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安全伴我行演講稿
同學們,這個世界最生機盎然的就是生命!安全是我們時常提起的話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小學的安全伴我行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三年級二班的李崇民。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安全伴我行》。
“生命”一個多麼鮮活的詞語;“安全”一個多麼古老的話題;“幸福”一個多麼美妙的境界。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世界上最珍貴的莫過於生命,而生命對每個人卻只有一次。
去年,哈爾濱市兩所小學先後發生了兩起惡性事故,致使兩名學生死亡;一小學生日前參加活動時,不小心撞到玻璃切傷了耳朵;寧安泥石流奪走了一百多名少兒的生命。這種意外給校園安全帶來了極大威脅。只因為忽視了安全問題,一個個如鮮花般的生命在瞬間凋零,給家人、朋友以沉重的打擊。屢屢發生的校園傷害案件更引發了我們的重視和思考。
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安全工作並不是校長及後勤老師的事,更不是辦一次手抄報、開一次班會和搞一次活動就可以完成的事。
同學們:我們可以不畫手抄報、可以不答安全知識教育問卷,但是我們必須知道,當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如何避免和遠離傷害。
所以,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我開始,做安全教育的示範者、傳播者、先行者,同時,也是受益者!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安全伴我行》。
安全,一個婦孺皆知的話題。說到安全,記得讀小學時,老師教了我們一首《紅綠燈》:紅燈亮,停一停,綠燈亮,向前行,行人要走人行橫道,過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那是我關於安全的最初的認識。儘管那時的家鄉,沒有一條大馬路,更不用說紅綠燈了,但兒時的我,依然與小夥伴們一起,歡快的吟誦著《紅綠燈》,在每天所經過的路上,期待著能有一次“紅燈停,綠燈行”的小小實踐。
時光荏苒,當我走出家鄉小鎮,來到繁華都市的時候,終於有無數次的機會去實踐兒時的小小願望了。只是,這願望的實踐讓我得到一個“傻瓜”的“榮譽稱號”。無數次,身邊的人告訴我,過馬路時,看什麼紅綠燈呀,闖就是了,誰有膽量來撞啊!這話說的是多麼的瀟灑,但是這般的人生態度又能讓人瀟灑多少回呢?看看成都醉駕司機孫偉銘吧,剛開始審判時,他對於那些逝去的生命表現的是多麼的漠視,判為死刑,也才讓他稍微意識到事態的嚴重,然後是上訴,終審,由死刑改判為無期的那一刻,他在法庭上嚎啕大哭,是劫後餘生的喜悅,還是終於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呢?已經都不重要了,對於他,悔悟已經太晚。人生苦短,來去匆匆,生命對於我們來說只有一次,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這樣的生命才有意義。而孫偉銘,用一時的瀟灑輸掉了自己一生的時光,這代價未免太過沉重。所以,把安全放於心中,珍惜生命,做個膽小的傻瓜又如何呢?
“生命”一個多麼鮮活的詞語;“安全”一個多麼古老的話題;“幸福”一個多麼美妙的境界。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
生命是何其可貴!有了生命,才有快樂與悲傷;有了生命,才有希望與理想;有了生命,才有競爭與拼搏……世界上最珍貴的莫過於生命,而生命對每個人卻只有一次。所以,有人說:“生命是寶藏!”,有人說:“生命是黃金!”,而我說:“生命是花朵!”就像春天裡絢麗多彩的花朵!可是,有些人卻輕易地讓生命之花過早地凋謝了。
去年,哈爾濱市兩所小學先後發生了兩起惡性事故,致使兩名學生死亡;一個小學生日前到一所高中參加活動時,一不小心撞到玻璃切傷了耳朵;寧安泥石流奪走了一百多名少兒的生命……這種意外情況給校園安全帶來了極大威脅。此外,因樓道擁擠造成學生受傷、課間打鬧造成劃破或骨折、課堂上被鉛筆尖扎傷、實驗過程中被燙傷等等意外也時有發生。
面對一個個觸目驚心的例子,面對一個個血淚交織的悲劇,能不令我們扼腕嘆息、痛心疾首嗎?只因為忽視了安全問題,一個個如鮮花般的生命在瞬間凋零,給家人、朋友以沉重的打擊。屢屢發生的校園傷害案件更引發了我們的重視和思考。
作為一名學生,一年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度過。在這個人口密集,面積狹小的特殊環境裡,校園安全與我們每位師生密切相關,也是我們一直關注的重點問題。
然而汶川地震又將校園安全教育推上了一個高度。那所堅持進行安全演練的學校在關鍵時刻拯救了孩子們如花的生命。反觀我們的校園安全教育,要完善的實在是太多了。
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安全工作並不是校長及後勤老師的事,更不是辦一次手抄報、開一次班會和搞一次活動就可以完成的事。
同學們:大地震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可以不畫手抄報、可以不答安全知識教育問卷,但是我們必須知道,當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如何避免和遠離傷害。
因此,我們必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學習怎樣保護自己,安全教育不僅是活動教育,更是習慣教育;安全教育工作不僅是校長及後勤老師的事,更是我們每一個在校學子義不容辭的責任!
基於這些認識,我認為:首先,我們全體師生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充分認識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其次,在各項運動中要注意運動安全。上體育課時,要做好準備活動;運動時不要劇烈碰撞,以免撞傷;還有要注意食品安全等等;在學校裡一定要小心使用剪刀、卷筆刀、和鉛筆等帶尖的東西;放學以後不要在學校周圍逗留,遵守學校規定人人有則。
另外,在野外活動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被狗咬傷、小蟲子到耳朵裡去了、野外引水要先消毒等等。
我們應該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具備良好的自救自護素養和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安全問題上,我們必須防範在先,警惕在前,必須樹立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的意識,必須用思想和行動共築生命的防護牆。
我們常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因為有家人殷切的期盼,才有歌者真摯的吟唱:祝你平安,你永遠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願。出門在外,如何忍心讓家人徒增牽掛?要去現場了,別急著出門,先按規範認認真真戴好安全帽吧;要登塔作業了,別馬虎大意,先按要求仔仔細細扣好安全帶吧;要長途駕車了,別勞累硬撐,先找個地兒舒舒服服的休息一下吧...,每當安全思想懈怠,僥倖心理趁虛而入的時候,多想想家人牽掛的眼神,那麼,你就不會在事故來臨的時候,才去徒勞的祈求上天的保佑;就不會在性命危急的關頭,才學會體味生命的寶貴;才不會在失去之後,才想到要去珍惜那觸手可及的幸福。
親愛的朋友們,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一步一步都要走的小心翼翼,心中如果沒有安全存放,平安哪會輕易駐留!讓我們把安全放於心中,讓平安相伴我們一生!
所以,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我開始,做安全教育的示範者、傳播者、先行者,同時,也是受益者!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叫馬錕,是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第十六小學五年級六班的名學生,今天參加這次“安全從我做起”的主題演講比賽,能和在座的叔叔、阿姨們、小朋友們一起關注安全問題,一起為文明交通工程盡一份心,出一份力,我感到非常高興,也非常自豪。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安全在心中》。我想以此來告訴所有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們,請珍愛生命,為了他人,也為了自己,齊心合力,維護交通安全,建立文明之路,讓生命之旅在文明與友愛、遵紀與守序中芬芳而行,一路歡歌!
安全對於生命是重要的,對於企業是重要的,對於每一個從業人員更是重要的。它的意義,在於生產裝置的穩定執行,在於千家萬戶的幸福與歡樂,更在於國家財產的安危!不講安全,哪怕是輕輕的一碰,就能使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的生產裝置,怒火爆發;不懂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塊磚頭也會釀成大禍;不要安全,哪怕只是一個麻痺的意念,就會讓操作者處於生命的危險狀態。
然而,安全知識的貧乏,安全意識的淡薄,安全行為的鬆懈總是能讓我們看到、聽到一幕幕血的教訓:
2012年2月15日,一個搬運工隨手扔在地上的菸頭引燃了吉林市中百商廈的一場人間慘劇,一個漫不經心的舉動,竟將54條鮮活的生命引向了不歸之路,使400餘萬元的財產付之一炬;究其原因,人們頭腦中安全意識的缺失、無處不在的僥倖心理、日常行為的疏漏,才是造成這場悲劇的“第一個菸頭”!
2012年5月12日上午9時20分,安陽市安彩集團信益二期工程工地68米高煙囪的施工現場,施工者在明知固定纜繩兩處被拆除的情況下,違反操作規程,冒險作業,導致上料架發生傾翻倒塌,在料架上施工的30餘名工人從空中跌落,造成21人死亡、10人受傷......那死者的慘狀,那親者的嚎泣,那傷者的痛苦,無不讓人觸目驚心!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建築業僅1~6月份就因安全事故死亡33人,已經成為繼交通、煤炭業之後第三位死亡人數最多的行業。面對如此嚴峻的數字,面對一幕幕血淋淋的慘狀,我們每個職工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還有理由讓不安全行為繼續發生嗎?行動起來吧,同志們!牢記安全操作規程,時時刻刻警鐘貫耳,分分秒秒珍愛自己的生命。
“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我們應該從事後處理轉向事前預防;從傳統的管理模式轉向規範化、標準化;從“要我安全”轉向“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用親人的片片愛心、句句叮嚀,隨時提醒自己“珍惜生命,勿忘安全”,為生命構築一道安全防線!
如果說生命是花,那麼安全就是襯托千嬌百媚的綠葉;如果說生命是一幅畫,那麼安全就是抒寫深遠神致的筆;如果說生命是河流,那麼安全就是締造麴折迂迴的護堤。沒有了安全,我們的生命就會摔跤,就不可能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更不可能到達人生輝煌的頂峰。
生命的控制,在於自己。我們的生命阿,就是我們開始自由呼吸的時候流出,流出妻子的嬌媚,流出父母的疼愛,流出孩童的歡快......生命就在我們的手中,就讓我們攜起手來關愛生命,關注安全,讓安全永駐心中。
看完“”的人
1.小學生安全伴我行演講稿3篇
2.安全伴我行的演講稿6篇
3.安全伴我行演講稿精選4篇
4.小學生安全演講稿最新3篇
5.校園安全伴我行演講稿3篇
暑假安全教育演講稿