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專業探析論文
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適應和滿足中學體育發展需要的體育教師。中學體育的需要就是高師體教專業的培養目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設定探究》
摘 要:根據體育實踐課程的屬性、當前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設定與中學體育教育要求的關係的現狀,提出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設定的新思路,以及指出針對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設定的調查研究的必要性與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途徑、方法,從而使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設定符合中學體育教育要求以及時代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設定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304-02
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適應和滿足中學體育發展需要的體育教師。中學體育的需要就是高師體教專業的培養目標。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素質的高低決定著體育教師能不能稱職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高等院校體育專業實踐課程的設定對體育教育專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一、體育實踐課程的屬性
在探討體育事件課程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體現在其屬性的確立和分析,現在普遍認為體育實踐課程屬性是體現在“活動―體驗性”的內涵之中。其外在的運作是通過體育的形式進而達到身體鍛鍊的效果,其內在的屬性是體現在心理素質的多重鍛鍊。如果確立其對應的屬性,則在教學時,是對現有體育鍛煉的完善和合理性規劃,表現在技能、體制以及多功能等方面,正是通過此種方式,可以明確現有的體育教學思想,並具有強操作性,解決原有的一系列問題。
二、我國當前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設定與中學體育教育要求的關係的現狀
一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的要求
現在國家高度重視現有中小學的義務教育,並已經認識到原有應試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體現在體育課程之中,更加重視現在的素質性教育方式。在國家教育部的統一規劃下,現在已經重新制定新的九年義務教育大綱,將先前的單純性教育發展成現在的體育健康教育。其教學的宗旨和內涵也體現出“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以育人為宗旨,與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全面發展”。新體育教學大綱注重以下三個方面內容,首先是要讓學生們能夠掌握基本的體育健康知識,其次是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最後是在體育教育中體現出德育教育的思想內涵,並要求教師進行轉型。
二我國當前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的設定現狀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教學檔案,在多年的實踐基礎上,教育部審定頒佈了新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它由一個主幹課模組,一般必修課模組,專業方向的系列選修課模組所構成的三維結構的課程體系。其中,專業實踐課程約佔40%。
三我國當前中學體育的教育目標與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之間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長期的教學方式體現出實踐課程與科學理論的教學劣勢,並且二者存在著差異性和獨特的特點。這樣會深遠地影響著現在體育教學成效。很多體育教師個人技術優秀,但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所以不適宜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現在體育課程中專業課過多過窄,不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三、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設定的依據
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視,這就是關於課程設定的思路和理念。因為這是能夠深刻反映出體育課程的價值因素以及課程開發的價值內涵。現在在進行課程設定時更需要把握課程內容,課程資源整合以及課時的安排,進而通過綜合性的運作體現出特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意義,為後續的實際操作做充足的理論準備。
我國教育部門一直關注實際的教學效果以及在此之中對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解決,在改革開放以後一直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教學的完善。在2003年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以下簡稱《課程方案》,明確規範體育專業的課程,務必要做到主修課程的專業化,選修課程的規範化,限選課程的功能化等。其目的是需要培養出具有綜合基礎知識的專業性人才,更加重視學生個體的創新能力發展以及在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延拓。要保證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科學性、系統化以及嚴謹性等特點,這也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涵體現,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予以深入的觀測,認真領略其中的各項內容,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內容。
一學生成長的需要
毋庸置疑,教育的進步表現在受教育者發展的進步上,現代教育更是將受教育者個體的發展放在首要的地位上。學校德育專業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健壯的體質、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使他們既掌握了娛樂身心、休閒娛樂的手段和方法,又能在運動中鍛煉出強健的體魄,又能對其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產生良好的影響。
二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現代教育普及與大眾體育、競技體育興起的社會背景下,學校體育承擔了重要的責任:學校體育既要培養出健全的學生,使他們具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又要承擔起延續社會體育文明成果、傳播體育文化、發展體育文明的重任。其中後者具體又包括向學生傳遞體育精神,傳授體育常識,最重要的是向學生傳授一些重要體育專案的精髓,使他們既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又能學會與其相關的裁判知識和其他知識。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的設定狀況對社會的發展是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
四、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的設定方法
一突出師範性,確保師資力量
現在高等師範學院的主要培養目標是體現在體育師資能力的塑造之中,要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化現象,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特長,發掘學生的潛質,這些需要在課程上有所體現。
二更新課程內容,重視教材開發
在高校教學過程中,要把握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需要調整現有本科教學中的競技教學科目,並適度地增加具有實效性以及健康的教學內容,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全方面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並且能夠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體現出個性化學習的特點。其次是需要加大現有的“鍛鍊”學習內容,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
三適當壓縮必修課,增加選修課
我國現在師範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其教育培養方式仍然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體現出定向化教學的特點,必修課程是主要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們學習興趣有限,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所以針對現有的實際情況,應該進行適應性調整,並針對地域性特徵開展形式多樣、妙趣橫生的學習科目,譬如北方可以開展滑雪等專案,南方可以進行水域專案訓練等。
四課程小型化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這對於教學內容而言,也是有著新的要求體現。作為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科目,體育教學更是如此,並且具備著理論性和實踐性雙重特點。由於教學時間的有限,所以在短時間內學生們不能面面俱到,而這種教學方式也是沒有必要的,所以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和發展。這就體現在課程的安排以及課時的制定之中。通過此種方式的運作,更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知識含量,提高學習效率。
五、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競技運動專案的開發與利用
競技運動是一種具有競爭性、挑戰性、規則性、不確定性和娛樂性的身體活動,其中,競爭性和娛樂性最為突出。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課程應轉化為能面向全體學生並受到廣大學生喜愛的,能讓學生基本學會以及能收到多種效益的體育教材內容,成為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提高素質的體育手段。作為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科目,競技專案具備著特殊的效果體現。通過競技體育教育,能夠更深入持久地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並且掌握更多的體育實踐技能,為以後學生畢業後的體育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
二民族民間體育活動的開發與利用
我國是具有燦爛歷史的文明古國,同時也是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所以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專案,其也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徵,據資料表明,我國傳統的民族體育專案現在有997種。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民族體育教學科目,這也是在教學中需要考量的重要事宜,同時在教學時,也能夠讓學生們更加深入地領會民族體育文化的魅力。
三體育實踐課程設施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我國是經濟大國,也是領土大國,在廣袤的國土中呈現出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狀態。而經濟的發展對於教育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包括體育教學內容的開展,因為有些體育專案是需要有相關的體育配套設施輔助訓練的。所以如果在有限的資源下,更好地發展體育專案,這是現在發展體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體育器材的改進,並且針對當地教學環境的特點,開展多項體育教學課程,譬如各種球類運動等,也可以自制具有強效的體育教學課器材。
進入新世紀,體育教學的發展也呈現出新的特徵,所以需要在先進教育理念的引導下,進行切實可行的體育教學改革,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適宜的體育教學課程和內容,這也是現階段體育教學發展的內涵體現。
參考文獻:
[1]黃漢升,等.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體育科學,1998,6.
[2]陳俊欽,等.我國體育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沿革、現狀與發展趨勢[J].體育科學,1997,5.
[3]宋亞炳.高師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
[4]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34.
[5]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3-56.
[6]曲宗湖,楊文軒.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92-101.
[7]賴天德.試論當代中國學校體育教學的特色[J].安徽體育科技,1998,1:1-4.
[8]樊姝皎.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定的思考[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6,4:98-100.
[9]方千華,黃漢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定的沿革[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1:102-107.
[10]高峽.活動課程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126-127.
[11]宋寧娜.活動教學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5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小學體育教育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