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淺析論文
目前大多數中小學仍然採用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雖然這種模式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隨著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改革,目前大多數中小學教育的方式都無法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科學發展觀與中小學教育》
摘 要:本文作者認為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應該摒棄功利主義思想、重管理而輕教育和重智輕德等錯誤傾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服務於學生,服務於社會的觀念,才能勇敢地挑起教育者應負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德育 以人為本 社會責任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國是發展中大國,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需要保持適度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以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同時又必須努力做到速度、結構、效益的統一,做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做到全面可持續發展。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未來目標的根本途徑。世界科技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這一偉大目標的實現,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擔當起培養更多的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重大責任。
要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工作中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精神,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它落實在我們的學校德育中,就是要求學校德育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到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
所謂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學生看成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和重視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需要及其滿足,一切的教育教學活動及管理措施,都應當且必須在根本上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有利於學生聰明才智及其潛能的發揮和全面發展,處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從而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近年來,雖然大多數學校都會打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口號,似乎大家都認識到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也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實際上有悖於以人為本的行為和現象依然盛行。
一、學校有悖於以人為本理念的現象
1.學校重管理、輕教育的現象
從表面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近年來德育的地位日益提升,素質教育越來越為人們重視。雖然學校也設定了相應的德育課程及評估體系,但一般只注重道德知識規範的灌輸和量化評比,輕道德態度情感的養成和質量的評價,主要看學生的外在表現;忽視其內心真實的價值取向,結果把學生看成了易於簡單行政管理的可量化的人,以至於在師生交往中,把師生關係片面理解為教師與學生完成德育任務的條件和手段,重視師生交往的工具性價值而忽視其終極性價值,使教師難以從內心深處形成對學生的尊重,而只是把學生的交往情感當作工具。德育的內容也往往簡化為道德規範的灌輸,簡單而枯燥,脫離實際,使學生難以悅納。所有這些使德育實效的取得變得極為艱難。
2.學校教育中的重智輕德現象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人才的缺乏引起了人們對升學的關注,而學校自然而然成為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們渴望升入大學,期盼著學校有更高更好的升學率。學校則在這些期盼中漸漸地偏離了它應有的軌道,開始一切為了高考,而不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更忽視了佔有重要地位的德育,甚至德育也變成了高考的工具。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重智輕德的現象成了一種普遍現象。贏得高考,贏得生源,這成了學校辦學的目的。而社會及上級主管部門也是以升學率作為標準來衡量中小學辦學質量的好壞,德育淹沒在升學工作之中。學生也變成了只會應付考試的高分低能兒,為將來的發展埋下了痛苦的隱患。
3.教師中的功利主義傾向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教師的責任感也日益下降。這主要表現在師德下滑、功利主義盛行,很多現象已經到了人們見怪不怪的地步。例如:有些教師將上課應該講完的教學內容或重點內容省略,而引導學生去家教補習,在家中的輔導班中講授,以賺取外快;為在考核中取得好名次而讓學生弄虛作假;為達到目的對學生只下簡單粗暴的命令,不重視做通思想工作,甚至體罰學生;還有些老師在帶班時,不是想著怎樣做好工作,而是先摸清家長的工作、地位,有利可圖的則願意費心去教育,對無地位、家境貧寒的學生則極少過問或置之不理;或對自己阿諛奉承的學生一味偏袒縱容,而對愛提意見的學生則嗤之以鼻,不理不睬,甚至排斥打擊……凡此種種,教師給學生講的是一套振振有辭的大道理,而自己行的卻是另一套,這樣的行為結果直接導致了學生的信仰危機,在地位崇高的教師那裡,他們看不到正義、公平、高尚、信任,就直接導致了他們對教師及教師所授德育內容的懷疑和不信任,近而對社會和他人產生懷疑和不信任,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以至於將來踏入社會時有可能會以一種畸形的心理和人格來對待一切,導致錯誤的行為、痛苦的結果。
以上種種現象,就其原因,就是輕視了德育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了德育中學生應有的人文關懷,沒有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考慮。這也使我們的德育失去了應有的效果。
要做到以人為本,培養出富有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完成我們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的教育行為。
二、做到以人為本,培養出富有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需採取的措施
1.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轉變學校德育重管理、輕教育、重智輕德的傾向
我們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德育的主體,不是被強制灌輸和控制的客體,學生是受教育者,而不是單純的被管理者,德育工作是為學生的成長髮展服務、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的,因此,我們的德育功效要想落到實處,把德育要求順利地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內在要求,就必須轉變學校德育重管理、輕教育的傾向,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重視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作用,要注重滿足學生的成長髮展需要,講究德育工作方法。
2.提高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摒棄功利主義觀念,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引領者、解惑者,甚至可以說是指路明燈。千百年來,教師一直是知識的化身,高尚、無私的代名詞,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教師的師範楷模地位,決定了他對學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深刻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以及在學生心目中應有的地位;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左右著學生的視線,影響著學生的心靈,甚至關係到學生的一生。
3.樹立平等觀念,尊重關愛學生
現代德育不再是單純的管理、控制、約束、而是對人性的喚醒和尊重,是對人生境界的提升。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樹立平等觀念,尊重關愛學生。
學生是德育實踐的主體,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遇到各種矛盾和問題,需要成人的幫助,而教師就是德育實踐的引導者,指導學生解決矛盾,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方向、不斷成長。因此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教師就不應居高臨下,灌輸式說教,以命令代替教育,而應重視學生的人格尊嚴,要理解、信任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學生。
要使教育有實效且有力度,關鍵在於教師的教育是否從關愛學生出發,以愛為基礎。
對教育者來說,德育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一種關愛。“德育是可以用心、用愛來培育的,也可以通過耳濡目染,通過體驗、感悟、踐履而逐漸習得”,愛是教育的真諦。當教師因愛而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幫助時,教師所傳遞的各種資訊就會藉助愛的渠道為學生敏感地捕捉到並被愉快地接受,且懷著感恩的心把它們化為行動,這是德育的至高境界。
4.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教師所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著鮮活的、獨特的個性,性格有異,能力也有差別,這就要求教師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均衡性,具體分析每個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積極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5.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樑,面對嚴峻的德育形勢,學校應有清醒的認識並自覺地擔負起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學校德育的優勢,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強化德育功能,提高德育實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服務。
在德育實踐中,青少年學生是一個個正在不斷髮展、需要不斷完善的個體,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種種問題是正常的,因此,作為教師的批評不應是定性的。常聽有教師在批評學生時用“你就是××的料,學不好了”等之類的話,並從不給常犯錯的學生好臉色,這種言行不僅傷及了學生的自尊,且極易給學生一種自卑和失敗感,他們中有的學生也許就因為聽了這些話從此自暴自棄,認為他們自己怎麼做別人都不會認為他們好,自己也好不了。這樣以來,教師的一句話、一個臉色真的就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可能使他們一輩子都失去了自信,失去了成功的可能。古人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更何況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呢?
教師的責任應是幫助他們成長,指導和引導他們解決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做好鋪墊,他們的一生不應該由教師在此時給他們下結論。定性的結論過早會誤導學生的一生。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不僅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且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不斷提高幹部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遵循教育的規律,遵循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身心發展的規律,站在時代的高度,站在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高度來看待自己的工作,規範自己的工作,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在德育過程中應認清自己的責任,認清自己的工作在學生終身發展中的影響和作用,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樹立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思想。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勝利完成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時代使命。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餘市分宜中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中日小學教育對比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