生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於是以大量的提問來確定。過多的問題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學生面對過多的問題也無法進行認真的分析與思考,導致學生的回答最後變得機械化,毫無營養。因此,提問需重質重量,找準切入點設計問題,提高提問的優質與有效,發揮其作用,對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行培養。

  二、創新方法

  一挑戰性提問設計。

  在課堂教學中,直來直去的教師一問學生一答的方式成效並不理想,學生在這樣的提問方式下做出的回答並未經過思考,問題沒有挑戰性和啟發性,學生興趣缺缺,久而久之便只是機械的作答。因此,教師在提問設計環節應注意加強問題的挑戰性,減少直來直去,增加問題的啟發性與靈活性,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改善教學質量。以《小桔燈》的提問設計為例,作者問小姑娘家裡還有什麼人時,小姑娘說到了她的爸爸,說是去了外面,具體去了哪裡卻沒有說,文中用了一個省略號,有一種欲言又止的感覺,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設計問題,向學生提問小姑娘為什麼欲言又止。一些學生認為小姑娘不知道爸爸具體去了哪裡,一些學生則持反對觀點,教師可讓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再對學生的觀點進行引導與總結後,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對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深入的理解小姑娘欲言又止背後的原因,更好的體會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樂觀向上的態度,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難點與重點。通過增強問題的挑戰性,使課堂提問有價值有效果,保證教學的質量。

  二科學性提問設計。

  提問需緊抓重點,並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從而有效的提高問題設計的科學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對教材做深入鑽研,在心中梳理好教學內容,如教學的重點、難點、目標等,以對教材的充分掌握為基礎設計問題,有的放矢的在課堂中將問題提出,緊扣重點,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激發。在問題設計中學生的思維水平也是教師需要考慮到的一項重要內容,問題設計過於簡單,學生無需開動腦筋,自然也興趣缺缺,提問的意義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問題過於艱深超出學生能力範圍,學生積極性受挫,也使教學變得生硬,不利於課堂氛圍的營造。所以,在提問設計中需對問題的難易有所把握,保證提問不會因喪失意義變得毫無價值。以《最後一課》的提問設計為例,在梳理了文章的結構與內容,讓學生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後,教師可緊扣重點設計問題,用粉筆寫字並不難,特別是對於教師來說,每天都要寫,應該是很熟悉的,而在文中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在黑板上寫字的動作卻是非常的吃力,甚至用了渾身的力量,這是為什麼呢。文章中的這一段描寫有其思考價值,緊扣文章中心,以這樣的設計能夠激起學生思考。在對文章內容有所理解的基礎上,不少學生分析了韓麥爾先生的心理後便能得出大致的答案,理解人物這一小小的動作中所蘊含的內心情感,有效的推進了教學的深入。

  三趣味性提問設計。

  在教學中增添趣味性是最有效的改進方式,能夠強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的動機,使學生能夠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面對教學,可以說,興趣是有效的激發劑,能夠促使學生去探索知識。從驚奇和疑問的角度出發設計提問,增加問題的趣味性與懸念性,有效的誘導學生投入其中。初中學生好奇心重並且有著較為活躍的思維,能否引導得當十分關鍵。以《童趣》一課的提問設計為例,教師可在正式授課之前提問學生在年紀小的時候覺得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學生紛紛說出自己小時候最熱衷於做的遊戲和事情,教師再具體提問是否有哪個學生跟教師一樣會盯著螞蟻玩一個下午的。在課前的一小段回憶式的討論後,教師即可引入正題,以第三者的角度將文章的內容用自己的用語言講述出來,抓住童趣中一些有趣的點來講述,一些學生邊聽邊產生了疑問,教師可將學生的問題集中起來,告訴學生剛剛所講述的小故事來自於今天所要學的課文《童趣》,讓學生帶著問題跟隨教師的腳步學習《童趣》一課。學生在回憶自己的童年後進行《童趣》的學習,更容易理解那種天真爛漫的童趣。

  參考文獻:

  [1]陳廷懷 .讓提問成為語文課堂的一道亮麗風景 -- 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思考 [J].教育界,201508:93.

  [2]周靈 .投“石”衝開水底天--例談初中語文課堂主問題設計策略 [J].現代語文,201501:48-50.

 

初中語文創新參考論文
初三歷史教學隨筆
相關知識
初中語文創新類論文
小學數學創新類論文
初中學生創新能力評語
考研英語創新類範文作文怎麼寫
關於創新議論文題目高中精彩文章
初中生班級管理論文
初中數學的教學論文
初中數學教學小論文
初中計算機教學論文參考
有關於企業文化創新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