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馬雲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7日

  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在業界已經被賦予太多的傳奇色彩。剝離光環,迴歸本真,這家公司究竟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馬雲和阿里巴巴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商海試水無疾而終

  海博翻譯社是而立之年的馬雲試水商海邁出的第一步。

  開張的第一個月收入僅700元。就在很多人舉棋不定的時候,馬雲獨自一人揹著大麻袋去義烏販賣小商品、賣書、賣衣服,他要用這些收入來緩解翻譯社入不敷出的艱難狀況。

  然而,這遠非馬雲能量的全部。1995年,他遭遇一段很不愉快的經歷。

  那年,杭州市政府準備修建一條高速公路,一家美國的投資方跟杭州方面談判了1年,錢卻一直沒有到位。雙方認為談判時翻譯有問題,於是請來精通英語的馬雲。讓馬雲意想不到的是,投資者居然是個地地道道的國際詐騙犯。發現真相後,馬雲受杭州市政府的委託來到了美國調查。

  發現事情敗露的美國“投資者”把馬雲軟禁了起來。最後,馬雲假裝和那個美國人合作,表示要投資網際網路,這才准許他回國看看。其實,當時的馬雲,只是偶然從一個外教那兒聽過有網際網路這麼個東西而已。

  於是,馬雲連行李箱都顧不上拿,懷揣著從賭場贏來的600美元奔向機場。馬雲回憶起那段經歷不無後怕,“後來我到美國還被黑社會追殺。”受到巨大驚嚇的馬雲逃脫之後並沒有立即回國,而是悄悄從洛杉磯飛到了西雅圖。

  兩次遭遇“滑鐵盧”

  在西雅圖的一家公司,馬雲第一次接觸了網際網路。那家公司的人告訴他,想查什麼在電腦上一敲就能出來。於是,他敲了“Beer”這個單詞。德國啤酒、美國啤酒都出來了,但就是找不到中國啤酒的資料。

  回國之後,馬雲決定在中國成立一個網際網路公司,他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釋出。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裡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幹,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如果你不做,晚上想千條路,早上起來還走原路。”

  1995年4月,馬雲墊付7000元,聯合妹妹、妹夫、父母和親戚朋友湊了2萬元,建立了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海博網路”,並啟動了“Chinapage”專案——日後著名的中國黃頁。

  在成功地釋出了無錫小天鵝、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等中國第一批網際網路客戶的主頁後,中國黃頁開始在圈子裡小有名氣。就在1997年年底,網站的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元!

  1996年網際網路在中國升溫,當時與“中國黃頁”競爭最激烈的當屬杭州電信。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杭州電信註冊資本3億多元,馬雲註冊資本僅2萬元。馬雲最終向對方出讓了70%的股份,失去決策權的馬雲在自己創下的公司完全施展不開手腳。

  1997年,當時的外經貿部向馬雲伸出了橄欖枝,他將自己所持的21%中國黃頁股份以每股二三毛錢的價格賤賣給了公司,帶著5個創業人員遠走北京,繼續開發網上貿易站點。在租來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間裡埋頭苦幹15個月後,不僅讓外經貿部成為中國第一個上網的部級單位,而且將淨利潤做到了287萬元。然而,外經貿部此前對馬雲的團隊許諾的股份卻因種種原因遲遲沒有落實。

  篇2:阿里巴巴誕生記

  馬雲敏銳地覺察到:全世界網際網路高潮馬上就要到來!馬雲約齊團隊的所有人,說出了自己的決定:“我給你們三個選擇:第一,你們去雅虎,我推薦,雅虎一定會錄用你們的,工資會很高;第二,去其他入口網站,我推薦,工資也會很高,第三,跟我回杭州,只能分800塊錢,你們住的地方離我5分鐘車程以內,你們自己租房子,不能打出租車,而且必須在我家裡上班。你們自己作決定。”馬雲給他們3天時間考慮。

  眼見從杭州跟自己闖到北京來的親密夥伴陸續走出房門,馬雲心裡有些失落,卻依然十分堅信自己的選擇。僅在3分鐘後,所有人全部折回,說,馬雲,我們一起回家吧。那一刻,堅強的馬雲流淚了。也就是那一刻,他對自己說:朋友沒有對不起我,我也永遠不能做對不起他們的事情!我們回去,建一個我們這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公司。

  1999年1月15日,馬雲和他的團隊悄然南歸。從北京回到杭州,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無業遊民”。

  馬雲團隊離開北京前,遊長城時發現很多石磚上都刻著“×××到此一遊”,他從中隱約看到了BBS的影子;在亞洲電子商務大會上他又發現,所謂的“亞洲”電子商務大會,其實是金髮碧眼的歐美人佔絕大多數,亞洲市場上並沒有適合自身特點的電子商務模式。

  和其他網際網路精英不一樣,馬雲一直生活在草根階層中。也許正因為這樣,他的構想才和當時所有的電子商務不同——他不做那15%大企業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大企業有專門資訊渠道和鉅額廣告費,小企業卻什麼都沒有,它們才是最需要網際網路的人。

  有一段錄影忠實地記錄了阿里巴巴最初啟動時的場景:1999年2月21日,杭州湖畔花園馬雲家,馬雲妻子、同事、學生、朋友共18個人圍著馬雲,他猛一揮手,“從現在起,我們要做一件偉大的事情。我們的B2B將為網際網路服務模式帶來一次革命!”他掏出身上的錢重重往桌上一放,“啟動資金必須是Pocket money閒錢,不許向家人朋友借錢,因為失敗可能性極大。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最倒黴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會跳起來繼續戰鬥!另外,你們只能做連長、排長,團級以上幹部我得另請高明。”

  在場的人一共湊了50萬元本金,阿里巴巴橫空出世。

  阿里巴巴降生時的中國,網際網路已經遍地開花。在其他網站都忙著大肆“忽悠”以獲取風險投資時,馬雲卻在6個月內不主動宣傳自己,集中精力做好B2B網站。

  做正確的事永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風投“嗅著B2B的香味”朝阿里巴巴找來。“那時我們整整拒絕了38家風投公司,馬雲一直在等待最合適的那一家。”金建杭說。

  直到遇上高盛和軟銀,挑剔的馬雲總算覺得對上眼了。1999年10月,剛在前一天獲得高盛等投資商500萬美元投資的馬雲見到了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剛談了六七分鐘,孫正義問馬雲:“你要多少錢?”馬雲愣了一下,沒吱聲。“我給你4000萬美元。”“我用不了4000萬美元。”“那3500萬。”“我回去考慮一下。”回到杭州,馬雲越想越不對:“太愚蠢了,我拿那麼多錢幹什麼?”馬雲又到日本和孫正義正式

  談,最後談成3000萬美元。回國後,馬雲想想還是不對,就給孫正義寫了一封信,“對不起,3000萬美金我不要了。2000萬美金,我可以接受。如果不行,我們就這樣結束。”

  2000年1月,孫正義向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同年,馬雲登上《福布斯》雜誌的封面,雜誌對馬雲的評語是:有著拿破崙一樣的身材,更有拿破崙一樣的偉大志向!

  篇3: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版圖

  2001年,網際網路世界進入可怕的“寒冬”。這時的馬雲,把本錢都押到公司商務上,他打算孤注一擲。堅持的結果是,在大部分網路公司銷聲匿跡的寒冬,他們建立了獨特的技術平臺。

  在古羅馬的角鬥場上,最後站著的人就是勝利者。2002年,阿里巴巴定下一個看似簡單的目標一賺一塊錢,但這意味著,在網際網路不賺錢的那個年月,阿里巴巴要開始盈利了。

  2004年2月,經歷了網際網路寒冬的阿里巴巴再次獲得資本的青睞:軟銀攜富達、T D F、GraniteClobal等投資者而來,強力注入8200萬美元。

  上年“只賺一塊錢”的口號還餘音繞耳,馬雲又在2003年立馬提出“每天營收100萬”的目標,並且在所有人都認為阿里巴巴將在B2B領域深度拓進的時候,突然決定建立淘寶網,正面挑戰全球C2C領域的老大eBay。

  “當時馬雲作出這個決策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金建杭說。

  和eBay的正面交鋒是慘烈的。面對來自淘寶的挑戰,eBay與多家主流入口網站結成“攻守同盟”,基本封鎖了淘寶一切可以利用的宣傳渠道。

  阿里巴巴的“好運氣”又來了。就在淘寶處於eBay的四面夾攻之時,eBay開始對會員收取費用。這恰好給了淘寶一個絕地反攻的契機。馬雲立刻宣佈:“淘寶在未來3年都將免費!”這個訊息頓時讓eBay最終出售給Tom線上而匆匆退出了中國市場。

  2003年10月,阿里巴巴網上支付平臺——支付寶投入使用,為網上交易進一步提供了信用保障。

  2005年8月,收購雅虎中國很好地彌補了阿里巴巴在搜尋技術上的缺陷。因為未來的電子商務是離不開搜尋引擎的。並且,雅虎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將幫助阿里巴巴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開拓市場,這比單純的技術對於阿里巴巴更有意義。

  至此,阿里巴巴終於讓人們看到其電子商務版圖的完整輪廓。任何人都無法否認,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王國已經出現。它成了全世界最專注於電子商務的公司。

  馬雲最喜歡的武俠英雄是《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我覺得他的武功是出手無招,這是我一直嚮往的一種境界。”馬雲說,這就是商業。

  4:“阿里巴巴的中國夢,就是為全球服務”

  阿里巴巴夢的構築,是在一次次挫敗中漸漸清晰的。

  馬雲說,自己很平凡:大學考了3回;當年找工作被拒絕過30多次。去肯德基應聘,24個人收下了23個,他是唯一被刷下來的那一個。

  1995年,阿里巴巴成立4年前,杭州師範大學的英語教師馬雲去了一趟美國西雅圖,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而在國內,大眾對網際網路的瞭解還幾乎是空白。這個善抓機遇的年輕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來就做這個!

  回國後馬雲請了24個朋友到家裡,說自己準備從大學裡辭職,投身網際網路。他花了兩個小時來說服大家。隨後投票表決,23個人反對。可他並沒有放棄,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穿街過巷兜售自己的觀點,四處籌措起步資金。

  然而,他面對的是,四處貸款無果,赴國外20多次融資被拒。

  收穫還是有的,挫折把17位和他有著同樣創業激情的年輕人緊緊團結在了一起。1999年秋天,18個同道者聚在杭州城西馬雲的家中。“每個人有多少錢出多少錢,但要留10個月吃飯的錢。不許問父母借錢,問父母借錢的話,明天把老爸老媽的退休工資搞掉了,那也吃不消。”

  18個人湊了50萬元,平均每人2萬多元,當時35歲的馬雲算是積蓄多的,多掏了幾萬元。

  說起當時的捉襟見肘,馬雲講了這樣一件事。他們平時不打車,一次有東西要帶,於是馬雲和兩個同伴下決心打個的士。來了一輛車,以為是夏利,3個人招手,結果停下來是輛桑塔納,於是3個人齊刷刷地把頭轉了過去。“桑塔納的起步價要比夏利貴,當時我們沒錢,一分錢都得省。”

  儘管如此,阿里巴巴一開始就是家“放眼世界”的公司,開業時馬雲曾帶著團隊在獵獵秋風中宣誓:“我們一定要打造一家讓世界矚目、讓中國人驕傲的公司!”

  創業伊始,也曾有過分歧:為大企業服務,跑跑關係,來錢快;為小企業服務,到處吃閉門羹,似乎摸不到什麼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到底往哪個方向走,企業要怎樣活下去,創業幾年之後,馬雲站在了抉擇的十字路口。最後定位是:做小微企業的服務商。“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是幸運的。”馬雲說。

  從一開始,阿里巴巴幾乎所有重要會議,都留下錄影和錄音,以備將來查考。就好像當初創業者知道這家公司將會多麼成功,甚至會作為一個現象留給後來者研究。“全世界沒有一家公司這麼做的,很多人羨慕不已。”馬雲說。

  阿里巴巴取名的故事如今已是耳熟能詳。創業伊始,他就想給未來的公司取一個全球化的名字。在美國舊金山,馬雲在吃飯時問服務員,“你知不知道阿里巴巴?”女服務員說:當然知道,阿里巴巴芝麻開門。馬雲到新加坡,又跑到街上問人,看阿里巴巴是不是一個世界通行的名字。最後,有了今日的阿里巴巴。

  幾年後,走在美國紐約的街頭,很多人能夠認出這張標誌性的中國面孔。馬雲去餐廳吃飯,有人在他不知情時買了單;去酒吧,有人送他免費的雪茄。這些慷慨的人當中,有的會給他留下一張紙條說:“馬先生,謝謝你,我通過阿里巴巴這個平臺賺了很多錢,所以我請你。”

  有夢想,還要靠“專注”去實現。馬雲說,地上有9只兔子,他只會死盯1只兔子抓。“你盯牢9只兔子都想抓,1只也抓不住,死盯1只就贏了。阿里巴巴一開始就是鎖住了電子商務、鎖住了小企業。”

  光陰荏苒,16年過去,超過900萬的創業者和超過3億的買家在阿里巴巴連線,每天有150萬快遞人員帶著3000萬個包裹送往世界各地,整個商業生態系統創造了1200萬個工作崗位。螞蟻金服服務了超過5億實名支付使用者,旗下的餘額寶服務使用者超過1.3億,累計為使用者帶來收益超過384億元。去年轟動全世界的上市,阿里巴巴融到250億美元,市值排在全球前列。

  今年的6月和7月,馬雲“馬不停蹄”地幾乎繞了地球半圈,一邊是給阿里巴巴3億多的買家全球掃貨,一邊推介更巨集大的中國夢。

  6月9日馬雲應邀在紐約經濟俱樂部做主題演講。之前只有兩個中國人獲邀來此演講,一位是朱鎔基,一位是董建華。

  對著近千位商界領袖、投資界精英,馬雲說:“每天,阿里巴巴平臺都有上億‘飢渴’的消費者來購物,這就是我們來到這裡的原因。阿里巴巴的中國夢,就是為全球服務。”阿里巴巴的願景是“全球買、全球賣”——未來10年到20年,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買到任何地方的產品,也可以把自己的產品賣到世界各地。

  馬雲的演講獲得了掌聲。“人類的夢想沒太多區別。巴菲特、比爾·蓋茨、孫正義,這些人我都很熟。我沒看出來他們和一般人有多大的區別。或許是我們都有一顆大心臟,希望完善這個社會。”馬雲說,今天阿里的全球化,不是代表中國企業去征戰世界,而是給世界帶去更多的驚喜。

  “科技背後的夢想改變了世界”

  大浪淘沙,和馬雲同期創業並且當初活得很好的企業,許多已如泡沫崩散。“不懂技術”的馬雲,是怎麼帶領阿里巴巴幾乎每一步都踩在了中國乃至世界網際網路發展的鼓點上?

  他半調侃半當真地說:“正因為不懂技術,我們公司技術最好。如果我很懂技術,我們公司的技術人員就會很悲摧,我三天兩頭會告訴他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

  也正因為不太執拗於技術的細節,馬雲對技術的理解超出了技術本身。他提出,網際網路技術必須變成一種普惠的技術從而來改變世界,雲端計算應該變成水和電一樣的資源。他甚至大膽地說出,IT資訊科技時代將被DT資料技術時代取代。

  2009年9月,阿里巴巴的第二個十年開始,馬雲拍板做“阿里雲”,想通過雲端計算、大資料的建設從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轉型為資料公司。那時候雲端計算還停留在實驗室,大資料在世界上幾乎沒什麼人提過。由於馬雲的固執——“我一定要這個,不管怎麼樣,你就給我堅持”,阿里雲做得“最傻”也最堅決——每年投入幾十億元,1000多名頂尖的工程師日夜研發自主可控的基礎性系統。當時國內別的大公司也想做,但技術出身的執行長一玩,就感覺這個東西玩不出來,難度太高,投入太大。而被馬雲逼著做的阿里雲,沒想到堅持了5年真給做出來了。

  5年後的11月11日,天貓的1.88億筆“天量”交易,依靠阿里雲的支撐,實現了零漏單、零故障。

  在今年3月的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資訊及通訊博覽會上,演示完支付寶“刷臉支付”的馬雲說了一段話:“我們還沒搞懂PC網際網路的時候,移動網際網路來了,我們還沒搞懂移動網際網路的時候,大資料來了。我相信,是科技背後的夢想改變了世界。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永立發展潮頭。”

  “阿里巴巴創於中國,為世界而生。現在正是我們進一步努力的大好時機,把西方的中小企業和東方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連線起來。”馬雲頻頻說起“一帶一路”,這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對時代和世界的擔當,將為沿線國家和全球中小企業帶去機會。他覺得,“一帶一路”離不開“一網”,通過網際網路,讓許多國家的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富裕起來。

  阿里巴巴的“海外淘寶”——速賣通,短短几年已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網際網路的神奇之處在於,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當地連一個阿里巴巴的人都沒有。

  北京雅寶路、義烏小商品、福建母嬰鞋服等借阿里巴巴平臺集體出海,讓國外消費者獲得跨境購物的別樣體驗。去年“雙11”,俄羅斯莫斯科一位婦女買了一件來自北京雅寶路商家的羽絨服,藉助莫斯科本地倉,速賣通配送到家只用了2小時24分鐘。

  在獅子山生活的英國人斯坦芬妮,在網上找到了速賣通,發現這些來自中國的貨物非常便宜。她先是自己買,很快又成為賣家。獅子山埃博拉疫情蔓延開後,更多居民不出門,在網上從中國訂購全家的日用品……

  從美國和歐洲買到生鮮食品、母嬰用品和化妝品,對我國消費者來說,早已不是夢想。通過阿里巴巴的“天貓國際”,他們從美國俄勒岡和巴爾的摩購買運動裝備,從法國購買紅酒和鵝肝,從加拿大買來龍蝦……2010年以來,我國消費者的跨境購物增長10倍,2014年達到200億美元。

  有一次,美國駐華大使找到馬雲,“馬先生,你能不能幫我們賣點櫻桃?”馬雲回答:“行啊,為啥不行?”但阿里巴巴平臺開始推銷美國櫻桃的時候,櫻桃還都在樹上呢。所以就開始推廣網上預訂,有8萬名中國消費者參與。櫻桃一成熟,48小時內美國櫻桃就運到了中國。2014年,美國櫻桃在阿里巴巴上的銷量達到600噸。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進入一個國家當老大。改變和幫助了別人,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馬雲說。

  “首富是首先要負起責任的那個人”

  在馬雲看來,“全世界把那麼多的錢給你,是要讓你做更好、更有效率的事情。有人稱我‘首富’。我說首富是負責任的負,首富是首先要負起責任的那個人。”

  馬雲有個夢想,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去年,有個馬雲的視訊在網上火了。杭州某家電視臺一盤塵封10多年的錄影帶被髮掘出來,裡面有段視訊:大雨天晚上,有小偷在偷馬路上的窨井蓋,一位年輕路人停下自行車,淋著大雨怒斥小偷。雖然光線昏暗,但依舊可以看清,那個長相特徵明顯的青年,正是馬雲。

  大眼睛、高顴骨、下巴突出,馬雲的長相十分具有標誌性。熟悉馬雲的人知道,小時候他雖然瘦小,卻以打架出名。不過,馬雲打架,一般都是打抱不平。有一次打完架,正好要評“三好學生”。坐在馬雲前排的一個女同學勇敢地舉手說:“我選馬雲。他打架是為了幫助弱小!”這麼多年過去了,談起這段往事,馬雲仍然感動得稀里嘩啦。

  “每次我看到小企業主,看到他們眼中的激情,他們的失敗,他們無時無刻都在呼喚‘我們要生存下去’時,我都看到我自己,因為我有同樣的經歷。”愛讀武俠小說,仰慕俠肝義膽,願意扶弱濟貧,馬雲把“為小人物打拼”作為終生的理想。

  阿里巴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敲鐘這件事,更能說明馬雲的這種“平民情懷”:要選8名敲鐘人,馬雲對集團高管們說,我們這些人上去露臉,多一次少一次都沒有太大意義。應該選8位客戶上去。他們是我們的服務物件,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所有人都同意,後面就是人們熟悉的故事:兩個網店店主、快遞員、淘寶使用者、電商創業者、網路模特和阿里巴巴雲客服員工,加上來自美國的農場主皮特·維爾布魯格,8個人一起站到了全世介面前。

  如今,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推進農村淘寶專案——“千縣萬村計劃”。計劃在3至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不僅要把農村有特色的東西賣出去,還要讓農村也能享受和城市一樣的消費選擇。

  馬雲曾經留心過某個村子小賣部的商品,康師傅是“康帥傅”,伊利是“伊莉”,幾乎看不到真東西。

  阿里巴巴打算從細節做起。在許多農村,青壯年大都去城裡打工,留守的人基本上不懂電腦。這次的計劃,將招募一批懂淘寶的人,長駐村裡。

  馬雲的想法是,寧願10年不掙錢,也要讓農民先賺足錢。“只有農民兜裡有了錢,我們最終才可能有錢賺。企業依託社會而存在。解決社會問題,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也就是說,你的責任多大,你的擔當多大,你的事業就能做多大。”

  “讓信用等於財富”

  每天,在阿里巴巴平臺上會達成數千萬筆交易,這意味著,數千萬次陌生人之間的信任由此產生。

  “社會最珍貴的是什麼?是信用!”在馬雲眼裡,阿里巴巴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建立了一套信用體系,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信任關係。過去的10多年,阿里巴巴所有的技術和模式創新,都是圍繞著“信用”二字。

  馬雲太明白信用有多麼重要。阿里巴巴剛剛註冊,要從加拿大買“alibaba”這個域名。當時國內匯款手續複雜,馬雲就給一個只見過兩面的美國朋友打電話,請她幫忙給賣家匯幾千美元,而這相當於她當時一個月的薪水。

  “我在美國只跟她聊過兩次天,但她信任我。我後來當然把錢還給她了。”馬雲說,信任讓事情變得簡單。

  支付寶的使命是“讓誠信的人先富起來,讓信用等於財富”,這是讓馬雲和阿里巴巴最為驕傲的。做支付寶馬雲猶豫了很久,因為這一理念過於超前。如果不做,解決不了信用支付問題,電子商務就沒有前途。

  當時在瑞士達沃斯,馬雲在一場討論中聽到“領導力也意味著責任”時,激動得渾身如遭電擊,他立刻給在杭州的同事打電話,“現在就開始做,如果將來有任何問題,我馬雲願一力承擔。”

  “當時許多人並不看好,有人說支付寶是我有史以來‘最愚蠢的想法’,當時我說,我並不在乎笨不笨,只要有人用就好,現在支付寶有超過5億活躍使用者。”馬雲坦言,阿里要建立的是一個信用的基礎架構。

  有人指責阿里巴巴上有假貨出售。馬雲很坦誠,網上售假問題是電子商務公司必須面臨的挑戰,阿里巴巴規模大,受關注程度更高,必須更加認真對待。但他也強調:創業至今,阿里巴巴一直在同假貨宣戰,須臾沒有放鬆。網際網路實際上是打假的最好手段。

  4月15日上午,“中國質造”首站在福建省莆田市舉行。阿里巴巴集團宣佈,莆田當地17個自主鞋業品牌在集團旗下淘寶、聚划算平臺正式開賣。一旦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有任何不滿意,阿里旗下各零售平臺將聯動賣家對買家實行先行賠付。 莆田市政府與阿里巴巴的結緣來自於一場“與假貨你死我活的戰爭”。早在上世紀80年代,莆田就開始為耐克、阿迪達斯等世界知名運動鞋品牌做代加工。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機鋌而走險,國內的知名運動品牌鞋仿冒品90%在這裡生產,當地政府也十分尷尬,一直在尋找有效打擊假貨的途徑。

  其實,當地這些企業製造、設計能力也不差,只是覺得不貼一個名牌商標就不好賣。於是,阿里巴巴和莆田市政府一拍即合,依託阿里大資料開展了系列打擊線上線下假貨的行動,同時對商家開展幫扶,促使17個莆田鞋業自主品牌以“中國質造”之名在淘寶、聚划算等平臺銷售。17萬雙莆田鞋,4天時間通過阿里巴巴集團平臺售罄,相當於這些品牌過去4年在線上的所有銷量。

  今年,阿里巴巴將挑選全國有代表性的產業帶,與各地政府和產業協會聯動,為當地的好品牌、好賣家“背書”,推動一批高質量的自主品牌快速成長,讓消費者以高性價比享受到媲美世界一流工藝的國貨。

  現在,阿里巴巴有2000多名員工全職打假,5000多名志願者參與打假。“我們今天擁有的打假手段,利用資料技術的手段,追蹤技術的手段,可能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馬雲說。

  “我是百分之百純‘中國製造’”

  經常有海外媒體問馬雲:“能有今天,你靠的是什麼?”“是高速發展的中國造就了我和阿里巴巴!”馬雲的回答斬釘截鐵。

  中國出生,沒有海外留學經歷,至今拿著杭州戶口,馬雲說:“我是百分之百純‘中國製造’。”

  馬雲說:“沒有中國文化,阿里巴巴真不知道在幹什麼;沒有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積累,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沒有中國對網際網路開放,我們還是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他進一步解釋,是浙江對民營企業的支援和創業的風氣造就了自己。“2003年,‘八八戰略’成為浙江發展的總綱領。第一條就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大力推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看來,這個戰略的核心,就是徹底鬆綁了浙江的民營經濟。有了這個綱,歷屆政府都把‘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省份’作為施政目標,我們受到的掣肘最少,得到的幫助最多,所以這片土壤上才會長出我們這樣的‘奇葩’。”

  6月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的演講,馬雲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大家都講中國是網際網路管得最厲害的國家,但是全世界市值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中,4個是中國的,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二是“你們都認為中國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麼這30多年中國經濟到底怎麼發展起來的,有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

  馬雲在演講中說,51歲的他一直生活在中國,還不敢說是中國問題專家。他覺得,沒有哪個人、哪家企業、哪個國家會沒有問題。遇到問題是抱怨還是去完善,透露出一家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眼光。

  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巨大市場和創新能力,也說明解決問題就是最大的機遇。

  馬雲說,20年前見到比爾·蓋茨頭都大了,“第一我崇拜他,第二有了他以後,軟體沒有辦法做了,他把好東西都做光了。”

  但馬雲後來發現,哪裡有抱怨,哪裡就有機會。“我們參與社會的完善,我們不抱怨,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加入到改革過程中,加入到完善社會過程中,加入到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之中,也加入到世界對中國社會的瞭解過程中。”

  創業初始,馬雲說過一句話:如果我們這些人能夠成功,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夠成功。

  他說,現在,他更相信這句話!

阿里農業創富故事
阿里巴巴故事精選
相關知識
阿里巴巴馬雲的故事
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的故事
文學家巴爾扎克的故事有哪些
郭皇后錯搧宋仁宗嘴巴而被廢的故事
巴拉根倉的故事兩則
巴爾扎克的故事有哪些
巴爾扎克的故事
教育孩子馬虎的故事有哪些
白眉馬良的故事
阿狸和小小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