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之興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提起歷史,人們的普遍印象是:死記硬背,與現實聯絡不大,是無用之學。其實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歷史課程絕不是照本宣科,講一些陳年往事,應付考試而已。作為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考慮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這些問題。特別是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歷史教學效率,這是教學中經常深思的問題。
一、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希臘哲學家帕拉圖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樂知者,樂知者不如好知者。”瑞典心理學家皮亞傑更明確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可以說,古今中外無數學者等都將興趣作為學習成功的第一要素。
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對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高中生對某一學科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培養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使高中生樂於學習,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之一。
在多年的教高中生涯中,我深刻體會到學習興趣的重要。常聽高中生埋怨學習太辛苦,對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只是迫於考試升學的壓力,才不得不拿起枯燥的課本學習。這樣的學習,毫無趣味且動力不足,過於被動,更與新課程的理念相悖,新課程提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是要培養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誠然,我們不能改變以考試分數作為指揮棒的升學制度,但我們能否在屬於自己的課堂中給高中生帶來一點學習的樂趣呢?
二、講究開頭,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高中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使高中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如我在講第1課《歷史告訴我們什麼》時,這樣開頭:“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或讀過許多歷史故事,看誰能講出秦始皇、曹操、秦檜、劉胡蘭分別是什麼時期的人物?他們是怎樣的人?”這一問題的提出,頓時激發了高中生的興趣。我先後叫了幾個高中生來回答,但他們的答案都不夠準確。這時,我先指出了以上人物分別屬於那個時期,在高中生聚精會神地聽時,我板書第1課課題《歷史告訴我們什麼》匯入新課:“歷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劉胡蘭,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遺臭萬年,象奸臣秦檜,長跪地上向人民請罪。”這時我指導高中生看課文《劉胡蘭》、《秦檜》的插圖,進而激勵高中生:“我們學習了歷史,就應懂得怎樣做人。我們應當做像劉胡蘭那樣的人,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氣節,將來才能為建設祖國多作貢獻。”這樣的開頭,激發了高中生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引入歷史故事, 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調動高中生學習興趣
要使高中生對歷史課產生濃厚興趣,歷史教師就要在授課過程中善於挖掘教材中富有趣味性的知識點,必要時引用課外資料,圍繞教學重點,精心設計,合理剪裁,將其融入整個教學過程當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富於知識性、故事性和趣味性,這樣做必然會深深吸引住高中生的注意力,使高中生對歷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講授商鞅變法時,就穿插講述了“立木為信”的故事,並引導高中生討論,從中明白了“要想取信於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講授“春秋五霸”時,介紹了“臥薪嚐膽”的故事。講授楚漢之爭時,講了“約法三章”、“鴻門宴”等典故,這樣,教學效果就比較好,一方面深深吸引了高中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使高中生弄活了事件因果關係,加深了理解。記得剛從事歷史教學時,我向學生傳授知識,往往直截了當,平鋪直述,學生聽課時間久了,覺得平淡乏味,教學效果並不佳。後來,通過反覆摸索,才發現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能使高中生感受到藝術的美,能在輕鬆、愉快中接受知識,在適度興奮中進行思考和探索,能給枯燥乏味的陳述增添情趣,從而調動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四、巧設疑問,以疑激發學習興趣?
我在講授《昌盛的秦漢文化》第一目“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時,作了這樣的設計。我先提問:“同學們都知道,紙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哪個同學能夠說出首先發明紙的國家和時間?”當高中生作出“中國”和“西漢前期”的正確答案後,我又提出第二個問題:“有誰知道我國在紙發明以前用什麼作書寫材料?”有同學回答“龜甲、竹木簡或帛”後,我簡要向高中生介紹了在紙張發明前我國書寫材料的變革:殷商——主要是龜甲和獸骨,也有銅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銅器;春秋——竹木簡盛行,並開始用帛書寫;東漢——竹木簡和帛仍是重要的書寫材料。
繼而我又提出了第三個問題:“與紙相比,竹木簡和帛的缺點是什麼?”在學生回答“竹木簡太笨重,帛的價格昂貴”後,我指導高中生看彩圖27“漢代木簡”,指出這就是漢代以前的書。看到這種用繩子串木簡做成的書,引發了學生很大的興趣,這時我又加上了一句話:“要是你們的書包裡的學習材料還是木簡的話,該有多少木簡?會有多重?”高中生聽後,情不自禁地議論紛紛,都感到紙的發明太偉大了。我緊接著提出了第四個問題:“西漢發明了紙,為什麼東漢蔡倫又要改進造紙術?”這樣一環扣一環的設疑解難,把高中生引向瞭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既激發了興趣,又掌握了知識,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的偉大意義。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興趣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高中生了解的是過去的、已經不復存在的歷史場景,在傳統教學中只能靠語言的描述和豐富想象才能完成。由於高中生年齡和認識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容易使高中生產生厭學的心理。而多媒體資訊科技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用聲,光,色等多種訊號把人類積累的知識,生動形象的再現,極大地開闊了高中生的視野,將高中生的手、眼、耳、腦等感覺器官調動起來,使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容易記憶、理解和掌握。使高中生身臨其境去品味歷史,把握歷史,可以最大限度地把高中生的學習心態調節到最佳水平,讓高中生願學、愛學。
如在講授《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時,課堂一開始,先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澎湃激昂的歌曲高中生帶回到了古代那個波瀾壯闊的鬥爭場面,營造了一種悲壯、巨集大的氛圍,高中生的情緒被感染了,本課的基調也就確立了,有了樂趣,高中生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
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
“親其師,信其道,方能樂其道。”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課堂氣氛和人際關係是高中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前提條件,如果高中生在課堂中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師生關係對立,勢必使高中生思維不活躍,參與教學活動的可能性不大,參與的質量也不高。
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師既是高中生的長輩,又是高中生的朋友。教師的角色不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拋棄舊教育模式下高高在上的一面,給高中生以愛的陽光,充分尊重高中生的個性和思想,對高中生進行賞識教育。如在講“為民族獨立而戰”一課時,讓高中生分析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的意義,討論如何評價華盛頓。雖然有的高中生的分析沒有談到關鍵點上或很片面,但我仍對高中生給以鼓勵,希望他下次多思考,爭取談更更好。激勵性的語言,不僅能縮短師生的距離,而且使高中生的自信心增強,有利於高中生個性的張揚和學習興趣的提高。
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和途徑還很多,如巧講典故,以奇引趣;精讀詩詞,以詩牽趣;編寫歌謠,以歌導趣;設定圖表,以圖增趣等等,只要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充分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教學中,既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真正達到學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高中數學學習的幾點方法
一、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希臘哲學家帕拉圖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樂知者,樂知者不如好知者。”瑞典心理學家皮亞傑更明確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可以說,古今中外無數學者等都將興趣作為學習成功的第一要素。
在多年的教高中生涯中,我深刻體會到學習興趣的重要。常聽高中生埋怨學習太辛苦,對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只是迫於考試升學的壓力,才不得不拿起枯燥的課本學習。這樣的學習,毫無趣味且動力不足,過於被動,更與新課程的理念相悖,新課程提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是要培養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誠然,我們不能改變以考試分數作為指揮棒的升學制度,但我們能否在屬於自己的課堂中給高中生帶來一點學習的樂趣呢?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高中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使高中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如我在講第1課《歷史告訴我們什麼》時,這樣開頭:“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或讀過許多歷史故事,看誰能講出秦始皇、曹操、秦檜、劉胡蘭分別是什麼時期的人物?他們是怎樣的人?”這一問題的提出,頓時激發了高中生的興趣。我先後叫了幾個高中生來回答,但他們的答案都不夠準確。這時,我先指出了以上人物分別屬於那個時期,在高中生聚精會神地聽時,我板書第1課課題《歷史告訴我們什麼》匯入新課:“歷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劉胡蘭,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遺臭萬年,象奸臣秦檜,長跪地上向人民請罪。”這時我指導高中生看課文《劉胡蘭》、《秦檜》的插圖,進而激勵高中生:“我們學習了歷史,就應懂得怎樣做人。我們應當做像劉胡蘭那樣的人,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氣節,將來才能為建設祖國多作貢獻。”這樣的開頭,激發了高中生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引入歷史故事, 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調動高中生學習興趣
要使高中生對歷史課產生濃厚興趣,歷史教師就要在授課過程中善於挖掘教材中富有趣味性的知識點,必要時引用課外資料,圍繞教學重點,精心設計,合理剪裁,將其融入整個教學過程當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富於知識性、故事性和趣味性,這樣做必然會深深吸引住高中生的注意力,使高中生對歷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講授商鞅變法時,就穿插講述了“立木為信”的故事,並引導高中生討論,從中明白了“要想取信於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講授“春秋五霸”時,介紹了“臥薪嚐膽”的故事。講授楚漢之爭時,講了“約法三章”、“鴻門宴”等典故,這樣,教學效果就比較好,一方面深深吸引了高中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使高中生弄活了事件因果關係,加深了理解。記得剛從事歷史教學時,我向學生傳授知識,往往直截了當,平鋪直述,學生聽課時間久了,覺得平淡乏味,教學效果並不佳。後來,通過反覆摸索,才發現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能使高中生感受到藝術的美,能在輕鬆、愉快中接受知識,在適度興奮中進行思考和探索,能給枯燥乏味的陳述增添情趣,從而調動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四、巧設疑問,以疑激發學習興趣?
我在講授《昌盛的秦漢文化》第一目“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時,作了這樣的設計。我先提問:“同學們都知道,紙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哪個同學能夠說出首先發明紙的國家和時間?”當高中生作出“中國”和“西漢前期”的正確答案後,我又提出第二個問題:“有誰知道我國在紙發明以前用什麼作書寫材料?”有同學回答“龜甲、竹木簡或帛”後,我簡要向高中生介紹了在紙張發明前我國書寫材料的變革:殷商——主要是龜甲和獸骨,也有銅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銅器;春秋——竹木簡盛行,並開始用帛書寫;東漢——竹木簡和帛仍是重要的書寫材料。
繼而我又提出了第三個問題:“與紙相比,竹木簡和帛的缺點是什麼?”在學生回答“竹木簡太笨重,帛的價格昂貴”後,我指導高中生看彩圖27“漢代木簡”,指出這就是漢代以前的書。看到這種用繩子串木簡做成的書,引發了學生很大的興趣,這時我又加上了一句話:“要是你們的書包裡的學習材料還是木簡的話,該有多少木簡?會有多重?”高中生聽後,情不自禁地議論紛紛,都感到紙的發明太偉大了。我緊接著提出了第四個問題:“西漢發明了紙,為什麼東漢蔡倫又要改進造紙術?”這樣一環扣一環的設疑解難,把高中生引向瞭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既激發了興趣,又掌握了知識,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的偉大意義。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興趣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高中生了解的是過去的、已經不復存在的歷史場景,在傳統教學中只能靠語言的描述和豐富想象才能完成。由於高中生年齡和認識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容易使高中生產生厭學的心理。而多媒體資訊科技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用聲,光,色等多種訊號把人類積累的知識,生動形象的再現,極大地開闊了高中生的視野,將高中生的手、眼、耳、腦等感覺器官調動起來,使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容易記憶、理解和掌握。使高中生身臨其境去品味歷史,把握歷史,可以最大限度地把高中生的學習心態調節到最佳水平,讓高中生願學、愛學。
如在講授《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時,課堂一開始,先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澎湃激昂的歌曲高中生帶回到了古代那個波瀾壯闊的鬥爭場面,營造了一種悲壯、巨集大的氛圍,高中生的情緒被感染了,本課的基調也就確立了,有了樂趣,高中生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
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
“親其師,信其道,方能樂其道。”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課堂氣氛和人際關係是高中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前提條件,如果高中生在課堂中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師生關係對立,勢必使高中生思維不活躍,參與教學活動的可能性不大,參與的質量也不高。
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師既是高中生的長輩,又是高中生的朋友。教師的角色不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拋棄舊教育模式下高高在上的一面,給高中生以愛的陽光,充分尊重高中生的個性和思想,對高中生進行賞識教育。如在講“為民族獨立而戰”一課時,讓高中生分析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的意義,討論如何評價華盛頓。雖然有的高中生的分析沒有談到關鍵點上或很片面,但我仍對高中生給以鼓勵,希望他下次多思考,爭取談更更好。激勵性的語言,不僅能縮短師生的距離,而且使高中生的自信心增強,有利於高中生個性的張揚和學習興趣的提高。
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和途徑還很多,如巧講典故,以奇引趣;精讀詩詞,以詩牽趣;編寫歌謠,以歌導趣;設定圖表,以圖增趣等等,只要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充分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教學中,既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真正達到學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高中數學學習的幾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